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長教育的方法通用多篇

家長教育的方法通用多篇

家長教育的方法 篇一

第一種: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説:“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説:“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第二種: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第三種:多交朋友 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此外,家長教育孩子時,還須重視反面教育

大多數家長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實際上,讓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觸“墨”是不可能的。家長最多隻能營造一個“赤”的家庭小環境,但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難免不接觸反面現象。

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視反面教育,顯然難以使孩子適應複雜的社會另一半。家長應該像重視正面教育一樣重視反面教育。具體講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過反面教育,孩子會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風順的,人們正當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總能實現的。這能使孩子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現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這往往能使孩子產生同情心和責任感。

3、反面現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該發生事情發生了,從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憤怒和同時產生一種克服反面現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終生活在單純的環境裏,孩子就很難“長大”。這樣的孩子將來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難提高辨別能力。讓孩子知道社會還有反面現象以及體驗一些逆境的滋味,對加速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大有好處。

家長教育的方法 篇二

第一種繼承式

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即使在長大成年之後,童年生活也會在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如果對自己的成長結果滿意,對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大致認同,那麼不妨從模仿開始,繼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將之作為教育風格的基礎。

第二種個性式

人難以長時間違背自己的個性,如果自己是個嚴肅的人,那麼可能會覺得和孩子談笑有些勉強;如果平日隨性不羈,那麼也很難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嚴母的面孔。從自己的個性出發,找出最合適的教育風格,才能長期堅持,做到親子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種榜樣式

如果對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頗有微詞,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合適自己,那麼不妨在眾多教育理念中選擇一種覺得最好的作為榜樣進行模仿,從模仿中逐漸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風格。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時期一個榜樣足夠了,貪多的結果只會更加迷茫混亂,再次陷入上文阿美的怪圈中。

其實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因人而異的,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明白,父母不同的教育風格要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錯誤教育方法: 篇三

1、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從來不會拒絕孩子的要求,長大後會變得自私且不懂得體諒父母的勞動成果。

2、孩子從小時候起要用多少零用錢都照給不誤,不要讓自己幹活掙錢,也別叫他節省,何如讓他和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呢?長大後會變成啃老一族,不思進取。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4、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5、從不批評孩子避免對孩子説他犯了錯誤,怕孩子會感到內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來出去偷東西,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時候,會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對,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6、不信任孩子。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給孩子“心理玩具” 篇四

心理玩具,這也是我隨口發明的詞。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我們自己也可以這樣做,也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做。我們可以在情緒有些低落時,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玩味。我們也可以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空閒時間裏,沒事就在腦子裏整理自己的這些好事。大家可以試試。其實這就是在訓練我們轉念的能力。

我們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專門記錄他的好事。或者給他準備一個小白板、做個展示牆,隨時記錄。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好事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或照片,都存在裏面,有空就倒出來看看……

這個心理玩具除了好事,還可以是讓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觀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當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生氣時,你可以跳出來想:總的來説,他是個好孩子,我是個好媽媽,我工作還不錯,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滿意……然後再看剛才的事,就能比較冷靜地看待了。

培養感恩、同理心、寬容等品格以及樂觀的思維習慣

我們家長自己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很大的。有時我感覺女兒會有點抱怨,我趁她還沒説呢,就自己開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帶過來了。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樂觀,更少消極的評判。有時大人會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來還沒有任何不滿情緒呢,聽大人這麼一説,馬上就消極了。所以家長言行要慎重,別急於評價下結論,多等等,多觀察。

我們自己評論的話裏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寬容和樂觀思維,這就是好的教育了。

我經常會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顧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總結她的進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們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後展望美夢,再開開玩笑。

對於大一些、上學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偶爾寫感恩日記、寫好事日記(讓自己開心、自豪驕傲的事)。不必天天寫,那樣他會反感,不好堅持,可以一週寫一兩篇。或者讓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顧這一天值得感謝的事、讓自己自豪驕傲的'事。我想,做這些遠比批評他的缺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