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推薦多篇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推薦多篇

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1

一本好書,藴涵着豐富的知識和完美的情感。閲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十分美妙的事情的事情。“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在書的世界裏遨遊吧!

你能夠把一本書讀上一百遍,甚至還能夠把它背下來。所以,我的回答是:是的,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麼關係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在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中意義上説,它是你自我的東西,因為世界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教師,書這位好教師,好向導,讓我遊覽了祖國壯麗的萬水千山,眾多名勝古蹟,也讓我在數學的王國裏認識了新朋友。是她帶我領略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又到了氣勢非凡的《長城》,看見一片美麗的《火燒雲》,晚霞的光輝映紅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也是她帶我瞭解了加.減.乘.除等一些趣味的符號……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閲讀如飢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書像蝴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在書的心扉中,知識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着歡快的音符的頁章。都説:“一日無書,百事荒芫。”如果,一天沒有書,那你所有的樂趣以及事情全都會破滅。所以,書的價值是可能以用人的生命來代替的。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並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有了書,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實現了。只要你善於讀書,你就會領悟出人生的真諦。一生都會與好書相伴。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2

老師和學生: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讀老烏龜的智謀有感》。

“聰明原來是錯的”這句話我從老師和爸爸媽媽那裏聽過很多次,但是意思總是模糊不清。今天看了文章《老烏龜的智謀》,才明白這句話的真諦。

這個故事講了一隻狐狸幾次愛捉弄老實的烏龜,最後卻被烏龜戲弄,處境非常尷尬。雖然這是一個童話,但我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有聰明的天賦,不走正道,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可謂“聰明反聰明”。類似的例子,朋友中不乏人。

我們來談談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他一扭頭,就有了一個聰明的想法,在同學中有“小博士”的稱號。但是有時候他會被‘聰明’懲罰。記得有一次老師安排寫作文。不知怎麼的,他眼睛一轉,路就出來了。他順手從書包裏拿出《國小生作文》抄了一份,迅速交了上去。老師讓他看作文時,他支支吾吾,不敢看,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他羞得滿臉通紅,不好意思抬起頭來。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他不想努力,他總以為憑着自己的聰明就萬事大吉了,反而被自己的聰明騙了。因為知識是真的東西,不努力是靠自己的聰明學不到的。雖然我們還年輕,玩“小聰明”的後果似乎對社會影響不大,但我們的祖國正處在一個大踏步前進的時代,科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但科學是不能摻入任何謬誤的,也不是玩‘小聰明’就能掌握的。再過幾年,我們這一代人將成為建設祖國的生力軍。如果我們養成了依靠‘聰明’取勝的壞習慣,如何肩負起用科學知識讓祖國未來不斷騰飛的重任?徐特立爺爺説得對:‘不勞無獲。要想有好的收成,就必須好好耕種。也就是説,一定要勸勸那些愛玩‘小聰明’的夥伴,牢記歌德的一句話:‘一個人不會被別人分等級,只會欺騙自己。’做一個老實人,擺脱‘聰明’的包袱,讓從道發揮它的真正價值,做一個真正有才華,真正有學問的人!

謝謝大家!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3

古時有十年寒窗苦讀得一功名,然後衣錦還鄉。而如今讀書貶值的如此之快,以至於大學生四處求職者比比皆是。讀了10多年書,卻從未真正系統的總結自己的讀書感想,足見我一向是在被動的理解知識,使勁的往腦袋裏塞那些所謂的:“知識”。於是越想越不對,覺得是在自欺欺人,為了揭示自己的無知,於是我決定再一次用文字來對抗自欺欺人……

首先看看我們的前輩們是怎樣讀書的。

台灣學者李敖強調讀書使人不惑,他強調無論讀多少書,都不要迷信書本,要學會融會貫通,把書讀的細膩。怎樣來解釋細膩這個詞呢?我舉個例子,一次台灣國民黨的一個議員引用了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説這是德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然後另一個民進黨的議員就説他是笨蛋,為什麼呢?因為你把別人笛卡爾的國籍都改了,別人是法國人啊!於是又有一個人站出來説:“你們倆都是笨蛋!”為什麼呢?因為笛卡爾説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拉丁語啊!這個人就是李敖。從“德國的笛卡爾”到“拉丁語”,我想這足以解釋“細膩”了。

易中天先生則認為讀書,個性是讀文史類的書,悟性往往是最重要的。他強調要敢於質疑書本,用現實檢驗書本的正確與否,而不是成為書的奴隸。李開復則將學習化成了四個階段,即紮實基礎、舉一反三、無師自通和融會貫通。這四個階段是一個依次推進的過程。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李敖的細膩、易中天的悟性、李開復的融會貫通再追溯到孔子的學與思,我們會發現這之間有着某種聯繫,他們都強調一個字:“悟”。即在博學的基礎上領悟文字的真諦,用自己的心靈與智慧去辨別書本的真偽,從而到達不惑的境界。

