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新版多篇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新版多篇

張海迪的主要事蹟 篇一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裏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着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樣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十分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牀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着夥伴們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校,最後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説:“媽媽,我要上學!”但是正因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髮,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髮,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説,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裏,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牀上,用胳膊支撐着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國小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刻。一道算術題,她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愛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但是不行,硬着頭皮也得學會它。第13次最後算對了。發奮是加倍的,但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於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潛質,便隨着知識一齊增長起來了。

1970年4月,張海迪跟着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母親畢江嬌,坐着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十分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忙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羣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温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發奮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着怎樣樣進針,能夠在白菜疙瘩上、在蘿蔔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説,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説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鍼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最後掌握了必須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羣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正因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着小油燈,對着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因此,此刻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刻裏,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裏,我是一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7月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説自己不願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後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着爬起來。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於是,她拼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最後甦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説:“我錯了,從今以後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後,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張海迪説:“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之後,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完美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説、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着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忙翻譯文字説明,看着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一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裏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七八個年頭的發奮,她不僅僅能夠閲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説《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修改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錶、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着母親的神聖義務。儘管家裏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發奮滿足她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愛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生日或節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之後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蹟;1982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這天,張海迪總在説,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張海迪喜愛豪言壯語,正因她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齊。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十分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説:“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着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讚歌。

“活着,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二

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海迪姐姐的故事》。這本書裏記載着海迪姐姐就算坐在輪椅上也毫不灰心。

海迪姐姐在5歲時得了一種病,名叫‘脊髓血管瘤’,這個不速之客使她終生坐在了輪椅上、使她的童年世界不再五彩繽紛、更使她的親人蒙上了一片陰影。

正是這個不速之客,使得海迪姐姐的童年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樣,在草地上做遊戲、摔跤,更不能和小朋友們在田野裏奔跑、嬉戲……哎!真是一個寂寞的童年啊!

但是,海迪姐姐沒有泄氣。她在輪椅上用功的讀書,從而學會了英、法、日、韓等四個

國家的語言。

這讓我想起了海迪姐姐曾説的一句話:“我每天都想放棄生命,可我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拾起來,像看護一簇小火焰一樣看護着它,生怕它熄滅。”是啊!生命很寶貴,我們應該珍惜生命。

《張海迪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堅持,那他(她)就沒有做不到的

事情。堅持是勝利,同樣,堅持更是成功。

張海迪的主要事蹟 篇三

張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為,她的事蹟讓我感動。當我知道了張海迪的事蹟以後,便被她執着的精神打動了,立志要做一個像張海迪那樣的好同志。

張海迪,從小便患有殘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覺,醫生説,這種高截癱病人最多活不過27歲,張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但卻不甘心庸碌一輩子,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讓人們記住她,張海迪。

張海迪決心學好醫術,減輕別人的病痛,她為了學好醫術,在小動物身上做實驗,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張海迪已經能熟練的掌握醫術了。

因為張海迪平常很樂於助人,所以,周圍的人有什麼困難都找她尋求幫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進口藥,來找她,請她幫忙翻譯,但是張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決心學好外語。經過她的努力,她的外語已經學得非常好了,她翻譯了外國長篇小説《海邊診所》,當她拿着譯稿去找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激動地流下了兩行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位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這就是張海迪,一位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的姑娘,她一直激勵着我們。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四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感動中國》,裏面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五歲時患脊椎病,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他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發奮學習,自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又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看了張海迪的故事,我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張海迪那時好多了,我們不僅有健康的身體,爸爸媽媽還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學習用品、資料等,可我們卻沒有好好珍惜時間……想到這些,我真是慚愧啊!

以後,我要好好學習,克服困難,不再一遇到困難就退縮,要勇往直前!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五

同學們,你們知道張海迪阿姨嗎?她可厲害了,出版、翻譯了許多幾十萬字的小説,其中有《輪椅上的夢》、《生命的追問》、《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等。

張海迪阿姨在五歲之前,還是一個活潑好動、健康可愛的小女孩兒,可幸福的時光是多麼短暫啊,在她五歲那年,她和小夥伴們剛在玩具室上完了“一節課”,她剛出門就攤倒在地不省人事。從此,阿姨的腿就再也沒有過知覺。現在,阿姨連走跑蹦跳都不知道是什麼感覺了!

張海迪阿姨還説過這樣幾句話:“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間。”“活着,就要為人們做事。”這些話語,普通而偉大,温柔卻堅毅。

張海迪阿姨還學習醫術,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她曾經治好過許多重病病人,短短几年,張海迪阿姨已經成為一位作家廉一位名醫,她多偉大呀!!!

