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化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化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篇一

根據新課標、考試説明以及會考化學命題的方向和趨勢,總結歷屆學生會考總複習的成功經驗,結合學生情況,特制定本學期的複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培養目標為依據,結合海南省國中化學科“考試説明”,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實驗技能,貫穿“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理念,突出化學知識與生活、社會、科技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複習安排。

計劃於第六週內,完成化學課程所有新課的教學工作,從第七週開始進行化學複習。

複習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4周):迴歸教材,抓實基礎

首先,夯實雙基構建網絡。課本是複習的最好藍本,其中藴藏着許多學科思想和方法;雙基是學生能力提高的基礎,是科學解題的依據。複習時應《化學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為切入點,梳理學科知識、善於進行“分析、對比、綜合、推理”形成知識、能力網絡,進行知識間的交叉和滲透,以便從整體上掌握知識,應用時迅速提取,並保證解決問題的準確性。

其次,通過單元檢測,針對學生測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組織反饋練習,幫學生查漏補缺、糾正錯誤、鞏固提高。

(二)第二階段(6周):專題複習,聯繫實際,培養能力。

國中化學內容包括: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祕,物質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部分。

知識的鞏固,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但要精選習題,擺脱題海,因此所選習題力求緊密結合知識點,以基礎題和中檔題為主,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拓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教會學生學會審題、析題,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對題目進行變式訓練和拓展訓練,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探求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歸納解題技巧,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對知識點、考點和熱點進行到位訓練,力求達到高效訓練。

(三)第三階段(4周):綜合複習,查漏補缺。

本階段教學目標:結合省調研試題和海口市的二次模擬考試,檢查學生知識缺陷,訓練解題技巧,規範答題行為,調整臨考心態。積累考場經驗,全面提升學生會考應試水平。

具體安排:

第一輪:章節複習,打好基礎;(__月__日——__月__日)

第二輪:專題複習,培養能力;(__月__日——__月__日)

專題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__月__日——__月__日)

1、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2、物質的分類

3、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4、化學用語

專題二、元素化合物(__月__日——__月__日)

1、空氣與氧氣

2、溶液

3、水氫

4、碳和碳的氧化物

5、金屬和金屬材料

6、生活中的酸、鹼、鹽

專題三:化學實驗(__月__日——__月__日)

1、常用儀器及基本操作

2、氣體的性質與製取

3、物質的檢驗、鑑別、分離與提純

4、實驗設計與評價

專題四:化學計算(__月__日——__月__日)

1、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2、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3、有關溶液的計算

專題五:應用與創新(__月__日——__月__日)

1、聯繫實際的應用題

2、信息給予題

3、科學探究題

4、學科滲透題

第三輪:綜合複習,鞏固提高。(__月__日——__月__日)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瞭解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

2) 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 3) 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1) 通過觀察溶液形成的現象及其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裏,由淺入

深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2) 通過一些實驗探究,進一步學習對比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從

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同一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引導學生產生勤于思考、善於發問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係; 2、溶液的特徵與組成;

三、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理解溶解現象; 2、溶液與溶質之間的辯證關係;

四、教學方式

課件、板書等手段;實驗探究、課堂討論、啟發引導、合作與交流等方法;

五、教學過程

板書 溶液

特徵:均一、穩定

溶液的形成組成:溶劑、溶質

溶液的命名

化學電解池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解池的形成條件,能夠正確判斷電解池的陰陽極及兩極所發生反應的類型;能正確書寫典型電解池的電極反應式和電解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操作和對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進一步理解由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電解池的組成與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難點】

電解過程中微粒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景引入

【複習導入】回憶國中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初步理解電池、電極、電解質溶液。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更多相關信息點擊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演示實驗】浸入CuC12溶液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電源,學生觀察兩極現象。(一個碳棒覆蓋有一層紫紅色物質,另一個碳棒表面有小氣泡生成,用濕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檢驗產生的刺激性氣體,試紙變藍色,説明該氣體是氯氣。) 【得出結論】氯化銅溶液受到電流的作用,在導電的同時發生了化學變化,生成銅和氯氣。 【小組討論】(1)通電前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作如何的運動?(2)通電時溶液中的離子運動情況有何變化?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子流向如何?(3)陰、陽離子移向碳電極表面時,哪些離子發生了變化?你能寫出兩個碳電極上發生的反應並指出反應的類型嗎?總反應如何呢? 【學生活動】學生完成兩極上的電極反應,並指出反應類型。 【視頻演示】電解氯化銅微觀模擬。

【提出問題】整個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得出結論】電解是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而在陰陽兩極上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裝置為電解池。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在利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氫氣和氧氣時,一般不直接電解蒸餾水,而是電解NaOH溶液或Na2SO4溶液,你知道為什麼嗎?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小結:引導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整理電解池與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列成表格。

四、板書設計

更多相關信息點擊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以上為《電解》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化學世界教學設計 篇四

走進化學世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是否明確而恰當?

教學目標明確、恰當。

2.內容聚焦

是否聚焦核心知識?是否突出重點難點?是否詳略得當?

是的,聚焦核心知識,重難點突出,詳略得當。

3.建立結構

是否注意建立知識橫向或縱向聯繫?

知識間的縱橫向的聯繫串聯的較好。

4.關注聯繫

是否關注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繫?是否體現與學生實際、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充分體現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密聯繫生活實際。

5.學科特點

是否體現了本學科特點與本質?

記憶會學是學好化學的最好方法。

6.教學資源

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內外教學資源?

