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北京大學自薦信新版多篇

北京大學自薦信新版多篇

北大自主招生自薦信 篇一

尊敬的領導:

您好,我叫xx,是山東省鄆城第一中學高三29班的學生。我來自農村,父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正因為來自農村,我從小就懂得了父母生活的艱辛,懂得了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創造。姥姥是當時村裏一個所謂的文化人,我與北大結緣始於幼時姥姥的“嘮叨”,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北大就成為了我心中魂牽夢縈的聖地。

我酷愛讀書。上學以後,我瞭解到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擁有國內最雄厚的師資力量;瞭解到了北大“兼容幷包,思想自由”的校訓;瞭解到北大走出的都是有擔當,有責任的熱血青年。我心中更充滿了對北大的嚮往,並且更堅定了進入這座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的決心。

三年前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鄆城一中,在高中,我擔任班級學習委員,每次成績都能在全級名列前茅。在學習上,我善於獨立思考,並且善於抓住各科間的縱橫聯繫,同時也明白錯誤與問題是提升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契機,因此,我善於發現問題並喜歡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外的閲讀中,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汲取了許多中國傳統的精髓並獲益匪淺。

學習上,我積極進取,。課外參加了數學、英語、化學、生物等興趣小組,在每次的小組活動中每次都有較出色的表現。20xx年暑假,我參加了山東省組織的數學夏令營,並直接獲取了參加全國數學奧賽的資格;在中學生數學聯賽決賽中榮獲山東省二等獎;在全國生物學科競賽中,榮獲山東省一等獎;化學奧賽榮獲省一等獎。高一和高二學年,我在學校組織的八次期中、期末考試中,每次成績都能名列全級榜首。每學年都獲得學校“藍盾獎學金”,校“十佳優秀學生”等榮譽。我愛好科學,喜歡鑽研,20xx年,我設計的“矯正視力眼鏡”、“方便碳素筆”等科技發明,獲國家發明專利。

閒暇時間,我喜愛打太極和乒乓球,是我校“太極社”的優秀成員。在20xx年代表我校參加了全省太極拳比賽。課餘時間,我還喜歡唱歌,在每年的元旦晚會,我每次都能高亢一曲,並且能贏得全班同學的陣陣掌聲

北大,是我心中學習的聖地,是我一直追求的學習殿堂,我也一直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着。我知道北京大學是我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在我省的錄取分數線比較高,實現這個夢想不容易,但我從未放棄過自己的這一理想,我一直希望圓夢北大,親耳聆聽大師們的諄諄教誨,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才。如果我能夠得到您的青睞,有機會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我一定認真準備,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用成績證明我是一名優秀的中學生。

此致

敬禮!

自薦人:xx

20xx年11月26日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篇二

尊敬的北京大學招生組的老師:

您們好!

很高興藉此機會向您呈上我的自薦信,並介紹我自己。

我叫,今年17歲,來自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目前就讀於大連市中學,是一個性格沉穩,愛好文學的高三文科學生。三年前,我以優異成績考入我們學校,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已經從當初的稚嫩單純,蜕變成了如今的陽光、自信、踏實、執着,並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

熟悉我的人都説,我生性温和,但在温和的外表下,我隱藏着一顆熾熱而蓬勃的心,一顆懷有凌雲壯志的心。在今年的自主招生高校裏,我選擇北京大學作為自己的夢想殿堂。

提起北京大學,映入腦海中的最先是京師大學堂。風雨百年,歲月蒼茫,當年的京師大學堂已經成了今天的由國家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xx計劃全國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引領着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

北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經彙集了胡適、魯迅、梁漱溟、劉半農、馬寅初等大師來此傳道授業解惑。想想這些,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之嚮往。而且近幾年,我們高中每年都會有人考入貴校,看着他們自豪的面龐,讓我也十分渴望能在今年盛夏拿到貴校的錄取通知書,成為貴校的一名學生,成為一名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在學習上,我是一個做事果斷、有主見的人,願意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我喜歡積極主動地學習,那種輕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在我看來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求學的道路上,我努力靜心鑽研,孜孜不倦,每日三省吾身,守着一顆寧靜的心,不斷地超越自己,挑戰自己。我的成績始終在學校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學習標兵”,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在生活中,我則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上至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下至世界文學精粹,只要是好書,我統統不會放過。我在文學的海洋中暢遊,在歷史與文化的廣袤長路中上下求索,我看到歲月滌盡鉛華,沉澱下來的,滿目風景美不勝收。

正如語文老師對我的評價——思想細膩、悟性很高、極具文藝潛質,平凡中散發着創造性的思維。除了讀書外,我還積極進行文學創作,鑽研散文、詩歌、小説等寫作技巧,獨立創作,積極投稿。我手寫我心,我在文字的世界感受到了暢快與自由,慶幸的是,我所寫的文章經常見諸於各級報刊雜誌,其中一篇還獲得了創新作文國家級獎的殊榮。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未來,我很想繼續在文學之路上越走越遠,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就是我的夢想之地。該學科創辦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學術薪火相傳,歷史上名師輩出,鑄就了本學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學術傳統。我曾不止一次幻想過我已經成為了貴校的一員,在燕園聆聽着教授們的諄諄教導,沐浴着北大智者聖光,在文學的道路上昂揚闊步,邁向了明天。

我選擇北大,就是選擇我的未來、我的人生。追求卓越,開拓創新是北大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學海無邊苦作舟、山登絕頂我為峯”。我真誠地希望北大能以博大的胸懷接納我,我相信,北大會因為我而自豪。

最後,感謝您能抽出時間審閲我的自薦信。

此致

敬禮

大連市中學

20xx年4月5日

北京大學導遊詞 篇三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大學導遊詞

北大燕園其實是原來燕京大學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學生對此段歷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團體來北大參觀,最讓人神往的莫過於未名博雅的秀麗景色,如不能讓參觀者知道關於這個園子的真實歷史,實在讓人慚愧,謹以此文分享給願意做導遊的學生,希望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為這個校園增添光彩!

