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親密關係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59W

第一篇:親密關係讀後感

親密關係讀後感(精選多篇)

親密關係讀後感

關於社會心理學方面的書看得極少,這篇可能算得上是第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書,因為時間和個人習慣的原因,沒怎麼好好的品悟,但還是感悟蠻深的,今天想寫寫關於它的一點感悟。

如同找數學和音樂的關係一樣,以前的我,很難將科學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繫起來,但此書,不僅將兩者聯繫起來了,還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研究這些關係,並發現了我們平時難以發現的東西。對於此書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不得不説聲贊。作者試圖以一種引人入勝的、協調而直接的方式來描述關係科學。

這裏的親密關係,主要講的是與我們聯繫緊密的伴侶之間的關係。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都有歸屬感的需要,都希望得到愛和愛他人,能與周圍的朋友建立友好的關係,被團體所接納。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處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這與我們生活得是否快樂有着極其大的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對關係科學有一定的瞭解。

首先就是相識。對於親密關係的建立,這是第一步。對於互不相識的兩個人,能夠相識,並繼續交往下去,就是因為兩人之間產生了吸引。吸引的基礎是一種回報,我們喜歡接觸我們喜歡的人,更有可能喜歡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會被那些其出現對我們有着回報的人所吸引,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積極的體驗或是一種直接的回報,能使我們開心愉悦或是滿足我們的某些慾望。我們從我們周圍的人當中選擇朋友或是仇人,因為了解我們周圍的人更加方便,先對於其他人而言,他們更加熟悉。關於外表的吸引力,一般地,人們會被具有外表吸引力的人所吸引,而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不盡相同,這與個人的經歷性格以及成長環境都有一定關係,人們對美都有一定的偏見,認為“美的即是好的”,因為在一定情況下,人們的外貌、體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並且,外表吸引力的進化觀念認為,標準的腰臀比例與健康都有一定關係,他們有更多機會得到健康的、更漂亮的孩子,而那些更健康美麗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機會生存下去。但因為這種思想存在年代久遠,就容易達到另一個反面,產生偏見,過分的追求美好的事物。

再就是交往。人們一般更喜歡那些與我們相像的人。人們是不願意冒被拒絕的危險,所以就更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而喜歡我們的人一般都是與我們在思想、價值觀方面有相同之處的人,他們與我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更有可能瞭解彼此。在交往的過程中,第一印象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刻板印象和首因效應都會對我們關係的發展有着特別的影響力,會影響到我們對後續信息的選擇。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會讓我們以一個積極的態度看待對方,而這種自然的積極的情緒會被對方察覺到,對方將更有可能以一個積極的態度迴應你,而這種積極的態度又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他人的積極認識,進一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是為啥總説第一印象重要的原因。而在熱戀中的男女中,因為這種情緒,容易將伴侶理想化,認為對方什麼都是好的,而真正生活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感會慢慢減退,而對方的缺點再一次暴露出來的時候,與我們心裏的那種積極的印象容易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我們的情緒波動更大,從而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這就是導致“七年之癢”出現的一部分原因。只有在交往過程中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同樣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對待伴侶,使伴侶自己也打心裏認為他就是你所認為的那麼美好,他也會不自覺的向那個方向發展,成為那個你們都認為的更好的對方。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能塑造伴侶。

在交往過程中,除了肢體語言所表達的信息之外,還有語言所表達的信息,這都是交流。在關係的發展和質量中,交流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交流過程中,自我表露是一個很重要的標籤,除非兩個人向彼此表露關於自己的個人信息,否則他們之間不存在親密關係。自我表露和有選擇的祕密都有助於關係的滿意度。在交流的過程中,良好的交流需要真實的説出我們所想要説出的話,積極傾聽,保持禮貌和冷靜,而且要善於運用尊重和確認的力量,來使得交流更加舒暢美好。

在關係中存在經濟觀,對於關係投入更多的一方對關係的依賴性更大,更不願意放棄這段關係。相互依賴理論認為,人們尋求的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回報,總想得到最好的人際交往。每個人都這樣做,會依賴伴侶而不願離開彼此,這就意味着他們要使自己的伴侶快樂,這樣才能繼續得到想要的回報。投入的人對關係採取長期的傾向,會把伴侶和自己視為一體,會採取行動保護並維持關係,會寬容、會樂於犧牲,伴侶雙方都這樣做時,投入有力的影響着關係的穩定性。

