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就業情況報告多篇

就業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城市民工勞動就業及社保情況調研報告

城市民工勞動就業及社保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解我國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為黨和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今年8月,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次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的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城市農民工工作和生活條件普遍較差。他們勞動強度大,生活開銷大;文化程度低,社會保障低;工作環境差,生活條件差;文化娛樂少,技能培訓少。儘管如此,但多數農民工仍認可目前生存的現狀,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調查報告共分,第為《城市農民工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第為《城市農民工生活與教育狀況》,第為《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評價和希望》,第為《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範圍、方式和內容

本次調查範圍為:全國各級城市(含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中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對象是:年齡在16-65週歲的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包括被企業(單位)招用的在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在社區街道上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採用面訪方式,對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直接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對靈活就業的農民工採取街道社區攔截調查和入户調查方式。

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包括勞動就業、獲取報酬、就業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勞動技能培訓等情況。

(二)調查樣本的抽取

1、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樣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總體,分兩階段抽取城市農民工進行調查。即先在製造業等12個主要行業中抽取一定數量的企業(單位),然後從中選取一定數量農民工進行調查。在抽取農民工時按照該企業(單位)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職業,適當考慮了農民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分佈。

在抽取各省級農民工樣本總量時,考慮到東部地區是農民工的主要輸入地,因此江蘇、浙江、廣東省抽取的樣本不少於1200個,其他東部省份抽取的樣本不少於900個,中部省份不少於650個,西部省份不少於400個。

2、靈活就業的個體農民工樣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為總體從街道社區中選取靈活就業的農民工,適當考慮農民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分佈。

4個直轄市各抽取200名農民工,15個副省級市各抽取30名農民工,各地級市和縣級市分別抽取10名和5名農民工進行調查。

(三)調查的樣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各類農民工29425人。

1、樣本分佈情況

按工作崗位分,固定崗位就業農民工23880人,流動就業農民工為5545人,分別佔81.16%和18.84%。

按從事工作的行業分,在製造業,建築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中工作的農民工分別佔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工作的農民工分別佔13.88%、9.75%、8.22%和1.26%;其他農民工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採礦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金融業中工作。

按從事的職業分,主要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技術工人、建築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等,分別佔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東中西部劃分,東部地區調查農民工13435人,中部地區調查農民工8980人,西部地區調查農民工7010人,分別佔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45.66%、30.52%和23.82%。

2、農民工基本情況

在調查的29425名農民工中,男性農民工19027人,女性農民工10398人,分別佔64.66%和35.34%。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別佔被調查農民工數的61.82%和36.51%。

從年齡上看,16-25歲的農民工有8954人,25-35歲的農民工有10553人,35-45歲的農民工有7516人,45歲以上的農民工有2402人,分別佔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30.43%、35.86%、25.54%和8.17%。

從文化程度上看,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農民工有756人,國小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3750人,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7848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1759人,分別佔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農民工勞動就業情況

(一)農民工的求職主要靠親朋好友

許多農民工在外出務工經商前並沒有聯繫好工作,進城後,一般經城裏的親戚、朋友或已在城裏定居的老鄉介紹找到工作。據調查,由定居本地的親屬、朋友介紹的佔28.20%,由同樣在外務工經商的同鄉、親友介紹的佔25.99 %,自薦到用工單位工作,佔10.51%。另外,還有部分農民工是通過自主就業,招工廣告,包工頭、老闆招募,勞務市場,招聘會,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找到工作,分別佔7.94%、7.38%、5.15%、3.85%、2.46%和2.05%。

(二)農民工職業 涉及城市生活的諸多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工從事的職業有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技術工人、建築工人、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職員、辦事員、管理人員、居民服務人員、商務服務人員、個體業主、小攤小販、家政服務人員、市政環衞工人等。

從性別上看,男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主要有技術工人、生產工人、建築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分別佔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依次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一般職員及辦事員,分別佔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35.14%、13.27%和10.45%。

(三)農民工工作時間過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城裏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平均每週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時。

從每天工作時間看,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不足8小時的佔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時的佔53.26%。每天工作9-10小時的佔26.28%,每天工作11-12小時的佔10.70%。有2.91%的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

從每週工作時間上看,46.90%的農民工每週工作7天,36.71%的農民工每週工作時間為6天,15.58%的農民工每週工作時間為5天,只有0.81%的農民工每週工作時間在4天以下。