西校門

西校門是北京大學原來的正門。因為是校友1926年捐資所建,故也稱作校友門。193月15日,燕大正式掛匾,同時舉辦男女兩校合併的聯歡會,合併儀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門上燕京大學的牌匾為他所題。

西門華表

這兩座華表是圓明園安佑宮中的遺物之一,當年被安放在安佑宮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有記載曰: “鴻慈永祜,在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其中為安佑宮,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華表刻雲氣,甚精巧,民國十四年猶及見之。聞人言:今已為燕京大學所取。” 根據這段記載,這兩座華表至遲當建於乾隆七年(1742)。至於如何從圓明園移到燕園,當年的《燕京大學校刊》曾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稱移此華表時,曾“商諸圓明園之主管者,擬將此石柱移歸本校保存,並經地方當事人之認可,遂鳩工起運,陸續移來三座”,“國立北平圖書館落成,商準北平市政府,將存放天安門前之石柱移歸該館,同時函商本校,請將所存之三柱移贈其一,當即準如所請,函報市政府備案,並聲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認可,於是本校行政執行委員會乃決議將此二柱豎立於貝公樓前,以資瞻仰。此項豎立費及配製柱頂之鎮物費,為數約一千數百元。”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這對華表,會發現一粗一細,並非一對。原來1925年燕京大學建校舍時,只從圓明園運來了三根,第四根卻被運到城裏,1931年曾橫卧在天安門前道南。當北京圖書館建文津街新館時,欲將燕大多餘的一根華表搬走與天安門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對,不料搬運時陰錯陽差,結果燕大和北圖的華表皆不成對,成就了這一樁趣事。

貝公樓(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樓,即現在北大的辦公樓,稱為貝公樓,是為紀念美以美會會督貝施德(又譯貝施福),1926年落成時的英文名即為Bashford Hall。燕京大學的前身是美國美以美教會開辦的匯文大學。其首任校長李安德是丁韙良的一位密友,當李安德於1893年因病去世以後,包括丁韙良在內的校董事會一致推選貝施福為匯文大學堂的第二任校長,同時選舉劉海瀾為常務副校長。貝施福當時也是美國俄亥俄州衞斯理大學的校長。雖然他於19正式來北京傳教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實際主持和過問匯文大學堂的具體事務,但由於他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教育家,同時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國名牌大學的豐富經驗,所以他對於提升匯文大學堂學術和管理水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自從他親自來北京主持美以美會的教務活動之後,以及在1913-19任上海美以美會會督期間,更是在匯文大學堂的財力上給予了鼎力支持。與此同時,貝施福還是一位藏書家和多產的史學家,編著過《中國與美以美會》(1906)、《美以美會在華一百年文獻集》(1907)和《中國述論》(1916)等重要的在華教會史文獻。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貝施福向匯文大學堂遺贈了他所收藏的大量書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書。它們後來成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西文書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大圖書館的書庫中仍能找到上千冊有貝施福親筆簽名的西文書籍,內容大都跟在華傳教士和中國歷史文化有關。為了紀念他對於匯文大學堂和燕京大學的突出貢獻, 1926年落成時便用他的名字命名。衞理會海外傳教團捐款16萬美元建造。 貝公樓的正門是在可以遠眺燕山的西面。門前原來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樹,還有一塊西方所有大學校園均少不了的長方形草地。貝公樓正門上方的屋檐之下還掛有一塊很大的牌匾,上書“貝公樓”三個大字。從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塊牌匾。“貝公樓”的牌匾其實跟那塊被奉為國寶的“大學堂”牌匾一樣,都是具有很高歷史文物價值的。

貝公樓原來正門的上方有一個小陽台,每當校內舉行大型的集會時,這個陽台常常被用作一個講壇,而聽眾們就站在辦公樓與西校門之間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當蘇聯的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在周總理陪同下訪問北大時,就曾經站在這兒對下面站滿草坪北大師生髮表過熱情洋溢的講演。可惜這樣的壯觀場面如今已難以重現。

寧德樓(Ninde Hall)

寧德樓(又稱宗教樓,今北大外院民主樓),是燕園第一座建築,1922年落成,作為學校的宗教學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維爾夫婦捐贈,以紀念前美以美會會督寧德威廉牧師(Bishop William X. Ninde)。寧德威廉牧師與其妻1895年來華,自此從未中斷過禱告,祈求這個偉大而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早日福音化 。寧德樓二樓有小禮拜堂,學校的主要聖事都在這裏舉行,這裏還進行許多重要的選舉,這個禮拜堂至今猶在。

穆樓(McBrier Recitation Hall)

由託事部的司庫、銀行家穆布萊(McBrier)捐款10萬美元所建,今為北大外文樓。科學樓(Science Buildings)

其中一個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用於建設北京協和大學醫學預科的資金中的一部分興建,今為北大化學南樓和化學北樓。燕大圖書館

燕京大學圖書館位於貝公樓南側,即今天的北京大學檔案館,是由托馬斯•貝利(Thomas Berry)夫婦的三個女兒為紀念父母的遺願——“在全中國推廣學習”而捐款五萬美元興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書和古籍書而著稱。1952年院系調整時,它已有圖書期刊40萬冊,未編圖書期刊18萬冊,另拓片1餘張,木刻書板2400塊。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 善本書數量高達3578種,37484冊。由於燕大作為原教會學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書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數基督教神學和有關基督教在文化傳播史方面的收藏。古籍叢書也是國內圖書館中收藏最豐富者之一。此外,燕京大學圖書館還收到來自各方的贈書。其中有孫中山先生從自家書架上親自取下的一包書,還有美國校友分別於1924年和1927年贈送的書。李賦寧先生在一篇題為《我與北大圖書館》的回憶文章中寫道,在他初來北大任教的日子裏,正是燕京大學保存的西文特藏書,使他能夠順利地備課和準備講演稿,並在北大圖書館度過了一段祥和而嚴肅的研究時光。

甘德閣,麥風閣(又稱姊妹樓,今南閣和北閣)

