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故事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故事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故事教案 篇一

夜,靜悄悄的,月亮來到小河邊,瞧瞧小魚兒有沒有睡覺。

小魚兒看見月亮,可高興了!一羣小魚兒圍着月亮聽故事,月亮給小魚兒講故事。小魚兒安安靜靜地聽呀、聽呀。

忽然,從草叢中蹦出來一隻小青蛙。小青蛙叫道:“呱呱呱,我也要聽故事。”小魚兒對小青蛙説:“別吵,聽故事要安安靜靜的。”小青蛙不理睬小魚,還在“呱呱呱”地又蹦又叫。

月亮生氣了,皺起眉頭,躲進了雲朵裏。小魚兒也鑽進水草裏不見了。

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忙説:“對不起,我錯了,我會安安靜靜地聽故事的。小魚兒、月亮快出來吧!”

小青蛙蹲在荷葉上,睜着大眼睛,一聲不吭。月亮鑽出雲朵,露出了笑臉。小魚兒也游回來了。

月亮又接着給小魚兒和小青蛙講好聽的故事了。

一、説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説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説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

俗話説“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説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説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説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説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説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説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五、説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説:“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裏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説。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説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説,師生分角色説。男孩女孩分角色説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説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説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為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

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裏欣賞。

幼兒園故事教案 篇二

[摘要]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園;方法;原則

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內容廣泛,不僅包括生活故事,還包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科學幻想故事等。它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明確開展故事教學的目的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兒正處於發展成長時期,由於知識和經驗有限,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只用口頭説教是難以達到的。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使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行為是對的或是不對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現實生活,並以活生生的形象來反映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由於是非鮮明,感染力大,幼兒在聚精會神地聽故事的同時,往往會為正義和善良而快樂和歡呼,為小主人公悲慘的遭遇而流出感傷的眼淚,為故事中人物的機智而點頭或對愚笨而搖頭。幼兒聽過某些故事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往往會有所改變,如知道關心別人了,愛清潔了,不是那麼愛哭了,等等。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兒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階段,他們的語言質量不高,詞彙貧乏,有時表達的句子還不符合語法結構,在此,幼兒故事可以成為孩子們的“語言教師”。通過故事讀物和視聽資料進行語言教學,往往比僅針對個別語法要點進行練習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為幼兒提供真實、自然、豐富的語言輸入,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説得清楚並富有表現力。

幼兒在記住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優美的藝術語言。這對豐富幼兒的詞彙極有幫助。在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中,幼兒不僅要聽故事,還要根據語言教學要求,練習複述故事。這對幼兒清楚準確發音、連貫表達,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兒同的故事教學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豐富幼兒的知識

豐富幼兒知識,啟迪智慧。是幼兒故事教學的重要功能。幼兒正處在人生的早期階段,他們知識貧乏,認識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斷地向成人提出“是什麼”和“為什麼”等問題。為使孩子對大千世界有所瞭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理,給孩子們講述故事能生動地告訴他們“是什麼”和“為什麼”,從而為孩子打開知識的窗口。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

這一點在童話、寓言和科學幻想故事中更為明顯。它們能把幼兒帶進一個神奇而誘人的世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向往。故事中生動的形象.濃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現實生活中的道理,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在幼兒的學習中至關重要。幼兒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與興趣誘發的。只要是適合幼兒的故事,他們肯定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地去聽或去閲讀,從而使其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

二、幼兒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注意要點

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遊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其具體方法有:

(一)提問法

提問法是故事教學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提問法主要在以下幾種情形中運用:

一是故事教學開始時,以提問引出作品,為講述故事內容做鋪墊。

二是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層層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回憶,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説了什麼話?而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麼樣了?”也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領悟故事的主題,如“為什麼會這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教師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將自己對作品的內心體驗表達出來,如“喜歡故事中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等等。

三是引導幼兒複述故事或續編故事時,為保證幼兒將故事的主要情節講述出來.教師可以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回憶作品中的主要內容。此外,在續編故事中,教師還可以採用創創造性提問的方法,以啟發幼兒的想像。例如,在著名故事《狼來了》中,教師可以這樣問:“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去幫他。這時男孩一定後悔説謊話,欺騙人們。如果他當初不説謊話,真的有狼來了,會是什麼樣子呢?”不過,創造性提問只適合於年齡較大的幼兒,對小班孩子,一般採用回憶性和體驗性的提問,以幫助幼兒理解並體驗故事的主要內容。