合理充分使用教材,採納校內外可用資源。

7.學法指導

是否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

學法恰當

補充視點

理清化學式的學法和讀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改進建議

利用多媒體

教什麼:學習效果如何觀察者:

觀察視點

觀察記錄

1.先學後教

是否通過預習,摸底診斷等暴露學習中的問題,為新知識教學打基礎?

通過自主學習,暴漏問題,提高認知。

2.以學定教

能否針對學生的問題有效教學?

針對性教學

3.教學方法

是否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是否恰當採用課堂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次數,無意義提問的次數)?是否恰當採用直觀、示範、體驗、變式等方法?是否恰當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法?

導入,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小結

4.技術手段

有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藉助多媒體

5.教師行為

是否態度親和、善於傾聽、言行規範?生成的問題或以外的'事件處理是否得當?是否細心聆聽學生不同意見,並靈活積極地迴應?

注意激勵性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當堂檢測

是否當堂檢測學習效果,及時反饋回授?

當堂檢測,評價及時反饋。

7.平衡教學

是否將啟發式、探究式教學與有意義接受式教學相結合?

採用啟發式教學

補充視點

可以擴大教學的容量

教學改進建議

增加拓展知識

怎麼學:怎麼學觀察者:

觀察視點

觀察記錄

1.情緒狀態

學生是否對學習內容或教學活動表現興趣?

2.注意狀態

學生面對教與學任務時是否保持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集中

3.參與狀態

需要學生參與的活動,學生是否積極主動?是否人人蔘與?

人人主動參與

4.合作狀態

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學生是否分工明確,人人有事做,熱烈交流、相互配合?

分工明確,相互配合

5.思維狀態

學生是否獨立思考,主動發現、提出問題?是否思維活躍靈活,能夠舉一反三,求異創新?

6.學習方法

學生是否能用工具、記筆記、抓要領、做標記、做小結、做對比等?

7.活動作業

學生是否有自主活動、作業練習或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補充視點

練習可以多一點

教學改進建議

採取舉一反三方法

怎麼學:學得如何觀察者:

觀察視點

觀察記錄

1.目標達成

有無當堂檢測預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2.各有所得

全班不同水平的學生是否各有所得?

3.特殊需要

是否滿足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學困生是否得到個別幫助?獨特的思考和創見是否得到鼓勵?

是。學困生得到幫助。獨到之處及時進行鼓勵。

4.問題解決

老師分層佈置的作業,各層次學生是否都能順利完成?

疑難問題得到解決

5.作業完成

學生是否獨立思考,主動發現、提出問題?是否思維活躍靈活,能夠舉一反三,求異創新?

學生能順利完成作業

6.反饋輔導

學生作業或測驗結果是否得到反饋?並得到矯正或改進指導?

反饋並進行指正

7.新的期待

學生對下一次課是否表現期待?

補充視點

教學改進建議

加大練習的強度和力度

化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瞭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 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 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操作、觀察、組織討論,總結規

律。

(2) 加強實驗中的各個環節的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定量研究、推理、幫助學生認識永恆運動和變化着的物質、既不

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自然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

1 、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應用。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

1、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變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質

這説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而引起了化學反應前後分子種類的變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學反應前後並沒有變化,只是重新組合。因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並沒有改變。這是從質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今天我們從量的角度來研究、分析化學變化即化學反應。

【板書】

一、質量守恆定律

探究一:紅磷燃燒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白煙,放出熱量,氣球脹大,待裝置冷卻後,氣球變癟,反應前後的

質量相等。

表達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小結:參加反應的紅磷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

提問:是否是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間都存在以上質量關係?這種質量關係是否具

有普通意義?

探究二: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

現象:鐵釘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反應前後的質量相等。 表達式:硫酸銅+鐵→銅+硫酸亞鐵

小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板書】1.質量守恆定律的定義

(1)必須是真正參加反應的物質

(2)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2.適用範圍:一切化學反應

第二課時

【提問】為什麼化學反應前後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

【板書】2、質量守恆的原因

【講解】這是因為化學的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

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也就是説: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小結】 宏 觀 微 觀

元素種類 六 原子種類 元素質量 不 原子數目 物質的總質量 變 原子質量 物質的種類 改變 分子的種類

【板書】3、質量守恆的應用

1、進行有關的計算

例:1gA和3gB參加反應,求生成C的質量(4g) 2.解釋一些實驗事實 例:見課本

3、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

第三課時

【複習提問】

1.什麼是質量守恆定律?

2.為什麼在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

分子的觀點説明。)

【引言】我們已經知道質量守恆定律,那麼在化學上有沒有一種式子,既能表示出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什麼,又能反映出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化學方程式

【講解】用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板書】1.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表示了化學反應物和生成物。

(2)表明了該化學反應進行的條件。

(3)表示了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係,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例如: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 + O2

CO2

12∶ 16×2 ∶ 12+16×2 12 ∶ 32 ∶ 44

【講解】化學方程式能客觀地反映出化學反應中“質”和“量”的變化及關係。所以化學方程式的讀法不同於數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中的“+”號應讀成“和”,不能讀成“加”;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間的“==”號,應讀成“生成”,不能讀成“等於”。

化學方程式可讀出質的變化,也可讀出量的變化。每個方程式都有三種讀法 現以2H2O2H2↑+O2↑為例説明。

(一)物質讀法

上式讀作“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這種讀法説明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

(二)粒子數目比讀法

上式讀作“在通電條件下,每2個水分子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這種讀法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結構微粒的變化,並反映出微粒個數比關係。 (三)質量比讀法

上式讀作“通電時,36份質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這種讀法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關係。

【板書】2H2O2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