甘德閣為Mrs David Gamble捐款所建,南北二閣建於1924年,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教室和男女學生活動室,南邊的甘德閣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使用。它們是以美德博士(Miss Luella Miner)的名字來命名的。麥美德博士是原華北協和女子大學的校長,華北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以後,便自動成為燕大的女部,麥美德(Miner)就成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麥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為燕大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因而在海淀新校園落成時,依據當時給建築命名的慣例,就將這兩座美麗典雅的閣樓以麥美德來命名了。從甘德閣和麥風閣到南北閣的轉變,估計也是因緣於錢穆先生的提議。從那時開始,甘德閣和麥風閣的名稱就逐漸被人們淡忘在歷史的角落了。

聖人樓(Sage Hall 今天的俄文樓)

當時是女子學院教學樓,由羅素•塞奇基金會(Russel Sage Foundation) 捐資興建,二樓有禮拜堂,專供女子聖事服侍之用。鍾亭銅鐘系雍正皇帝降旨所造,是1928年,學校用哈佛燕京學社的款項從黑寺 購得。每隔半小時,校園裏會響起悠揚的鐘聲。

男生宿舍(紅一到紅四樓),女生宿舍(靜園周圍的院子)

男生宿舍由眾多美國慈善家捐資興建,第六宿舍由中國人捐資興建。現在男生宿舍作為行政辦公室,女生宿舍是各個文科院系所在地。

思義亭(又稱魯斯亭,今稱湖心亭)

為斯克蘭頓城(Scranton)的友人為紀念副校長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所建)(一説為路思的長子亨利•魯濱遜•路思(美國《時代》、《生活》雜誌的創辦人)捐資興建)。路思義對中國的基督教高等教育事業有很大貢獻,他像司徒雷登一樣,積極籌款,促進了山東齊魯大學的組建,1919年擔任燕大副校長,積極為燕大建設籌款,鑑於他的貢獻,台灣的東海大學還有以他為名,由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

臨湖軒

臨湖軒作為校務長住宅,為司徒雷登友人美國費城的喬治•柯里夫婦捐建,其實,司徒雷登只住很少的部分,其他分別為學校接待、議事的場所,學校裏各種社團開聚餐會、茶話會、招待貴賓、舉行婚禮都可以在這裏。1929年燕大創建10週年座談會上,冰心教授提議命名為“臨湖軒”,並請當時的北大文學院院長鬍適題匾。女子體育館(Boyd Building今北大二體)

女子體育館系米蘭•鮑埃的父母威廉•鮑埃夫婦(Mr. and Mrs. William Boyd)於1927年捐獻了9萬美元給燕京大學來建設一座女子體育館,他們還捐獻了1萬美元在燕京設立獎學金。威廉•鮑埃先生曾經是YMCA(男性基督徒年青人聯合會)的祕書,而鮑埃夫人又是國際YWCA(女性基督徒年青人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因此,他們在美國基督教為亞洲捐款的運動中極為活躍。由於他們的努力,在美國基督教女子團體捐助的亞洲7所女子學校中,燕大得到了最大的一筆。300萬美元中的60萬被用來建設燕京大學校園,鮑埃夫婦10萬美元的捐助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的女兒米蘭•鮑埃畢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化學系,因為對基督的信仰,1923年離開了剛訂婚的未婚夫,遠涉重洋,來到燕京大學教化學,是燕大最早的女教授之一,米蘭後來成為燕大董事會的祕書,繼續為燕大的發展籌集款項。不僅如此,她還極其關心中國人民的命運。抗日戰爭,米蘭為中國難民救助會工作,籌集了很大一筆錢。她的女兒卡米拉參加了基督教教育學會的亞洲交流項目,並在197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作講座,她的外孫女謝海日(Heather Smith Xie)24歲來到中國教書,如今,謝海日與她的中國丈夫謝勇住在香港,兩個小孩先學中文,後學英文,已經能夠流利地講普通話、廣東話和英文。她把她的家庭和生活看作中美友好交往的一個見證。

天安門廣場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及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佔地面積達44萬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國家機構按文東武西的格局分列廣場兩側。東邊建有國家博物館,西邊是人民大會堂,中間聳立國旗旗杆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南部。最南端是正陽門及其箭樓。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開始時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屢毀屢建,直至清順治八年(1651年)才重建為九五開間的重檐歇山式頂樓,取“受命於天,安邦定國”之意。改名為天安門。天安門除了舉行其他盛大儀式之外,也曾經是清朝皇帝舉行“金鳳頒詔”禮的地方。每逢冬至去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孟春到先農壇 耕,以及皇帝大婚或出兵親征,都要從天安門出入。舉子們的黃榜也是從此捧出的。

現在的天安門城樓在城台正中大門上方掛有一幅巨型毛主席畫像。畫像高6米、寬4.6米,總重約1.5噸。每年國慶節前都要重新繪製。第一幅畫像的作者是周令釗。現在畫像的工作由北京美術公司的葛小光先生接續。在城樓重檐正中懸掛的國徽是以周令釗和張仃的創意為基礎,最終由樑思成設計完成的,國徽的圖案由天安門、國旗、齒輪、麥稻穗和紅綬帶組成。城樓內根據開國大典時的環境佈置有國畫“鐵骨傲霜雪,幽香透國魂”及董希文創作的著名油畫《開國大典》。

城門前面是與故宮內相通的金水河,河上橫跨7座漢白玉金水橋,中間5座分別與天安門城樓的5個門洞相對。正中是供帝后行走的御路橋,兩側為宗室王公行走的皇族橋。再向外的兩座是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最外面位於太廟和社稷壇門前的,是供四品以下官員及其其他人員行走的公生橋。在金水橋南北兩岸各有一對雕刻於明永樂年間的石獅子,東側的都是雄獅子。腳踏繡球,象徵一統寰宇。西側的都是雌獅子。腳踩幼獅,寓意母儀天下,子孫綿延。它們都把頭微微傾向內側,以示保護御路保護皇上。金水河南岸還有一對立於明成化元年高約10米,重達20噸的漢白玉華表,與其對稱在天安門內側也有一對。華表頂部承露盤上有一小獸,俗稱“望天吼”。其作用是用來警示皇上。據説華表源於用作路標的表木和聽取意見的誹謗木。現在的華表只是用來起裝飾作用。