在使用提問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幼兒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幼兒理解欣賞故事中的主要內容,同時獲得審美愉悦,領略作品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過多地提問,尤其不要過多地運用回憶性的提問。因為這種提問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裏有誰,他們在幹什麼,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種公式提問,幼兒很容易對生動、有趣的故事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對故事活動失去興趣。因此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將回憶性提問與體驗性提問、創造性提問結合起來,儘量少用回憶性提問,將單調、機械的模式化問題轉為啟發式問題,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第二,教師還要注意提問法使用的時機和技巧。一般説來,在教師講述故事時不要提問,尤其是對那些內容豐富、情節緊湊的故事。若教師在講述中發現某個幼兒不認真聽講,可以採用注視或手勢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聲音或突然停止講述以引起幼兒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來問這個幼兒幾個問題或讓他把前面的故事複述一遍。這種做法不但無效,還會使其他幼兒對故事的興趣降低,破壞故事的完整性。教師在提問時也不要連珠炮式地在同一時間向幼兒提出幾個問題,而要按順序統籌安排。在第一次講述完後向幼兒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回憶性的,問題不可太多,2~3個即可,第二次講述完後再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讓幼兒體驗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樣地,問題也不要太多,最多3~4個.否則故事教學課就變成了單調乏味的提問課。

(二)討論法

討論法也是故事教學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討論法一般運用於理解作品階段和續編故事階段。在幼兒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後,為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以深入理解作品內涵,教師一般可採用討論的形式,讓幼兒積極地動腦筋思考故事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設身處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辦法,使幼兒在積極動腦筋參與的同時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話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師在講完故事後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小老鼠是怎麼想辦法做蛋糕的?蛋糕做好後,小老鼠是怎麼吃的?你喜歡故事裏的小老鼠嗎?為什麼?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剛雞蛋做什麼?”而在續編故事階段,教師運用討論法是讓幼兒就故事的情節發展做一個簡要的分析,然後再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合理性的續編。討論有助於幼兒拓寬自己的思路,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從而在續編時能做到故事結構完整,結尾與中間、開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應。

教師在運用討論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幼兒討論後,要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仍以《小老鼠做蛋糕》為例,在幼兒討論之後教師要引導他們歸納出幾個問題:小老鼠看到雞蛋想到做蛋糕――聰明的老鼠;小老鼠將蛋糕分給大家吃――熱心腸的老鼠;老鼠用兩個半圓的碎蛋殼做汽車――敢於想像創造的老鼠。一旦幼兒歸納出以上幾點,那麼幼兒對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結構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二是討論中要充分發揮所有幼兒的積極性。如果有可能,教師應該讓幼兒分組進行討論。對那些不擅長言辭的幼兒,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關注,鼓勵他們將內心的感受講出來。

(三)中斷法

中斷法可運用於中、長篇故事的講述中。這些故事由於篇幅較長無法一次講完,因此教師在情節扣人心絃處有意停下,且每次中斷時巧妙設置疑問、懸念,讓幼兒猜想,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短篇故事講述中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以引導幼兒進行思考、聯想。比如,教師可以就故事的情節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為什麼呢?”然後作短暫停頓後説:“聽我講下去就知道了……”也可以就後面要講的情節提問,如“猜一猜。接下去會怎樣呢?”讓幼兒簡短地議論後説:“是這樣嗎?聽我往下講就知道了……”

教師在運用中斷法時,要記住這種中斷是在需要的時候做暫時中斷,而不是隨意中斷,中斷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中斷法的運用要適時、適當,要少而精,不宜頻繁使用。

三、開展兒童故事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如何選擇故事

在選擇用於教學的故事時,教師需要考慮這樣三個方面:故事的可讀(聽)性;教學主題;幼兒的年齡層次。

可讀(聽)性涉及故事語言的難易程度、語言結構的複雜程度、故事內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長度等因素。判斷故事的語言難易程度應以幼兒的現有水平為依據。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克拉申關於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設,幼兒是通過理解略高於其現有水平的語言輸入進行語言習得的。因此,故事語言的難易程度應控制在幼兒的語言水平之內,又要包含新的語言知識。如果幼兒理解不了故事中大部分語句,再精彩的故事也會令他們失去聽或讀的興趣。此外,圖片和體態語言也是幫助幼兒聽懂有一定語言難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從結構和內容上看,應選擇邏輯清晰、內容淺顯、有趣的故事。從小班到大班,故事內容的複雜性應該是呈梯度上升的。從故事的長度來看,用於課堂講述的故事不宜太長,因為聽故事是一個緊張興奮的過程,幼兒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太長的故事會使他們疲倦,失去聽講的興趣。書面閲讀的故事可以稍長一些,因為幼兒可以重看前面的內容。另外只有情節突出的故事才具有可讀性,正如英國教育家安德魯萊特(Andrew Wright)所説,大段的描述是運用故事教學時所忌諱的,用於幼兒教學的故事尤其如此。