關係的產生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這需要雙方共同的付出和經營,才能贏得積極而又美好的親密關係。

第二篇: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當一開始瀏覽《親密關係》的時候,覺得她也不過泛泛而談,但當看到譯者呼籲我們像鑽研數理化一樣認真看它的時候,我的好奇心被激發了。我就在想,如果真的一點點鑽研,或許還真會有意外的收穫,又聽説不少人稱它為愛情的導讀本,我決定認真看一看。

一. 社會性

剛翻開這本書,它就加深了我對人是社會性動物這一定義的認識。之前只是從表面去認識人是社會性動物,浮淺地認為就是認識習慣於羣體生活的意思。但此書的描述讓我可以注意到社會性動物的另一方面,即人如果離開羣體,離開社會,他們是無法忍受那樣完全的孤獨的。認識到這裏,不禁讓人感歎哲學上所説的萬物都是有聯繫的,也就是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也許在某一刻,有一事物被切斷了與其它任何事物的聯繫,但它必然會最終消失,因為它已不屬於我們這個社會,基本上失去了所有的意義。人也不例外。書中就以一個人孤獨過黃金週這一簡單假設,就把這個深刻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

因而,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滿足人的社會性要求,人就必須生活在社會中,只有建立社會關係才能讓他們心安。當然,這顯然是不夠的,否則社會中怎麼還會有那麼多或孤獨、或抑鬱,甚至有自殺的人呢。

而親密關係則是社會關係的核心,也是本書的主題,所以本書是圍繞這一核心內容而展開。

二. 親密關係——概念

任何事物的概念無疑是重要的,因為它往往定義了該事物本質的東西,也是我們理解事物的重要工具。與親密關係相對的概念大概就是泛泛之交了。為什麼説是大概呢?因為他們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它們之間可能夾雜有各種介於親密和生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社會關係具有多樣性。

親密關係主要從理解程度、關心程度、相互依賴性、相互抑制一致性、信任度以及忠誠度上去衡量,當然,其他一些社會關係也是從這些方面去衡量出來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另外,親密關係則在這些方面表現出的程度比較高,但要在每個方面都達到極致的程度亞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大多數親密關係僅是在其中的幾個方面達到較高水平,也就造就了親密關係的多樣性。

當然,這就、可能僅是親密關係概念的一個方面,從其他一些方面來理解也是屬於親密關係概念的範疇。

三. 親密關係——原因

書中認為親密關係主要產生於歸屬的需要,而在泛泛交往或其他類型的交往中,人是難於找到歸屬感的,尤其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親密關係的數量遠遠少於泛泛之交,但質量是遠高於後者的。本書還從實踐中解釋了親密關係的必要性。比如,人們離婚後的血壓高於離婚前,孤寡老人的壽命也往往低於有伴侶的人。抑鬱、酗酒、飲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也更不可能侵擾那些社會關係良好的人。

在今天,幸福感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其實,人有多幸福往往取決於它的歸屬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也就是他的親密關係在多大程度上被建立起來了。很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傳設一班王希鈔12301127

多調查研究也可以得出如此類似的結論,諸如收入在一定程度時對人的幸福感的影響是很小甚至不變的,而擁有良好親密關係的窮人甚至感覺更為幸福。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在影響着我們的幸福感,但親密關係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因素。當政府提倡提高公民的幸福感指數時,他們往往把它定義為公民收入的增長,社會的建設和完善。這當然也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但我們決不能忽視親密關係這一因素。當然,政府能夠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方面做好已經不易,我們不能期望他們來給我們建立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概念的另一方面也就使它的私人性,每個人的親密關係只有自己才能去建立和維持。

