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觀後感2.32W

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小平小道觀後感 篇一

小平小道觀後感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學校一行人列着整齊的隊伍走向小平小道。我們走了很久終於走到小平小道,雖然又累又熱但一想到小平爺爺原來就是在這裏辛勤工作了3年,突然覺得自己的勞累不算什麼了,小平小道的由來聽着就那麼温暖人心,1969年11月,一代偉人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汽車配件廠勞動,當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時間,每天,他都要走四十分鐘的路到工廠,當工人們知道後,立刻在鄧小平爺爺居住的地方挖了一條小道。現在,他從家到工廠只要20分鐘了。有一次,鄧爺爺走在下班的路上,被路邊的石頭絆了一跤,他沒有等別人攙扶,立刻頑強地爬了起來,工人們聽説後,很心疼,就又挖了一條小道,這個小道就被稱為“小平小道”。這樣,小平爺爺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幾分鍾就到了。這條小路看上去是那麼樸實無華,雜草叢生,沒有水泥柏油路的平坦,和老百姓莊稼地緊緊相連的平凡黃土小道,然而就是在這樣一條極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構想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億萬中國人民帶向富裕之路,使中華民族從此走向富強的康莊大道。

看着這裏的院落,樹石,我彷彿穿越到了他們的那個年代,看着已經65歲在建國時代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老人在遭遇兩起兩落後又被扣上“走資派第二分子”的帽子,再次遭受迫害,他是用怎樣的毅力抗住的。他是65歲啊!65歲,一個本可以有兒孫繞膝的年齡,一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年齡,可卻幹着打磨工具的體力活,還一干就幹了3年,這是多麼的不屈不撓,充滿毅力啊。或許鄧小平的樂觀是我不能也無法想象的。走進“小平小道”紀念館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小平一家的塑像,塑像的後面是一張被放大的報紙,署名是毛毛(鄧小平兒子化名),上面進到:“三個加起來超過200歲的老人相互扶持,生活。”偉人也是人,他們也有家,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鹹,因為鄧小平緣故,他們一家均受到迫害。但他們相互幫持,用家的温柔,捂熱小平的心。或許除了對國的愛,對家的愛才真正是使小平忍受一切不公的原因吧!再進去,便是對小平生平的簡介,少年時的鄧小平,從四川老家出發,立志報效祖國。接下來是小平生活起居的展示,其實我最感興趣的是小平睡過的牀,牀上的兩個環子,讓我想象一個年過花甲的老者,堅持鍛鍊體魄的執着。讓我感動的還有那一面書牆,從《馬哲》到《三國演義》,老人在書海徜徉,在理論中探索。正是通過這些,他提出了“改革開放”,他提出了“一國兩制”,他有了自己的理論信仰。出了展覽館,便走進了車間,望着保存完好的工作台,彷彿看到小平爺爺正在辛勤工作的身影,他的堅韌與達觀。與朋友一起漫步在小平廣場上,回首看着小平曾經工作的地方,深刻感受到這次的旅行不僅僅是對小平爺爺的追思與懷念,更是對一種不拍挫折,越挫越勇的人生態度和奮鬥精神的學習尊敬。在以後的人生中更是要時刻記住小平爺爺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的“財富”。

小平小道觀後感(共 篇二

“小平小道”觀後感

11月4日,我們在毛概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小平小道”。當我們踏上這個鄧小平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嶄新的大門讓我們難以想象裏面的樣子。走進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土坯房,已經染上了歲月的痕跡。看着這一幕幕,難以想象鄧小平曾經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工作過。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相比,鄧小平當時怎麼熬過那一段歲月的,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最先了解鄧小平,是因為一句話: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着自己的祖國。鄧小平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當大多數的人僅看重自己利益時,他卻把大多數人的利益記在心中。一句“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着自己的祖國”,一讀,便燃起了自己心中的愛國之心。

