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服裝工藝論文精品多篇

服裝工藝論文精品多篇

服裝工藝論文範文 篇一

服裝設計與工程簡稱服裝工程專業,是專業培養具備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工藝及服裝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在服裝生產和銷售企業、服裝研究單位、服裝行業管理部門及新聞出版機構等從事服裝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經營管理、服裝理論研究及宣傳評論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

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服裝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法、成衣結構與工藝、服裝營銷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服裝開發、設計、生產管理和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有時裝畫、服裝設計、服裝色彩、服裝材料、服裝結構、成衣紙樣與工藝、服裝CAD、服裝專業英語、服裝機械與裝置、服裝心理學、服裝採購學、服裝零售學、服裝生產工藝與管理、服裝工業制板、服裝市場營銷、服裝史、服裝工效學。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縫製工藝實習、成衣工藝實習、服裝市場調研、創作實踐、計算機上機實習、畢業設計及論文等。

(來源:文章屋網 )

服裝工藝論文範文 篇二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繼承是創新的繼承,創新是繼承的必然發展。[2]優秀的民族服飾文化對現代服裝教育有積極的啟示作用。民族服飾在工藝思想上可謂有智,在裝飾藝術上可謂大美。民族服飾作品在一定意義上表現製作者的智慧、道德和熱情及真善美,體現出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民族服飾在裝飾美感中反映出來的審美價值突出體現在觀者直接面對服飾外部形式時獲取的愉悅感受,其中暗含著精神的力量,展現了生命的活力。民族服飾的裝飾、象徵和工藝美感在多元化和一體化並存的新時代中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發展,其審美表現成為地方文化特色展現的視窗。因此,現代高等服裝設計教育應該注重民族的、傳統的服飾藝術文化的研究學習,通過課程開設引導學生從傳統民族服飾藝術形式中尋找靈感和提取各種有用元素,實現並豐富自己的創造力。

2民族優秀服飾文化對現代服裝教育的啟示

如今中國服飾文化的自主意識已經覺醒,但是服飾文化幾乎進入全盤西化的主流境地並沒有根本改觀。如何對民族概念和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設計以及時尚化推廣,還需要從民族優秀的服飾藝術文化中尋求理論指導和專業反思。

2.1挖掘民族服飾的裝飾美感,提升專業理論課程的傳統文化底蘊

目前服裝院校的課程設定和理論指導都受到西方設計思潮的影響,學生的設計作品也體現出崇尚西方文化的傾向,這一切都反映出服裝教育中傳統文化因素的薄弱。如果教師忽視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研究,在教學上沒有引導學生關注傳統,熱愛傳統,學生必然容易產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淡漠和輕視,其影響使學生在進行設計實踐時缺乏自己的個性特色,盲目追求模仿西方設計,最終導致設計能力貧乏而被市場淘汰。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首先是對民族服飾藝術價值的重新認識。理解民族服飾中裝飾美感在現代視覺設計中的重要作用,由於民族服飾的裝飾美感不借助任何規則或解釋,純以例證(指直覺感受)提供視覺邏輯的一種獨特形式美。[3]只有通過理論課程的形式將民族服飾中的裝飾視覺原理由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才能實現有效運用設計語言對優秀的民族服飾藝術進行時尚化設計。其次,從現代美學的立場出發,以合乎21世紀人類社會需求的新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不斷加強傳統民族服飾審美的學習和研究。同時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不能忽視對人類當代審美心理,包括形式、功利、技術美感等價值的探索和研究。鑑於實際教學條件和師資配備,可以在專業課程設定上發揮科學性,減少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的授課內容,重點突出主題式講授,以案例的形式引導學生髮揮主動性尋找興趣點對傳統民族服飾藝術的某種裝飾形式進行更深的梳理和細緻挖掘,將專業理論課的授課價值發揮到最大。整體而言,地方院校的服裝設計課程設定對民族優秀服飾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同時也存在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

2.2利用地方手工藝術活態資源提高專業實踐類課程的傳統技術含量

我國是個手工業大國,有著手工藝術的悠久文化傳統,而廣西的傳統手工工藝更是顯現出豐富的活態特徵,這些都成為服裝設計作品的生命力來源。民族服飾的製作過程是追求設計美的過程,是用視覺形態與審美關係體現出來的各種抽象概念的物態組合,這也正是服裝設計的精髓所在。當今的服裝設計理論已經相當完善,設計的重點已經由服裝款式和外輪廓形轉移到服裝的工藝創新上來。在服裝設計教育中,服裝製作工藝的實踐能力和工藝文化的運用能力都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但現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標不是停留在工匠的層次上,而是通過掌握服飾裝飾手工藝,如鑲、嵌、滾、盤、繡、包等工藝的基本製作工藝,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傳統制作工藝帶動創新思維,實現技藝認識上的昇華,從而尋找到貼切的設計語言對傳統服飾進行設計創新。此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有利於傳統手工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實現對服飾文化遺產的合理保護,促進高等藝術教育擔負起傳承人類文明和保護人類珍貴遺產的重任。由此可見,地方高等服裝教育在課程構建中要體現藝術文化理論課程與手工藝實踐課程承接與結合的合理性。精煉課堂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中以啟發式、討論式為主,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邊學習邊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一方面,通過民族藝術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內涵,瞭解傳統造型規律和傳統審美意識及習慣;另一方面,通過服飾手工藝實踐課程吸收、消化理論知識,讓抽象空洞、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真實而生動、具體而深入。最終完成設計教學中“頭腦—心靈—手”的密切聯絡。

2.3建立以傳承、創新、推廣民族服飾藝術為核心的產學研執行模式

以地方民族服飾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出發點,針對這種顯著的地域特色與民族文化,根據所在區域對服裝行業人才需求的特點,在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中獲得支援與發展,辦出自己的特色。在摸索服裝專業產學研模式時,可以考慮確立“傳承民族、時尚創新、營銷推廣”三位一體的市場化的工作室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工藝實驗室的教學資源和工作室的資訊資源,將民族服飾藝術理論課程以立體式結構展開,通過其他課程如服飾工藝課程、設計課程、展示課程、品牌課程等的加入,實現對民族服飾的創新和推廣。在教學中產生的創新設計可以通過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轉讓、新設計研究與開發等形式,與企業建立人才培養聯絡。通過工作室的外務聯絡直接回饋市場的需求資訊,使民族風格的自主設計作品在市場運作中不斷改進創新,完善專業理論課程的更新。以服飾配件課程為例,根據工作室反饋的市場需求進行指定民族風格的設計教學,然後將設計作品以系列形式推向市場。合理安排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讓實踐環節更加貼近市場發展需要,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可以解決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豐富並驗證民族服飾理論課程的相關成果。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