從調查中瞭解到,造成農民工勞動時間過長的原因主要是:私營、個體業主追求高產量,高效益,而工人也為了多掙錢,主動延長工作時間。

三、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情況

(一)農民工所在單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據調查,29425名農民工所在的單位提供工作待遇情況是:簽訂合同或協議的佔54.01%,能兑現工資的佔85.14%,提供加班補貼的佔49.87%,有雙休日的佔11.87%,能提供工傷補償的佔42.84%,可以帶薪休假的佔20.47%,可提供崗位培訓的佔47.23%,有住房補貼的佔7.58%,提供住房公積金的佔4.76%,婦女可以帶薪休產假的佔被調查的女農民工的比重為20.22%。

(二)半數以上的農民工簽訂了勞動合同

在調查的29425名農民工中,簽訂了勞動合同的有15891人,超過半數。其中,簽訂固定期限合同的佔68.27%,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佔10.53%,簽訂臨時合同的佔21.20%。

在簽訂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農民工中,平均簽訂合同期限僅為一年。其中,75.68%的農民工簽訂了9-12月的合同,7.91%的農民工簽訂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農民工簽訂的合同時間超過兩年。

據調查,簽訂過合同的農民工對合同的認知程度相對較高,很清楚所籤合同詳細內容的農民工佔了22.94%,比較清楚合同內容的佔了41.94%,一般瞭解合同內容的佔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內容的只佔9.05%和3.05%。

(三)農民工購買保險比重較低

據調查,農民工沒有購買保險的情況居多,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分別佔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險由單位購買的比例分別為11.89%、12.61%、8.41%和23.09%,由農民工個人自己購買的比例分別為6.56%、7.23%、2.55%和4.62%,由農民工個人和單位共同購買的比例分別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數單位能夠為農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護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特殊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中,10.93%的農民工有非常嚴密的勞動安全防護措施,23.74%的農民工有較為嚴密的勞動安全防護措施,51.47%的農民工有一些勞動安全防護措施,13.86%的農民工沒有勞動安全防護措施。

調查結果還表明,在高温下作業,由單位給農民工採取防暑降温措施的佔60.97%,由農民工自己花錢採取防暑降温措施的佔19.77%,還有19.26%的農民工未採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職業中各類服務員包括餐館、飯店、髮廊美容、保潔等服務員,技術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電工、修理工、縫紉工、廚師、駕駛員等,居民服務人員包括送貨員、送奶工、送報員、送水員、洗衣、洗染、搬運工、人力車伕、廢舊物資收購人員等,商務服務人員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員、快遞員、話務員、保安員等,家政服務人員包括保育員、保姆、小時工、護工等,小攤小販包括賣菜、賣報、賣煙、推銷員、售貨員等。

【第2篇】關於全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託,就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 主要工作措施

(一) 加強領導,明確目標,建立責任機制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改革發展大局,也是廣大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我們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作為民心工程,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後,我市迅速行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及時召開了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市長 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重要講話,全面部署了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要求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把控制失業率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淨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羣體就業等五項指標作為政府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層層分解,定期進行檢查。成立了全市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副書記 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同志擔任,勞動保障等部門為成員,下設了辦公室。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再就業工作領導機構。制發了《全市就業與再就業目標責任和工作任務督辦要點》,將全年淨增就業崗位16500個就業任務指標進行分解,由六位副市長作為分管領導,相關部門具體承辦,明確了各部門在再就業工作中的目標任務。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勞動就業機構建設、職業介紹機構和就業訓練中心場地等問題,有效地促進了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常深入基層,進行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形成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部門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建設中,五大連池市每個處級領導幹部包扶一個社區,解決了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經費、場所、設施等問題,推動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二是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為了保障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順利推進,年初,市政府與各縣(市)區簽訂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狀,並按照《全市就業與再就業目標責任和工作任務督辦要點》要求,層層明確和細化了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建立了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票否決,完善了就業和再就業目標體系。各職能部門能夠服從大局,恪盡職守,不折不扣落實有關政策,部門之間經常召開協調會議,研究職能交叉、工作配合的問題。初步形成了各方面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再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檢查、督辦落實。

(二) 強化職能,協調運作,完善政策體系

(三) 發展經濟、開發崗位,拓寬就業渠道

(四)廣泛宣傳,轉變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全市再就業工作會議後,為在我市創造一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今年三月,市委宣傳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下發了《 市關於開展再就業宣傳工作方案》,之後,我市各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開展了再就業宣傳活動。《 日報》和 電視台定期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和先進典型事蹟;市婦聯組織了下崗女工再就業事蹟巡迴演講團,深受下崗失業人員的歡迎,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市總工會召開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經驗交流會,貧困户現身説法,廣泛宣傳幫扶先進典型,推動了城市“一幫一”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市773名幫扶對象已有748人得到安置,基本實現了脱貧;市勞動就業局舉辦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培訓班,對街道、社區的勞動社會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各縣(市)區也都積極行動起來,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廣泛宣傳國家、省、市出台的相關優惠政策。 通過開展“再就業宣傳月”活動,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通過電視台開闢每週一期的再就業宣傳專欄、在繁華街段設立政策諮詢台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使廣大下崗失業人員掌握了國家和省的再就業優惠政策,增強了自主創業的信心。