在去“小平小道”參觀之前,我只是知道很少關於“小平小道”的信息。“小平小道”坐落在江西省新建縣望城鎮省莊村境內,原名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是偉人鄧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設計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到了“小平小道”之後,我才真正的見識到“小平小道”到底是什麼樣子。當時去的時候是全校修毛概課的班一起去的,在大門那裏,人山人海一般,實在是擁擠的很。走進“小平小道”,我看到了幾個不同的區域,似乎是劃分開了的。回來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小平小道”劃分成了四個功能區,分別是“小平小道”紀念館區、革命史蹟瀏覽區、濱水休憩區和户外活動區四個部分,每個區域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功能,其中以“小平小道”紀念館為主,該區主要由小平勞動車間、廠車陳列室、鄧林攝影展、廠職工食堂(會場)、艱難歲月、永遠的小平、小平小道楹聯展、“小平小道”等。

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小平勞動車間,車間沒有經過刻意的維修,一看就是年代久遠的土坯房。在我們進去之前,門已經打開了。回頭看的時候,門就靜靜的躺在那裏,一動不動。門也老舊了,稍微轉動還能聽到吱吱吱的聲音彷彿一使勁便會壞掉。千千萬萬人蔘觀完以後,門不老舊的話反而是件奇怪的事。估計是工作人員怕我們進來的時候開門太用力,會把門弄壞了,所以才不得已先把門打開。裏面已經沒有太多的設備,僅存的也是黑不隆冬的,工具上面的油顯然已經被擦掉了一部分,表面只是黑黑的,沒有生活中那些工具的表面的光澤。那些被收好並擺放整齊的工具基本上用來機械製造的,可見鄧小平當時的工作是怎樣的。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鄧小平被扣上“中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派”帽子,押送到江西南昌市郊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從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他在這裏度過了三年多的艱難歲月,也就是在這個車間裏工作了三年。一個本來在中央工作的幹部,卻因為政治變革被下放到這麼艱苦的環境進行勞動改造,這放在任何人身上,思想壓力都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鄧小平這個人在精神上值得我們尊敬是肯定的。

走出車間,再往裏就能看到一尊鄧小平的雕像。這尊雕像是湖南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出於對偉人鄧小平的敬仰和對南昌人民的友誼,無償贈送的。該銅像高度為4.2米,基座高度為2.55米,整體高度為6.75米,此銅像巍然屹立在“小平小道”地勢最高處。小平的這尊雕像已不再嶄新,顏色也已經改變了。但是鄧小平的昂然之姿依然能一覽無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依舊能看到這位偉人對理想的堅定不移。

“小平小道”初期並不是這樣的,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小平勞動車間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1日,“小平小道”被作為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教育及鄧小平理論教育的重要基地,初步開放,開放後的“小平小道”得到了鄧小平同志家人的大力幫助,鄧小平同志的大女兒鄧林女士於2002年7月1日親臨“小平小道”,並捐贈了一百多張攝影作品,大大豐富了“小平小道”的內容。而後,政府決定對“小平小道”進行新的規劃建設以進一步展示南昌革命傳統文化和更好地激勵後人。

紀念館區在後期進行了修復。修復時完全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復,本着原汁原味地反映原有的風貌的願望,堅持多搞綠化、少搞建築的原則,見樹留樹、見水留水,使其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既有綠蔭廣場、林蔭小徑、也有繁花錦簇園,還有健身休閒廣場,更有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教育場館,現已成為新建縣乃至南昌市、江西省和全國性的重要“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新亮點。這就是目前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那一幕。

有人曾經這麼評價鄧小平:如果將中國的復新之路比作黎明的到來,那麼鄧小平便是那黑暗中破曉處最先出現的一道光:毛主席的建國,鄧小平的富國,胡錦濤的強國,三者有機結合,如同階梯,而這段階梯是每個中華兒女值得驕傲的歷史所凝成的。很慶幸,有機會重走偉人之路,去體會“小平小道”藴含的厚重——在這裏,有一位老人將春天的故事讀到了每個人的心中。

