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新版人生讀後筆記

讀後感6.75K

新版人生讀後筆記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人生讀後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人生讀後筆記1

《人生》講的是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高加林是一名在農村環境下的知識分子,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做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既能體面的展示他的才能又可以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但是好景不長,村長高明樓的兒子高中畢業無事可做,高加林被替代了下來。正當他失意無奈被迫重回土地之際,村裡最漂亮的姑娘劉巧珍闖入了他的生活,在善良的劉巧珍眼中,高加林就是一個完美的化身,她不顧村裡人的指指點點,向高加林表白了,故事看似正在向人們料想的結果發展。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驚喜和機遇,當兵走了幾十年的叔叔榮歸鄉里,這為高加林提供了一次回到城市的機會。在城裡,高加林重遇了他的同學黃亞萍,一個活潑開朗又能在事業上幫助自己的現代女性,高加林經過惶惶不安的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分手。

選擇總會付出代價,因為黃亞萍的戀愛自己被情敵張克南的媽媽告到紀檢處查到“走後門”,高加林再次被命運作弄了,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土地。善良的村裡人並沒有看他的笑話,家鄉人給了灰頭土臉的他各種安慰,德順爺爺用樸實的話語為高加林找回自信,已嫁為人婦的劉巧珍一把鼻涕一把淚在高明樓面前為高加林央求工作……

讀完《人生》,給了我一些想法。

人生,有時候需要妥協,在高加林被辭去農村教師職務之後,他不得不向村長高明樓低頭哈腰,放棄“清高”,求得一份“掏糞工”的工作;面對現實,不得不賣白饃換取買油鹽。還要在清苦的生活中避免與同學相遇暴露自己的不堪。

理想從來不乏浪漫與傳奇,當理想照進現實,我們或許只能去適應現實,向現實妥協。抱怨、牢騷並不能改變適者生存這個鐵律,向現實妥協是一種智慧,也考驗著人們的勇氣。

人生,要面臨很多選擇。如果高加林經受了生活的考驗,堅強能幹的巧珍是他幸福生活的不錯選擇;如果沒有後來的變故,放棄巧珍的同時是告別了粗俗底下的農民生活,高加林也將迎來他更為廣闊的未來。

人生,要學會珍惜和感恩。面對樸實的鄉親給他的各種安慰、善良的劉巧珍對他背叛的包容、德順爺爺為他在村長面前斡旋,高加林趴在熱情的鄉土上大聲痛哭。

現在,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它驅使著人們追求更大的權益,是人們自我提升的源泉。但在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很多岔道口,我們不得不讓自己的人生本源、價值道德和理性思想反覆鬥爭而做出抉擇。走過之後,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回憶,我想這就是《人生》要帶給我們的真諦。

人生讀後筆記2

人生是一條曲折的單程航線,永遠都沒有回程。——題記

路遙的小說總給人一種樸實中加以哲理的感覺,高原質樸的氣息混著時間的打磨愈發歷久彌新。

在他用文字抽絲剝繭般展示給我們的那個世界裡,有辛酸,有感動,有人性的掙扎與無奈。專屬那個年代的人和事,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遠,一代代傳承。

高加林就是那條時代長河中渺小的一員,他一身才華卻無奈沒有用武之地,本安逸於普通的教師工作卻被人靠關係取而代之。讀到這兒,我們不由地會為他打抱不平,諸如此類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引得人深思。還好,有那位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將他帶出了人生的低谷,重塑了他的信心與追求。本以為他們的生活就會這樣平靜地過下去,可上天卻偏偏跟他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高加林一日之間成為了倍出風頭的記者,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前程和地位,高加林最終放棄了一直深愛他的巧珍,選擇了家世背景較好的黃亞萍。這種有名利成分夾雜的感情終究不會持久,最終高加林靠關係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黃土地,而巧珍,卻已經成為別人的新娘……