(五) 完善功能,強化培訓,搞好就業服務

一是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功能。各級政府能夠把勞動力市場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加強場所建設、場所管理、完善功能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大力幫助下全部建立了勞動力市場交易大廳,並配備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實現了信息網絡化。我市的勞動力市場已由原來簡單的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向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合同鑑定、檔案管理、辦理社保手續等業務代理的“一站式”服務方向上發展,服務功能日趨完善。

(六) 增加投入,多方籌措,落實保障資金

二、 存在的問題

(一) 淨增就業崗位難度較大

【第3篇】2022年9月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間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間題、生活難等間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間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間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衝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03年212萬、2022年280萬、2022年333萬、2022年413萬、2022年495萬、2022年559萬、2022年610萬、2022年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22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役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什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間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一企業。自2022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着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ja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範、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説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併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間題。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羣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户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麼都役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着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複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後,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範、提高企業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羣;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隻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裏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羣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一)、畢業後工作期望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想換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望

大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三)、就業信息和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四)、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第4篇】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而且還隱含着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下面有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閲讀!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5篇】農村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連雲港市海州區現有農村人口14.43萬,其中女性8.52萬,25-50歲之間3.86萬。近年來,區婦聯將推動農村婦女創業就業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圍繞當前農村婦女就業需求,積極整合資源,為她們搭建創業就業平台,取得良好效果。

一、基本情況

農村婦女作為一個特殊羣體,在歷史的、現實的多種因素影響下,自身素質與男性相比,與其他女性羣體相比,在一些方面發展滯後。她們多少存在小富即滿的思想,存在科技素質偏低,事倍功半現象,但致富願望強烈,希望政府幫助尋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的機遇。

1、加工業是農村婦女就業的主要渠道。近年來,在區婦聯的引導下,大約1.3萬名婦女走上了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大型超市等不出家門就能當上工人的崗位,大約8000名婦女依靠自己的關係,做起了服裝、鞋帽、手編、鈎織等來料加工項目,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2、“加工點+農户”是農村婦女最歡迎的創業模式。如板浦鎮王秀花的柳編項目,帶動周圍近xx名婦女增收致富。錦屏鎮張春萍的禽蛋公司,帶動了近3000名婦女加入產銷隊伍。新壩鎮陳玉紅的蘑菇孵化基地將周邊3000多零散的種植户組織起來,變單一的種植向菌種繁育、種植、銷售及深加工轉變,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3、宣傳教育是加快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的重要措施。傳統的就業觀念還不同程度制約着部分農村婦女的自身發展,認為婦女種好責任田、照顧好家是本份,不願走出家庭、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阻礙了女性走出家門尋求致富的路子。為此,區婦聯通過樹立典型,言傳身教,增強廣大婦女參與經濟發展的意識。

二、存在問題

1、加工項目少,覆蓋面較小。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一些適合婦女的加工項目,如:服裝、手編、鞋業、針織等。這些“家庭工廠”、“炕頭車間”的手工加工項目成為農村婦女的最大願望,但仍存在着覆蓋面小、覆蓋點不全的問題。

2、農村婦女的觀念與規範化管理不接軌。通過調查瞭解到,年輕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農村婦女大批向城鎮轉移,留守在家的大都是中老年婦女,她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思想比較自由散漫,家務拖累嚴重,很難適應規範化管理。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要重視農村婦女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引進合適項目,吸引走不出家門的農村婦女就地轉移,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做更大貢獻。

(二)建立城鄉一體的婦女就業體系,為農村婦女提供平等參與、平等競爭的機會,幫助她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和自主創業、競爭發展的新觀念。

(三)充分發揮婦女組織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走村入户,到農户家中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動員工作,教育廣大婦女破除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

(四)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農村婦女整體素質。婦女組織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多方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科技培訓,幫助她們掌握一技之長。

(五)推選年紀輕、文化高、有經濟頭腦的“開拓型”婦女擔任村婦代會主任,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促進農村婦女勞動力加快轉移,實現增收致富。

【第6篇】2022年5月大學生就業情況實習報告調查報告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22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於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閲讀!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間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間題、生活難等間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間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間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衝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03年212萬、2022年280萬、2022年333萬、2022年413萬、2022年495萬、2022年559萬、2022年610萬、2022年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22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役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什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間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一企業。自2022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着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ja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範、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説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併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間題。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羣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户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麼都役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着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複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後,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範、提高企業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羣;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隻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裏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羣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一)、畢業後工作期望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想換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望

大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三)、就業信息和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四)、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第7篇】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下面有小編整理的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歡迎閲讀!