參觀完“小平小道”,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亂其所為。縱觀鄧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也不正是如此嗎?或許鄧小平的樂觀是我不能也無法想象的。但是鄧小平在“小平小道”度過的歲月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忘記,他在這裏的日子很艱苦,但不是最艱苦的,萬里長征他都挺過來了。但是萬里長征只是對肉體上的折磨,而在這裏的痛苦是精神上的摧殘,在這裏度過三年更不容易。鄧小平,個子不高,但是他的靈魂的高度是很難超越的。

小平小道觀後感 篇三

小平小道觀後感

星期天早上八點半在體訓館集合完畢,老師便帶着一條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小平小道位於江西省新建縣郊,離我們學校還算近。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我們到達了小平小道紀念館區門口,原來南昌市政府已經把小平小道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以保護。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徑直進入了裏面。

在展覽館裏,看到了一則修理收音機的故事:陶端縉回憶説,1971年6月,鄧補方被接到父母身邊,為了給癱瘓在牀的兒子解悶,有一天,小平問我家裏有沒有壞掉的收音機,可以讓胖胖(鄧補方)給修一修。一開始,我不明就裏,老老實實地説了:“我一個月四、五十元錢的收入,有四個小孩,有的還在上學,還有老人,哪有閒錢買收音機啊!”當時,小平怔了一下,慢慢地説:“我知道,像你們這樣年紀的工人結了婚,成了家,生活是很困難的。可這不是靠哪一個人一下子就能解決的,還是要靠發展生產力。” 因為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就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在逆境中,鄧小平始終不渝地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如飢似渴地汲取着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營養。鄧小平後來説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對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這是鄧小平在江西讀過的部分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及其他書籍。書籍一部分是專門從北京專機帶來的,同時,鄧小平同志在新建縣圖書館曾經借閲過不少書籍,有時縣圖書館沒有的書籍,新建縣圖書館也到省圖書館幫助小平同志借閲。

在參觀過程中,多次看到毛澤東提到鄧小平:1972年1月10日,毛澤東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在同陳毅家屬等談話時,提到了鄧小平,説鄧小平是人民內部矛盾,他還把鄧小平和當時當時擔任政治局委員的劉伯承並列在一起。在場的周恩來當即暗示陳毅的親屬把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傳出去,為鄧小平的復出製造輿論。1973年12月,毛澤東送鄧小平兩句話:“柔中寓剛,綿裏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

參觀完小平小道後,我體會到了鄧小平是人民心中永遠的懷念。鄧小平在新建人民心中矗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新建人民熱愛鄧小平,緬懷鄧小平。今天的新建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在向着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大道昂首闊步前進。

小平小道觀後感 篇四

小平小道觀後感

12083115 洋葱

為了加深對鄧小平同志及其它一些方面的認識,5月24日,在我們敬愛的老師帶領之下,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道去參觀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平小道。通過親身參觀小平小道,大大增進了自己對鄧小平同志的認識。深刻體會到他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為人民奉獻的精神等

“小平小道”座落在江西省新建縣望城鎮省莊村境內,原名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是偉人鄧小平同志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也是小平同志設計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

來到小平小道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平小道紀念館,紀念館是革命遺蹟清一色的紅,整個紀念館有內向外透露出一種古樸、寧謐,置身館內,更能感覺解放初期那種氛圍從四面八方襲來。紀念館並沒有多大,簡約卻不簡便,裏面展現的大多是鄧爺爺的生平偉績,其中,我們還看到了難得一見的解放初期的拖拉機、雙人車以及麪包車,還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角用竹子拼接而成的當時的房子、小院,十分別致,看起來就讓人眼前一亮。當然,我們也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從紀念館所陳列的附有文字説明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當時小平爺爺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光輝歷程,同時,我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名言的內涵:我們,應該看到別人的成功,投以欽佩的目光,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隱藏在光環下的艱辛與努力。