幸福感這個概念是我們現代社會的東西,本書也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解釋了親密關係的重要性,也就是探討我們人為什麼是如此社會性的動物。書中認為人類歸屬感的需要來源於人類長期演化的過程。即早期人類生活的環境非常惡劣,為了生存下去,人們必須要更多的合作,慢慢就形成了需要持續穩定的親密關係的個性傾向。其實,説到這裏,我也想起了其它動物,似乎它們也有社會性的動物,或者説其它動物也有親密關啊。比如很多時候,它們也有配偶,只是不那麼固定,當然也有一些是固定的,甚至與人類的模式相差無幾。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植物時,貌似社會性也在它們身上有所體現。比如,當一塊空地上只有一棵植物時,它雖然陽光充足,不缺水份,但很多時候這些植物長得並不比生存條件比它差的同類植物好,這或許是羣體壓力的不同導致。這或許説不上是一種社會性,但羣體性的體現是明顯的。

四. 親密關係——婚姻

親密關係體現在很多方面,而婚姻則恐怕是其最廣泛的體現,也是最重要的。其它方面有諸如家人之間的親情、朋友之間的友情,但當假設人們只能選擇一種親密關係時,大多數人只好忍痛割愛地選擇愛情。當然,婚姻不一定是愛情,但這裏假定它就是吧。書中談到文化對婚姻的影響,而且主要是從縱向上去討論,尤其是從現代科技對婚姻愛情的影響。比如,現代人結婚的年齡是越來越大,而且更大的變化是結婚的人越來越少,而沒有結婚的人也越來越多地住在一起,未婚先育的人越來越多,結婚了的人則越來越少地生孩子。似乎一切都在改變。離婚率也越來越高,高到人們調侃説以後中國人見面打招呼不要問吃了沒有,而應該問離婚了沒有。這種變化主要是折回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結果,也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如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人羣的流動性更強。還有西方強調的自由、獨立的價值觀。國家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也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發展,比如集體主義文化更強的國家離婚率低於個人主義盛行的國家。

現代社會出現的新科技、新文化對親密關係的發展是利還是弊是很難判斷的,或需要讓時間去給出答案,但人們自己當然是可以去趨利避害的。

面對現代社會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人們的看法各種各樣。有人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比如表明婦女地位的提高,女權主義的勝利,社會觀念的開放。但很高的離婚率意味着更多單身家庭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社會問題。

儘管離婚率很高,但正在戀愛中的人或即將走入婚姻殿堂的人還是對婚姻愛情充滿期待,沒有人會在熱戀時認為自己以後會失戀,也沒有即將結婚的人認為自己會離婚,儘管這些念頭很多時候就是盲目的樂觀,但《親密關係》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指導。首先從他們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來預測他們的親密關係是否會成功。在傳統的婚姻觀念中,男性被定義為應該是自信、獨立、有抱負、勇敢等男子漢氣質,而女性則被認為應該熱情、温柔、有同情心、親切和敏感等。這或許

可以説是一個刻板觀念。傳統上認為婚姻關係中就是大男人和小女人的統一,但書中指出,很多時候,這類傳統性的婚姻並不是最幸福美滿的。這裏提到兩個術語,就是把傳統認為男性應該具有的品質稱為“工具性”,把女性所應該擁有的情感技能稱為“表達性”。但在現實中,不管男性還是女性很多時候都是兩方面特性兼有的,即稱為雙性化。如男性可以在職場激烈的競爭中表現的充滿攻擊性,也可以在家裏表現得相當温柔,雙性化的人就能在兩種情況下都能駕馭自如。實驗研究則表明親密關係的雙方有一方或者兩方有雙面性特徵時,他們的婚姻愛情比傳統的更為幸福,而且這個結論不僅適於異性戀,也適於同性戀。

書中認為工具性並不是男性的專利,同樣表達性也不是女性的專利。因為這兩種能力都是有價值的特性,而不是工具性對男性才有價值,表達性對女性才有價值。事實上,高表達性可以幫助男性成為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而高工具性則讓女性更可能取得成功。

再次從個人的性格特徵來探討一個親密關係是否會是高質量的。首先是人格。本書認為對人格的描述主要從五個方面。一是外傾性,即一個人是否開朗、合羣、熱情、喜歡社交。從這個角度上看,似乎外向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的親密關係,但並不排除內斂的人也是可以婚姻幸福的。二是宜人性,即同情心、合作性、對人信任,這個與親密關係的聯繫就較為明顯。一個缺乏同情心,不願與人合作的人説擁有幸福的婚姻確實是讓人無法想象的。第三是盡責性,就是勤勞、可依賴、有序。這也是不難理解的,不行的婚姻中常常是伴隨着一方或雙方對責任的缺失。四是神經質,指一個人善變、容易擔憂、焦慮和憤怒的程度。再親密關係中,出現矛盾是常有的,如果出現一點點問題就表現出太多的擔憂或憤怒,婚姻幸福也是難於出現的。最後一點是開放性。開放的人一般更富有想象力、不墨守陳規,甚至更有藝術氣質。