讀罷全文,一種憂傷的情緒如烏雲般籠罩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高加林的悲劇,說到底是他一手釀成的,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個這樣費盡心思卻悲劇告終“高加林”呢?突然想起以前見過的一首詩:沒有什麼使我停留,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我是不繫之舟”,這或許是許多人瀟灑的口頭禪,可真正能做到“不繫”的有幾個呢?生活的道路上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也許你只看到那光鮮亮麗的外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再也無法停息。金錢、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誘惑可以將一顆純潔的心靈瞬間侵蝕得滿目瘡痍。“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如果這樣,也許我們的人生不會飛黃騰達,至少可以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正如書中所說:“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既然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就要活出我們的滋味。是雄鷹,就要展翅翱翔搏擊風浪;是大樹,就要汲取養分奮力生長;是嫩葉,就要燃燒生命奉獻自然。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回程,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

乘著專屬自己的拼搏列車,一覽窗外風景,朝著目標邁進……

人生讀後筆記3

海棠何止這般紅豔?人生何止這般境界?年已高齡的季老先生正是用這質樸的文字去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與我們展開心靈對話,感慨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已處於望九之年的季老先生依然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在書中寫道:“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沒有紅,沒有綠,只有一片灰黃。”處於舊社會的他,單調,死板,固執,是他生活的寫照。我們降臨在這世上,必定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們早已註定要在生活中遇到特定的人或事,對社會做出的怎樣的影響,我們的人生雖然是被動的。但我們要在被動中有所作為。人生不能只是吃喝玩樂或昏昏沉沉就算了事,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讓生命煥發光彩。在生與死的對立面上,最重要的則是人生是否有價值。季老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不完滿才是人生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世界上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正如每當過年時,祝福語總會是“萬事如意”,但又有誰能真的事事順心呢?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能盡力去爭取。正如季老先生的一生,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他經歷過滄桑鉅變的歷史,經歷過最貧窮的時期。但在這漫長的人生路上,他始終選擇做一個樂觀主義者。他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消極沉淪。他堅信:“既然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一片灰黃裡,他看到了湖光塔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心境,他高尚的人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啊,人生路源於心境,我們只有內心恬淡,寧靜專一,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達到遠大目標。所以季老先生提出:“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老先生的文章,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但向我們展示出的,卻是一段有聲有色的人生旅途。它讓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世間的真理,體會到他對智慧的渴望。也告訴我們,人生雖不完滿,但我們也應該在這不完滿的人生中找到自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這本書純淨了我的思想,洗滌著我的心靈,滋潤著我人生的幼苗。雖然老者的人生觀我一時難以明白,但我會去仔細琢磨,用心品味。

季老先生的後半生是孤獨的,孤身在外,留下的只有懷念與回憶。而所能引起他的思緒的,所能在異國他鄉陪伴他的,正是海棠——

在一片單調的房頂中,穿插著一樹繁花,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這便是海棠。海棠不止這般紅豔,因為它還寄託著季老先生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在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中,摻雜著一線光明,明亮得像是燃起的火苗,這便是人生。人生不止這般境界,因為它還等待著我們去思考,去追求。

人生讀後筆記4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曾以為這句話中大半個世紀的年齡豈是我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能體會的?但是讀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說的這個年齡指的並不是我們的身體年齡,而是我們心理年齡心理狀態的變化。從懵懂無知到獨立自醒再到超脫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又活在他人的世界裡,我們不遺餘力地瞭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終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體味。

高加林儘管才華橫溢,但也逃不過現實的壓迫。為了飛的更遠,他不得不選擇更有條件的黃亞萍,他愛巧珍嗎?毫無疑問,他肯定是深愛過,他有夢想,但是他也必須要面對現實。樸實的農村姑娘可以給他帶來淳樸的呵護和無私的關愛,但給不了他施展才華的跳板。前衛的城市姑娘可以給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給不了他不求回報的真愛。現實與理想,私慾與道德的選擇,成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兩個通往不同終點的路口。我設想過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愛的結局,不說有多麼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這條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沒有如果,錯過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總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實,切不可歪門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回到現實,高加林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縮影,我們在一生中也會做很多次選擇,讀罷此書甚感抉擇之重要。每一次的選擇既要考慮現實意思也要考慮到長遠利益,可行性和穩定性也都要考慮,切不可一時衝撞,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生讀後筆記5