出了紀念館左轉,一個巨大的小平爺爺的銅像屹立眼前,在驕陽的照耀下,更顯得栩栩如生、威風凜凜,左右兩側都是以前的一些廠房,廠房外圍的紅磚好 多都已掉漆,整體給人一種滄桑之感,記錄着歲月的流淌。在鄧林攝影展廳裏面展覽了許多小平同志與家人的生活照。每一張照片裏,鄧爺爺或坐、或站,姿勢不盡相同,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他那和藹慈祥的眼神。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們詮釋着一位堅強傲挺、充滿責任感的父親,一位精神矍鑠,閃着智慧光芒的偉大領袖!在其間猛然間看到一句話“林彪不死,天理難容”,驚訝於鄧小平同志的憂國心和豪放感,即使遭到貶謫下放,他的心依舊裝了整個民族。他沒對祖國失望,也沒對自己灰心。終於,打不倒的東方小個子用自己的堅持,譜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神話。

繞過銅像,我們來到了此行的最後一站,小平小道。這是工廠與步校之間的一條小道,由當時的廠革委會主任羅朋帶領工人連續大幹三天三夜造就出來的一條小道,也是鄧小平同志踩實的小道。這條小道凝聚着鄧小平同志對中國未來的思索,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

小平小道是樸實的,沒有華麗的掩飾,沒有喧囂的吵鬧,它如同一根扁擔,連起了步校和修配廠,也挑起了中國工業振興和軍隊整頓的重擔。這是一個不朽的傳説,“東方小子”在三年的沉寂中成長,在事業共和國命運和前途的大梁錢,他毅然地挑起這份重任。

小平小道樸實無華,袒露的泥土,沒有額外的掩飾,如同小平的一生,坦坦 蕩蕩,但就是這片本真的土地為我們共和國的振興墊定了起跑的基礎。境隨心轉,世界本來並不複雜,只是我們習慣給自己的心套上太多的枷鎖。通俗直白的話語往往要比鴻篇鉅製的説理要來得實在。正如這條小道,雖只有1.5公里的長度,但它啟迪了我們的思想,延伸了問你的思考。

時間在老,它帶來了的是小平思索後的累累碩果,帶走的是小道的孤清。然後秋草掩飾下的小平小道,成就正在熠熠閃光。

1971年11月8日鄧小平曾給毛澤東寫過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個人沒有什麼要求,只希望有一天還能為黨做點工作。。。”可看出在其工作期間,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們國家、黨。可説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他深情地愛着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通過這次的學習和參觀,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偉人那種“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的精神。參觀“小平小道”,就是去感受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江西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小道開創了大道,正是這條“小平小道”,帶領我們走上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去努力學習,求真務實,創造性地學好應學的知識。為今後國家的添磚加瓦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小平小道觀後感 篇五

小平小道觀後感

我們知道鄧小平同志是改革開放和總設計師,我們知道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我們知道鄧小平同志是黨和國家的第二代領導人。我們還知道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是他讓中國人民富起來。但是,如果沒有學習毛概課程,我就不會知道這位偉人曾經的三起三落,特別是1969年他在文革中被打倒後下放到江西南昌的新建縣,並在那裏生活了三年。如今我們要去參觀的,正是小平同志當年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小平小道。小平小道位於南昌西郊的新建縣,我們從學校步行出發,大約50分鐘到達了目的地。站在小平小道大門前,我的心卻是平靜的。這裏的一切原本也是平靜的,只是由於我們的到來而暫時打破了而已。一幢兩層高的紅色小樓,樓前四株月季,據説這與當時小平同志在時一樣,因為南昌市政府把小平小道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起來了。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經在視頻上看到過的關於小平同志的居所,簡潔的佈置,安靜的氣氛,正如這裏。走進那兩層紅色小樓,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小平同志一家的塑像。快樂而痛苦的他們,將愛化為種子,即使苦難的生活也充滿着希望。塑像的後面是一張被放大的報紙,署名是毛毛,上面寫到:三個加起來超過兩百歲的老人相互扶持生活。這句話背後是怎樣的一種心酸呀!偉人也是凡人,他們也有家,也會有自己的酸甜苦辣鹽別人無法理解。因為小平同志的原故,他們一家都受到了不公正的迫害,但是他們相互幫扶,用家的温暖,用一顆愛和包容的心温暖着小平,也温暖着我們。我想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對黨和國家的愛,家的愛才是真正能夠讓小平同志忍受這些不公正對待的原因。