華表以南這條車水馬龍的大街就是“中華第一街”——長安街了。明清時期的長安街東起東單牌樓,西到西單牌樓。全長十華里號稱“十里長街”。如今的長安街,東起通州,西至石景山,全長42公里。可謂“百里長街”。

長安街過後,由近到遠。首先看到的就是,由曾聯鬆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第一面國旗的製作者是國營永茂實業公司的宋樹信。高32.6米的旗杆是由特殊處理過的,20年不會腐蝕的無縫鋼管分4節組裝而成。

天安門廣場南部的方形建築,就是安放毛主席遺體的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佔地面57萬多平方米,全部工程僅用6個月就完成。在主席逝世一週年時正式對外開放。紀念堂內由北大廳、瞻仰廳和南大廳組成。北大廳中央是高3米的毛主席漢白玉坐象,坐像的背後是巨幅祖國山河圖。瞻仰廳是紀念堂的核心部分,內有黑色花崗巖砌成的梯形棺牀。上面安放着有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南大廳北牆為漢白玉石牆,上面鐫刻有毛主席的詩詞《滿江紅》。

現在咱們來看廣場的東西兩側。在廣場的西側是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國慶前竣工的人民大會堂。整組建築平面呈“山”字形,正面牆呈“弓”字形。中央最高處為46.5米,因此大會堂是整個天安門廣場上的最高建築。大會堂四周用143根巨柱支撐,東部有金色大銅門5扇,正門上方高懸着全國最大的國徽,極為宏偉壯觀。中部是著名的萬人大會堂,三層扇形會場可容納10000人。穹窿形的頂部中央位置為巨大的紅五角星燈,發出70道光芒,周圍是40片葵花瓣、500個滿天星及三層水波形燈槽。喻意“萬眾一心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北部為我國最大的宴會廳。可同時供5000人宴會,一萬人酒會。南部是人大常委會辦公樓,辦公樓部分還包括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特區各具特色的會議廳。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巍峨建築就是國家博物館了,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建成於1959年8月。有兩層展室,自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以自“五四”以來的革命資料為主要展品,分為《近代中國陳列》和《當代中國陳列》各展廳內有圖片、文字説明和大量實物。

中國歷史博物館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7月。1959年遷入。基本陳列是《中國通史》,展品跨越從奴隸社會夏商周到太平天國直至清王朝滅亡數千年曆史,分朝代展出文物、貨幣、書畫等40多萬件歷史文物。

現在咱們再回到廣場的最南端,這裏的兩座建築就是內城中最高大的城門正陽門及其箭樓了,“正陽”取“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光緒年間被八國聯軍炮火擊毀,後重建。

好了,天安門廣場及天安門的參觀到此就結束了。現在給大家20分鐘自由活動。

故宮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築羣。

故宮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五年,完工於永樂十八年,歷。是我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其名稱是借喻紫徽星垣而來。佔地72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周圍環繞有50米寬的護城河和10米高的城牆。共有房間9000多間。迄今已近6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宮殿建築羣。這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羣是按《周禮?考工計》中“前朝後室,左祖右社”的原則營建的,結構嚴謹,色彩輝煌,佈局規整。

故宮整體建築分為前朝和後宮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羣臣的主要場所,其中心建築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分立兩翼的文華殿、武英殿。後宮也可分為三部分。那就是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官為主題的正宮,以奉先殿、皇極殿為主題的東宮,以養心殿、儲秀宮為主題的西宮。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也就是南門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神武門。

過了午門可以看到一條曲折多姿,狀似玉帶的人工河,它就是玉帶河。橫跨河上的五座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橋——玉帶橋是通往前朝三殿的必經之路。

前朝三殿俗稱三大殿,依次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築。

穿過明朝皇帝御門聽政的太和門就可見到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屢毀屢建,曾經叫過奉天殿、皇極殿。最終於清順治年間重建後改名為太和殿。高約35米,東西寬約63米,正面立有紅柱子12根,是當時北京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基座是用高約十米的漢白玉和艾青石砌築而成。基座四周圍有云龍雲鳳圖案石望柱,基座底部還雕有一千多個漢白玉螭首,螭首的口中有排水用的小孔。遇上下雨,可見“千龍吐水”的奇妙景觀。石階兩側放置有18座香爐,殿前露台上放置4只流經銅缸,象徵“金甌無缺”。左右兩側的的銅龜銅鶴分別象徵江山永固和帝后的長壽。東邊的日晷象徵受命於天。西邊的嘉量,象徵皇帝公平公正。殿內有瀝粉金漆大柱48根。中間是平地牀,上面擺有金漆雕龍寶座。殿頂有“藻井”取鎮火之意。中間穹隆圓頂上有一條口銜寶珠的盤龍。寶珠塗水銀,名為“軒轅寶鏡”。用來象徵即位者似乎正統皇帝,是軒轅氏皇帝的後代。

太和殿的主要作用是每年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時,皇帝親臨受賀;新帝登基、頒發重要詔書、發佈新進士黃榜等國家大典也在此進行。

位於大和殿後面的中和殿,為方形攢尖頂建築。同樣氣象不凡。曾經也有三個名字——華蓋殿、中極殿、中和殿,此殿的名稱本身就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它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一:太和殿大朝時在此等候上朝時辰和休息;接受官員朝賀。二:皇帝去先農壇親耕前一天,在此驗看種子和農具。三:存放皇帝的家譜。

