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一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研究《荷塘舊事》一課時,就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諧統一,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通過三件事的學習感受體會文章的“人性之美”。課文既有美景描繪,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敍述,因此朗讀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學生能讀出合適的語氣,表現出小夥伴的性格是本課的難點。因此,上課中力求通過“品詞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並貫穿教學始終。

一、比較朗讀,感受比喻的好處。

景物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為形象生動,單靠讀學生可能未直觀感受到比喻的好處,在這個重點的突破中,我引導學生把比喻的句子刪去後再讀,比較前後的感覺,通過直觀的比較,教會了學生一種逆向思維,也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

二、小組交流,品詞品句,讀中感悟。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味,幫助孩子理解課文的主題。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們介紹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賽和擊水遊戲。“撲通通”“像哪個鼓隊敲亂了套似的一陣亂響”形象地寫出了比賽時的忙亂和緊張。“大菊花似的浪”又一個比喻,浪花的形狀躍然眼前。另外,從比賽後的“氣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見當時比賽的激烈,反映出小夥伴們的快樂生活和無拘無束的性格。擊水比賽是激烈的,作者精選了一些詞語:“擊、鬧、急速、射、撞擊、混”等再現了比賽的激烈。而“當我們互相扭在一起時,便停止了擊水,哈哈大笑起來”,則表現了小夥伴們的親密無間。文章的高潮之處是“我”溺水時。作者寫出了自己遇險時的狼狽與危險,隱藏了小夥伴們的着急。最後,小夥伴們“在水中排成一隊。手拉手鐵鏈般地將我拖到岸上。”既寫出了小夥伴們的機智,又寫出了他們的善良與淳樸。

教學中我注意了緊扣文本,創造一個開放的平台,引領學生積極的和文本對話,讓學生各抒已見,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三、創設情境,以“訪”促“悟”。

我創設了“遇溺獲救”的情境,有助學生直觀理解“手拉手鐵鏈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過學生、師對錶演同學的採訪,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小夥伴們的勇敢、機智和對“我”淳樸的愛,從而突破難點。

四、多樣朗讀,入情入境。

通過配樂朗讀渲染氣氛、使學生更入情入境。教師的感情範讀更好體現師的示範作用,也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體現。在指導朗讀“打水仗”情境時,主要引導通過詞語的重讀來體現情感。如:讀“急速的水線”部分時語速要稍快,讀出激烈、緊張;“小鳥也被驚駭”部分聲音要輕悄悄的,還要讀出受驚的味道。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二

《荷塘舊事》是一篇敍事散文,課文通過回憶作者童年時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時光描繪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時也塑造了一羣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為了很好的實施教學,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一、教師配樂朗讀全文,營造情境。

二、學生整體感知,初步談感受。

三、複述課文,走進文本,品味語言。

1.概要複述:簡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詳細複述:抓重點句子體會荷塘的美和小夥伴的性格特點,複述之後自評和互評。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能結合自己畫出的句子進行彙報交流,體會到荷塘如詩如畫的美和小夥伴們那種天真.憨直.淳樸的性格。

3.造性複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課文進行再創造。

四、研討最後一段。抓課文的中心句,我懷念那荷塘,在那裏我認識了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類淳樸的愛。使學生認識到課文就是圍繞着這兩方面展開敍述的。

有了充分的備課作為基礎,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瞭解,這就為我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課堂上,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讓他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走進教材,走進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在課堂上真的能進入學習狀態,真真切切地與文本對話,學生有了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師生間的對話就達到了融洽自…本站 …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悦,教師上地自由放鬆,下課鈴響了大家也都意猶未盡。

總之,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課堂上師生間和諧、融洽的溝通與交流,試想如果一節課,學生與老師不配合,教與學完全脱節,那就是一節失敗的課。作為始終站在教學一線,時刻在三尺講台,把握教學命脈的我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和諧才能創造美”的課堂,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繼續為追求“和諧創造美”而努力奮鬥。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三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 我首先讓學生感知全文,完成詞語積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問題,並結合課題進行寫景的習作片段訓練。在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朗讀,感受比喻的好處。課文的景物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為形象生動,我引導學生把比喻的句子刪去後再讀,比較前後的感覺,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通過品詞析句,有效引導學生感受荷塘如詩如畫的美。作者筆下的荷塘是美麗的,作者巧妙而生動地運用比喻向我們再現了荷塘的美景。如:“浮光躍金”、“嵌”、“泛”、“漾”、“點綴”。我讓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的品讀比較當中,去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讀出語言的意藴和情味,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並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想象、理解,這是抓住了關鍵的語言訓練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寫方法,為仿寫提供了範例。

有了充分的備課作為基礎,在課堂上,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讓他們充分地與文本對話, 在美讀、欣賞中引導學生探討把荷塘寫美的方法,進而讓學生明白在景物描寫時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顏色的詞語能讓描寫更生動,更優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悦,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多數學生完成了景物描寫片段,並能恰當地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讚賞,教學目的基本達到。

整節課我感覺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如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品讀感悟的環節過於繁瑣,設計時更要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最優的教案,在上課時自己要按情況及時調整,力爭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四

《荷塘舊事》是一篇回憶性的寫景敍事散文。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到外祖母家過暑假,在荷塘邊度過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繪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時也塑造了一羣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念之情。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諧統一,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通過三件事的學習感受體會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研究《荷塘舊事》一課時,就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課文既有美景描繪,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敍述,因此朗讀是本課的重點,要求學生能讀出合適的語氣,表現出小夥伴的性格是本課的難點。因此,上課中力求通過“品詞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並貫穿教學始終。