張海迪阿姨把社會和人們看為主要,把為人們做事看做賺取幸福,她的偉大精神,在社會中閃爍着永久輝煌的光芒!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六

早就聽爺爺講過張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閲讀完《張海迪的故事》這本書後,我真正明白了“身殘志堅,頑強拼搏”的含義。

張海迪五歲時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裏自學完中學課程。十五歲,便跟隨父母,下放到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的英語小説,還當過無線修理工。 書中這樣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着,活着就要學習,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這句話像火花一樣,閃耀在我的心間。張海迪是一位殘疾人,但她卻能克服一切困難,學習了那麼多的文化知識,像流星一樣把光和熱奉獻給人民。此時,我不由得想起街頭乞討為生的健壯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將虛度光陰的人們……他們有着健康的體魄,卻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勤勞勇敢的志向。由此,我還想到了我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我總是退縮,不是讓爸爸幫忙,就是讓媽媽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向張海迪學習,用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七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裏的殘疾人問題》。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説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着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張海迪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温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裏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

張海迪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八

近期來,我讀了一篇題為《張海迪》的文章。讀完文章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的主人公張海迪是一個多麼頑強的人啊!她以驚人的毅力,經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取得了成功。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殘疾人——張海迪的主要事蹟。張海迪5歲時患上了脊髓血管瘤,以後的4年裏,張海迪動過3次大手術,先後摘除了6塊椎板,幼小的生命雖然保住了,卻從此高位截癱。但她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鼓勵自己和在父母的支持下振作起來年張海迪自修醫學,後來有從事文學創作。取得了連常人都難以達到的成績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張海迪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張海迪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有一顆比常人更健全的心!

她的事蹟告訴了我們:成功不是“中彩票”,而是需要我們有毅力和勤奮換來的!我沒有讀《張海迪》之前我非常的任性,在家裏就是一個“小公主”我讀過《張海迪》以後我明白了我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不靠爸爸媽媽我要靠自己!

張海迪勵志小故事 篇九

今天我讀了一本有關樂觀頑強的名人故事《身強志強的張海迪》。

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張海迪5歲患了嚴重的脊髓血管瘤,10歲前他動過三次大手術,她的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直覺,成了嚴重的高位截癱患者。就是這樣一個殘疾人,不但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樂觀精神頑強的與病魔鬥爭,而且以超人的意識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等。她還自學了醫學,學會鍼灸,能給生病的人看病,你們相信嗎?她是一位殘疾人,就能自學怎麼多東西,我嗎這學正常人能自學多少東西?她的長篇小説《輪椅上的夢》不但在中國出版還在日本韓國出版,並榮獲全國奮發文明進步圖書長篇小説一等獎。

以前,我總是把困難推想他人。但我讀了張海迪的故事後,我要想張海迪一樣勇敢面對,我相信一張海迪這榜樣,我一定做的更好!

張海迪個人事蹟材料 篇十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玲玲是張海迪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裏剛上完一節“課”,張海迪和小同伴們嘻笑着朝門外跑去,突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張海迪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張海迪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牀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着夥伴們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説:“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張海迪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張海迪就猛揪自己的頭髮,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張海迪揪下來的頭髮,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説,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裏,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張海迪趴在牀上,用胳膊支撐着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國小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一道算術題,張海迪做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張海迪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可是不行,硬着頭皮也得學會它。第13次終於算對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於是,張海迪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着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4月,張海迪跟着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母親畢江嬌,坐着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張海迪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羣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眾病痛的念頭。張海迪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温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張海迪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張海迪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着怎麼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蔔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説,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説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鍼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海迪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羣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着小油燈,對着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間裏,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經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裏,我是一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7月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説自己不願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後一次性吃了30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突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着爬起來。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於是,張海迪拼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於甦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張海迪慚愧極了,對大家説:“我錯了,從從今以後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後,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張海迪説:“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後來,張海迪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張海迪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張海迪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説、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着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張海迪幫助翻譯文字説明,看着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張海迪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裏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張海迪的老師。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張海迪不僅能夠閲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説《海邊診所》,當張海迪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錶、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着母親的神聖義務。儘管家裏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張海迪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張海迪買到。生日或節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張海迪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張海迪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張海迪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後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今天,張海迪總在説,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張海迪喜歡豪言壯語,因為張海迪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