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傾城之戀》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23W

《傾城之戀》讀後感(精品多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一

白流蘇其人,光看她有過離婚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大膽離經叛道的女子。畢竟那是可不是現在,離婚後遭受的風言風語絕對少不了。而她又無處可去,只能回到孃家。

而那個孃家給她的又是什麼呢,她沒有感到温情,反而被處處排擠算計。白流蘇的離婚多年的前夫去世了,她的孃家人卻希望她能“替他戴孝主喪”。這自然是衝着他前夫家的財產去的。既能減少家裏的一個人的花銷,又能和有錢親戚恢復關係,白家可謂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只是這算法上沒有白流蘇的存在,無視了白流蘇的意願。

按理説,儘管白家衰敗了,但好歹曾經是名門望族,怎會一點親情也不顧,反而市儈得如地痞流氓。想想為了讓白流蘇答應守喪,逼她住到夫家去,連居住的房子都給她換成破破爛爛的,這等伎倆,有豈有一絲一毫的名門之風。白公館更像一個吸血鬼,把白流蘇往絕路上逼。白流蘇剛離婚時,是帶着一大筆錢回孃家的,可是七八年後,她的錢已經被當家的三哥和四哥拉扯得差不多了。現在她在家裏要開銷,如果要再嫁更要開銷,況且家裏還有七妹和八妹兩個姑娘正待嫁呢,她當然也就成了白家最不受歡迎的人。明顯的過河拆橋,擺在明面上的利用,真真的叫人寒心。

由於兄嫂的排擠,白流蘇在白公館已經是完全待不下去了,她急需一場婚姻來擺脱現狀,而在範柳原之前,她也已經有了好幾場相親,甚至對象要麼比她老,要麼性格吝嗇,但她都忍了,只希望能搬出去就好。儘管她把條件一降再降,但還是遭到各種挑剔,畢竟她已經不在是小姑娘一樣年輕了,還離過婚。此時出現的範柳原何嘗不是她緊緊握住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範柳原是個浮浪公子,無意於家庭的幸福,三十三歲了還沒成家。但在範柳原和白流蘇妹妹的相親中,範柳原被流蘇古典中國式的美麗迷住了。他要她,他憐惜她,他要征服她。

兩人的愛情並不純粹,簡直像一場博弈,充滿着算計。但白流蘇被逼上梁山,她無路可走。只能下定決心、冒着身份與名節的危險與範柳原鬥智鬥勇,賭上一切來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一個城市的淪陷成就一場愛情,聽着就帶有傳奇的色彩。()可是,比起禍國殃民的妖妃褒姒與幽王的愛情,白流蘇與範柳元的愛情是否有那麼情真意切?結婚後的生活,張愛玲沒有給我們詳細描寫,但是否會真的幸福呢?範柳原花心的毛病沒有改變,在外面跟別的女人説些虛假但動聽的甜言蜜語,而回到家中對着真愛的白流蘇卻只會“説些傻話”或是索性“異樣的沉默”了。長此以往,難保白流蘇不對範柳原有成見、不和他吵鬧,甚至於再度揚言“離婚”。香港的淪陷成就了她的婚姻,但不能説成就了她的幸福。

相比較把一切壓在範柳原身上,白流蘇其實完全可以選擇自強的道路。可她的反叛精神早已被生活磨滅,比起離婚時擁有的勇氣,現在的她變得膽小怯弱,因此她選擇了依靠範柳原,這是她的選擇,亦是她的悲哀。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二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聯,但是,我之因此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其實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而此刻的社會對於文學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視,讓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就應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説,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好處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從大學時期我就愛看張愛玲的書,並偶爾會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對我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文學的欣賞與感動方面,而她對於人性(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分析,在當時也帶給我不少的衝擊。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説: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但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能夠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生,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之後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説給妹妹的範柳原,之後兩人在一齊,但是他們對感情抱持着不一樣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正因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能夠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述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此刻的文學所描述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述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能夠看的出來:「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説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但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能夠描述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但是在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必須還是有挫折!因此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齊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説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之後是正因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説: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必須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説:「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説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但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説這種情節一向在上演,但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此刻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述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訴説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説正因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正因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生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着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生對感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因此,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十分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的讀後感 篇三

“香港的陷落幫助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合理的世界裏,誰知道原因是什麼,結果是什麼?誰知道呢,也許是因為需要幫助她,一座大城市倒塌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成千上萬的人受苦,隨之而來的是翻天覆地的改革。塔索認為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沒有任何微妙之處。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來,踢了踢桌子底下的蚊香托盤

