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一

國務院,部委,局,司,處,科員。龐大宂雜的公務體制,有那麼多的官員。清華北大社科院那麼多的專家學者。還是有那麼多的良心羣眾,在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做出研究和貢獻,向所有有良知的官員和學者表示致敬。

國家這麼大,每一項制度的出台背後都頗有深意和調研決策,希望國泰民安。

或許有一天我也會有我的孩子,那個時候我會給他我的全部,給他全世界。可我能不能做到,此時,此刻,此地,此身,就從現在做起。

同呼吸,共命運。從自我做起,節能減排。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二

《穹頂之下》——我認識了柴靜,也知道了這霧濛濛的天空是什麼?當我看完這個關於霧霾紀錄片時,我的感觸很深。曾經的我一直以為天空中那一層厚厚的灰色類似雲的東西叫霧,所以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有一段時間,我彷彿有些認為這並不是霧,而是霧霾。我開始關注起來霧霾,我發現霧霾的天氣並不是只有幾天就會消失,而是長時間這樣。我慢慢地重視了自己的環保,也注意起了大家的環保。直到我看完了這部紀錄片,我才真正地去認識了霧霾。

霧霾,名副其實,就是霧和霾的總稱。但是霧和霾並不是用一種物質,它們的區別是很大的。霾,就是灰霾,也就是空氣中的一些灰塵,雜物混合在一起的渾濁現象。

當初我和柴靜都有這麼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裏來?我們應該怎麼辦?這三個問題之前困擾了我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了柴靜的霧霾紀錄片,我才解答了這些問題。

在紀錄片中,柴靜來到一個地方調查了一位小女孩,柴靜問她:“你見過夜晚上發亮的小星星嗎?”女孩搖着頭苦笑着説:“沒有見過。”“那你見過藍天嗎?”“見過幾次。”最後,柴靜問:“那你見過藍天上的白雲嗎?”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回答了柴靜的問題:“沒有見過。”那個時候,我的心有一瞬間被震撼住了。我驚訝極了!一個六歲的女孩怎麼會沒有見過白雲和星星呢?很快,我又為她感到悲哀,看不到白雲,看不到星星,甚至看不到藍天,這樣的生活該如何想象,那兒的天氣和環保要有多差才能這樣。對於我來説,看到藍天、白雲是件簡單的事情,是的,環境在變得惡劣。我們雖然看得見藍天白雲,可是想要看到漫天的星星在夜空中閃耀着卻是件棘手的事情。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是因為現在大家的環保越來越差,反而工廠越來越多,排出的氣體大多是有毒氣體,這樣空氣質量也會嚴重下滑。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一抬頭便能看見湛藍的天空,一呼吸便能擁有最神清氣爽的空氣。可是光想有用嗎?我們得做出行動來,綠色環保出行,不亂扔垃圾,看見違法排放毒氣隨手撥打12369舉報。也許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會讓世界更加美麗、乾淨。容我們用雙手創造出一片藍天,同呼吸,共命運!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三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從表叔那得知了《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然後在班上就把這部紀錄片給看完了,這部紀錄片給我了極大的感受。

柴靜是以她女兒的故事做開頭:“聽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對她沒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在出生之後就要接受手術。”我被驚住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就要接受大手術,霧霾讓柴靜的女兒出生前就患上了病,所以柴靜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與霧霾開始了鬥爭,正如她所説,這是一場一個母親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柴靜正在採訪一個六歲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沒有見過星星,沒有見過白雲,連藍天也只見過藍一點點的。現在,孩子們想看見星星是一種奢望,成人們想看見曾經的天空是一種奢望,白雲也是曾經的回憶罷了。這,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我們自己罷了。

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來?我們怎麼辦?這是柴靜提出的三個問題。

霧霾是什麼?柴靜説:它們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我們看不見它,因為肉眼能看到的顆粒物,最小的也是它的20倍,這是一個看不見敵人的戰爭。一個看不見敵人的戰爭,是危險的,是可怕的。而且這些敵人在我們呼吸的時候,它們都在。

霧霾從哪來?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的PM2.5,百分之六十來自於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燒。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汽車尾氣、加油站廢氣泄漏……我們的煤怎麼了?現在中國燒的煤比其他所有國家加在一起燒得都要多,而且我們燒的是劣質煤、褐煤、沒有清洗過的煤!我們的油又怎麼了?我們的油大部分燒在車上,我們的車在十年之間增加了將近一個億,光北京2010年一年我們增加的車是多少呢?八十萬,排成一條能從北京排到深圳,再從深圳排回來。