一、通過品詞析句,有效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教師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品味

幫助孩子理解課文的主題。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在解詞時教師不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在朗讀、辯論中,體驗作者的情感。這一閲讀目標的確立既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開闊、活躍的探究平台,又讓他們在有目的的自主閲讀活動中提升了探究性閲讀能力。

如:作者向我們介紹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賽和擊水遊戲。“撲通通”撲通通”、“像哪個鼓隊敲亂了套似的一陣亂響”形象地寫出了比賽時的忙亂和緊張。“大菊花似的浪”又一個比喻,浪花的形狀躍然眼前。另外,從比賽後的“氣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見當時比賽的激烈,反映出小夥伴們的快樂生活和無拘無束的性格。擊水比賽是激烈的,作者精選了一些詞語:“擊”、“鬧”、“急速”、“射”、“撞擊”、“混”再現了比賽的激烈。而“當我們互相扭在一起時,便停止了擊水,哈哈大笑起來“,表現了小夥伴們的親密無間。文章的高潮之處是“我”溺水時。作者寫出了自己遇險時的狼狽與危險,隱藏了小夥伴們的着急。最後,小夥伴們“在水中排成一隊。手拉手鐵鏈般地將我拖到岸上。”既寫出了小夥伴們的機智,又寫出了他們的善良與淳樸。教學中我注意了緊扣文本,引領學生積極的和文本對話。學生的回答不是憑空編造,而是緊緊抓住文本中具體的'語言句子進行感悟,手不離書,詞不離句,時時引領學生回到文本中,抓具體句子,抓具體詞語,學生的感悟是他真實的內心體驗,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讀便會水到渠成。

二、抓重點詞語,培養質疑解疑能力,有助於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

古人説:“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如果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什麼疑問也沒產生,什麼問題也沒有發現,平平常常就讀完了,這説明根本沒有讀進去,沒什麼烙印,沒什麼收穫;反之,如果產生一大堆疑問,使你放不下書,這才是讀進去了,收穫也是大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同樣應該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教學到“那笑聲是多麼憨直淳樸啊!”時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表述,老師的質疑、學生的解疑、表述的雙重循環過程,激發了學生主體學習的慾望,很自然的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謂水到渠成。我也從中受到了啟示: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問題,激勵學生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問題中領悟文章思想,掌握讀懂課文的方法,定會在語文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閲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都要從因應文路,導出詞句;進而從品詞入手,理解句子,感情朗讀;最後靈活運用的幾步考慮,從而達到激發興趣,弄懂含義,達到昇華,掌握詞語,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聽説讀寫能力。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五

《荷塘舊事》是一篇敍事散文,課文脈絡清晰,“從荷塘的美”、“人類淳樸的愛”兩方面展開描寫。文章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麗景色以及發生在荷塘裏讓作者深深銘記在心的往事。

本文2~4自然段,着墨於景物描寫,其他篇幅均為敍事,沒有過多的表現技法。但質樸的敍述飽含着懷戀深情。文中的景物並非閒來之筆,實際表現了自然和諧之美,與後文展現的人類淳樸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講,就是景美人更美。

高年級的課文大都很長,怎樣做到文長而課不長呢?這就需要老師學會取捨。我上的是第一課時,針對課時特點,我預設了如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荷塘之美,學習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荷塘的方法。

2、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認字7個,寫字11個。

3、理清課文線索,練習寫較複雜的提綱筆記。

4、欣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裏描寫荷塘的美景。

高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我充分抓住預習這一環節,要求孩子們在課前做好預習,然後再在課堂上進行檢查,從生字詞到複雜的提綱筆記都是如此。檢查完預習後,我從課文的最後一段的“那荷塘卻同天上的月牙一般,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這一句話,引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荷塘之美。怎樣理解這一點,我讓學生默讀思考:荷塘美在哪呢?邊畫邊做批註。然後交流進行交流,品詞析句,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體會荷塘的美,創造一個開放的平台讓學生各抒已見,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能結合自己畫出的句子進行彙報交流,體會到荷塘如詩如畫的美。。在此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的品讀比較當中,去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讀出語言的意藴和情味,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並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想象、理解,這樣抓住了關鍵的語言訓練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寫方法。針對目前提倡的“語用”教學,我還插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裏關於荷塘的描寫,讓孩子們從不同角度感受體會名家的大手筆,然後再來一個説話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然而在課堂上,還是有很多的遺憾。首先在檢查預習的環節,對於一些字詞的講解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完成,由於我放手不夠,結果在這一環節上,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也導致了年段特徵不明顯,也導致了後面的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美景和説話訓練這兩個環節,就像走過場。其次,在交流景美這一部分時,沒有解決好取捨,什麼都想要,結果讓人感覺有點亂,沒有主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篇六

我覺得這節課我上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兩點:

一、情景營造,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景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好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節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我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放映錄象,把學生帶進優美的風景畫面,調動學習興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方面我在課堂中也處理得很好。例如:在學習“靜態描寫”這部分時,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畫面整體感知,再用自己的話説説,然後自由讀文,找自己感動的句子去品味。

但這節課也有失敗的地方,文章中的作者溺水的事情我講得太多,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也沒有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這是我這節課最遺憾的地方。

今後我還需要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真正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