同時,人格特質和親密關係質量的高低是互相影響的。好的人格特質促進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的發展和維持,而幸福美滿的親密關係反過來又會讓人的人格氣質朝好的方向發展。同理,較差的人格特質帶來糟糕的親密關係。而親密關係的糟糕則會讓人更加悲憤憂慮。

還有一個影響親密關係的因素就是自尊。自尊是什麼呢?本書給出了很好的解釋。簡單地説,自尊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你認為自己優秀,自尊就高,認為自己比人人差自尊就低。但實際上,自尊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我們自己決定。它來自於別人的評價。別人對你評價高,你也對自己評價高,反之亦然。這也正驗證了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那自尊高還是低更有利於親密關係的發展呢?書中認為高自尊是更有利的。高自尊的人往往對伴侶更有信心,他們相信伴侶會給自己愛戀和關心,對親密關係出現困難也會有更樂觀的態度。相反,低自尊的人更可能懷疑伴侶對自己的關心和依賴,對親密關係中出現的小困難過於悲觀,最終讓親密關係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因為他們把脆弱的自尊心至於親密關係之前。

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從上面看來已經被強調過足夠多的次數了,但顯然只有高質量的親密關係才會給人帶來幸福,而它是要付出代價的。與他人打交道時,我們也會感覺到痛苦,比如失戀。書中指出,在過去的五年中,超過一半的人人際關係增陷入困境。所以也就不奇怪出現一些人迴避、拒絕有親密關係的現象。比如失戀時,如果一方太過在意,對他們的傷害是很大的,失戀後的人往往會迴避親密關係來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這並不是長期的解決之道。因為親密關係可能帶來傷害,但沒了親密關係,人就只會走向枯萎和死亡了。

五. 親密關係——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並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書中的這一章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首先要談到的是第一印象。都説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在一瞬間就固定下來的,但影響卻是長遠的。而且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第一印象抱有很強的自信。有了第一印象以後,人們往往更多注意到符合自己第一印象的事實。但第一印象有時甚至很多時候都是不準確的,或者直接就是錯的,而且它又往往建立在外表的基礎上,這樣第一印象往往是阻礙親密關係建立的絆腳石。在有些地方它是較為準確的,如書中提到的在熱帶地區,由於各種疾病眾多,因此外貌美麗俊氣的人是更加健康的表現。但這個一般性實在是太弱了。

人對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其實不僅僅是他們所看到的陌生人長的或表現的怎麼樣,還與人自身的刻板印象有關。在你腦海中原來的對人的分類怎樣,你見到陌生人時就會把他們相應地歸類。但在談親密關係時,似乎並不用更多地關注第一印象,因為親密關係中的雙方由於已很熟悉,受第一印象的影響是很小的。但在親密關係建立的初期階段是重要的,如果第一印象很糟糕,也就不會再有後來的親密關係。

更多要談的是我們瞭解伴侶的程度,這當然是指親密關係建立起來以後的階段。本書認為伴侶之間往往會認為自己對對方是非常瞭解的,但事實並不一定這樣,有時他們之間並不瞭解,有時是這些瞭解並不準確。當然,首先不可否認的是親密關係的建立加強了伴侶之間的接觸,肯定會增進雙方的瞭解。伴侶之間的瞭解往往也是比其他人更多、更準確的。但奇怪的是伴侶之間的瞭解並不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更準確,這是讓人難於理解的。但本書提醒我們的是不要相信什麼“心有靈犀一點通”,不要以為雙方只要足夠相愛,他們就能瞭解彼此的內心,這是誇大了愛情的力量的。同時,也不要以為女性瞭解別人的能力更好,其實男性在這方面也一樣優秀,只是男性可能花更少時間去了解伴侶。最後一點就是要時時記住心理學上強調的情境的重要作用的觀點。我們對彼此的判斷和評價都會一定程度上受到當時的情緒的影響。心情舒暢時顯然會對親密關係有更為積極的認知。

