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苦難輝煌》有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讀後感3.25W

讀《苦難輝煌》有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優秀的《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篇一

《苦難輝煌》是國防大學金一南少將歷時十五年傾注心智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為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

洋洋灑灑52萬餘言,為我們撥開了塵封的歷史,清晰地展現了一段苦難的歷程,描繪了中共早期國內外時勢的波詭雲譎,革命運動的波瀾壯闊,更我們刻畫了一種能與蒼穹比闊的精神,一種能夠托起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

讀過一遍,仍覺意猶未盡,貿然提筆想寫一下感想,又感覺有未明深意,妄發議論的嫌疑。因此,選取其中一個章節,細讀細品,略有所感,斗膽見笑於大方之家。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第9章節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忠誠,一是背叛。作者在導言中就有闡發:“造就大英雄的時代,即是產生大叛徒的時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誠,就有多少鮮廉寡恥的叛賣。”書中列舉了國防大學副教育長譚恩晉1947年入黨時候的回憶,當時入黨時的考驗就是怕不怕死。這樣的問答簡單而嚴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很難真正去理解,但在當時對於每個入黨的人必須對此要有深刻的覺悟,而這種覺悟必須建立在堅定的信仰之上。

縱觀黨的早期歷史,黨史學家會得出一個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説,死在自己人手中的中共黨員,比死在敵人手上的要多得多。比戰鬥犧牲更嚴重的是叛變。1934年7月,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革軍委委員、紅十六軍局長孔荷寵叛逃。長征開始後,閩北分區司令員李德勝叛變,瑞金紅軍遊擊司令部楊世珠叛變,閩贛分區司令員宋清泉叛變,湘贛省委書記兼湘贛分區陳洪時叛變,閩浙贛省委書記兼閩浙贛分區司令員曾洪易叛變,贛粵分區參謀長向湘林叛變,閩贛分區政治部主任彭佑叛變,紅十軍副軍長倪寶樹叛變。1935年2月,中央軍區參謀長龔楚叛變。長長一串名單,都是黨曾經的高級幹部,這些人叛變之後,馬上就兇相畢露,毫不留情地將槍口對準了“自己人”,給黨的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與叛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忠誠,是執着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力量。1934年譚家橋戰役,紅十軍團失利,軍員會主席、軍團長劉疇西被俘,蔣介石密令顧祝同力勸二人“歸誠”。在友情、官爵、死亡的利誘和威脅下,兩人堅持意志、堅忍不拔,最終被祕密殺害。在囚室中的遺着《可愛的中國》裏這樣寫道:“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一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中國在戰鬥之中一旦斬去了帝國主義的鎖鏈,肅清自己陣線內的漢奸賣國賊,得到了自由與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的發揮出來。到那時,所有的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飢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殺滅中華民族的鴉片毒物,隨着帝國主義的趕走而離去中國了。……我愛護中國之熱誠,還是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的真純無偽。現在我是一個待決之囚呀!我沒有機會為中華民族盡力了,今日寫這封信,是我用文字來作一次為垂危的中國的呼喊。親愛的朋友們,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鬥!要持久的艱苦的奮鬥!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於民族的拯救吧!無論如何,我們決不能讓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滅亡於帝國主義的骯髒的手裏!”字裏行間,我們讀出了不屈的脊樑,讀出了信仰,讀出了象徵進步、富強、民主的強大力量,對經歷苦難的輝煌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忠誠於自己的信仰,要接受“怕不拍死”的拷問,要承受名利、自由、生命的誘惑和威脅,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面對的殘酷現實。真金還需火煉。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已經遠離了戰火烽煙,遠離了你死我活的鬥爭,但忠誠的並沒有改變,執着的信念也沒有改變,一個共產黨員應具有的擔當也不會改變。

參考《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篇二

1、實事求是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思想根基

影片講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那麼,他們從哪裏來?不言自明,都是從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和創新實踐中來。歷史充分證明,前進和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而是處處有荊棘密佈、時時有暗流湧動,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創造、去改變。現如今,中國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化挑戰為機遇、化機遇為更好更快的發展?歷史的結論是: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因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了“自己的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是因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國建設成富裕、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自己的路”。而走自己的路,就是堅持實事求是!