我們怎麼辦?我們該拿霧霾怎麼辦?讓我們的曾經湛藍的天空回來很簡單,就要看我們有不有這個決心。有個APP軟件可以隨時查看你周圍的重污染工廠,你可以舉報;你看到周圍的餐廳有污染情況,可以撥打12369舉報。但如果我們不説,12369永遠只是一串數字,但如果我們説,那麼12369就有可能是讓天空變回湛藍的原因之一。

我們該拿霧霾怎麼辦?很簡單,從你做起,從大家做起,從有關部門做起,一起保護家園,讓霧霾從此消失。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四

近幾日,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被廣大網民爭相轉發,各大新聞網站也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這位已經離職一年的前央視調查記者再一次以調查者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向人們講述她與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這與我有關嗎?曾幾何時,每當我看到北、上、廣等大城市空氣污染的報道時,我都會為自己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從廣州回到小縣城而沾沾自喜。不幸的是,通過手機軟件對家鄉空氣情況幾個月來的關注,我得出了一個是令人沮喪的結論——輕度污染已成常態,中度和重度污染時有發生!就這樣一個還算山清水秀的山城,在幾十年經濟飛速發展之後,也已經潛移默化地被霧霾所籠罩,而生活其中的我們卻渾然不知!閉上雙眼,我依然記得兒時的天空是蔚藍色的。我試着在雨後的晴日裏抬頭仰望,我恍然發現,藍天或許還可以稱之為藍天,只不過蔚藍已經被朦朧的微藍所取代。

作為一個個人,柴靜的力量是有限的,雖然她在紀錄片裏説“這是我與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但是對於作為受害者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霧霾已然是我們共同的敵人!當我們抱怨、譴責有關部門和企業理應承擔更多環保責任時,別忘了堅決對自己污染大氣的行為説“NO”,哪怕只是燃放一個小小的鞭炮。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五

誠心看完柴靜的《穹頂之下》(以下簡稱調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調查,有詳實的數據和客觀的理論,提出了霧霾產生的原因也提供瞭解決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頗。本人不才,恰好從事煤炭市場研究,僅就霧霾大片中關於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燒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

調查指出國內霧霾的主要原因:大量來自散煤燃燒,其中80%的污染來自20%的散煤燃燒。這一觀點基本正確。

散煤燃燒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燒,主要來源為小鍋爐和居民用煤。

這裏我引用《煤炭使用對中國大氣污染的貢獻》(以下簡稱《貢獻》)的數據。《貢獻》指出,中國煤炭使用對空氣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估算在51%至61%之間,均值為56%。其中,約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燒產生的,約4成的PM2·5是伴隨煤炭使用的重點行業排放的。煤炭使用對京津冀PM2·5的貢獻為51-62%,長三角的結果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燒即可降低煤炭對大氣污染的60%,那麼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實上,國家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中都提出了關於2017年關停全部10蒸噸以下小鍋爐,以集中供熱的熱電廠取代小鍋爐,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使用和銷售。如果這些法規能夠得以全面執行,降低15-20%PM2·5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監管不力亦是霧霾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

調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藍,需要將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調查同時指出如果燃煤企業的減排100%到位,塵和二氧化硫排放將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業全面使用減排裝置,APEC藍指日可待。

我國有幾乎為世界最嚴苛的電廠排放標準,到末,我國電廠脱硫裝置安裝率幾近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裝率也要達到75%。去年起,一些地區的電廠試運行的超淨排放技術使得燃煤電廠達到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成為可能。嚴格來講,電廠如果100%使用排放設備,除了二氧化碳這個指標,電煤對大氣的污染貢獻甚少。因此,國家在能源規劃中提出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例也是減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環保需要經濟成本,要謹防燃煤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將排放設備閒置成為擺設。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環保法提高了對超標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而環保部門對燃煤企業尤其是電廠排放都已實現實時在線監控,那麼,如何提高燃煤企業排放設備使用率完全取決於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國,法規是一回事,執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潔利用

褐煤對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調查所舉的哈爾濱供暖首日的PM2·5高達一千的例子並不能把所有責任歸於褐煤。一是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哈爾濱的供暖季就不該有藍天。其次,褐煤由於熱值低、磨煤用電高等因素主要用於摻燒,其經濟摻燒比例在20%到30%間,説什麼褐煤也不能承擔全部污染責任。

