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多篇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多篇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篇1

黨員幹部,有一種政治立場必須始終堅定,那就是黨性;有一種道德境界必須始終固守,那就是品行;有一種榜樣風範必須始終踐行,那就是表率。

加強黨員幹部自身建設,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發起了總動令,講黨性是前提,重品行是基礎,作表率是途徑,三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堅持原則講黨性、永葆先進作表率,都須有良好端正的品行為堅實基石。

人無信不立,國無德不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與修身即為人品、品行。品行是修身做人之本、修身做人之道。品行如同人之身影,自身往往看不到,可週圍羣眾卻一清二楚,它不僅關係着幹部個人形象,而且關係着黨在羣眾中的威信。

黨員幹部重品行,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就是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政治品德、生活品德是否高尚,做到不以利害移操守,從而達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至高人生道德境界。

黨員幹部重品行,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第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局意識和宗旨意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始終保持謙虛謹慎、鋭意創新的良好精神狀態,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堅定、工作中高度負責。

第二,務必恪守公道正派。公道正派作為幹部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既是恪守的職業道德又是獨特人格魅力所在。這一點特別要求領導幹部在幹部選拔任用中按既定程序和標準辦事,守土有責,敢於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真正把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選拔上來。

第三,務必做到求真務實。敢於堅持真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創造性開展工作,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推動各項工作改革創新。

第四,務必做到克己自律、清正廉潔。要時刻築牢思想道德防線,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遵紀守規,自覺接受監督,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讓選人用人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篇2

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8月23日,宜州市人民法院圍繞講道德、有品行主題,組織召開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三階段專題研討會。會議由該院黨總支部銀波書記主持,全體支委成員參加了會議。

討論會上,黨總支全體支委成員緊密結合各自工作和作風實際,重點圍繞講道德、有品行這一主題,進行了學習討論。

大家一致認為,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執行者,代表着國家的形象,被公眾視為社會正義的守護神,社會正義的化身。法官能否在解決爭訟的司法過程中做到不偏不倚,秉公而斷,實現司法公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質,取決於其能否正確地運用法律。所以,法官自身素質尤其是道德素質的高低,就成為影響司法公正,建立法官職業化極為重要的因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法官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約束業外活動六個方面。

凡事要從小事抓起,從身邊點滴做起,強化道德修養和提升思想境界,做為一名法官,特別是從事審判執行業務的法官,品行端正、作風正派、誠實守信、忠誠擔當,顯得尤為重要。法官在辦案過程中,要敢於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秉公用權,處理案件不帶私心,協調矛盾不偏不倚,切實做到用正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理念來指導、約束自己的言行。

通過學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黨員法官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做到用正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理念來指導約束自己的言行,主動與黨章黨規精準對焦,提高自身道德水準,提升自身思想境界,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守住法官那份特有的精神家園和職業操守,爭做學識豐富、道德高尚、形象公正的新時期法官,為實現國家的和諧與法治,貢獻應有的一份力量。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篇3

新春佳節已經過去,但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推出的“家風是什麼”系列報道讓卻人印象深刻,同時也意義深遠。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清正勤儉、務實誠信、求學上進等優良的傳統家風家訓能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習慣於將國家、家國並稱,正如《禮記·大學》中提到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識之士所遵從的信條。“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風可以説是黨風、政風、國風之基礎,正所謂“家風正則國風正,家風廉則政風廉”,家風、黨風、政風、國風又能互相影響,而幹部羣體的家風狀況,從某種意義上更是直接關乎黨風、政風的好壞。老一輩革命家以無私奉獻、追求真理、光明磊落、艱苦樸素的精神作為家風傳承,為新中國打下良好的黨風、政風、國風基礎。而當今社會,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之風氣在社會蔓延。雖然我們也提倡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樹家風之傳統卻已逐漸被人淡忘,特別是一些官員由於家風不正,造成所謂“官二代”的“拼爹”事件,嚴重影響了黨風、政風。

如今中央“八項規定”紮實推行,黨風、政風新風迎面,有網友評價:“幹部離特權遠了,離羣眾近了,黨風為之一變;機關裏花架子少了,幹實事多了,政風為之一變;奢侈浪費少了,勤儉節約多了,民風也為之一變”。“家風”話題的熱議,正是全社會重拾傳統家風文化,促進我黨黨風、政風、國風進一步改善的好時機。樹立良好家風,幹部羣體應一馬當先。黨員幹部最應嚴治家風,其家風狀況,直接關係到黨風、政風。黨員幹部能否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也反應其管理能力以及能否正確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