一、調查目的: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調查報告範文

二、調查人:...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説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説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台。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説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 而大部分羣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着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為了能夠在不遠將來的職場生涯中運籌帷幄,我們大學生還應該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1、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説,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能力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文明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退縮,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3、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能力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4、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影響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着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後備軍,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九、調查總結與建議: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級。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説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天的大學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第8篇】法政學院律師就業環境和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一、社會實踐目的

為使法學專業在校大學生提高社會實踐的能力,瞭解當下律師職業的就業環境和就業狀況以及激勵我們在校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為了豐富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特開展此次走進律師事務所活動。

本次活動採取訪談的方式,在xx市區範圍內隨機選取一家正規合法的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符合活動策劃組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有助於完成調查活動並得出合理報告。

二、社會實踐內容

(一)、活動概況:

1、活動時間: 20xx年7月30日下午3時;

2、活動地點:河北xx律師事務所;

3、活動對象:郭律師;

4、活動內容:與郭律師進行有關律師職業及發展現狀的交流

【第9篇】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婦女在社會生產、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為全面瞭解我縣女性創業就業工作情況,促進我縣婦女創業就業工作,近日龍山縣婦聯走訪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部分鄉鎮、系統婦委會等單位及女性創業者,以召開座談會和發放調研問卷等方式,對我縣女性創業狀況開展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縣女性創業就業基本情況

龍山縣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位於湘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脈腹地,至今不通鐵路,正在建設高等級公路,是一個典型的“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縣。全縣共有34個鄉鎮(街道)462個村(社區)共57.3萬人,其中女性人數27.9萬,佔總人口的48.7%。

近年來,龍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女性創業就業工作,通過多部門齊抓共管,加大培訓服務力度、加大貸款服務力度、加大創業服務力度,使廣大婦女創業激情不斷高漲、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創業途徑不斷拓寬、創業成效明顯。據調查統計,我縣共有就業人員32.5萬人,其中婦女就業人員14.6萬人,就業率達45%,主要從事的行業有社區服務業、家政服務、飲食、賓館、超市、美容休閒、環衞、零售、維修、運輸、醫療保健等工作。自主創業女性人數約1.2萬人,主要投資於土家織錦、百合加工、服裝、美容、餐飲、等行業。三年來,共為1304名婦女發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4976.8萬元,帶動3800餘名婦女就業。全縣女性創業就業狀況具有以下特點:

1、女性就業結構方面。隨着我縣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裏耶秦簡為品牌的旅遊服務業的強力推進,女性就業結構有所改善。第一產業就業女性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未發生明顯變化,而分佈在第三產業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較大。從就業層次來看,儘管婦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在第三產業中一些對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金融保險、教育、文化藝術、會計等行業,婦女所佔比例逐年上升,就業層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業途徑方面。採取政府引導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式就業。據調查,就業女性中通過求職、應聘、錄取或考取的比例為21.2%,外出務工的比例為30.3%,自謀職業(農村婦女從事種養殖業)比例為48.2%。

3、女性勞動者素質方面。女性勞動者中,只有國小學歷的佔18%,國中學歷佔54%,高中以上學歷佔28%。城鎮女性勞動者的文化素質雖然比農村高,但與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適應崗位要求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很多婦女接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文化素質偏低就成了多數婦女羣體通病。

4、女性自主創業方面。我縣自主創業女性比例約佔就業總人數的3.8%,比例偏低。女性總的來説比較保守,冒險、創新意識不強,再加上對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資金的短缺,女性創辦的實體規模普遍較小。

二、我縣推進女性創業就業的主要做法

1、開展教育培訓,增強女性創業就業本領。大力開展農民教育活動,針對不同層次婦女特點和需求,我縣各級婦聯組織聯合科技、農技、人社等部門舉辦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創業)培訓及富餘女勞動力轉移培訓,舉辦各類婦女培訓班742期,教育培訓農村婦女達20萬人次,有8萬婦女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發放各類學習資料近15萬份。

2、搭建就業平台,暢通婦女就業渠道。整合社會資源,協調人社局、發改局、税務、金融等部門,為婦女提供政策諮詢、項目推薦、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創業指導,幫助下崗失業婦女、農村富餘婦女勞動力就業創業。與勞動部門聯手,有針對性地組織求職婦女參加“春風送崗”現場招聘活動,共為失地失業、返鄉婦女提供就業崗位3800個,幫助2759名婦女實現再就業。