保和殿為三大殿中位於最後面的殿宇。為重檐歇山頂。它同樣有過三個名稱——謹身殿、建極殿、保和殿。保和殿在明朝時有兩個作用:一、皇帝在登臨太和殿之前在此試穿朝服。二、每年年終在此舉辦慶功宴,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時同樣有兩個作用:一、每年正月七年級和十五在此宴請外藩王公大臣及外國公使。二、乾隆年間改在保和殿舉行科舉考試的殿試。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命題,親自考核。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殿試始於隋朝,終止於清末光緒年間。

遊覽完了前三殿,我們就來到了後寢區的正門乾清門。乾清門以北為後宮,是帝后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門是前朝與後宮的分界線,清朝皇帝在此“御門聽政”。西邊幾間較矮建築為雍正年間設立的中央的決策機關——軍機處。乾清門內東面是上書房,為清代皇子讀書處。

乾清宮是後宮的正殿,也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自雍正皇帝移居養心殿後這裏不再是皇帝的寢宮。宮前露台上陳設銅爐四隻,龜鶴各一對,日晷,嘉量各一個。露台兩側還建有“江山社稷小金殿”乾清宮內正中設有金漆寶座,後面有金漆屏風。上面懸掛的“正大光明”匾是雍正祕密立儲藏詔書的地方,頗有神祕色彩。乾清宮的作用主要是:一、皇帝在此處理日常政務。二、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都要在此進行內朝禮和賜宴活動。三、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的兩次千叟宴也是在這裏舉行的。另外明朝許多震驚朝野的重大事件、宮闈祕聞也都發生在這裏,如:“壬寅宮變”、“紅丸案”、及“武宗戲火”、“崇禎出逃”等。

內廷的最後面就是御花園 原名宮後苑。花園佔地僅1.2萬平方米,卻容納了20多座、十幾種不同風格建築。御花園正中間為天一門,過天一門是欽安殿,欽安殿是御花園中的主體建築,也是皇宮中軸線上唯一的一座宗教建築,內供奉玄武大帝。北京有名的連理柏就在御花園中。御花園內還有分別象徵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個亭子——萬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

故宮裏的這是建築都是我國古代建築大師和能工巧匠們非凡技藝和豐富想象力的結晶,是我國乃至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好了,故宮我們就先參觀到這裏。

北京大學導遊詞 篇四

北大燕園其實是原來燕京大學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學生對此段歷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團體來北大參觀,最讓人神往的莫過於未名博雅的秀麗景色,如不能讓參觀者知道關於這個園子的真實歷史,實在讓人慚愧,謹以此文分享給願意做導遊的學生,希望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為這個校園增添光彩!

西校門

西校門是北京大學原來的正門。因為是校友1926年捐資所建,故也稱作校友門。193月15日,燕大正式掛匾,同時舉辦男女兩校合併的聯歡會,合併儀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門上燕京大學的牌匾為他所題。

西門華表

這兩座華表是圓明園安佑宮中的遺物之一,當年被安放在安佑宮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有記載曰: “鴻慈永祜,在月地雲居之後,循山徑入,其中為安佑宮,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華表刻雲氣,甚精巧,民國十四年猶及見之。聞人言:今已為燕京大學所取。” 根據這段記載,這兩座華表至遲當建於乾隆七年(1742)。至於如何從圓明園移到燕園,當年的《燕京大學校刊》曾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稱移此華表時,曾“商諸圓明園之主管者,擬將此石柱移歸本校保存,並經地方當事人之認可,遂鳩工起運,陸續移來三座”,“國立北平圖書館落成,商準北平市政府,將存放天安門前之石柱移歸該館,同時函商本校,請將所存之三柱移贈其一,當即準如所請,函報市政府備案,並聲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認可,於是本校行政執行委員會乃決議將此二柱豎立於貝公樓前,以資瞻仰。此項豎立費及配製柱頂之鎮物費,為數約一千數百元。” 但是仔細觀察一下這對華表,會發現一粗一細,並非一對。原來1925年燕京大學建校舍時,只從圓明園運來了三根,第四根卻被運到城裏,1931年曾橫卧在天安門前道南。當北京圖書館建文津街新館時,欲將燕大多餘的一根華表搬走與天安門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對,不料搬運時陰錯陽差,結果燕大和北圖的華表皆不成對,成就了這一樁趣事。

貝公樓(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樓,即現在北大的辦公樓,稱為貝公樓,是為紀念美以美會會督貝施德(又譯貝施福),1926年落成時的英文名即為Bashford Hall。燕京大學的前身是美國美以美教會開辦的匯文大學。其首任校長李安德是丁韙良的一位密友,當李安德於1893年因病去世以後,包括丁韙良在內的校董事會一致推選貝施福為匯文大學堂的第二任校長,同時選舉劉海瀾為常務副校長。貝施福當時也是美國俄亥俄州衞斯理大學的校長。雖然他於19正式來北京傳教之前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實際主持和過問匯文大學堂的具體事務,但由於他是一位頗負盛名的教育家,同時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國名牌大學的豐富經驗,所以他對於提升匯文大學堂學術和管理水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尤其是自從他親自來北京主持美以美會的教務活動之後,以及在1913-19任上海美以美會會督期間,更是在匯文大學堂的財力上給予了鼎力支持。與此同時,貝施福還是一位藏書家和多產的史學家,編著過《中國與美以美會》(1906)、《美以美會在華一百年文獻集》(1907)和《中國述論》(1916)等重要的在華教會史文獻。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貝施福向匯文大學堂遺贈了他所收藏的大量書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書。它們後來成為燕京大學圖書館西文書收藏中的核心部分。至今在北大圖書館的書庫中仍能找到上千冊有貝施福親筆簽名的西文書籍,內容大都跟在華傳教士和中國歷史文化有關。為了紀念他對於匯文大學堂和燕京大學的突出貢獻, 1926年落成時便用他的名字命名。衞理會海外傳教團捐款16萬美元建造。 貝公樓的正門是在可以遠眺燕山的西面。門前原來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樹,還有一塊西方所有大學校園均少不了的長方形草地。貝公樓正門上方的屋檐之下還掛有一塊很大的牌匾,上書“貝公樓”三個大字。從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塊牌匾。“貝公樓”的牌匾其實跟那塊被奉為國寶的“大學堂”牌匾一樣,都是具有很高歷史文物價值的。