再進去便是對小平同志生平的簡介,少年時的鄧小平,從四川老家出發,立志報效祖國。從他離家的那一刻起,他的一生便註定了非凡。接下來我並沒有預想中的看到小平同志的居室,但是卻能夠很親近地接觸到玻璃櫃中小平同志所使用過的如熱水壺、風扇、膠鞋,還有手稿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物品。這些東西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它們的主人,也是一位凡人,不是神,這還讓我想起了小平同志為一個雜誌提的字——求是!實事求是,這事實上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與寫照不是嗎?

繼續走着,我突然 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林彪不死,天理難容”。這讓我驚訝於小平的愛國心,即使在政治上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是他仍沒有對黨和國家失望,更沒有對自己灰心,他的心中始終裝着國家和人民。後來,我們知道,1977年文革結束後,這位打不倒的東方小個子以73歲高齡再次復出,將中國推上繁榮與富強的快車道,他終於用自己的堅持,譜出了“三起三落”的政治傳奇。

這幢小樓的旁邊便是工廠,當然相比於我們現在的工廠是小了不少。一間間的工廠分佈在小路道路兩旁,裏面空曠而且充滿了刺鼻的類似機油的味道。木架上黑色的不知道名的機器靜靜地躺着,似乎在向我們訴説着那段不平凡的過去。小平同志當年來到這裏的時候已經69歲了,69歲啊!但是他不久就適應了這裏二層小樓和工廠之間的生活。在工廠裏,工人們為了照顧他,給他三幹他40年前在法國留學時幹過的鉗工的工作。但是他對工作十分負責,人們給他凳子他從來不坐,從早到晚就那麼一直站着,他説,我不能坐,一坐我就站不起來了。一位偉人能夠説出這樣的話如何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

走出工廠車間已經是烈日當頭,身體有些疲憊。但是心中卻是無比清楚地迴響着小平同志説過的一句話: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我想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當大多數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時,他卻把大多數人的利益記在心中,他們心懷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個國家和人民,這讓他們即使在經歷苦難時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今我們踏上小平同志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的意義不止在於對他的追思和懷念,我想更為重要的,是對

他那種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人生態度的學習吧!

10071107

鍾婍

小平小道觀後感 篇六

參觀小平小道有感

12205137 鄒鬆

2013年10月26日早晨,在老師的帶領下,懷着一顆嚮往的心情,我們參觀了小平小道。“小平小道”地處江西省新建縣望城崗,緊靠省會英雄城南昌,佔地面積187.9畝,東至省莊到灣裏公路。離南昌航空大學並不遠,因此我們選擇集體步行去看看偉人生活過的故居,體驗下革命老前輩的艱苦生活。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步行,我們一行人終於見到了夢中的小平小道,完全被保留下來的各種文物所震撼,一個身居高位的中央領導,被“發配”到這樣一個地方。三年零四個月的每個日夜,都要生活在這貧窮的地方,是需要多麼堅定的信念!從小平小道的入口到小平小道的出口,一路上各種參觀,通過文物和相片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心目中的鄧小平,他一生中經歷了“三起三落”,在這“一落”的地方我們能清楚的看到鄧小平曾經的日子是多麼的艱辛。據導遊介紹:當工廠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來自已所在的工廠勞動,大家都發誓要保護好小平同志的安全,當時的車間主任考慮到小平同志已是65歲的老人,就安排他乾點比較輕的活兒,先是讓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地發抖,於是又改讓他看圖紙,可老人眼已經花了,不太看得清楚,於是老人便主動提出來幹一點體力活,就是站着用帶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將比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時上班,晚上六時下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幹了整整三年多時間,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個車間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對面,和他一起工作了整整三年。剛開始時,小平每天從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廠需要半個多小時,並且還得經過一個人多且雜的汽車站,於是,從考慮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發,工人師傅們便從工廠後門開闢了一條徑直通往小平住處的小道,即世人所稱的“小平小道”,這樣,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幾分鍾就到了。這是一條雜草叢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莊稼地緊緊相連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這樣一條極