3、加大協調力度,爭取婦女創業資金扶持。全力推進“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建立了政府推動、政策互動、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一是爭取政府支持,積極協調社會各方,對符合條件的婦女創業提供幫助,簡化審批手續,提供多種優惠政策。二是與財政部門協調,將貼息資金列入婦聯工作項目經費,做到重點扶持,擴大了貸款覆蓋面。2022年為姚蓉、盧君寒、楊玲玲等28名大學生爭取了39.2萬元的無償資助扶持資金。

4、樹立典型帶動,激發女性創業就業熱情。龍山縣婦聯近年來,在城鎮開展“巾幗文明崗”和“巾幗建功”爭創活動。目前,全縣共有6個省級文明崗、2個州級文明崗、6個縣級文明崗,共表彰了60名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巾幗建功標兵”。在農村開展新農村建設“巾幗示範村”和“雙學雙比”創建活動。共表彰了34名“龍山縣勤勞致富屋裏人”、100名“科技致富女能手”。開展了“創業成功女性”評選活動。湧現了“王阿妲”辣子雞品牌創建人王正娥、“洗車河牌”黴豆腐品牌擁有人劉金霞、升發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迎春、洗車河鎮土家織錦工藝廠廠長葉英等一大批創業成功女性。充分發揮了先進典型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調動了廣大婦女勤勞致富和敢於創業的信心與決心。

三、我縣女性創業就業存在的問題

1、就業結構不夠合理。我縣屬於偏遠貧困山區,產業結構單一,就業門路狹窄,從事第一產業的婦女較多,從事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婦女較少。隨着技術進步的加快,傳統行業大批下崗失業人員由於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難以實現再就業,而新興的產業、高科技行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婦女的就業結構仍然需要改善。

2、創業資金缺乏。以婦女為主創辦的龍頭企業較少,女性創業者面臨的困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資金問題。在問卷調查中,很多創業者表示是因為生活所迫才選擇創業,而創業資金的籌措,則一直是制約女性創業的瓶頸,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籌措資金,較少向銀行借貸。雖然有關部門可以提供“小額貸款”,但手續繁瑣,擔保困難,不容易辦成。

3、婦女勞動權益保障問題依然存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用工單位在招工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別歧視和偏見,在一些適合女性從事的行業和崗位也有拒絕招收女性的問題,使婦女就業和再就業面臨比男性更大的困難。由於勞動力市場管理不規範,損害婦女勞動保護權益、社會保障政策不落實的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影響婦女平等就業和健康發展的障礙。 女性創業要承受更多的艱辛,女性進入商場,在語言、態度、形體等交往方面存在差異,很難一下打開局面

4、婦女整體素質和就業能力有待提高。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之相比,目前婦女勞動力的文化狀況、技術水平、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都有不少差距。婦女要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就必須儘快提高素質,增強自身的能力。

四、我縣女性創業就業的對策與建議

1、堅持城鄉統籌,加大培訓力度。目前農村龐大的富餘勞動力向城市二三產業轉移,城市大量的失業下崗人員與農村潛在的富餘勞動力並存,成為城鎮化進程中解決就業問題的最大難題。當務之急,必須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這部分勞動者的市場競爭能力。政府應給婦聯組織增設培訓專項經費,專門用於為農村女勞動力轉移和城鎮下崗失業女性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其次要大大提高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內容應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與每個人的需要和潛力緊密結合,增強女性的就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要繼續探索城鄉統籌就業模式,積極組織勞務輸出,鼓勵城鎮下崗失業婦女到農村開創新業。

2、加強部門協調,推進女性創業。發揮小額貸款量小、靈活、見效快的特點,進一步健全的婦女創業資金扶持體系,完善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的各項政策和業務流程,大力扶持初次創業的女性和女中小企業業主,做好、做大、做強企業。將小額貸款政策與創業培訓相結合,有力推動婦女創業。

3、加大政策傾斜,促進女性再就業。從統籌發展增加婦女再就業崗位的角度出發,積極探索一些有利於擴大婦女就業的政策性措施。可以探索制定階段性的政策措施,從財政供養人員入手,年齡在50歲以上、工齡在30年以上的正式人員採取內退辦法提前離崗或提前退休,用於解決部分大中專學生就業問題。要想方設法開發一定公益性崗位解決零就業家庭和“4050”人員就業。