貝公樓原來正門的上方有一個小陽台,每當校內舉行大型的集會時,這個陽台常常被用作一個講壇,而聽眾們就站在辦公樓與西校門之間的一大片草地上。1957年,當蘇聯的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在周陪同下訪問北大時,就曾經站在這兒對下面站滿草坪北大師生髮表過熱情洋溢的講演。可惜這樣的壯觀場面如今已難以重現。

寧德樓(Ninde Hall)

寧德樓(又稱宗教★★樓,今北大外院民主樓),是燕園第一座建築,1922年落成,作為學校的宗教學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維爾夫婦捐贈,以紀念前美以美會會督寧德威廉牧師(Bishop William X. Ninde)。寧德威廉牧師與其妻1895年來華,自此從未中斷過禱告,祈求這個偉大而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早日福音化 。寧德樓二樓有小禮拜堂,學校的主要聖事都在這裏舉行,這裏還進行許多重要的選舉,這個禮拜堂至今猶在。

穆樓(McBrier Recitation Hall)

由託事部的司庫、銀行家穆布萊(McBrier)捐款10萬美元所建,今為北大外文樓。科學樓(Science Buildings)

其中一個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用於建設北京協和大學醫學預科的資金中的一部分興建,今為北大化學南樓和化學北樓。燕大圖書館

燕京大學圖書館位於貝公樓南側,即今天的北京大學檔案館,是由托馬斯•貝利(Thomas Berry)夫婦的三個女兒為紀念父母的遺願——“在全中國推廣學習”而捐款五萬美元興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書和古籍書而著稱。1952年院系調整時,它已有圖書期刊40萬冊,未編圖書期刊18萬冊,另拓片1餘張,木刻書板2400塊。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 善本書數量高達3578種,37484冊。由於燕大作為原教會學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書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數____神學和有關基督____化傳播史方面的收藏。古籍叢書也是國內圖書館中收藏最豐富者之一。此外,燕京大學圖書館還收到來自各方的贈書。其中有孫中山先生從自家書架上親自取下的一包書,還有美國校友分別於1924年和1927年贈送的書。李賦寧先生在一篇題為《我與北大圖書館》的回憶文章中寫道,在他初來北大任教的日子裏,正是燕京大學保存的西文特藏書,使他能夠順利地備課和準備講演稿,並在北大圖書館度過了一段祥和而嚴肅的研究時光。

甘德閣,麥風閣(又稱姊妹樓,今南閣和北閣)

甘德閣為Mrs David Gamble捐款所建,南北二閣建於1924年,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教室和男女學生活動室,南邊的甘德閣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使用。它們是以美德博士(Miss Luella Miner)的名字來命名的。麥美德博士是原華北協和女子大學的校長,華北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以後,便自動成為燕大的女部,麥美德(Miner)就成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麥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為燕大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因而在海淀新校園落成時,依據當時給建築命名的慣例,就將這兩座美麗典雅的閣樓以麥美德來命名了。從甘德閣和麥風閣到南北閣的轉變,估計也是因緣於錢穆先生的提議。從那時開始,甘德閣和麥風閣的名稱就逐漸被人們淡忘在歷史的角落了。

聖人樓(Sage Hall 今天的俄文樓)

當時是女子學院教學樓,由羅素•塞奇基金會(Russel Sage Foundation) 捐資興建,二樓有禮拜堂,專供女子聖事服侍之用。鍾亭銅鐘系雍正皇帝降旨所造,是1928年,學校用哈佛燕京學社的款項從黑寺 購得。每隔半小時,校園裏會響起悠揚的鐘聲。

男生宿舍(紅一到紅四樓),女生宿舍(靜園周圍的院子)

男生宿舍由眾多美國慈善家捐資興建,第六宿舍由中國人捐資興建。現在男生宿舍作為行政辦公室,女生宿舍是各個文科院系所在地。

思義亭(又稱魯斯亭,今稱湖心亭)

為斯克蘭頓城(Scranton)的友人為紀念副校長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所建)(一説為路思的長子亨利•魯濱遜•路思(美國《時代》、《生活》雜誌的創辦人)捐資興建)。路思義對中國的____高等教育事業有很大貢獻,他像司徒雷登一樣,積極籌款,促進了山東齊魯大學的組建,1919年擔任燕大副校長,積極為燕大建設籌款,鑑於他的貢獻,台灣的東海大學還有以他為名,由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

臨湖軒

臨湖軒作為校務長住宅,為司徒雷登友人美國費城的喬治•柯里夫婦捐建,其實,司徒雷登只住很少的部分,其他分別為學校接待、議事的場所,學校裏各種社團開聚餐會、茶話會、招待貴賓、舉行婚禮都可以在這裏。1929年燕大創建10週年座談會上,冰心教授提議命名為“臨湖軒”,並請當時的北大文學院院長鬍適題匾。女子體育館(Boyd Building今北大二體)

女子體育館系米蘭•鮑埃的父母威廉•鮑埃夫婦(Mr. and Mrs. William Boyd)於1927年捐獻了9萬美元給燕京大學來建設一座女子體育館,他們還捐獻了1萬美元在燕京設立獎學金。威廉•鮑埃先生曾經是YMCA(男性_年青人聯合會)的祕書,而鮑埃夫人又是國際YWCA(女性基督_人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因此,他們在美國____為亞洲捐款的運動中極為活躍。由於他們的努力,在美國基督____團體捐助的亞洲7所女子學校中,燕大得到了最大的一筆。300萬美元中的60萬被用來建設燕京大學校園,鮑埃夫婦10萬美元的捐助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的女兒米蘭•鮑埃畢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化學系,因為對基督的信仰,1923年離開了剛訂婚的未婚夫,遠涉重洋,來到燕京大學教化學,是燕大最早的女教授之一,米蘭後來成為燕大董事會的祕書,繼續為燕大的發展籌集款項。不僅如此,她還極其關心中國人民的命運。抗日戰爭,米蘭為中國難民救助會工作,籌集了很大一筆錢。她的女兒卡米拉參加了基督____學會的亞洲交流項目,並在1979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作講座,她的外孫女謝海日(Heather Smith Xie)24歲來到中國教書,如今,謝海日與她的中國丈夫謝勇住在香港,兩個小孩先學中文,後學英文,已經能夠流利地講普通話、廣東話和英文。她把她的家庭和生活看作中美友好交往的一個見證。

