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習俗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家鄉的習俗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家鄉的習俗優秀作文 篇一

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只要誰家小孩滿十歲了,準在初八那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吃飯,什麼七大叔,八大姨,都要來,今年剛好趕上,又有人過十歲生日了,我和媽媽帶上禮物,一大早便出發了。

這個親戚屬於那種不是特別熟的,不熟到什麼程度呢?見了面,我連他叫什麼,該怎麼稱呼他都不知道,畢竟,一年就見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龍套地向他拜了拜,説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請進了裏屋,留我媽媽一人在客廳,至於幹什麼,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禮金,也可以理解為份子錢,但未成年人是免費的。哈哈。

過年時,中午飯吃的特別遲,一般是在一點或者兩點時才吃的,這時,大人們可以聊會天,把小孩子們放在一邊,小孩子們這會無非就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輕鬆自在。

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但你吃飯總不會站着吃吧,你首先得會“坐席”坐席也有講究,輩分越低就要坐在離門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翹二郎腿,這樣對主人們不尊重。不能大聲喧譁,會影響別人,也很不禮貌,吃完飯後,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離位,必須等大家都吃好了後才可以離開。吃完飯後,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萬不要放在碗上,這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因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時候,才會這樣擺放碗筷,如果沒有人去世這樣擺放碗筷,可以説是客人對主人的詛咒,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表現。

上完菜後便沒有過多的規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飯時大家談的很開心,什麼話題都有,説説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績如何,一派和諧,從話中透出的是對親人的懷戀與關心,主人將鞭炮煙花燃起,在這本不安靜的和諧中增加了幾聲重重的喜悦。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樣,但少不了魚,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也許桌上並沒有山珍海味,也許在一起吃飯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歡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飯。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 篇二

我的家鄉位於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因為這裏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裏停留過較長的時間,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裏,為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於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衞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的時候,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的時候,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200字 篇三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家裏人都聚在一起吃個飯,菜很豐富,雞鴨魚肉都有,而且是家裏人自己做的,那種味道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懷念。

每年中秋節除了月餅,柚子一定是咱有的,但我們這吃的方式可能不大一樣。

到了晚上,就要開始拜月光菩薩了(現在想想這個菩薩是不是就是嫦娥姐姐啊!),準備好月餅茶水之類的,而且是要到頂樓拜祭,重頭戲可是柚子,因為要拿香插在柚子的外殼上,等插完柚子已經變成了一隻刺蝟了,當時感覺那樣的柚子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忙着工作,和家人團圓的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少,這也算是個遺憾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四

端午節快到了,説起端午節的習俗各地都不一樣,但總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在我們家鄉每到此時就會有很多習俗,比如門口插艾、吃煮雞蛋煮大蒜,講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餃、然後就是在手腕腳腕上系五彩繩,脖子上掛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臍抹雄黃酒。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人們就到地裏拔回一些艾插在門上,聽老年人説,端午節拔回的艾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門口上,既起到殺菌作用,又能避邪驅鬼魅。現在在城裏,一到這個時候一些山區的農民就會在野地裏拔一些艾到城裏賣給城裏人賺錢,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鄉的坡坡嶺嶺上到處長的都有,到了端午節你在地裏檢一些長的又粗又壯的艾拔下來,拿回家插在門上就行了。

關於吃粽子、雞蛋、大蒜,小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什麼用意,後來我才明白主要是紀念屈原。據《讀齊諧記》載,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羅江,人們聽説後競相划船來救他,但為時已晚,人們為了緬懷他,每到這一天,就會向江裏投煮熟的雞蛋、大蒜和用竹筒裝着的江米,讓屈原的在天之靈享用,以寄託人們對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進江裏的江米常常被蛟龍偷吃,有一個聰明人就把江米包進棕葉裏,再用五彩線捆上,蛟龍害怕這種東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後來人們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葉或者葦葉包成各種各樣的粽子,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求富祈祥的風俗。

關於佩戴香包、抹雄黃酒習俗。小時候聽老年人説是為了避邪,其實不然,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五月初,女人們剪“彩”疊“福”,用軟布裁製成“老壽星”、老虎、蒜頭等小包包,包裏裝上香草、薄荷、楊杞枝、艾草等中草藥,給小孩帶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藥製成雄黃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臍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蟲的侵襲。端午節佩戴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佩戴芳香藥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濁氣味的侵襲,《楚辭。離騷》:“扈江離御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另據書載,漢代疫癘流行,“温氣毒癘,千户滅門”,人們用薰草等7種藥物,製成香囊“佩之可以癘”,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們佩戴芳香藥物香囊,與當時防癘流行有一定的關係。

另據現代有些專家研究稱,佩戴藥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狀態,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間習俗都有一定的出處,它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實踐的結晶,也記錄着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廣西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五

學期結束,放寒假了。我正忙着把書包裏的作業揪出來,把櫃中的書塞進行李箱時,忽然瞟見窗外有個模糊的形狀。定睛一看,才發現是一個招牌。再往上看,一行大字闖入了眼簾:“20_中國溧陽第五屆宋團城觀燈節”。觀燈節?一提到這個詞,腦海中似乎有些被遺棄的記憶又再浮現出來了。我放下書,極力回想那段記憶。對,是一段關於去年燈會的記憶……

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夜晚,當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燕山公園卻燈火通明。我漫步在石磚道上,欣賞兩旁的花燈:路兩旁,迷你小房子閃着金光,一羣一羣的勞動人民在燈光照耀下辛勤勞作;山頂,一座多層寶塔閃着陣陣亮光,照亮了周圍的樹林,給人一種神靈將要顯靈的感覺;河上、橋下,荷花燈乘着綠葉隨波漂流。河上點點亮光,如同天上的星星;此時的河,成了璀璨的銀河……一路上,閃耀的花燈注視着我,照着我前行的路,陪伴我共度這個美好的夜晚。

正當我沉浸在花燈的世界中時,一陣食物是香氣傳來。我循“香“而去,只見一條華燈璀璨的小吃街。臭豆腐、炒魷魚、炸土豆……撲鼻的香氣與誘人的賣相,讓無論多麼吝嗇的人都停下匆匆的腳步,瞧一瞧,擦擦流出的口水,禁不住要嘗一嘗。

宋團城燈會已經成了家鄉的新年俗。

傳説在明代中葉時,溧陽曾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的鄉賢馬一龍,在辭官隱居家鄉後,為了改變活動氾濫、民生凋敝的狀況,會同鄉紳們每年由出資主持,在八個地方籌辦八次大型節慶活動,讓老百姓廣泛參與,免費享受,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自行組織的民間活動,遏制奢侈浪費的風俗習慣。第一場節會便是觀燈節。這便是如今燈會的前身。現在,不僅燈變得多樣化了,還增加了舞獅、舞龍、小吃街等新事物,使燈會更加熱鬧。

可今年,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大家不約而同的成為了“宅男宅女”,燈會也暫不開放。但這並沒能打消我的熱情,反而讓我更加期待了。等疫情結束,我一定要第一時間衝到燈會門口,好好感受這家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