樹立良好家風,應率先垂範,嚴肅家規。黨員幹部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黨紀國法,努力做到敬業奉獻,勤儉節約,孝老愛親,樹立榜樣力量,以行動影響家庭每一個人。同時要嚴格約束家庭成員,建立明確的.家庭道德準繩,杜絕以權謀私,把好原則關,杜絕特權思想的滲透。

樹立良好家風,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要樹立良好家風,既然需要廣大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那麼就要求黨員幹部自身注重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強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正確價值觀,同時不斷學習、不斷攀登的精神也是良好家風的重要構成之一。

樹立良好家風,應構建家庭工作的良好平衡。工作與家庭的對立統一是形成良好家風的前提。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重親情,做好家風建設,而關愛家人的同時,也不忘愛崗敬業。關愛與約束並重,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是家風樹立的關鍵。黨員幹部應自覺擔負起對子女的教育責任,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健康人格養成,讓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理想及人身追求,防止特權思想、依靠思想的形成。

重拾家風,不僅利於中華美德的傳承,而且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建立,高尚道德觀的形成,更能讓良好家風成為助力,推動黨風、政風乃至國風得到進一步提升。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篇4

懷着對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的無比崇敬之情,筆者來到了這位時代楷模當年為之鞠躬盡瘁的蘭考縣,近距離地瞭解和追尋焦裕祿的點滴故事、英雄足跡,學習和感悟焦裕祿的精神實質,心靈受到了一次強烈震撼,靈魂更得到了深刻淨化和洗禮。聯繫正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筆者認為,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堅持做到四講四有。

講政治,有信念,堅定信仰。

人無信不立。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黨叫幹啥就幹啥,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是影響焦裕祿一生的堅定政治信仰。在焦裕祿身上,黨性和人民性達到了完美統一。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無比貼心的精神。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何時候都決不懷疑、決不含糊、決不動搖。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堅定信仰之志,強化政治定力,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看齊,始終做到聽黨話、跟黨走。另一方面要強化宗旨意識,努力做羣眾的貼心人,始終保持公僕情懷,真誠對待羣眾,真心服務羣眾。焦裕祿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在於他視人民羣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僕。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有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崇高情懷,心裏始終裝着老百姓,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萬家憂樂始終放在心頭,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幫羣眾之所需,認真解決民生問題,努力把為羣眾排憂解難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講規矩,有紀律,規範行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焦裕祿嚴守黨紀黨規,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子女、親屬謀取任何好處。焦裕祿一次無意間聽到兒子因為認識售票員,看戲未買票,他教育兒子要尊重演員的勞動,不能看白戲,並立即拿出錢要兒子到戲院補票。為了告誡自己、提醒別人,他還在縣委會議上作出深刻檢討,並親自起草了《幹部十不準》,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還着重強調不準強迫命令,不準向羣眾亂攤派。在20xx年3月17日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十不準展覽牆時,感慨地説,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切實增強規矩意識、紀律觀念,從小事做起,正確對待羣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始終以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精神為行動指南和行為準則,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潔從政,從嚴治家,帶頭管好自己,管好家屬子女,管好身邊的工作人員,乾乾淨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對權錢交易、貪污受賄、亂建私房、公費吃喝等不正之風,自己不僅要抵制,還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

講道德,有品行,端正人格。

做人要有人品,為官須有官德。官德一失,腐敗即生。官德彰顯,官民同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官德失範的領導幹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羣眾中產生凝聚力。焦裕祿一生堅守着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和赤膽忠心為革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高貴品德。正是憑藉着這樣的道德操守、優良品質、人格魅力,焦裕祿贏得了人民的崇敬和愛戴。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堅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傳承和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確保做人有底氣,做事有硬氣,做官有正氣;必須把廉潔自律、潔身自好作為始終堅守的底線,把黨紀國法作為帶電的高壓電,時刻做到自重自省、慎獨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必須堅持言必行,行必果,始終做到知行合一、表裏如一。

講奉獻,有作為,開創事業。

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敢擔當。不怕困難、不懼風險,勇於挑起重擔,勇於克難制勝,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豪,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上任前,黨組織與他談話時明確提出,蘭考是一個最窮的縣,一個最困難的縣,一個最艱苦的縣,要他在思想上有經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焦裕祿同志堅定地説: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裏。焦裕祿正是靠着這樣的無私奉獻、有為擔當,成就了自己的無悔人生,更成為了永恆的歷史豐碑。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像焦裕祿那樣,知難而進、堅忍不拔,始終保持一種非常高的幹事熱情,敢於擔當、勇爭一流、敢做善成的勇氣,不怕任務艱鉅、不怕矛盾複雜、不怕環境艱苦,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制勝、敢於以勇闖關,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克服不想為、不敢為、不會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要像焦裕祿那樣把學習當成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帶着執著信念學,帶着實踐要求學,甘於做羣眾的學生,堅持做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策於民,勇於到困難最多、問題最複雜的一線去摔打,在實踐歷練中提升擔當作為的本領,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滿足普通羣眾一定要對老百姓好的大道至簡的要求。