男子體育館(Men’s Gymnasium)

即現在的北大一體,大樓是由燕大在美國的託事部主席Mr. Franklin Warner捐資興建,旁邊的運動場地是在紐約的Mr. Carl Hamilton幫助下整理出來的。

翻尾石魚

翻尾石魚是圓明園的遺物。1930年燕京大學的畢業生從原朗潤園的主人載濤手中將石魚買下贈給母校作為畢業留念。

博雅塔

為了向全校供水,亟需建一座水樓,但是它必需與未名湖的風光相協調,於是便仿照通州燃燈塔外形建此水塔,並從燕大教授博晨光(Lucius Porter)曾經在華北做過傳教士的叔父James W. Porter那裏捐來一筆錢專供建造水塔使用。塔便用博晨光教授的名字而命名,稱為“博雅塔”。水塔仿通州古塔樣式,共13層,高37米,中空、螺旋梯直通塔頂。

北大自主招生自薦信 篇五

尊敬的`老師:

您好!

首先,誠摯的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審閲我的自薦信!

北大是中華民族追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搖籃。百年風雨,她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令多少中華兒女魂牽夢繞。今天,我懷着“引領社會,回報祖國”的理想,帶着一顆虔誠的心靈,站在北大神聖的殿堂前,向老師作以下陳述:

我來自充滿温情和水的城市——無錫。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和充滿歡樂的,那是一段在綠茵場上快樂奔跑、在藍天下自由呼吸的難忘歲月。我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這讓我擁有了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喜愛書法,曾在市區比賽中多次獲獎,也讓我學會了在寧靜中思考;我喜歡唱歌,這讓內斂的我學會了在舞台上展現自我;我喜歡閲讀,這讓我在書海里愉悦的徜徉,三年級時發表文章讓我嶄露頭角,五年級時獲得市作文競賽二等獎;每學期的“三好學生”,更是讓我收穫了自信。

上國中後,我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校藝術節七項比賽六項獲獎;區足球、乒乓球競賽有我矯健的身影;《一本書的獨白》徵文曾獲江蘇省二等獎;《關於無錫農村廢物污染情況及治理的調查報告》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學生物學》(20xx年XX期)上發表。在學校組織的數學、化學、物理競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九年級六次大考連續獲得年級第一名,學校綜合素質評比第一名,第20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國小生科學大眾杯金鑰匙科技競賽二等獎,曾獲“無錫市、錫山區三好學生”稱號,會考以學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江蘇省天一中學強化班。

上高中後,我把北大作為心中要攀登的那座山峯,為了這個理想,我不斷挑戰自我,勇攀學業高峯,成績名列前茅,曾多次獲得年級總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每學期都被評為校“三好學生”,被校團委推薦為“無錫市我身邊的青春榜樣”,20xx年11月,代表學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21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訪日活動,20xx年8月參加北京大學優秀中學生體驗營。每年寒暑假,我積極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精心設計問卷,走訪、調查、座談,表現出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分析判斷能力,曾連續獲得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稱號。在家庭,孝敬父母,愛做家務;在班級,做老師的好助手,做同學的知心人。樹立了當代中學生的良好形象。

高中階段學科競賽獲獎情況:

高三:“蘇教國際杯”江蘇省第十一屆中學生作文大賽特等獎(江蘇省第二名),獲得省教育廳獎勵免費去澳大利亞遊學考察;

第XX屆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江蘇賽區)一等獎;

20xx年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江蘇賽區)二等獎;

第XX屆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江蘇賽區)二等獎;

無錫市三好學生稱號。

高二:“蘇教國際杯”江蘇省第十屆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

20xx年江蘇省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三等獎;

20xx年XX月,代表學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21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訪日活動。

高一: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高一年級銅牌。

我向往北大、熱愛北大,立志北大,這是我心中不變的理想。因為我深信:夢想有多遠,就會走多遠。追求卓越,勤奮踏實,明天一定會美好!

此致

敬禮!

自薦人:

20xx年XX月XX日

北京大學導遊詞 篇六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年學府北京大學。很高興能夠作為大家的導遊,我叫馬天意,大家可以叫我“馬”導遊。希望大家能積極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過一小段快樂的時光。

但是,在出發前,我要先強調一下紀律,請大家聽好:

1、校園不是公園,這是一個學習的環境,希望大家不要喧譁,一起來感受校園裏該有的氛圍。

2、校園景色非常優美,請大家愛護環境,不要踐踏草坪,攀枝折花,亂丟廢棄物。

3、校園裏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時候排成兩列縱隊,緊跟隊伍,千萬不要走丟走散了。

要出發了,大家要緊跟着我的思路和腳步,否則你將會錯過很多知識和景色喲!出發了,首先先讓大家回顧一下北大歷史。北大創辦於18,原名京師大學堂,光緒皇帝親筆題詞“京師大學堂”匾額。它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的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是康梁百日維新的措施之一。慈禧發動政變,把所有的變法都廢除了,只保留了京師大學堂。北大從此延續至今。(原校設在北京石景山東街)

19易名為北京大學校。嚴復任北大首任校長,積極開設外語學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課程。19紅樓竣工,校本部設在故宮後的沙灘。

19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並且擔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方針,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他聘陳獨秀為文科學長,李大釗為圖書館長,胡適、錢玄同為文科教授,李四光為理科教授,馬寅初為教務長,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也應聘在北大教授《中國小説史》。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經過李大釗的介紹,認真學習馬列主義著作,逐漸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在當時認識他的第一夫人楊開慧,北大教授楊昌濟的女兒。那時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雲集。

