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好課心得體會多篇

好課心得體會多篇

好課心得體會篇1

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國家和人民的重託,直接培育着千百萬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來説,最基本的任務是搞好教學工作,要搞好教學工作,中心環節是備好課。那麼該如何備好課呢?一下就是我對“如何才能備好課”的一點看法:

備課,是教師工作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備課,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教好課,就得先備好課,這一點對新教師來説是如此,對老教師也不例外。備課,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有人會覺得,我已經讀過幾年大學,對國小的這些簡單知識,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我記得有句行話叫做“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不要説現在科學技術一日千里,不少的新知識擺在我們面前,等待着我們去認識,就算是所謂的舊知識也有個提高的問題。例如相關文言知識,退一步來説,教師即使把自己懂得的問題,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對學生講一遍,學生也不一定就懂。這是為什麼?這裏還有一個怎樣教的問題,講得雅緻一點,就是的一個教學藝術問題。因此要上好每堂課,教會每一個學生,還必須周密考慮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那就得認真備好課。 備課,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學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教師,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任務,又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是中教師備課的總要求。所以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正所謂:善教者學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學勞而功半。

我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從另一個角度,就“如何備好體育課”談點粗淺的體會。首先,要明確好課的標準。備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好課”標準是什麼?作為備課人首先應該明確。 現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對什麼是“好課”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顯然,要想備好一節課,首先必須深刻理解“綱要”的精神實質。比如,對課堂教學的第一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想做到這一點,備課時教師就必須考慮課的容量是否適度,課的節奏快慢是否恰當等等,要留足學生活動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再比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説的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其次,要有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和本人教學實踐的特殊性實現有機結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最後,就是要必須以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有利於有效教學為出發點。必須是“實”與“活”的高度統一,不能流於形式做表面文章。應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觀行為,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客觀實際,不能由教師主觀臆想。必須量力而行,要充分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不可一蹴而就,急於求成。

任何一節成功的課,必定含有教師再創造的成分,我們不能一概地説創造越多就一定是一節好課,但如果一點不創造,肯定上不出一節精彩的課。所以,在備課時,教師必須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合理有效地對教材進行再創造。

好課心得體會篇2

評好課,從我個人的經驗體會來説,我覺得比備課、上課更難一些。備課、上課是我們每位老師的必修課,幾乎是每天要面對的事情,而評課對教師來説相對少一些,有些學科一學期、一年都沒有評課的機會。

我想,評課與聽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評好課,就必須聽好課;在聽好了課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評好課。聽課、評課是一個整體,結合繼續教育學習的備好課和上好課的兩輪培訓,結合自己個人積累的一些經驗,我覺得評好課要做到:一查二聽三看四記五想六説。

一查:所謂查,就是在聽課前查閲、查看與聽課、評課內容相關的材料。如教材、課標、教參、課例等。聽課前熟悉所要聽的內容,心裏有準備,聽課的時候會更有針對性,評課的時候,心中更有底。

二聽:所謂聽,就是認真聽課,用耳朵聽老師説的,聽學生説的,聽其他教師評説的。認真地聽一節課是很累的,特別是聽一些不夠精彩的課更累。但是,我覺得,只要認真、細心地聽,無論課的好壞,作為聽課的人都會有收穫。

三看:所謂看,就是在聽課的時候,眼睛不能閒着,觀察課堂上發生的一切,特別是一些小的細節,師生的表情、動作等等。

四記:所謂記,就是記錄課堂上看到的、聽到的,記錄評課時別人的評價,記錄自己對課的想法。真是地記錄課堂,真是地記錄評課的過程,真是地記錄自己的評價,這樣的聽課記錄是我們老師們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日積月累,對我們老師的成長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五想:所謂想,就是思考,把聽到的、看到的經過自己的大腦想一想;與所查的材料對比想一想。聽課之前可以想,聽課的過程中可以想,評課的時候可以想,聽完課了還可以想。不斷地琢磨,不斷換角度思考,可以使我們評出的課更有深度。

六説:所謂説,就是表達自己對課的評價。經常有老師怕説錯,於是,只聽不説成了很多老師的習慣。我想,聽了課,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會上沒有機會説,會後,同事之間還可以機型交換意見,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評課的水平和能力。