《傾城之戀》這是我在這篇文章中,甚至在張愛玲所有作品中最喜歡的一句話。似乎這裏面有無盡的命運。難道只有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和範柳媛之間的愛情才有了歸宿?這種依賴真的是愛嗎?也許他們之間的愛更像是一場遊戲,兩個人之間的交易。

塔塞爾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選擇在一個壓抑和不正常的生活環境中逃離。她勇敢地與前夫離婚,無視公眾的蔑視,這是她的勇氣。但與此同時,她在經濟上總是一個軟弱無助的女人。逃跑的方法是依靠男人找到自己的棲息地,所以她必須妥協。現實和性格的矛盾迫使她學習計算。不幸的命運使她學會了保護自己,但它使她簡單而真誠的感情縈繞在懷疑、猜疑、金錢、責任和虛榮之上。但是她怎麼能被責備呢?她承認劉媛很可愛,給了她很好的刺激,但她和他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經濟安全。説到柳媛,他不就是這樣嗎?作為一個年輕人,他對自己的性格也有不愉快的記憶,也沒有家庭的打算。他根本無法控制愛情,也無法給對方承諾和信心。也許或者肯定的是,他過去只是把流蘇視為眾多的其中之一。在它新鮮之後,它需要兩次注射,並且責任是不需要的。愛只是一種解脱,流蘇自然知道這一點。“當你被殺的時候,我的故事就結束了。殺了我,你的故事還很長!”在流蘇的心裏,自然知道柳媛,她也知道只有這個城市的災難才實現了他們。戰爭帶來了畸形,但卻給流蘇和柳媛帶來了“完美”。意外的墮落,讓他們放棄一切,讓他們從捉迷藏的悟性走向突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到了一個名字,而劉源願意承擔起這個責任。戰爭使人真實。當你死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瞬間的變化正在消失,陰陽是分開的,你不能容忍任何猶豫,因為生與死只是瞬間的,金錢、權利、美麗等等都不重要。只有現在你才能抓住它,只有他(她)還在他周圍呼吸。

“他只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無處可住,但普通夫婦總有容身之地。”和兒子牽手,和他一起變老是一種選擇。

範柳媛在最後一刻還醒着。“現在你應該相信‘死亡是豐富的’,我們自己不能做到。”……“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最終會成為一個穩定的妻子。讓他在疲憊和放縱的時候有個地方可去。男人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女人。

我喜歡小説裏的一段話:“當流蘇走到這一步,她後悔有劉媛在身邊,一個人好像有兩具屍體,所以她有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沒打中她,他也被允許被擊中。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殘廢了,她的處境就更不堪設想了。如果她受傷了,為了怕把他拖下水,她不得不橫下心來乞求死亡。即使他死了,他也不是獨自死去的。她希望劉元也這樣想。她什麼都不知道。此刻,她只有他,而他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的一點點温暖讓時間在瞬間變得永恆。此刻複雜的感情應該是幸福存在的原因。如果這可以稱為愛,那麼它就是。但我覺得這是一種悲哀。如果沒有戰爭,這兩個人將仍然生活在他們自己的殼裏,慢慢地前進,沒有人會把他們的心交給對方。他們將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看似富有,但卻蒼白而悲傷。

當我第一次閲讀時,我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屬於女人和男人的。

一個巨大的變化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實現這樣的關係,代價太大,機會幾乎為零。

這種愛可能只存在於童話中。

一個成人的童話,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但顯示出悲傷,欣賞生活在這個世界的艱辛和荒謬的命運無常。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四

那些女子穿起華美的袍子,站在舊時光的影子裏輕輕地畫起一道濃眉。綠色和紅色交錯的燈光,暗暗地灑落,幻美的生活之後,人去樓空。——題記

有人説,張愛玲小説的底色是:荒涼。

她喜歡寫那些舊上海的故事。紅男綠女,他們以為生活會變得很好,於是做着悽苦的事情。慢慢的,時間只是成為了一種虛幻,女人開始習慣把眉毛濃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以為那樣,就可以把眼淚掩藏。

讀張愛玲的小説,就像在聽一個很近很靈動的故事,她自己是説,我的作品,舊派的人看了覺得還輕鬆,可是嫌它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還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夠嚴肅。她總是喜歡在作品裏提到胡琴,只是某個也許只出場一次的人物,在某個角落嘶啞嘶啞地拉着它,在某個需要他的時候。就像故事的調子,沒有什麼起伏,卻是兩個相愛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遠,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後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張愛玲曾經説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美好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經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記得我在看《半生緣》的時候,故事的開始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載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説總是一份感情從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澱的過程,讓人覺得有些微微的苦澀,而其實那些人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只是更換了名字,卻重複着相同的故事。