1919年,北大師生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火炬,李大釗、胡適等人領導了文化革命的新啟蒙運動,北大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南開大學紛紛南遷長沙,後又轉到雲南昆明組建臨時“西南聯合大學”,抗日戰爭持續八年,西南聯大持續了八年,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時期之一。西南聯大匯各校菁華,以剛毅堅卓維繫中華教育命脈,在此精神的激勵下,培養了如諾貝爾獲獎者楊振寧、李振道,兩彈元勛鄧稼先,文學家聞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抗戰勝利以後,1946年10月北大遷回北平沙灘覆校,胡適擴建北大,設有六個學院,33個系。

新中國建立以後,1951年,政務院任命馬寅初為中國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1952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合併,從沙灘遷到西郊海淀的燕園。院系調整,北大響應國家基礎學科的號召,調出農學、工學、醫學、地學、法學等學科。紛紛組建海淀區學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醫、地大、北科、農大、礦大等。把工科併入清華大學,北大隻保留文科與理科,成為一所側重基礎學科的文理科綜合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基礎科學的研究人才。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篇七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

尊敬的北京大學招生辦老師:

有目標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一個人若沒有目標,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船隻, 隨波逐流,永遠沒有温馨的港灣。我的目標,就是求新務實地創造,以成果回報社 會,以人格魅力影響世界!而我最嚮往的北京大學,也將成為我生活的契機。

王國維曾提到人生的三個境界,我的過去就是“昨夜西鳳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 天涯路”。因為一直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因此對自己的要求也很嚴格。記得那是 國小五年級的期末測試,不知是換了考場,還是題目的角度難度不合我的口味,我 一向引以為豪的數學在那次考試中只有區區80分。老師們不好嚴厲地批評我,畢竟 我平時的專注有目共睹;父母卻是非常失望地將我“軟禁”起來,不能出門,不能碰 電腦,甚至於“新聞聯播”都成為禁忌。 我後悔自己太不認真,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在被關在家的時間裏,我就把那張試 卷翻來覆去地看,我看錯的題目,重新做它們,繼續尋求更快更好的解法。這種開 拓初次嘗試是很累的,阿拉伯數字圍成緊箍咒,向我的頭上套去。

直到進入國中才逐漸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正確學習方法”,才瞭解“不認真”是 過於籠統的概念。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無論誰都會進步,譬如我並沒有刻意去琢磨 那些錯題,而錯題於我就像是甘甜的乳汁,有着汲取不盡的養分。後來當聽到有人 評價我認真、仔細、“肯鑽”、“坐得住”時,我並沒有多大的感覺。靜下心進而 回顧,已經在長年累月中成為習慣,歲月的流逝雖會將鋒芒磨盡,但遺留下來的卻 是至寶。 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堪稱現在生活的映照了。每天往返於學校 家庭間,尤其是進入高三,重複單調的生活讓人產生厭倦。可是我明白我所要追求 的是什麼,我為“伊”而憔悴,但卻“終不悔”。這是希望的作用:當我看見新的 藥物治療病人、新的材料用於生活、新的設備提高產率,看到人民的。生活美好,我 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悦,這也就成為支持我繼續奮鬥的力量。 我看小説,我看其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或者作者所要表達的美好願望;我看動漫, 我看其中所展現的美好人性,或者享受作品本身帶給我精神的放鬆。我把我的感受 寫進博客,我為自己創造發泄的條件,於是有人評價我冷靜、客觀、“有思想”, 於是有人説我趕得上潮流,有創新意識。

其實這些都是一家之言,自己怎麼樣,只 有自己最清楚。 我曾不太善交際,從而一度將“寂寞讓我如此美麗”奉為經典。但是看到同學回家 都有伴兒,遇到困難都可以向死黨尋求幫助,我便也感到孤單與落寞。可是社會畢 竟是自己的社會,個體的生存幾乎都是靠個體的力量,沒有誰會一直陪同自己走下 去:父母會先於自己逝去,配偶則必須在成人後在“對的時間”遇到,朋友更不可 能如影隨形。我意識到了,也就盡力讓自己融入生活圈,竟發現其實一切很簡單, 需要的只是善意、友好和坦誠。

我在高中遇到很多天資聰穎的人,在感歎的同時也逐漸發現其實“上帝在厚重的牆 上開了一扇小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雖然現在是一個人,但也 必須從完善自我做起。在“修行”的途中所感受到的靈魂的昇華是愚鈍的我無法用 筆描述的。我嫉妒過競賽優異的人,並且在得知胸有成竹的化學競賽落榜時也難過 得無法入眠。但等到冷靜下來細細分析,其實自身還有非常多的漏洞:氣氛緊張時 容易先入為主,遇到困難“腎上腺素分泌會急劇增多”從而影響思維。

我努力克服 它們,並且見賢思齊。 當然如果進入北京大學,那裏將肯定是我展示自己的平台了。在理想的指引下,我 將繼續秉持高中以來優良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繼續貫徹全面發展,努力在各方面都 讓自己滿意;在生活上也必須更加照顧自己了,雖然現在也是一人,但遠在他鄉,當 圓月嵌入蒼穹時也會不免引起鄉思吧。未來的生活有許許多多的變數,可以是充滿 激情,也可以是頹唐無奈,生活會有非常多的誘惑,但是我必須堅守住心靈的淨 土:無論怎麼改變,我所追求的理想不變!

我希望為科學研究竭盡心力,我希望為國 民思想精神的昇華奮鬥終身!不僅僅是大學,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無論怎麼改變, 必將始終為了崇高的事業奮鬥,向着理想奔馳!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當我“驀然 回首”時,我的夢想,已經在“燈火闌珊處”。這也應該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個境界 了。 我享受挑戰,勇於嘗試沒有把握的事,我知道絢爛的未來需要靠自己創造。我一直 幻想自己是名英武的騎士,駕着名駒,在廣袤的歷史田野中,向着理想奔馳!

此致

敬禮!

自薦人: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