説完了“悟”,緊之後我們來談談“實”。所謂實,即務實,實踐。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為古代讀書人開闢了一條讀書做官的道路。做官就是一種實踐。隨着社會的發展,讀書人出路越來越多,但是從轉化的角度來講,越來越多與別無選取只有一線之差……於是我想起了毛主席,因為在我看來,毛主席是近代讀書務實的第一人。1949是中國一個跨時代的分界線,而毛是當之無愧的近代讀書務實的第一人。同樣,毛的繼承者鄧爺爺同樣也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精華——“實事求是”,他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於是我們不難發現,知識只有植根於現實的土壤,才能將其展現其最強的生命力。“實”當與“悟”同樣重要,這是毋庸質疑的。

談完了“悟”與“實”,我們有一個疑問,讀書真的有用嗎?在這個“經濟地位決定發言權”的社會,真正的學術已經越來越少,知識分子亦不是社會羣體普遍尊重的對象。然而書到用時方覺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記得荀子的《勸學》中提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以及培根的《談讀書》中的:“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做筆記者須記憶力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所以關於讀書無用論,我們得用“厚積薄發”這四個字反駁。

有了理論依據,如果我們堅定了讀書的“厚積薄發”,那就不得不談談讀書的方式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強調學習應是快樂的,他與我們強調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有着本質區別的,二者關係能夠用一個詞來描述,即先苦後樂。而笛卡爾、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學家的系統讀書法亦是一種方式,它強調集中時間、精力系統的紮實知識理論基礎,而這種方式一般都得需要極強的求知慾才行。除此之外,還有林肯的大聲朗讀法、陶淵明的不求甚解、毛澤東的讀書必要見筆墨、諸葛亮的觀其大略、王立羣的反覆讀薄等。最後我還得講個小故事來闡述另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那就是在拿破崙最後的滑鐵盧戰役後,人們在他丟棄的皇帝專車上發現了一本馬基亞弗利的《君主論》,上面畫了很多線條以及拿破崙自己留下的筆記。所以不要説沒時間看書,那都是藉口。拿破崙的這個故事給了我兩點啟示,其一,強烈的求知慾。其二,將學習當成一種習慣。要多讀書,讀好書,那就只有儘量不讀壞書了。而無論以何種方式讀書,其最終都就應是快樂的,如果不快樂,那就肯定是哪裏出問題了。

然而反觀今日之教育,既無“悟”的引導,也無“實”的孕育,更談不上真正好處上的“樂”了。它有的只是成功單一化的引導,有的只是考考考,有的只是自欺欺人……但我是不是抱怨呢?其實我一點都不抱怨,為什麼呢?因為抱怨的人生是沒有出息的人生。它上有政策,我能夠下有對策啊!與其被這種教育體制將我培育出一個被動的混蛋,我還不如自己變混蛋呢!雖然都是混蛋,可自己變得好歹也是主動的混蛋,而且還是個能夠附加“悟”、“實”、“樂”的混蛋,何樂而不為呢?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4

讀書能豐沛自己的精神財富,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冀望結晶成形,讀書能驅除生命中的寂寞辰光,讀書能改變生命的面貌。簡言之,讀書就是藉助別人的工具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從而達致縮減缺點發展優點的目的。但是,讀書是一種學問,讀深邃的書是一門技藝。

讀書就是在紙面上鍛鍊自己的心智,辨別事理的曲直。我們就應從書中找到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去捕獲作者的感傷。要明白書中的知識就好比一艘渡船載着我們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怡得地航行,而不是讓我們費盡心神地去負擔那舟船的重荷。

若是把一本書讀下來並沒有感到自己的心靈在與作者陽光中的靈魂交談,那這書的資料將在我們旅程的下一站的黑夜來臨之際現出比黑夜還要醜陋的形貌。

閲讀淺顯的無價值的書籍,就等於在智慧之宮的大門前徘徊,而默誦低劣或説的書冊,則容易讓我們日後產生悔恨,傷及心身,因為壞書正是誘惑我們捨棄大路而奔向曲彎小徑的行惡者。

如果説每一部學説都是造建智慧之宮的材料,那上乘的佳作就是那裏的明光燦耀的門窗。每個人都不會被恆久地拒於智慧之宮的門外,正如每個人都能踏着時光的航路去與午陽對語一樣。

為了我們自己世界的美麗長存,我們就應透過門扉到智慧之宮裏或説到優良的書籍裏去填滿心腦空餘的空間。事實上,讀一本既有深度也有廣度的好書的過程,才是心智由貧弱到優裕的過程。思想深邃的書在幾分鐘之內就能讓我們沉湎於它繪作的燦爛色彩的温馨之中,並且讓我們立時忘卻一切憂煩及不利於心身的惶惑所造作的東西。

但是,理解這樣一本崇高的思想之精華,我們的心智就如同攀爬一座雄偉的高山。如果在攀爬的期間,當真感到了心力交瘁,那我們不妨讓自己的心身先到似如平台的書冊中歇休消遣一番,之後再之後登攀那宏偉奇麗的高山。一旦到達了峯頂,那我們平時所看不到的美麗景色便盡收眼底了。