同時,理解伴侶的準確性當然也是受對方理解的。簡單説就是伴侶是否易於理解。而性格外向、善於交往的人往往是容易理解的。而內斂的人則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藏在心裏,恐怕就很難捉摸他們的新心思了。另外,你本身的理解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書也指出我們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然而,有時準確的理解也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對方確實是對你有不滿或其他消極情緒。有人則會去故意歪曲這一判斷,這是維持親密關係的好方法。但有人則會對此耿耿以懷,讓他們感到焦慮。或許此時,你就要裝一下無知了,正是所謂的“難得糊塗”。

最後,我們苦苦理解伴侶,可不是為了理解而理解。最重要的是在理解伴侶後,給對方以積極的反應。

六.結語

僅僅一篇讀書筆記,顯然是無法概括完《親密關係》全部的內容,但它已大大加深我對它的理解,或者説,讀書筆記是讀懂一本書的工具,今天他則讓我避免錯過《親密關係》的精彩內容,我也明白當初以為它是泛泛而談是多麼輕浮,不是它缺少精彩,而是我缺少發現精彩的眼睛。浮光掠影的眼睛永遠無法發現美

的事物,而我恰恰是缺少一種尋找美的沉靜的心態。這樣看來,《親密關係》不僅大大增加了我對親密關係的理解,也提升了我的心態。

第三篇:保持親密關係

保持親密關係

(1) 你有沒有經常與周圍的為你工作每個人談話?個人交往中保持親密關係能使你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回報。這會提升你的團體的成績。

(2) 定期個別拜訪僱員是個好主意。不要等到事情出錯,

(3) 保持個人的親密關係表明管理者認識每個僱員的重要性。他們不會違背羣眾。管理者就象關心自己一樣關心他們的工作。

(4) 當管理者和僱員談工作上的事情,他們會高興地感到他們所做的工作是多麼重要。當老闆特別關心個別去檢查你的工作時,你會很高興去關心它做對了沒有。

(5) 別將一個又一個的工人的主意和建議丟去,否則你將學不到東西。許多工人不喜歡在會上講話。但老闆和他們個別交談時他們會説出心裏話。

(6) 如果某位重要人物到訪你家,你一定令一切井井有條以留下最好的印象。對大多數工人來説也是同樣道理。如果你經常到訪,他們亦會為他們的工作站的美觀感到自豪。

(7) 當傳達命令或檢查問題時管理者才走辦公室,不利於發展屬下的忠誠,對經常慢吞吞地瞭解事情的管理者也是一樣……當需要幫助時才開始努力工作,或只是見面時説好。

(8) 當事務繁忙時容易脱離團體。但工人會注意到你的缺席。如果人們認為你不夠關心他們,你能責備他們不夠關心你嗎……跟着你如何表現?

(9) 與屬下保持親密關係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你真正需要去感受與屬下融洽相處-------去分擔他們的痛苦、希望和想法……因為你就如常人一樣真正瞭解他們。作為一個管理者,你越能保持親密關係,你得到的回報越好。

你打算怎麼辦?

在公司中作為一個生產部門的管理者,兩個月後你會被邀加入策劃委員會。你已經真正投入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非常喜歡這工作,甚至它佔用了你的時間。在最近的幾個星期,然而你已經注意到了你部門中的工人真的不再象過去一樣友好了。你打算怎麼辦?

(1) 沒關係。你在策劃委員會的地位非常重要,準備時機被人承認能促進你的發展。

(2) 象過去一樣化時間去個別拜訪下屬,甚至放下你在策劃委員會的某些工作,別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我們的評論:

(1) 小心!你的首要任務是有效地去管理人。如果你失去和下屬間的和諧的關係,這會影響你的成績。

(2) 一個正確的選擇-------甚至一個困難的選擇。你的首要任務是面對你的下屬,其次才是策劃委員會。

距離的存在難於進行領導,與你的團體保持親密。

(1) 你有和你的下屬個別交談嗎?

(2) 你真正地關心他們嗎。

(3) 你有證明你對他們的期望、問題和建議感興趣嗎?