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構想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億萬中國人民帶向富裕之路,使中華民族從此走向富強的康莊大道。

走進主紀念堂,是一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動,塑像上的鄧小平和藹親切,引得參觀人員爭相合影留念,解説員也從這幅塑像開始,對鄧小平這段在拖拉機廠當鉗工的歷史進行了解説。1969年10月,65歲的鄧小平被扣上“走資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進行勞動改造。直到1972年2月調回北京,偉人鄧小平在這裏工作了三年四個月,也思考了三年四個月。剛開始時,小平每天從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廠需要半個多小時,並且還得經過一個人多且雜的汽車站,於是,從考慮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發,工人師傅們便從工廠後門開闢了一條徑直通往小平住處的小道,即世人所稱的“小平小道”,這樣,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幾分鍾就到了。這是一條雜草叢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莊稼地緊緊相連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這樣一條極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構想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億萬中國人民帶向富裕之路,使中華民族從此走向富強的康莊大道。

出了展覽館,便走進了車間,望着保存完好的工作台,我不禁有感而發,然而,興奮勁一過,我又感到一份重壓。世人總看到鄧小平的頑強,想到他的智慧,他的達觀,但卻鮮有人能真正設身處地,去體會一個有志難伸的老人是怎樣度過這三年的。

參觀完後,獨自漫步在小平廣場,幾棵銀杏樹枯瘦而挺立,泛黃的葉子眷戀着枯枝,有風揚起,拂過面頰。陽光暖暖的,讓心裏充實。當再次回望周圍的一切時,竟感動的久久難以言語。原來鄧小平的偉大與堅強不是書本上的幾章《鄧小平理論》能夠涵蓋的,只有感知小平生活的氣息,才可真正體會他的偉大。我深深的被鄧小平的精神所屈服,決定以後一定要向這位偉人學習,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不僅努力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樹立偉大的理想,為祖國將來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學校之後,回想大學即將過去的兩年的甜美與苦澀,思考着自己的未來。未來的路還很長很曲折,但我知道從這天起年輕不再有畏懼。

《鄧小平小道》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七

歷史唯物主義從來認為歷史的發展有着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認為歷史是人民羣眾創造的,但又從不忽視個人在歷史上的重大作用。

鄧小平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建設、改革中經歷過無數嚴峻考驗,經歷過千錘百煉,有着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廣闊的世界視野,對中國的國情和人民的意志與要求有着深刻的瞭解。他從16歲起,在海外發達國家生活多年,對現代化的大生產和社會生活有過直接瞭解。他思維敏鋭、行動果斷,在極端困難複雜的局勢面前能夠沉着地、大刀闊斧地打開新的局面,在全黨和人民羣眾中享有極高威望。在黨和國家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位掌舵者,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作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設想,大體上展現在《鄧小平文選》中。他諄諄囑咐:“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些話,分量夠重了,永遠發人深省。

當《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編輯工作完成時,他語重心長地説:“實際上,這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政治交代”4個字,説明它是這位總設計師留給後人的囑託和期望。他説,這本書有針對性,教育人民,現在正用得着。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其中講到的事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動搖。就是要堅持,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事實。”他特別提到“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顯然是提醒後人要保持警惕,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因為“不知不覺地動搖”有時比明目張膽地發表反對主張更加危險。

鄧小平離開我們17年了,但他的話依然時時響起在我們耳畔。17年來, 中國沿着這位總設計師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步邁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且積累起許多新的經驗和理論成果。這是可以告慰於這位總設計師的。黨的十八大後,黨中央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正是鄧小平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黨中央繼續強調要着力加強“頂層設計”,而有些事不可能在事先全預見到,在實踐中又要“摸着石頭過河”,努力在沉着冷靜和實事求是的探索中推進事業發展。在這個時候,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重温這位總設計師的許多重要論述,覺得格外親切,也更加深切地感到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