假如當時把那好處非凡的書本棄之,而去搞別的什麼娛樂,那麼,它就能從我們的思想之窗上像一隻紅衣鳥似的戀戀不捨地遠行高飛。於是我們除了惆悵之外,又能感到思想的小屋裏一陣暗黑,因為我們的思想之窗也已關掉,讓我們無法感受炙熱陽光的問候。因此,不是不讀書,而是沒有讀過經典之作的人,就沒有解析生命存在好處的心智,沒有也不可能有感悟時光妙趣的明敏。

讀書的要義就是進修自己的品性,以便在人海里鼓帆前行。如果博覽了羣書而不去實踐,那只是在無涯的知識的海洋裏擁有了古今中外的智者的思想之船,這就是説,如果不張開自己的心帆,仍是不能到達心之所想的目的地的。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讀書協會組織部的豐漫。首先,感謝圖書館給我們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讀書心得的平台;然後,感謝各位老師(劉館長)和各個協會的代表在百忙中能來到這裏,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莊子説:“吾生有涯,而知無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人想求上進,就要先把書讀好。蘇東坡青年時酷讀書,曾寫了一副對聯“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一個少年發出的錚錚誓言。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恆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讀書是就是為了培養獨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國學大師王國維有治學三境界。境界也就是階段。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讀書;其次,要勤奮刻苦,捨得付出,百折不撓,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人無悟性如朽木,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裏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古人説:“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們不要閉門造車、固步自封,而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關於善讀書,我有三點認識和體會。

第一,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要把它變為自己的,離不開思考;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要把它變為活的,為我所用,同樣離不開思考。讀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

第二,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注重讀書與運用的相結合,而不是讀死書、死讀書。如果讀死書、死讀書,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不能説達到了學習的最終目的。

第三,荀子曾説:“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讀書是一個長期付出辛勞的過程,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而應當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最後,我對讀書的一點認識:

讀書有益,我們愛讀書;

行萬里路,我們多讀書;

樂在其中,我們勤讀書;

學海無涯,我們終生讀書。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6

閲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書伴我成長,閲讀使我終身受益。

今年一開學,張校長就給我們送來了兩本書,其中一本《與子偕行》這本書我正在讀。書中老師的一些做法深深吸引了我。他們那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孩子無私的關愛,對孩子的寬容胸懷,對教學方法的鑽研,使我感到自己應該好好地檢討一下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他就像一盞名燈照亮我今後的道路,指引我怎樣走好今後的教學之路。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我的成長資源。

閲讀好書,做一次次靈魂的洗禮,給我以啟迪,給我以温暖,使我從中汲取力量,發奮圖強,成就自我,使我以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面對一切,正像朱永新先生説的,追尋先哲的總計,閲讀大師的華章,把人類的教育智慧貼滿自己的心房。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7

我非常喜歡讀書。

在我兩歲時,我看一些童謠,和《嬰兒畫報》雜誌。上面的插圖使我非常感興趣。那上面的故事,媽媽讀給我聽。《嬰兒畫報》是我最早的讀物之一。

我到了3歲時,開始讀《幼兒畫報》。那時,我可以自己獨一點書了。那些故事不像《嬰兒畫報》那麼簡單了。那時,我每天都要打開報箱,看一看是否有了新雜誌。因為那時我非常喜歡看《幼兒畫報》。《幼兒畫報》我讀到了6歲。

上了國小後,我不看太多雜誌了。看書比較多。二年級時,我開始讀《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講了無人島,深山等地方的生活常識。我沉迷在那本書裏。直到今天,我還沉迷在那本書裏。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

上了三年級時,媽媽給我訂了《中國少年報》每週一期。上面有一些小新聞,小知識等。有一欄主題是”知心“,一些同學的煩心事,可以和知心姐姐談心。我最喜歡的欄目是”ctn動漫“上面講了小虎子、e探、知心姐姐等人發生的趣事,《中國少年報》是我最喜歡的雜誌之一。

四年級上學期,我讀了《丁丁歷險記》,我沒事就看。我最喜歡的有《丁丁在剛果》、《藍蓮花》等。這套書有22本。不過,我一天能看七本。我是個地地道道的”丁丁迷“。

這就是我的讀書經歷。

我覺得,書就是一個藏寶圖,能告訴你寶藏在哪裏,這些寶藏就是知識,這些包括了科技知識和社會知識等等。

讓學生讀書的講話稿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了。自讀書以來,我從書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也從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於是我愛上了讀書。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家人的指導下,我認識了第一個生字。後來,隨着年齡的增加,我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我學會了讀童話書,而且每讀一篇童話,心裏都是美滋滋的。就這樣,我走進了童話的世界,在那裏像做夢般成了書中的主人公,找到了無限的快樂。

不知不覺中,我開始了校園的生活,來到了老師的身旁,在老師的帶領下,我開闊了視野。我本以為我知道的很多,原來我學到的東西只是九牛一毛啊!於是,我決定發奮學習,做一個像老師那樣知識淵博,出類拔萃的人。所以,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懂得的道理也越來越多!

讀書使我懂得了尊老愛幼,讀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因果,讀書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書,就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不斷地給我補充能量,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的花朵,所有太多的感恩都記在了我的心中,為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