此外,10月頒發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褐煤不得運輸到超過600公里的範圍外使用。如果執行嚴格,鑑於東北到蒙東超過六百公里的運輸距離,從1月1日起哈爾濱將不可能再消費蒙東的褐煤。那麼褐煤將不再對哈爾濱供暖季的PM2·5負任何責任。

實際上,褐煤在中國,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轉化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產地蒙東建發電廠。還是那句話,嚴格執行排放要求的燃煤電廠是清潔用煤的有效途徑。

英國治霾經驗不能照搬

調查指出,英國煙霧事件發生後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氣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個國家能源結構中從90%下降到30%,而重工業佔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礦和燃煤的工廠關停,這裏曾經有上百萬人就業。1960年到1970年,在英國治污的前十年,經濟不但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後十年終,英國進入了油氣時代,他們的經濟總量翻了四倍。

我承認,控制煤炭總量和能源結構調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記英國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約為兩億噸,而中國當前的煤炭消費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轉換為油氣都能瞬時扭轉該能源市場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場由供給過剩轉為緊張,價格變會飛昇。缺乏經濟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變。

我們目前還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即便我們有條件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也不可能實現英國當年的GDP增速。國際需求低迷,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各主要工業產品結構性過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們拿什麼同世界競爭?

片中英國的能源大臣説要給新興的產業給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們會帶給你驚喜。事實上,國家對於新能源產業一直扶持,煤電在取電順位中排名倒數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沒有補貼,光電風電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無法和煤電競爭。新能源清潔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飯及電能無法儲藏的特點使得新能源極不穩定,對電網衝擊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內期待新能源成為能源主力只能是夢一場。

能源結構轉變尚需時日

調查指出,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佔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這些都對,且不説石油和煤炭一樣屬於化石能源,變用煤為用油並不可取。僅就探明儲量並非可開採儲量這點而言,二者之間還有技術、地質條件、運輸等一系列鴻溝。因此,油氣能源在我國的茁壯發展依然遙遠,而遠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國地大物“薄”,這點能源得省着用,利用當前國際能源價格低迷的契機在不改變市場供求狀況的狀態下多進口些油氣,去政治風險不高的國家的併購些能源礦產是正途。

此外,對於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我國十三五能源規劃的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結構比重佔10%。目前我國氣電為煤電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這個比例有望調整到兩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業和個人用得起氣電?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六

當腰包鼓起來時,不要讓心靈匱乏。

——題記

“柴靜門”事件在網上的關注日益增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態度,無論評論如何,事實都不會改變。

《穹頂之下》這部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集了時下熱點的霧霾問題。柴靜自費100萬拍攝這部記錄片,一條舊仔褲,一襲白T恤像沙龍主人般向圍坐的聽者介紹投入調查的心理動力、調查的思路和複雜的感受,解釋有關霧霾的性質和危害、來源和構成的科學原理、調查的過程和結論。她實地考察,親自到曾經遭受過嚴重霧霾侵襲的地方;她走訪有關部門,收集中國近十年空氣污染數據;她向曾在此類空難中遇害的人們表示衷悼;她用一個個通俗、形象、殘酷的數字警醒世人。

視頻發佈後,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説她賣國,説她用美國的錢來指責中國的不好;有人説一個移居到美國又在美國生孩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説中國;還有的人卻十分支持她的這種做法,我更是其中之一。我認為,柴靜講述的,是客觀的,是真實存在的,這與她是什麼人,做過什麼事沒有關係。一句句話揭示着事物的本象,直指問題的根源,犀利而尖鋭,有如一支支利箭射向環保、交管、質檢部門,可有誰敢於站出來承認已發生的錯誤,為之羞愧、臉紅?又有誰會為今日的惡果買單?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個生活在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更有責任幫助國家找出存在的問題,為我們休養生息的環境更加美好而貢獻一己之力。

當然,在一個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可能會出現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兼顧環境,但保護環境卻不應與發展經濟衝突。大氣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便是空氣中的工業廢氣和各種可吸入顆粒物。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我們應加大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是可清潔、可再利用的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更要減少對大氣的環境壓力。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在面對責任時不互相推託、推諉,勇於擔責,不給那些非法經營的商家、那些排污量大並超標的企業有可乘之機。地球是大家的,保護這唯一的家園,是地球上每一位公民共同的責任。