好課心得體會篇3

一、備目標。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掌握其所教學段的目標。其次應當整體的、全面的,系統的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所要教學的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所教的知識在整個國小階段所佔的位置,明確教學的方向。明確教學目標後,還要把握知識的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二、備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因此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一是要充分把握教材編寫意圖、深刻理解教材,二是要創造地使用教材。掌握教材的要求、重點、難點,從而安排課時、解決問題,並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才能較好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三、備學生。在每一課的備課時,都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瞭解學生的情況是多方面的,學生的作業完成的好不好,還要有目的地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交談,向課代表瞭解情況等。一個是要找學生犯錯誤的地方,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錯誤是課堂上真正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你怎麼才能看到他的錯誤呢,那你要把學生的思維過程打開。分析他們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只有找到了反錯誤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備好學生,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四、備教法。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慎重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首先要明確內容決定方法,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生年齡特徵、班級特點等因素。如何提出問題,創造情境、激發疑問、引起動機,啟發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第一個環節是激情導趣,第二個環節怎麼樣,第三個環節是什麼…

五、備教學方案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其實,要想備好一節課,也並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時的經驗的積累。如,讀書學習,多聽課評課,寫教學反思等。

總之,想要上好一節課,我們要勤於學習,走到學生中去,走到集體中去,溝通思想、協商備課。

好課心得體會篇4

一、備學生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我們在備課前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要了解哪些知識學生能夠學會,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引導和點播。根據學生的能力特徵,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要全面瞭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備教材

教師備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吃透教材,我在備課過程中先把教材反覆閲讀,瞭解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佈情況,建立起知識的聯繫;最後把教材的內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我在教學二年級萬以內數的連加時,大膽改變了課本情境,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我在班上組織了小組跳繩比賽,記錄學生成績。新授連加時,學生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小組的得分,所以在學習中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且整堂課的教學,我都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開,每個同學的集體榮譽感都被激發出來,學習勁頭很足。

三、備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教學目標,既要把握雙基目標,又要把握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此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什麼。只有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才有可能設計出一節成功的數學課。

四、備預設與生成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遊刃有餘。我在教學正負數時,有一位同學展示出了5+2+-3這樣的算式,可我在備課時根本沒想到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時不知如何處理,課後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多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列式,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就不會措手不及,而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好課心得體會篇5

新課標試行以來,語文老師似乎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的任務,上課讓學生畫畫的、唱歌的、跳舞的等等,美其名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課堂上不少老師不敢抓住語言文字本身細細琢磨,卻扣着精神再三做文章,惟恐被人批評自己跟不上課改的腳步。後來,吉春亞老師的《莫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園》一文發表,各大報刊紛紛轉載,自此不少老師開始沉下心來思考,語文到底要教什麼?怎樣教才是正確體會新課標的思想?

曾幾何時,追逐名師成了我們業務學習中的重頭戲,可是卻越學越失落,我們不少教師發現自己既學不到王崧舟的大氣和精緻,“劍氣合一”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卻又求之不得的境界,又學不到竇桂梅的深邃和激情,主題教學畢竟本身就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失落、在彷徨的時候,也會問:“語文到底要教什麼?怎樣的一堂課在算得上好課?”

?聽王榮生教師評課》是我眾多藏書中的一本,所不同的是它是我們塘下教研組的學習資料。本人水平有限經過幾次斷斷續續的努力,終於將它啃下了,雖然沒有如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我知道在不知不覺地閲讀的過程中我已經吸收了很多。

我欽佩

王老師通過對中外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鑑別出語文教材選文的四種類型,或者説選文的四種功能,即“定篇”、“樣本”、“例文”和“用件”。“定篇”是使學生透徹地領會選問本身,理解和欣賞經典名篇的思想和藝術;“樣本”是解決學生在閲讀這類文本時所發生的困難或問題,在對選問的感受和理解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應該問樣閲讀、怎樣寫作;“例文”是以選問的某個點或某個側面為例,使學生透徹地學習語文知識,包括詩和文以及如何讀寫的事實、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態度等,語文知識的學習形成或加深對選問這些點或側面的理解感受;“用件”是利用選問所講的東西或者從選問所講的某一點出發,使學生從事相關的聽説讀寫的活動。

這是我在看王老師評竇桂梅老師《晏子使楚》所寫的關於選文的定位,我在上多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時也模模糊糊地覺得,教材似乎可以處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看了王老師寫的這一段話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教材就是可以分成這樣的四類。上好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地處理教材,如果我們都能正確懂得每一篇文本的價值,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鑽研能力。只要我們教者對教材的分類做到心中有數,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上好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地處理教材,如果我們都能正確懂得每一篇文本的價值,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鑽研能力。

文中讓我欽佩的還有很多很多,這也使我決定以後在不同的時間再看看這本書,畢淑敏説她讀《人魚公主》是常讀常新,我相信自己讀這本書也是會隨着我自己的教學積澱的逐增,從中得到的領悟會越來越多!