2、人民羣眾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力量源泉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不足百人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是什麼力量支撐着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茫茫雪山中長征的疲弱不堪卻鬥志昂揚的隊伍,揹負起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正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雄厚的羣眾基礎。“最需要熱血”的長征史詩告訴我們:是沿途中羣眾不斷的兵源補充,使戰鬥的火種能夠傳續二萬五千裏;是一路上人民不斷的供給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夠縱貫中國大地。有了羣眾的幫助,國民黨反動派便有飛機大炮也徒勞;有了人民的支持,國民黨反動派縱有千軍萬馬也枉然。最廣大的人民羣眾才是推動歷史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的失敗,絕不是偶然的。與其説這是歷史選擇的結果,勿寧説這是人民選擇的結果。因為人民是創造歷史、推動歷史、書寫歷史的真正主人。沿着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脱穎而出,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更是體現了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喚醒了沉睡的東方巨龍,讓炎黃子孫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樹立了要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定信仰;是中國共產黨讓苦難深重的華夏兒女重新煥發出昔日上邦大國的胸襟與氣度,樂觀積極,豪邁大度,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路上闊步前行。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充分證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不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他始終明白:“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後天,他依然面臨着人民的選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始終堅定不移的相信,中國共產黨一定會清醒和自覺地以攻堅克難的勇氣、續寫輝煌的業績、甘當公僕的情懷來繼續贏得人民的選擇!

3、理想信念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動力

金一南教授曾説,“我寫《苦難輝煌》,寫那個時代,最終的目的就是寫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艱難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為研究對象,力圖從最深重的苦難和最耀眼的輝煌中汲取精神的養分,站在前人創造的精神高度上,為國家和民族“往哪裏去”這一重大命題求解。 堅定不移的信仰與艱苦奮鬥的作風是表裏相依、內在統一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能脱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正確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鬥的典範。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征程兩萬五千裏,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國家,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起點,今天則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新起點,前面將是新長征中最艱難的一段路,面臨的挑戰空前嚴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已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關鍵期和改革開放的攻堅期。中國絕不會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我們前面並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一片片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責任,依然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高擎“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信仰火炬,充盈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力 量,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的道路上,因為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捨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因為有無數為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共產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鬥,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所以我依然堅定地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羣眾踏上走向幸福的路。

《苦難輝煌》心得體會模板 篇三

人,是不是走得遠了,就會忘了來時的路?人,是不是走得久了,就會忘了當初出發的方向?我們從哪裏來?又要到何處去?當12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苦難輝煌》呈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不得不叩問:為什麼當年身處黑暗中的中國人民選擇了共產黨?為什麼佔盡天時地利的國民黨最終被人民所拋棄?在一些所謂“飽學之士”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的時候,可以説紀錄片《苦難輝煌》的播放正當其時。該片通過豐富的史料和專家訪談着重表述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興起的兩次歷史性轉變,讓我們從中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共產黨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又是什麼。

在紀錄片《苦難輝煌》裏披露了這樣一個細節:李立三的女兒説,南昌起義前夕,李立三要去廬山見鮑羅廷和瞿秋白,而上山必須坐轎子。這在今天看來都是極其簡單的事情,但當時的李立三卻需專門請示中央,經中央批准才可以坐轎子上山。因為那時候坐轎子被共產黨人認為是很不光彩的事,是人剝削人的一種表現。這件細微的小事回憶震撼了我,遙想那個年代的共產黨人,他們革命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光宗耀祖,他們追求的是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天下勞苦大眾都得到解放的目標。今天,當我們議論民主、自由的時候,我認為,共產黨人為人民大眾謀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當今社會,那些追求“學有所成”以期“功成名就”的目標,與其説是理想還不如説是慾望。當人人都被綁架在房子、車子、票子、位子的軌道上的時候,何談“信仰”這個崇高而偉大的話題!而從李大釗到瞿秋白,從陳獨秀到毛澤東,他們當中哪一個不是當時主流社會的精英?但是在他們的人生信仰中,完完全全是把國家命運放在了個人命運之上,可以糞土當年萬户侯,可以沙場馬革裹屍還!該片在第三集裏採訪了朱德之孫朱和平。他説,朱德當將軍的時候,僅僅32歲,是雲南的警察廳長,相當於國民黨中將。當時的朱德可謂是高官厚祿春風得意,然而心存救國之志的朱德卻毅然拋棄了這一切,去尋找剛剛建黨不到200人的共產黨,這就是真正共產黨人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

紀錄片《苦難輝煌》以其全新的視角,展示了中國近代以來那段艱難曲折、錯綜複雜、變革深刻、波瀾壯闊的滄桑歷史。第八集中,敵人大兵壓境,情勢危急。當陳毅把大腿綁在樹上自己為自己挖出子彈,發出“就是到地獄也要幹革命”的豪言壯語的時候,當獨臂將軍劉疇西和被俘以後面對蔣介石一次次勸降而選擇慷慨赴義的時候,個人信仰的堅定和執着高下立見。今天的我們可以不必去追問如果切換歷史場景是選擇當勇士還是做叛徒?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在人類尋求解放、爭取自由的革命史上,有一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解放、為了挽救國家命運,選擇了拋棄人生繁華,選擇了面對苦難!他們是播種者,卻不參與收穫;他們是手持火炬的人,卻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無論歷史怎樣演變,道路如何發展,那些真正共產黨人的信仰高度,都將是人世間的一座豐碑,永遠震撼着朝聖者的心靈!