4、健全監督機制,完善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保障。為使勞動力市場中的招聘、錄用工作更加平等規範,政府應在市場監督管理上加大政策指導和支持力度,規範企業和勞動中介機構的行為,保護女性的勞動權益,禁止從職業進入到工作評估、職位晉升、職業安全等就業全過程的性別歧視;同時要在公務員退休年齡上充分體現男女同齡退休原則;勞動行政部門、就業管理部門要加大法律執行監督力度,受理有關侵害婦女就業權益的投訴,並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進行調查核實,依法處理;工會、婦聯等非政府組織要依法代表勞動者就用人單位貫徹實施女性就業權益保障的規定進行羣眾監督,充分發揮維權作用。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第10篇】雲南省下崗青工再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雲南省下崗青工再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下崗青工的基本情況

全省困難企業和虧損行業主要分佈在機械、輕紡、冶金、森工、煤炭等行業和部分軍工單位,下崗人員和青工也主要集中在這些行業和單位,昆明、曲靖、紅河等地下崗人員和青工佔全省下崗人員比重較大。

1、下崗青工構成情況。一是下崗青工主要來自於過去長期被視為較好的行業或企業。通過對昆明市市屬74個企業的調查瞭解,下崗職工主要分佈在輕紡、冶金、機電、化工等行業,40歲以下下崗青工2587名,佔下崗職工總數的56.6%。二是下崗青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80%以上下崗青工學歷為國中或高中。三是下崗青工多為生產一線工人,生產一線青工佔57%,從事後勤服務工作的佔30.7%,從事管理工作的僅有12.3%。四是下崗青工所佔比例較大,約佔全省下崗職工總數9萬餘人的40%左右。

2、下崗青工思想狀況

(1)對下崗原因的認識

下崗青工對下崗原因的認識主要有三種:

(1)認為是國家政策造成的。在過去生產經營狀況較好企業中的多數下崗青年認為,企業在經營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利潤都上繳給了國家,企業不但沒有積累,而且還面臨設備老化、離退休人員增多等問題,現在把企業推向市場,企業要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競爭,缺乏更新設備、購買技術的相應配套資金,這樣企業只能是等死或“九死一生”。認為國家把目前的一些困難轉給了企業,企業又把困難轉嫁到下崗職工身上。

(2)認為是企業自身狀況造成的。下崗青工比較集中地認為,企業經營管理者開拓進取精神不夠、生產經營決策不對路、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導致企業每況愈下。有的企業領導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親,對購銷等關鍵部門負責人管理不嚴;有的企業負責人揮霍浪費,中飽私囊,高於市場價格購買原材料,致使產品價格偏高、產品滯消,使企業陷入困境。由於企業領導的一些直接責任造成企業困難,使職工下崗。持這種看法的下崗青工佔35.4%。

(3)認為個人自身能力水平較低也是下崗的原因之一。19.2%的下崗青工認為,他們在文化程度、專業技術、勞動熟練程度和工作態度等方面不如他人,也是下崗的重要因素。

(2)下崗青工對所在企業的看法

絕大多數下崗青工對所在企業表現出情緒上的不滿、情感上的依戀和對企業再度振興寄予希望。他們感到自己曾為企業的發展付出過心血和汗水,而今意想不到地被企業“遺棄”,成為“無辜的受害者”。同時他們承認,對企業的各方面情況都熟悉,有難以割捨的感情,希望企業發展興旺起來後能回到原崗位。對於所在企業的發展,他們的看法是:

(1)現在企業不死不活已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他們認為企業轉換機制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問題,要真正使企業經營管理者做到權利與責任掛鈎、風險與效益結合。如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好,企業領導要與職工一視同仁,也應下崗。

(2)對企業“怎樣改,能否改好”持不樂觀態度。我們瞭解到有的困難企業在實現股份制改制的過程中,有的青工表示儘管自己可以想辦法籌集入股資金,但是對企業實行股份制後是否就一定會好起來持懷疑的態度。有的青工説:“寧可下崗,也不入股。”

(3)認為只有靠政府扶持,企業才能好轉。持這種想法的下崗青工佔絕大多數。

(3)下崗以後的心態

接受調查的下崗青工多表現為這樣幾種心態。一是寄希望於企業能儘快適應市場要求,再度振興。他們認為,現在企業雖然困難,但還不必急於尋找出路,等企業情況好轉,就回到原崗位。二是“説不清是壞事還是好事”。31%的青工認為,儘管下崗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相信隨着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再就業定會得到解決。“現在發展機會較多,只要自身努力,説不準情況還會比原來好。”三是由於自身素質不高,不願也不敢闖市場,只能靠所在企業發給的基本生活費維持生活,這類青工心態十分複雜,且多為女性或無專業技能的青年,佔下崗青工總數近20%。四是“相信政府會解決好這件事”,覺得這只是或早或遲的問題。