人,在匆忙的腳步中一點點走完命運的紋路,甚至沒有時間去思考人生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利益。命運,一個神祕而又略帶悲傷的字眼。古希臘神話中說命運就是悲劇,命運是定數。那麼人生與命運的關係有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難道僅僅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註定了今生悲歡離合,而我們僅僅是在機械的執行著?在這個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流光溢彩,變得越來越虛無縹緲。我們就像漂流不定的浮萍,想知道寶石琉璃下,人生的真實。

雖然鏡子總是能映出在自己的身旁演繹著的驚人相似的一幕幕,但,只是些美麗的虛像。

或許人的本性就喜歡這些光滑透亮的東西,比如鏡子。古人以銅為鏡,現代的玻璃,水晶,初衷無非是想看看自己的面目。可當鏡面越來越奢華的時候,我們卻從鏡子中看見了許多周遭的美麗的真實虛像。真實因為它的確在我們的身邊上演;虛假,因為到頭來鏡中花、水中月,只剩下那般可以看見卻無法觸及的妄然。米蘭·昆德拉說,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

我,又何嘗不是?整天喊著“壓力大啊,作業多啊”要“造反”,可還是規規矩矩的在學校裡讀書。寒窗苦讀,一時半會也見不到讀書貨真價實的好處,便偷偷的望向電視劇中,那些上流社會奢華靡爛的生活。羨慕他們的自由,輕鬆,沒有負擔,不用思考。當然這只是一種對未知的生活抱著遠遠的敬畏。因為,在鏡子中,這種腐朽被我的眼神塗成了模糊,沒有蓋住自己粗糙卻真實的面目。可是銀幕後的那些真實範本卻實實在在的失掉了自己,輕的高高飄浮在風的上面。看似無憂無慮,瀟灑大把大把的揮霍著自己的年華財富和感情,來獲得一時的快感和虛榮,驕傲地俯看著浮華帶來的人們的仰視。他們運動自由卻毫無意義。待到焜黃華葉衰,一切的一切,都化為烏有的時候,那些虛無的美麗就像鏡子裡的繁華,只是過眼雲煙。它會殘酷的和現實一樣瞬間迴歸。到頭來,一切都是個空。

人生真實,在於人們正確地看待泥沙俱下生活,正視黑色的土壤,而不一味仰望藍天,自命清高的虛偽。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才能體會到人生樸素但真切的充實快樂。

雖然它永遠和你保持著距離,永遠呈現虛無的畫面,但你卻控制著鏡子裡看似難把握的世界。

其實鏡子也是無辜的,它只是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的生活。不要一味怪它,那些虛像,也都是有真實的光線而形成的。它永遠呈現和你一般樣子的故事,無絲毫差別,雖無情,但這就是生涯。它是命運,是人生,更是樸素的生活。所以歸根結底,無論鏡子裡是什麼,是真實,是虛假,是繁華,是荒涼,都是我們定的。我們在命運的背上,固定的紋路,我們卻可以用不同的觀念領悟他。書中說,通常當人生談到生涯時,總覺得有太多的不可把握性,埋藏在無知中。其實它並非想像中那般神祕莫測。

有很多人說過,人生就像登山,不到,看不見世界至極的美。在這個匆忙的世界裡,我們完全可以看錄影,實在不行就坐纜車,用最少的時間達到目地。可是,這就少了那一步一步的充實與踏實,和感覺一覽眾山小的來之不易感。登完山後人們都是要回到山腳下的,或許景色也只一般般,中途放棄的和坐纜車人會得到更多的時間,或許你也會為此受傷,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可是這就是人生啊,沒有什麼事是付出與回報永遠相等的。重要的是登上山頂的那一刻驕傲和滿足,我們正是因為這一步步而成長。鏡子裡的美好不會為我們久留,因為這只是表面。但它帶給我們我們的美好回憶,卻真真實實的刻在了鏡子上,將永不磨滅。

人生真實,在於我們的不斷努力和開拓,它才變得真實。當我們不再過分在意鏡子裡表面的圖象,而真正關注我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時,人生便因為你而真正有了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有靠自己把握;自己的真實,也只有自己去理解。

鏡子亦正亦反,亦實亦虛,更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控制。

人生真實如鏡,人生如鏡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