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構建我省綠色製造體系路徑研究

“雙碳”戰略下,綠色製造已成為落實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趨勢和新潮流。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為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繪就了新藍圖。製造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不僅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還制約着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隨着碳達峯、碳中和及環保要求具體化,綠色製造體系建設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強化改革舉措推動我省製造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對加快綠色創新引領我省工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是實現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工業化導致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失衡問題的根本之策。

構建我省綠色製造體系路徑研究

一、我國綠色製造體系的建設歷程

2015 年,我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首次提出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着重強調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五大製造業發展基本方針。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從2016年開始,截至2021年末第六批結束,全國範圍內共有2783家綠色工廠、223個綠色工業園區、296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推廣兩萬多種綠色產品,覆蓋主要工業行業。培育出一批綠色製造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標準制修訂、節能診斷與服務、綠色製造評價等一系列工作,綠色製造理念在全國範圍得到推廣和普及。

(一)我國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提出

《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以標準為引領,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為重點,以綠色製造服務平台為支撐,推行綠色管理和認證,加強示範引導,全面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

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主要通過在機械、電子、化工、食品、紡織、家電、大型成套裝備的領域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和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從綠色設計、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的三個主攻方向,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以及綠色供應鏈的建設。形成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綠色製造標準、評價體系、可推廣可複製的綠色製造典型模式,最終實現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目標。

(二)我國綠色製造體系現狀

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簡稱“四綠”,即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品。綠色工廠側重於生產過程的綠色化,隨着各地區和企業綠色發展意識的提升和綠色製造理念的夯實,企業參與綠色製造的積極性高漲,綠色工廠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六批綠色工廠共計2783家,參與企業覆蓋了鋼鐵、有色、化工、建材、機械、汽車、輕工、紡織、石化、食品、醫藥、造紙等行業,涵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從區域分佈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示範企業申報數量和通過比例較高,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四省綠色工廠數量佔全國的比例超過34.18%。國家級綠色園區六批共計223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綠色園區數量之比為36∶25∶37∶2。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五省綠色園區數量約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綠色供應鏈側重於供應鏈節點上企業的協調與協作,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績效,達到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鏈上企業綠色化的目標。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六批共296家。

綠色產品是實施綠色製造的最終成果體現,綠色產品實現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在已發佈的六批綠色設計產品名單中,共涉及121類產品,其中廣東、安徽、山東、浙江四省綠色設計產品佔全國的比例超過60%。

二、甘肅省綠色製造體系現狀

我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統籌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到2020年全省工業綠色發展體系得到全面優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裝備製造業、隴藥等7個重點行業,建設10個綠色園區,20個綠色工廠,開發100種綠色產品,創建基於各行業或區域特色的10條綠色供應鏈。綠色製造市場化推進機制基本完成,綠色製造公共服務平台初步建立,重點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專業化綠色製造服務機構初具規模。與2015年相比,傳統制造業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經過6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工作,我省在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現分別從國家級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示範企業四方面來介紹。

1.綠色園區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6批國家級綠色園區名單總計 223個,而甘肅省入選國家級綠色園區的數目為6個,佔全國綠色園區總數的2.7%。

表1國家級綠色園區統計

省份

或城市

國家級綠色園區數/家

第1批

第2批

第3批

第4批

第5批

第6批

江蘇

3

3

3

2

3

3

安徽

1

2

3

3

2

3

江西

1

0

4

2

3

3

浙江

1

1

1

3

3

3

山東

2

1

3

1

2

3

河北

1

0

2

2

3

2

寧夏

3

2

0

1

2

2

湖南

1

1

0

2

3

3

廣東

1

0

1

2

3

1

四川

0

1

2

3

1

3

雲南

1

1

1

2

2

1

新疆

1

1

0

3

2

1

內蒙古

2

1

1

0

2

1

廣西

0

1

1

2

2

2

貴州

1

1

1

1

2

3

甘肅

0

0

2

1

2

1

陝西

0

1

1

0

2

0

青海

0

1

1

2

0

0

天津

1

0

1

0

1

1

山西

0

0

0

1

2

2

上海

0

1

0

1

1

3

重慶

1

0

1

1

0

2

吉林

2

0

0

0

0

0

湖北

0

0

0

0

2

1

寧波

0

0

0

1

1

0

深圳

0

0

0

0

2

0

北京

0

0

1

0

0

0

遼寧

0

0

0

0

1

2

福建

0

0

0

0

1

3

海南

1

0

0

0

0

0

廈門

0

0

0

1

0

0

大連

0

0

0

0

1

0

河南

0

0

0

0

0

2

青島

0

0

0

0

0

1

2.綠色工廠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6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 (見表 2) 來看,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的企業總計 2783 家,而甘肅省共有 51 家企業入選,超額完成了甘肅省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中國家級綠色工廠創建的既定目標 20個。但是,甘肅省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的企業僅佔名單總數的 1.83%,與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存在較大的差距,僅為江蘇省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的 1/4,與河南省、安徽省、河北省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表2 國家級綠色工廠統計