荒涼是因為繁華之後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內心總是一片為開墾的荒蕪,而張愛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當。我們總聽見人們稱讚她有才華而不是偉大,大概也正因為她只是把故事講給愛聽的人。因為張愛玲也説過,生活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所以她的小説女主角總是穿着不同的旗袍出場,也暗示她們隱隱相同的人生和命運,外表的美麗內心的空虛。她的作品總是看上去很華麗卻是很安靜的調子在講述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讀完之後才會恍然,原來張愛玲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女子。

泛黃的照片中,那個女子很安靜地望向遠方或者只是平靜地看着。原來所謂的才華也不過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靜,更多一些對命運的追問。喜歡在小説裏開始把眼淚掩藏,慢慢的,眼淚就像手裏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後是肆無忌憚的崩潰。我們就被她輕易地被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

愛上張愛玲的文字,如同傾城之戀,只是那一剎那的時間。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靜悠長的歌,不會落空,因為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出不同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華所説,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五

《傾城之戀》主要寫了白流蘇和範柳原之間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低下,常遭到家人的唾罵及冷眼歧視。後來在妹妹寶絡的相親宴山遇到並愛上花花公子範柳原。於是她和範柳原展開了一場如“戰爭”式的戀愛。

在這場戀愛中他們互相猜疑,互相算計,生怕自已會陷入對方的陷阱中。後來戰爭爆發了,炮聲衝擊着整個城市,他們這兩個無依無靠的靈魂最終緊緊連在一起,成為亂世中的平凡夫妻。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六

在《傾城之戀》的大帽子底下,不過是亂世中一對庸俗男女的結合,之所以成為傳奇,並不是他們的才貌到了傾城的地步,而是傾城意外地成全了他們,使之成為張愛玲所有傳奇中唯一一部圓滿收場的。若非這場特殊的際遇,他們的結合竟是如此的不可能。

我看着白流蘇在鏡子前飛着眼風,做着手勢,笑微微地説,你們以為我完了麼?早着呢!為了儘快找到下家,她不是不做作的,一直拿着舞台腔放不下來,一舉一動都拗着造型,端着身段,就象對着無型的觀眾。即使面前沒有鏡子,她也知道自己在月光中的臉,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範柳原心中暗自叫好,怪癖地欣賞她象唱京戲一樣的小動作,卻又想她變得自然點,自我矛盾的反覆無常的,他與她近着遠、遠着近地過起招來,假話裏摻幾句真話,虛偽中透點真實,猶如黑暗中的微火,他能有的真心也不過如此。

兩個都是自私、精刮的人,都不打算付出真心,只盤算着對方肯出多少,而自己決不肯做那個全額支付的冤大頭。這倒合了《危險的關係》中梅爾特伊夫人的獵人理論:男女交往,只要單方面有愛情就足夠了。一方享受着愛情的快樂,另一方則享受着取悦於人的快樂。這後一種快樂當然在強度上略嫌不足,但是加上欺騙的快樂,也就達到了平衡。然而誰來負責欺騙對方呢?兩個騙子在時互相認出來了,於是説道:“我們各付一半吧!”然後就撒手不賭了。白流蘇與範柳原這兩個賭徒一開始就認出了對方的伎倆,但他們沒有謹慎地收手,而是謹慎地投入,因為有一種冒險的刺激,一種惺惺相惜、棋逢對手的快樂。

然而白流蘇畢竟是輸不起的。她的家庭關係就如一盆令人感到“霧數”的髒衣服,唯有抓住範柳原給的這一個機會,雖不理想,卻也能立馬離開那雜亂不潔的地方。僵持之後,便是屈服,那種令人難堪的、失面子的痛苦的屈服。現實的窘迫不容她擁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隔離感與負手而去的清高資格,她只能屈從於範柳原的招喚。好在範柳原也邁出了入室看月的那一步。一切,還是顛簸着行進起來了。

然後便是戰火,男女之間的那些計較都失去了意義,在炮火的轟炸和子彈的呼嘯中,唯有象抓住浮泡一般地抓住最靠近的人,潦草地存活下去。“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彷彿只有飲食男女這兩項。”他們對於飯食感到空前的興趣,至於男女,靠得住的不過是自己腔子裏的一口氣和睡在身邊的人。其他的,一切從簡。戀愛麼,以前光顧着談了,現在忙着結結實實地活着,也不需要了。

而這樣也算一部傳奇嗎?奇的是香港的陷落不早不晚,偏偏就在那時,那樣大的背景,彷彿單為着讓一個小女人得益,英雄簡直沒有用武之地。普通的人,不普通的機緣,也便成就了傳奇。他們最初耍的那些花槍,費的那些心思,也不重要嗎?此城將傾,誰在你身邊,卻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