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經驗做法:“三三五”模式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經驗做法:“三三五”模式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縣穩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強化資源開發、資產管理、資本經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基礎。2023年,全縣村級年末總資產達12.77億元,增長3.32%,集體經營性收入預計達5155萬元,增長17.8%。

一、堅持“三個固化”,夯實集體經濟發展基礎

一是固化產權,推動資源變資產。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房屋產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小型水利產權等農村產權“多權同確”,在清產核資、評估認定後,向權利主體頒發權利證書,明確產權關係,農户可通過流轉交易經營權獲取收益。目前,全縣村級清產核資已全面完成,集體土地確權8402個、使用權頒證33.64萬本。二是固化股權,推動資金變股金。整合扶持農業農村發展生產的財政資金和農民自有資金,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股權證固定到成員,實行股權靜態管理。目前,全縣量化折股集體經營性資產超過8560萬元。三是固化成員,推動農民變股東。按農村集體組織成員人人有股原則,將集體資產股份量化到個人,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經營主體,成為股權投資人,集體經濟組織審查批准後向農户頒發股權證。目前共頒證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3.412萬人。

二、探索“三項創新”,激發集體經濟發展動能

一是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讓土地經營權活起來。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試點,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服務體系,向規模流轉主體定向頒發流轉土地經營權證,賦予其在流轉期內依法享有佔有、收益、抵押融資等權利,激發適度規模經營活力。目前累計頒發流轉土地經營權證243宗,實現流轉產權交易47.37萬畝。二是探索人才培育引進新模式,把鄉村能人聚起來。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1”“鄉村人才培育集聚”等助農興農工程,依託企業、院校聯建專家工作站、教學研實驗基地等綜合性學習教育平台,依託農民夜校在全縣建立縣、鄉、村三級“鄉村振興講習所”,做好理論研究、實踐指導、人才培養和政策宣講。突破農村人才引進障礙,推進能人治村,人才經村民大會表決通過後,可直接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目前全縣共引進成功人士返鄉任職60餘人。三是探索金融扶持新舉措,把閒散資金用起來。建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平台,縣財政整合農業融資擔保資金、產權抵押融資貸款、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借款等各類資金,建立梓信農業擔保公司,設立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支持,目前已為新型主體貸款1.09億元。

三、推廣“五種模式”,提振集體經濟增長活力

一是承包經營。由村集體將集體閒置校舍房屋、集體機動地、塘堰、提灌設施等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權”在一定期限內出租給有經營能力的人員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撬動民間投資1.39億元,村集體年創租金收入983.7萬元。二是自主開發。村集體利用自有資金,組織農户將土(林)地經營權折資入股,興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開發經營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全縣累計建立地方特色優勢基地超過2萬畝,盈餘629.3萬元。三是合資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户”“公司+農户”合資合作、聯營共建等經營模式,由村集體整合集體資產、閒散勞力等資源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社,共同發展集體經濟。四是能人經營。將具備豐富經驗、先進技能的成功人士任命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職業經理人或經營管理人員,採取“保底+提成+獎勵”或包乾承包的方式,鼓勵其利用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提升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贏利能力。五是黨建引領。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和黨員帶頭組織村集體充分整合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人文資源,探索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股份經營、民俗旅遊等八種農業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全方位多角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