我學習

研讀王老師怎樣評課,目的當然是為了弄明白怎樣才算是一堂好課。王老師主張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兩方面,應該以教學內容為主導,因為有利於反映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更妥帖地解釋語文教學實踐,在本書開篇王老師就提出了自己的“好課觀”。他認為好課的最低標準是教師知道自己在教什麼,較低標準是教學內容正確,較高標準是教學內容的現實化,理想標準是語文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

本人愚鈍,看這一章節看得津津有味。以往我們看某些特級教師的設計,往往會注重他們是怎麼設計的,可是當我看了王老師評支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後,懂得了什麼東西是可以學的,什麼東西卻是不必學的。這一章節在整本書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是我們看王老師評其他老師課例的指導思想,它讓我們明白語文課堂應該立足於什麼,語文課堂的本質是什麼。

我感慨

本人不才,平時也喜歡看一點書,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類的書我也買了不少,但是卻用處不大。有時候我也會借用一下某特級教師的設計,但是也感覺那些瑰麗的花無法在我的課堂上綻放。我的個性特點、我學生的實際都和特級教師的大不相同。看了王老師的書後,我有點感慨,也更有點遺憾,看多本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比不上看一本王老師的評課來得有價值,為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懂得?

好課心得體會篇6

學習了評好課專題相關材料,收穫匪淺。以前評課缺乏理論指導,評課十分盲目,聽課聽的不少,評課評的也不少,但聽課到底聽啥,評課從哪幾方面去評?又聽又評有啥作用?怎樣通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學向更高層次發展,通過評好課專題學習,頓感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下面從兩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明白了評課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如果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不明確,那它的環節設計的再好,也是空於一談,所以,在評課時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看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無論教學內容如何千變萬化,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先了解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確定該課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目的,心中有數,然後在上課過程中有淺入深,把難點解釋清楚。同時突出重點,用不同的方式對重點內容進行操作及運用。

三。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節課能否吸引學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新穎。教師應在備課時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力求上出一節有自己風格特色的好課,給聽課教師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看課堂生成資源的處理。課堂生成資源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即興提出的問題,有可能會偏離課堂正常的教學,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如果教師這時能及時機智的引導學生或者利用好課堂生成資源,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其次是我對聽課評課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識,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深深感覺到還有許多欠缺和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

好課心得體會篇7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保證。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認為:備好一節課,可以使我們的教學遊刃有餘,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增強人文關懷,因此我們教師的備課也要立足於更為高遠的基點。我參加了這次暑假教師全員培訓的學習活動,有了一定的收穫。在此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備好一節課,可以使我們的教學遊刃有餘,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增強人文關懷,因此我們教師的備課也要立足於更為高遠的基點。

備課的第一步,理解、解讀課程標準,增強課程意識,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

我們過去備課常以教師的閲讀感受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甚至將其預置成“教學目標”強行灌輸給學生,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這樣做的弊端。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設置已經發生了變化:變單一知識目標為多元目標,語文教學不應單純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應該在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同時,給學生以豐富的內心體驗和個人感悟。變統一目標為多層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穫。變固定目標為開放目標,教師要設身處地關注、呵護、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這樣的課堂就可能有更多精彩的生成。

備課的第二步,與文本對話,新教材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讀通教材、讀懂教材。

首先我們與課程標準對話:1.全面理解課程標準精神;2.準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準;3.對話基礎上的超越。其次我們與教材對話:1.通覽全局,整體把握;2.酌取精要,以小見大;3.融會綜合,薈萃精華。最後我們與課程資源對話:1.比較與精選:取捨近態課程資源;2.尋覓與探究:開發遠態課程資源;3.激活與創新:優化設計課程資源;4.執行與反思:培植新生態的課程資源。總之我們要多維度理解教材,即分別從教者的維度、編者的維度、學生學習的維度來挖掘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