歐陽修説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焦裕祿同志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前行的思想源泉。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堅持以焦裕祿精神為鞭策,不斷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堅持做到四講四有,努力幹好本職工作,像焦裕祿那樣苦幹、實幹、巧幹、帶頭幹、拼命幹,以實際行動踐行當初的入黨誓詞,為決勝十三五開局之年,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通過單位組織的道德品行教育討論,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在鐵路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個人道德品行修養,提高每名黨員幹部自身素質,樹立交通部門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促進交通行業健康、和諧、科學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講道德有品行稿心得體會篇5

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中明確指出:做合格黨員,着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比較完善、比較成體系的道德要求,集中體現在儒家學説中。比如,《中庸》中強調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裏的道,不僅僅是道德的意思,它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天下的運行之道,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國家治理的道,這個道不是 道德修養的道;二是儒家君子個人應該恪守的道,主要是指道德修養。因此,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君子的身體,不是今天在這裏遵守這個行為準則,明天在那裏就能不遵守這個行為準則;人多的時候做一套,沒有人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套。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就不可能有你自己的道。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因為道不可須臾離也,所以君子特別害怕在別人看不見、聽不見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那麼,要體現道,關鍵是要在莫見乎隱,莫顯乎微這樣細小的、看不見的地方體現。

從這點上我們能看出,中國儒家傳統非常強調個人內心的道德修養,而不僅是外界的約束。《大學》中講: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也就是説,一個人關鍵是要堅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東西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關鍵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要做對的事情。比如,每個人都不喜歡難聞的氣味,而喜歡漂亮的東西,這是人的天性。但是對於道來説,如果我們像追求天性一樣去對待它,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外在負擔的任務,就是不對的。不能像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一樣,而小人則不同,小人在一個人時喜歡乾點壞事,但當他見了君子,他就怕別人看到他壞的地方,於是把壞的地方掩蓋住,突出他自己的優點,而這優點可能是偽裝的優點。《大學》中指出: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也就是説,做壞事,外人不一定能夠看出來,可是歸根結底自己做了壞事是騙不了自己的。所以,最根本的不在於外在如何,而在於要誠於中,內心要有道,這樣才能形於外。

中國儒家傳統對道德的修養有一個特點與西方是不一樣的。西方強調法治文化,也就是所謂的制度,個人只要不幹壞事就可以,而在法律所禁止的壞事之外幹什麼都可以;中國不一樣,中國強調個人的行為規範不是依靠外在的東西去約束,中國的文化傳統更強調個人的內在,強調如何形成一套自己認同的價值理念,強調自我約束。但同時,也不要把中國和西方對立起來,好像西方強調用制度來管人,中國只強調用道德來管人;西方強調不要讓人幹壞事,中國強調讓大家都成為聖人,這樣對立是不正確的。西方雖然更多地強調法治,但同樣也有道德。比如,西方有基督教文化,有各種各樣的道德要求等;而中國雖然更加重視道德,但同樣也有法律文化的存在,也有很多制度來約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個人。中西方的區別主要在於量上的不同:中國更強調個人的道德,西方更強調外在的制度約束。因此,不要總是把中國和西方割裂起來去看。這是儒家道德修養的一個特點。

儒家的很多理論家也就這一問題進行過闡述。孟子曾説過:養心莫善於寡慾。任何時候自己的內心是最重要的。曾國藩在總結一生的處世經驗時寫了著名的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慎獨是根本,其他三條是枝葉。《曾國藩遺囑》有句話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可以看出,用一個詞來歸納儒家道德修養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獨,慎獨是一個人自己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一套完善的價值體系,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同時要自我約束,時時刻刻都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楊震卻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現這種儒家傳統。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官員,字伯起,東漢弘農郡人,曾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調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時,昌邑令王密為答謝楊震知遇推薦之恩,深夜以10斤黃金相送。楊震看到黃金很生氣,他説: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説,我之所以把你舉薦給朝廷,讓你為官,是因為我知道你的品行,認為你可以擔當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楊震自己,但王密卻是君不知故人。隨後王密説:暮夜無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沒有人知道,就收下黃金吧。楊震又説: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後非常羞愧地走了。楊震是在強調,你送我十斤黃金,兩個人都是在做壞事,既然兩人都知道這是在做壞事,怎麼能説沒有人知道呢?這就體現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對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也要始終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來做事,要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