省份

或城市

綠色工廠數量/家

第1批

第2批

第3批

第4批

第5批

第6批

江蘇

22

26

49

50

27

25

山東

22

15

33

70

28

25

廣東

27

23

31

48

21

29

浙江

4

10

41

51

28

28

河南

2

8

28

48

29

23

安徽

6

25

25

23

28

22

河北

17

5

15

33

25

24

湖南

3

12

14

19

27

25

四川

7

4

10

19

29

20

北京

8

4

10

18

27

29

新疆

9

12

13

14

15

15

江西

8

5

9

11

25

24

天津

1

4

9

16

28

28

上海

2

2

8

16

28

23

福建

3

2

5

20

25

26

內蒙古

3

7

8

12

24

19

湖北

2

5

11

8

27

29

雲南

4

4

10

9

25

15

陝西

3

4

6

13

26

16

深圳

8

2

5

9

21

17

廣西

4

2

8

15

16

22

遼寧

5

1

6

9

22

17

黑龍江

1

2

8

10

17

11

山西

3

1

3

4

26

25

重慶

6

4

2

10

13

17

寧波

2

4

3

6

15

21

吉林

5

5

3

6

10

3

甘肅

1

1

2

4

20

23

寧夏

4

2

4

9

8

6

貴州

1

2

3

4

15

17

青島

4

1

3

3

13

6

青海

1

2

3

4

11

7

廈門

0

0

3

8

10

12

大連

2

1

0

2

5

4

海南

1

1

0

1

3

0

西藏

0

0

0

0

2

5

3.綠色設計產品

綠色設計產品方面,我省省預期到2020 年推廣100 種綠色產品。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 6 批綠色設計產品名單,我省入選綠色設計產品的數目僅14種,離預期的 100 種綠色設計產品目標相差甚遠,且在全國各省市中也處於後狀態,與廣東省、安徽省相差巨大。

4.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

從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5 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來看,如表 4 所示,已經有1 家企業入選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與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等經濟發達省份來存在較大的差距。

5.我省綠色製造體系建設

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得到了我省的高度重視,我省積極建立企業庫,向國家推薦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和綠色園區,進行篩選,一些雖然比較出色但未能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的企業,進入本省級的綠色製造示範企業名單。我省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共有綠色工廠38家、綠色產品8種、綠色園區3個;第二批共有綠色工廠40家、綠色設計產品4種、綠色園區1家、綠色供應鏈2家。

三、當前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六年多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綠色製造體系有待擴大

2021年我省規上工業企業數量2037家,我省國家級綠色工廠51家佔全省規上工業企業2.5%的比例。綠色產業受限於發展基礎、產業佈局、上下游產業配套企業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目前我省綠色產業鏈存在體量小、核心競爭力不足、配套企業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省綠色製造體系的建設和提升。

(二)標準對綠色製造的支撐能力有待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評價出台了相關的標準和評價準則,但是缺乏更加細緻化的標準和準則,導致在評價過程中存在許多無法明確或者存在疑義的地方,給評價結果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以綠色產品為例,綠色產品標準清單不斷進行動態更新,但總體上滯後企業的需求,很多企業想申報綠色產品,苦於還沒有綠色產品標準,我省在綠色設計產品上離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綠色設計產品標準方面存在缺失,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綠色製造體系的縱深推進。

(三)綠色製造示範相關激勵政策的聯動性不強

我省對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給予了直接的資金獎勵政策,但除了資金獎勵外,其他政策幾乎沒有發力。綠色製造激勵政策面窄,與其他政策的聯動性差,政府採購、技術創新激勵等政策對綠色製造的推動作用沒有形成合力。

(四)綠色製造相關產業和技術水平發展相對落後。

支撐我國推進綠色製造發展的中心產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這些企業的規模總體較小,產業相對分散,需要進一步促進綠色製造骨幹企業的帶頭髮展作用。其次,我國現有的製造業企業在綠色共性和綠色製造技術方面比較薄弱。目前製造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綠色製造關鍵的設備仍需從國外購買,製造企業需要提高部分自主生產的節能環保設備的性能以及生產效率。最後,製造企業對於綠色製造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不足,缺乏大量的基礎數據支撐,數據的標準無法統一,不足以支撐綠色技術研究。

四、深入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擴大綠色製造體系建設

加強綠色製造示範企業的培育和認定,在全省企業中積極培育和樹立技術創新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導更多企業強化企業能力建設。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有色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組建公共服務平台。擴充參與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企業範圍,對央企、大型集團化企業,要調動其參與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對中小企業,要發揮綠色供應鏈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建設綠色工廠。

(二)完善綠色製造標準體系

進一步完善綠色製造標準體系,特別是要加快綠色產品標準制定步伐。分行業細化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標準,推動綠色製造評價管理更加精細化,促進綠色製造星級評價的分級化評價制度儘快實施。縮短低碳、節能、節水、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能效、能耗限額等領域標準的制修訂週期,讓標準化工作與企生產實際密切結合。在國家綠色製造標準體系的框架內,積極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製造標準體系研究,從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等多個層次,研究制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的行業標準和管理規範,加快制定綠色設計產品標準,完善綠色製造標準化體系,發揮地方特色產業優勢,開展特色產業綠色製造標準體系研究和開發。

(三)貫通綠色製造激勵政策

實行綠色製造政策聯動,發揮出目前政策的組合拳作用。將更多綠色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為企業的綠色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供綠色信貸與金融支持。推進電、水等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將企業的綠色化水平作為考慮因素之一,實施差別性的能源資源價格。貫通聯動激勵政策,應急管理時綠色製造示範企業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不納入管控等,激發企業進行綠色製造示範、不斷提升綠色製造水平的內生動力。

(四)加強綠色技術創新研發

鼓勵企業和園區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圍繞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產業,突破工業綠色轉型關鍵技術,創建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支持園內企業建立資源、環境、安全、能源體的綠色管理體系。圍繞節能環保、新能源及其裝備製造、先進裝備等產業,加快工業綠色轉型核心關鍵技術研發。針對綠色設計、環保材料、綠色工藝、廢舊產品資源化等領域,重點突破產品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共性技術,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的試驗示範,以技術引領綠色生產方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