第四篇:親密關係

? 課程介紹course introduces

親密關係

每天睜開眼睛,我們就要面對種種不同的人際關係,莫論家人或是情人,同學或是同事,就算你選擇遠離人羣,你也要和自己“搞好關係”因為我們都知道,一段融洽,互信,知己知彼的關係,可以令生活稱心如意,反之亦然。

你懂得與身邊人,與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嗎?

? 有些人熱切追求成功的關係,卻屢戰屢敗。

? 有些人尋找一個他/她豐盛自己的人生,反而會自己空虛。

? 有些人身邊已有一個不錯的“伴侶”,還期待外邊會有更好的一個他/她

? 有些人曾經努力尋找答案,有些人也試過等待奇蹟。

? 有些人滿與自己擁有的,,有些人則在尋找中迷失了方向。

興奮或沮喪,甜蜜或痛苦,喜悦或憤怒,生氣或麻木,包容與怨恨,天堂或地獄。

沒有一種魔法或單一的解決方案可以解答這些問題,如果我們能在一個平台一起探索與學習,將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你會探索到我們在關係上的固有信念。從而洞察出在不同的關係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當中的”模式“,亦能夠窺探到自己以及”伴侶“的期望”(expectation)與“投射”,如何影響着自身對於“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定義和看法。而在不同的層面上,你帶了什麼?又破壞了什麼?

本課程將會從與我們最貼心的親密關係入手,逐步進入更深層的探索,從而延伸到你與自己的關係。

第五篇:親密關係與愛情

親密關係與愛情

(一) 親密關係

當我們在茫茫人海里,在尋尋覓覓中碰到了情投意合的人時,我們會期

望着與他或她成為知心朋友甚至愛人,希望獲得長久的親密關係。雖然不可能與很多人發展親密關係,我們總希望生活中多一些知心朋友,無論從維護心理健康的角度還是從提升生活質量的角度,親密的朋友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在親密交往中,我們會得到對方的接納和挫折,同時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態度與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反之,如果一個人經常受到他人的排斥於拒絕,會產生強烈的內心衝突與不安全感,而長期的內心衝突則可能導致心理異常。

親密的反面是疏遠,二者構成了人際關係的兩個極端,在這之間還有許

多不同等級的關係狀態,如陌生、見過面、知其名、點頭之交、有所交談、能夠合作、友好相處等。當然,在實際的人際關係中總是陌生關係最多,一定程度的親密關係和排斥關係較多,極為親密的關係和絕對排斥的關係最少。一旦親密關係形成,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1) 相互依賴,即雙方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相互影響。例如,

當一方生氣時,另一方也會悶悶不樂。

(2) 共同活動。關係親切得雙方來往頻繁,喜歡經常待在一起。

(3) 自我與密切夥伴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對方成為自己個人心

理自我的一部分。雙方有很深的情感捲入和高度的相互依

賴。

(4) 交往動機的轉變,由注重交易轉變為共享。

(5) 親密感,表現為廣泛的自我暴露,相互理解,相互關心,

相互接納。

(6) 承諾。雙方對關係的投入與承擔是關係延續的主要因素,

雙方都會表現出自己是可靠的、負責的、可以信任的。

(二)愛情

愛情是一種特別的親密關係。在文學領域中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是作家們永遠抒不完的情,做(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不完的夢。在人們的心目中,愛情是一個美妙、神奇、令人嚮往同時又是神祕莫測的東西,不少感受過愛情喜悦的人,往往也品嚐過愛情的苦澀。心理學家對這一充滿誘惑力的領域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從愛的內涵到愛的種類,從愛的模式到愛的測量都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探討。

哈特菲爾德(ield)把愛情區分為友誼式愛情和狂熱式愛情,或者叫做同情的愛和激情的愛。同情的愛被界定為不帶有生理慾望和激情的朝向他人的親切和關愛的情感。人們可以在非兩性關係如友誼中體驗到這種同情的愛,那些不再有狂熱和激情的情侶在共享他們親密關係中也會體驗到這種同情的愛。激情的愛伴隨有對所愛的人的一種強烈的渴望,伴隨有生理慾望的衝動體驗,當所愛的人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氣短、心悸等。

斯滕伯格(nberg)通過實驗研究的結果提出了愛情三角形理論。他認為愛情由3個基本成分組成:親密、激情和承諾,並把這3種成分形象的比喻為愛情三角形的3個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