不經歷“苦難”哪來“輝煌”,可是“輝煌”之後呢?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當年僅有50多人的中國共產黨,現在已有8000多萬黨員。可是,大黨不等於強黨。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國家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法西斯德國,取得了二戰主戰場的全面勝利,解放了幾乎整個歐洲,而在擁有2000萬黨員時,卻轟然倒塌!在和平與發展作為主旋律的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紛繁複雜變化多端。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信仰抵制腐蝕我黨筋骨的各種誘惑和侵害。

觀看《苦難輝煌》就是重温中國近代的苦難史,就是汲取寶貴的精神資源。

精選《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篇四

金一南先生的這部《苦難輝煌》是我在繁忙的臨牀工作之餘閲讀的,本想大致翻翻看看,完成五官黨支部的任務,沒想到只看了幾頁我就被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了歷史,向我們再現了一幅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全景畫,讀後頗有感觸。

《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前後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陳毅、彭德懷、李立三、張國燾、蔣介石等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正是這些人懷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甘願吃苦,寧願戰死,也不願掉隊、離隊,忠貞不渝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朝着遠大目標衝鋒向前,方才成就了我們和平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那樣一個不足五十人小團體,小組織,幾十個人,渺小的力量,迅猛發展壯大,更是成為了以後中國發展的領導力量。在異常艱苦與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就像是一隻浴火的鳳凰,在履歷了苦難與挫折之後走向了輝煌與勝利,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心一意為了人民羣眾的共產黨人,靠的就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苦難輝煌》這本書對於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啟迪意義。想想我們現在,今天我們口袋富足了,精神卻匱乏了,房子變大了,靈魂卻渺小了,我們讀着歷史,卻在忘記過去,我們今天要求更多的是物質上的享受,缺少的是精神上對正義的追求。讀讀我們黨的苦難與輝煌吧,洗滌我們的心靈,鞭策我們的靈魂。

人間的苦難很多,但不一定都創造輝煌,只有鳳凰涅盤式的苦難才最終創造輝煌。願我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富國強民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經典的《苦難輝煌》心得體會 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開篇詞上闕,詮釋了我閲讀《苦難輝煌》一書的最大感慨。

開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動形象又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書確使人有欲罷不能的感覺。我是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在上下班地鐵中讀完該書的,看這本書,上班之路感覺不再漫長。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歷史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間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充滿了希望、變數、迷惘、苦難,在挫折面前我黨的精英們又屢屢不畏犧牲、堅定信念挺了過來,逐步走向了輝煌。

有人説,“一部好的作品,應該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難輝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它讓讀者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觸。

我每每沉醉於民國時期的陳年故事,慨歎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氣沉沉的晚清被朝氣蓬勃的民國取代了,中國真正具有了少年氣象,從此有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亂世出英雄。所謂“亂”,不是社會政治經濟絕對混亂無序,而是國家沒有了絕對權力,社會失去了絕對權威。也正因為如此,社會環境才相對寬鬆,言論相對自由,思想能夠活躍,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春秋、戰國、三國與民國初年都是這樣的情況。民初各色軍閥、政客、理論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組成了波瀾壯闊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戲,其中能夠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閒之輩。而只有具備組織紀律性和遠大理想並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風雲人物,才能夠走的更遠。國共兩黨裏面不缺這樣的人傑。

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是國共兩黨的共同目標,中國實現偉大復興是國共兩黨的共同期望。兩黨的精英們都是在以中國知識分子入世的特質自覺承擔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重任。如果兩黨和睦共處,兩黨內的精英們,有多少是同學,有多少是老鄉,有多少是師生,他們可以團結起來共同奮鬥。但只是因為兩黨在具體實現國家富強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於有多少同學、老鄉、師生們要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揚鑣,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犧牲。當年你死我活爭鬥的英雄們現在都不在了,還是那一片河山,現在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努力實現着英雄們當年的夢想。人們生活安居樂業,國家實力大幅提升,也難道不就是英雄們最終所要的嗎?假設當年的英雄們都醒來看一看,是否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歷史沒有假設。殘酷的現實是國共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客觀上為日寇侵華製造了可乘之機,也使得中國抗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紅樓夢》中探春曾言:“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説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熟讀古書的毛澤東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從當時形勢上共產黨又絕對不能讓步,只能被迫做針鋒相對的軍事鬥爭以圖存。更何況大形勢非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無法改變現實,這實際是很無奈的一件事。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並不善於接受歷史教訓。當前,中國仍處於分裂,國共是否可以接受歷史教訓,拋棄前嫌,高瞻遠矚,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實現兩岸統一,打破島鏈封鎖,進而對覬覦侵佔我釣魚島、南沙等國土的國家採取一致行動,共同維護我中華民族長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國家坐收漁人之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