教學主題是教師選擇故事的重要依據。教師應根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選擇相關的故事,這樣,既能降低故事的難度,又能擴大幼兒的知識面。選擇故事時,教師應選擇線索清晰的故事,以便於孩子根據故事線索理解、複述或轉述故事的內容。

幼兒的年齡也是選擇故事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對於低齡幼兒,宜選擇重複率高(包括詞、句與段落的重複)且朗朗上口的故事。這對幼兒牢固掌握基本的詞彙和句型結構以及形成正確的節奏感很有幫助。

(二)如何設計故事教學中的活動

活動的設計是故事教學的關鍵。語言教學環境下的“講故事”不同於作為娛樂消遣的“講故事”。後者的主要目的是“樂”,除了聽或讀以外,一般沒有其他活動;而前者可以説是“寓教於樂”,“教”才是目的,圍繞故事所展開的各項活動是達成“教”這一目的的途徑。

準備活動:準備階段的活動一般在呈現故事內容前進行,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清除幼兒理解障礙;二是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瞭解。掃除語言障礙的準備工作主要是針對影響理解故事內容的關鍵詞和旬而言的,對不影響幼兒理解或圖畫中可以猜測出意義的生詞不必解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幼兒生詞的活動,也要既有意義又有趣,並儘可能與故事內容相關。

在講述故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出如下活動:在幼兒聽故事時,教師向他們出示相應的教學卡片,幫助他們理解;讓幼兒通過畫面猜測故事的大意;將打亂順序的圖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結合故事的關鍵詞猜測故事內容等。富有新意、手腦並用的活動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比如,邊聽邊做出相應的動作;根據故事情節找出相應的圖片,或拼圖;根據動作或描述做出判斷,等等。這些活動的目的不是評價幼兒答案的對錯,而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他們思考,同時降低聽的難度,提高故事的可聽(讀)性。講故事時教師身體語言的運用可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講故事比讀故事更具個性特點,教師可觀察兒童的反應,並隨時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如重複和輔以動作等。講故事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口語水平和較高的表演才能,對於口語水平一般的教師,應在講完故事後,多讓幼兒聽錄音磁帶,這樣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表達活動。例如,可讓幼兒根據圖畫複述故事或簡單描述人物或事物、為故事添加一些內容、根據故事內容分角色表演等。這些活動都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聽説能力,也有益於訓練幼兒的推理和想像能力。為降低活動的難度,激活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當幼兒試圖複述故事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這些活動應儘量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此外,幼兒是喜歡錶演從錄像中看到的短劇和故事的,通過表演他們將從中獲得一種成就感。

(三)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任何一種活動形式,時間久了,孩子都會厭倦。冷漠的情緒會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競爭機制,這一難題便會迎刃而解。競爭能激活幼兒潛在的能力,能激起幼兒的進取心。幼兒好勝心強,大都不甘落後,所以在設計活動時,可採用激勵機制,並配以各種形式的獎勵,對優勝者給予賞識,對進步者給予鼓勵。有時是幾句鼓勵的話,有時是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這些都會使孩子們獲得一種成就感,始終保持對故事的興趣,將聽、講故事作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幼兒通過體驗、參與,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幼兒園故事教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幼兒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綱要》在語言領域也強調“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環境。”講故事,能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發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鍛鍊、豐富幼兒的詞彙、句子,有利於幼兒綜合素質的健全與發展,更重要的是鍛鍊幼兒的膽量,培養幼兒自信與勇氣。為此,我園特意策劃了“幼兒園故事大王比賽活動方案”,旨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學説話、敢説話、會説話、勇於表達的語言氛圍,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二、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樂於大膽表現自己、體會表現自我的樂趣。

2、提高幼兒的自信和勇氣,能生動、有聲有色的講述故事。

3、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述。

三、參加對象:小、中、大班幼兒

四、活動時間:20xx年3月21日

五、活動地點:幼兒園

六、活動形式:

大班推選3名幼兒,中班推選3名幼兒。小班幼兒為表演嘉賓,參與助演2個節目。

七、參賽要求:

1、內容要求:內容應積極向上、健康活潑、富有童趣。

2、技巧要求:

(1)語言表達:使用普通話講述,語言清晰、標準,講述流暢,聲音響亮。

(2)舞台表現:表現力豐富、演繹生動有趣。

(3)個人形象:落落大方、精神飽滿,動作、表情生動自然。

3、時間要求:2~5分鐘

八、活動評委:教師代表,園務代表。

九、獎項設定:以平行組為單位,各平行組評出一、二、三等獎。

小班為集體參與獎。

十、主持人:

附:評分標準

1、故事內容:切合主題,內容精彩具體,情節完整。2分

2、表演技能:表演生動,富於吸引力,感情充沛配有適當的動作手勢。3分

3、表達能力:語言準確流暢,條理清楚,語音、語調規範、吐字清晰。4分

4、儀表形象:儀表整齊、儀態大方、體態自然1分

幼兒園故事教案 篇四

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狐狸緊緊地跟在後面。院子的中央有一隻釘耙,狐狸一腳踩在釘耙上,釘耙一下子豎起來,“啪”的一聲打在狐狸的腦門上,狐狸被打得頭昏眼花。

母雞繼續往前走,她繞過池塘,狐狸還是緊緊地跟在後面。突然,狐狸腳下一滑,“撲嗵”一聲,一頭栽到池塘裏,水花四濺,差點把狐狸淹死。

母雞繼續往前走,她越過乾草堆,狐狸仍然緊緊地跟在後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雞了,它向前一撲,卻一下子鑽進了乾草堆裏。

母雞繼續往前走,她經過磨坊。麪粉袋的繩子纏在了母雞的腳上,當狐狸經過的時候,麪粉袋的口“譁”的打開了,麪粉灑在了狐狸的身上,壓得狐狸動彈不得。

母雞繼續往前走,她穿過籬笆。狐狸看見籬笆的縫隙太小,鑽不過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車上。小推車順着山坡軲轆軲轆往下滾。

母雞繼續往前走,她鑽過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車上,“轟”的一聲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裏的蜜蜂“嗡嗡”的紛紛地向狐狸飛去,狐狸撒開四條腿飛快的沒命逃走。

母雞按時回到家吃晚飯。

幼兒園故事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感受好朋友的意義。

2、講述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故事內容,通過故事感受好朋友的意義

活動難點:學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動準備

課件、教學大書、字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歌表演:找朋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表演)

師:小朋友你們找到朋友了嗎?誰都是你的朋友呢?

你為什麼找他(她)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觀看課件,啟發提問,引導幼兒講述。

(1)、故事中這個小朋友的好朋友都是誰?

(2)、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誰在幫助他?

2、引導幼兒欣賞大書《好朋友》

師:剛才動畫裏的小朋友和他的好朋友都藏在了這本大書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3、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1)你有好朋友嗎?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2)故事中的小朋友都有哪些好朋友?他們喜歡做什麼?

(3)故事中的'小朋友有困難時誰在幫助他?

(4)你喜歡和你的好朋友做什麼?

(5)當好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做什麼?

4、教師和幼兒一起完整的閲讀故事。

5、小組討論活動:(2-4人一組)

請幼兒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討論最喜歡一起做什麼事情?

6、學習用: 好朋友喜歡一起……。也喜歡一起………。.。的句式説一説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喜歡做什麼?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字條:(幼兒邊説教師邊記錄)

例:好朋友喜歡一起……。(看書)也喜歡一起……(玩玩具)。

好朋友喜歡一起……。(唱歌)也喜歡一起………。.(跳舞)

7、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8、教師小結:

好朋友可以是個男孩,也可以是個女孩。好朋友可以是個小孩,也可以是個大人。好朋友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玩具。好朋友可以是你身邊的人,也可以是故事裏的人。好朋友喜歡一起唱歌也喜歡一起做遊戲。好朋友喜歡看書,也喜歡一起畫畫。在你為難的時候,好朋友會安慰你。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幫助你。好朋友有時會吵架,但最後還是好朋友。那個願意和你在一起的人,就是好朋友。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在生活中找找自己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邊、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許多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互相幫助,一起快樂健康的成長,請你們繼續尋找生活中的好朋友,下次將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帶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2、遊戲:找朋友(部分幼兒藏起來,另一部分找找自己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