(4)下崗青工最希望得到的幫助

下崗青工普遍認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業務技術是他們再上崗的主要障礙,希望得到針對性強、比較實用的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同時希望得到政府勞動就業部門提供的再就業信息,認為政府部門提供的再就業信息可靠、真實,即使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找相應部門幫助解決。另外,他們還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為下崗職工提供一些就業機會,創造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下崗青工再就業流向和選擇

1、當前下崗青工再就業流向

目前,已再就業的下崗青工大多數流向是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其主要就業渠道為:

(1)通過自謀出路實現再就業。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文化素質,他們或通過親朋好友幫助介紹尋求到新的職業,或通過自身努力,搞起個體經營。

(2)通過政府有關部門的組織實現再就業。這一部分為少數。

(3)通過參加社會培訓實現再就業。下崗青工 根據社會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通過自費參加電腦打字、電器修理、裁剪、營銷等培訓學習後自謀職業。現在把參加培訓、提高技能作為贏得再就業機會的下崗青工越來越多。

2、下崗青工再就業選擇

調查表明,年紀輕、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青工多願流向非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工作。文化素質偏低、年紀稍大、專業技術適用面窄的青工,多願流向國有企業和商業服務行業。下崗女工更希望再次選擇的職業相對穩定,以便能照管家庭、養育兒女、贍養老人。同時下崗青工大多希望由組織安排就業,表現出對政府部門很強的依賴性。在擇業標準上,被調查青工選擇的順序依次為,收入高的企業、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工作環境較好的企業和人際關係寬鬆的企業,反映出他們自身的擇業意向與現實具有較大的差距。

三、再就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與下崗青工再就業極少的反差比較明顯。如昆明市對一些領域的勞動力需求量較大,家政服務、環境衞生、商業服務、市場營銷、保險業務、保安、旅遊業、第一產業等方面能吸納大量勞動力,但是下崗青工再就業人數較少。主要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1)存在勞動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思想障礙。有的下崗青工説:“過去我家請保姆,現在我去當保姆,我才不幹。”還有部分下崗青工不願做一些髒、苦、累的工作,他們當中不少人認為”這些活我能幹,並且能比外來工幹得還要好,但是寧願少拿錢也不想幹。”

(2)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不少下崗青工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從而失去一些再就業的機會。

(3)對再就業認識片面。絕大部分下崗青工認為從事個體經營仍屬失業,只有政府重新安排的工作才是就業。

2、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約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重要因素。下崗青工認為,“將來會怎麼樣誰也説不清楚,現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從事個體經營,但沒有了原企業的勞動關係和健全的社會保障,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心裏不踏實。有的即使想自謀職業,最終仍裹足不前。

3、服務方法不多影響了下崗青工的再就業。絕大多數下崗青工由於自身侷限性而面臨再就業困難。他們當中或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無專長或專業單

一、技術面窄、再就業信息不靈、缺乏再就業資金等各種情況,都需要社會對其給予服務、幫助和支持。當前各種名目的社會培訓良莠不齊,下崗青工即使花錢也未必能學到真本領。政府對下崗青工業務技能培訓的投入不夠,對規範社會辦學的力度不夠,目前還缺乏政府有關部門面向全社會的再就業信息渠道,社會輿論導向還沒有對下崗青工再就業形成良好的氛圍,再就業中介服務的欠缺也是下崗青工再就業的障礙。

4、思想工作不到位使再就業的順利實施變得更難。在調查中發現,有的企業領導一是不能正視企業職工的下崗問題,感到有損企業領導的形象,往往回避或不談下崗再就業的問題,致使企業職工和下崗職工對再就業沒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二是對企業現狀認識不清,認為“市場經濟琢磨不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説不清企業哪一天又紅火起來了。”這種思想對下崗職工有着直接影響,使他們在再就業問題上進退兩難。三是對下崗職工不關心,工作方法簡單、草率,甚至不聞、不問、不講,嚴重挫傷了下崗職工對企業的感情與信任,影響再就業工作的順利實施。

四、幾點建議

1、幫助下崗青工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擇業觀、就業觀。政府有關部門、羣眾團體以及新聞宣傳等部門和單位應採取多種形式,對下崗青工進行改革開放形勢教育,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認清形勢,樹立競爭意識,克服自卑心理,轉變就業觀念,打破傳統的“鐵飯碗”觀念,做到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主動到市場經濟中去找出路、謀發展。幫助下崗青工開闊思路,引導他們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向第三產業分流,動員下崗青工投身第一產業發展,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承包“四荒”,開發種、養、加等農業綜合項目,發揮他門在產、供、銷方面的優勢。

2、加強再就業的技能培訓,搞好中介服務。主要在於增強下崗青工的就業能力,拓寬下崗青工的就業渠道:

(1)政府應加大對下崗青工轉崗培訓的投入,支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下崗青工開展培訓。

(2)進一步規範各類職業培訓,並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教陣地。依靠社會力量,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下崗青工的需要,把知識教育與重點業務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使下崗青工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3)努力為下崗青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就業渠道。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吸納下崗青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與新的勞動用工制度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下崗青工的社會保障應從實際出發。探求多種多樣的解決辦法,幫助他們解除近憂、消除遠慮。

4、樹立宣傳再就業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下崗青工再就業的輿論氛圍。大力宣傳下崗再就業中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先進典型,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導向,用典型的生動事例帶動更多的下崗青工轉變觀念,勇於競爭,發奮自強。本文僅供學習,不得抄襲。

【第11篇】2022年6月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本站為大家整理了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模板,閲讀!

一、調查目的: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調查報告範文

二、調查人:...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説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説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台。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説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 而大部分羣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着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為了能夠在不遠將來的職場生涯中運籌帷幄,我們大學生還應該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1、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説,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能力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文明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退縮,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3、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能力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4、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影響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着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後備軍,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九、調查總結與建議: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級。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説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天的大學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第12篇】2022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一、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學願意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27%,不關心的佔9%,瞭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第13篇】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研究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生就工作具體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開展本項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組及人員組成

為確保本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次調研將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依據。

二、調研目的

瞭解我院就業工作的現狀、畢業生對學院的要求,提出就業對策措施,適當提高就業率。

三、調研內容

(一)今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的形勢是十分嚴峻。

1、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雲南省高校畢業大學生與20xx年相比增加2萬;

2、“xx”期間,需要就業崗位163萬,只能提供就業崗位100萬;

3、今年地方鄉鎮合併,到國家機關就業難度較大;

4、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不可能吸納太多的大學生就業;

5、用人需求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人文學院研究生數量有限;

6、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佔,一些低端崗位被佔領;

7、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8、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9、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10、農大的優勢就業專業是農科類,人文社科處於不利地位。

(二)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就業形勢很嚴峻外,學生的就業觀念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減員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崗位,然而,我院20xx屆畢業生73%的選擇國家機關,76%的選擇事業單位,62.5%選擇國有企業。這種供需狀況的不平衡,是影響就業率的主要原因,為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學院目前正在開展就業講座,但是56%的學生在校外實習,也有的學生忙於找工作,因此,聽講座的學生較少。畢業生就業工作檔案管理較為混亂。畢業生就業工作材料報送不及時。

(三)畢業生簽約狀況。20xx年我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57.63%,年終就業率為86.2%。20xx年我院的畢業生96人,其中社會工作40人,森林保護專業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護專業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會工作1人),目前的就業率為12.5%。

(四)學生的要求。擴大專業介紹(尤其是社會工作專業),增加宣傳力度,提供就業信息,聯繫用人單位,開展就業輔導講座,提供實習和實踐鍛鍊機會,幫助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解決不能報考公務員的問題。

(五)工作對策

1、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發佈工作。編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畢業生就業信息》(主要內容:學院簡介,專業介紹,畢業生個人基本信息)發往各相關單位。本項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和發佈網絡信息,實現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雙向互動;

2、積極聯繫用人單位。首批邀請的單位15個,邀請函已發出,4月8日以前爭取聯繫單位達30個;

3、聘請就業顧問,拓寬就業渠道。擬聘請3-5名就業顧問,現已聘請了一位(證書已發),就業顧問將動用其良好的社會關係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渠道;

4、開展畢業生就業講座,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提高畢業生擇業技巧和改善畢業生就業心態。20xx年上半年講5講,在4月8日以前講3講;

5、加強畢業生就業檔案管理,理順畢業生就業的各項工作;

6、從20xx年開始面對大二、大三學生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講座。就業指導注重面試素質,不單單講有關簡歷、面試、政策法規,還着重講解試用期的相關注意事項,還專門開設若干課時對此進行介紹。學院應結合學校畢業就業指導講座的情況,有選擇的安排政府主管就業負責人、就業指導專家、知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就業顧問和專業諮詢公司的專家來校為大學生開展就業系列講座;

8、開展就業援助計劃。為貸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特別推薦就業崗位。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第14篇】2022年6月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近年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本站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閲讀!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 “不太瞭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着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第15篇】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隨着政治和經濟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我國的文化也在發生着重大的變化,人民越來越重視教育,越來越重視文化。而與之相適應的,我國的高等院校不斷擴招,並在幾年的時間裏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但是,隨着大學生的猛增,大學生畢業後面臨着就業起點低和就業難的重大問題。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