生活在穹頂之下,已然成為事實。也許我們每一個人,改變環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用並不大,但只好我們從自身做起,就會影響帶動許許多多的人去保護環境,也希望社會上能出現越來越多像柴靜一樣的媒體人。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七

柴靜的《穹頂之下》是我唯一一個沒有使用快進,從頭看到尾的國產紀錄片。不誇張説,它代表了我看過的國產紀錄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個生活在霧霾陰影下的國人觀看。柴靜在片中講述了三個問題,什麼是霧霾,造成霧霾的原因,我們該怎麼辦。

《穹頂之下》獲得大眾支持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多數批評來自質疑片中內容是否科學,結論是否嚴謹,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否有效。儘管這些批評有它們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認為瑕不掩瑜,並不影響《穹頂之下》成為一個經典的霧霾科普片。毫無疑問,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到了嚴重影響每個人生活的程度。儘管霧霾是否造成癌症發病率上升等問題還存在爭論,但以此否定《穹頂之下》,我以為屬於見木而不見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靜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表現得比較嚴謹,我在本文最後會對這些問題簡要談談看法。這個文章重點談《穹頂之下》反映的兩個重要經濟問題。驚訝的是這些問題在討論中並沒有受到多少重視,但我認為它們是這個新聞調查的核心貢獻。

《穹頂之下》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膽批評了政府在環保方面的兩個硬傷。第一,該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沒有出手,造成環境嚴重惡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該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長,以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為理由鼓勵和發展了一批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的企業。

一些批評者把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直接對立起來,認為中國目前是發展中國家,不應該採用西方的環境標準;如果強調保護環境,就會降低中國經濟增長,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這些觀點聽似有理,但存在很強誤導。首先,中國採用的環保標準已經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現狀,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其次,污染環境獲得的成本優勢根本不能稱之為“國際競爭力”,屬於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行為,不可能長期持續。不客氣地説,這種通過污染自己環境來壓低產品價格的做法,從本質上講是犧牲自己的環境來補貼國外消費者的愚蠢行為。

作為科普性質的新聞調查,《穹頂之下》最大的貢獻和成功,是對大眾環保意識的喚醒。市場在環境問題上的失靈不僅表現在污染人不用買單,而公眾也往往不重視自己權利受到的傷害。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存在空氣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氣污染甚至有過而不不及。為什麼單單霧霾問題得到這麼多人重視?原因很簡單,霧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觀,直接受影響的人數更多,而且直接影響到了最有話語權的城市人羣。在過去幾十年中,儘管大眾的環境權利一再被污染企業侵犯,多數人基本都採取了事不關己的態度。希望《穹頂之下》帶來一場環保意識的變革,推動大眾主動參與和督促政府做好環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改善環境才可能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此外,《穹頂之下》還成功在下面幾個方面。第一,選題好,瞄準了一個關係的民生的重大問題。我1999年到美國求學後,每次回國除了為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親朋好友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興,一個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空氣質量的惡化。一次到北京開會,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專門打電話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讓我去前買個防毒口罩備用。電話結束後,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頂之下》內容相對客觀,資料翔實,問題深入。柴靜的採訪非常專業,敢於理性地挑戰被採訪者的觀點,以此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最可貴的是在影片製作上充分考慮了觀眾的承受能力,通過直觀形象的形式進行科普。和多數説教式國產紀錄片不同,柴靜在《穹頂之下》裏通過數據,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而引發觀眾思考。儘管有人指責該片不夠嚴謹,但作為科普片,我認為柴靜已經做得非常出色。她採訪了普通民眾,醫療和環境專業人員以及政府官員,從多個角度展現了霧霾問題。就客觀性和真實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轉基因調查高出無數個數量級。比如她並沒有一口咬定霧霾是造成中國癌症發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過醫生之口用猜測的語氣提出這個問題。她更沒有把女兒的病歸咎到霧霾,而是作為自己更加關心健康和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認為這種表達方式存在誤導性,這個完全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作為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觀眾,不應該被這種表達方式誤導。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靜的私生活為由,或者臆測她收了國外敵對勢力的資金,真正意圖是破壞和私有化國企這些陰謀論的角度反對《穹頂之下》。這些情緒化的反對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反駁。

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八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麼?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後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於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裏,每天這麼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麼多,但他們的城市為什麼這麼幹淨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係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而作為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