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七年級政治讀後感200字

讀後感2.79W

七年級政治讀後感200字

七年級政治200字讀後感篇1

話說26年前,美國洛杉磯的霍伯特國小,來了一名新教師,他叫雷夫·艾斯奎斯,一個很普通的小夥子。面對一間又小又破爛的教室,一群又窮又淘氣的孩子,雷夫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25年後,這位老師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紐約時報》把雷夫尊稱為天才和聖徒,《華盛頓郵報》稱他為全美最好的老師。美國總統授予他“國家藝術獎”;英國女王也給他頒發了帝國勳章,媒體天后奧普拉授予他“善待生命獎”„„

這雷夫到底做了些什麼了不起的事?這56號教室又發生了什麼樣的奇蹟? 法則一:“望子成龍”不如“教子成人”

中國的家長們,十之八九屬於望子成龍一族。雷夫之所以得到全美教育界的最高榮譽,正是因為他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育才不如育人”。他這樣講:“幾乎每年48周,每週6天,每天12個小時,我和五年級的學生都會湧進我們那可憐的狹小的教室裡,沉浸在莎士比亞、代數和搖滾的世界裡,每年其餘的時間,我和孩子們都在旅行。”

最好的教育,不是“望子成龍”而是“教子成人”。對此,第56號教室給出了最好的註解: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搖籃,更是人格的花園。

回想一下,那種“育才不育人”的搖籃,常常是“搖啊搖,搖到奈何橋”。讓父母們的愛心流出了鮮血。

盧剛,一位28歲的博士。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材生。通過李政道博士的出國考試,來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因為太出色了,容不得別人超過他,容不得自己不優秀,更容不得老師的偏愛。所以,在一天,開槍殺死了自己的博士生導師戈爾諮,這是一位愛荷華大學物理系最好的教授;他殺死了自己嫉恨已久的競爭對手山林華博士,中國科技大學高材生;殺死了無辜的副校長安妮等人,然後舉槍自殺。所謂:才子一怒,六死一傷。

盧剛們成“才”了嗎?可以說是的;可是他們成“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在精英導向的教育氛圍下,每一年大學聯考,都會引發“狀元熱”,大學聯考成了一個產業,對智力的提升替代了對人格的培養,許多神童的家長們成了產業鏈上的牧師,傳道者語重心長,聞道者心馳神往„„

什麼事熱得不行,一定是病得不輕!人才人才,核心是人,如果不成人,成才也是一場惡夢。在一個眾人皆醉的環境下,雷夫能保持著異乎尋常的清醒,這就是奇蹟。你看“在這裡,品格得到培養,努力付出得到尊重,謙遜得以發揚”——這就是56號教室的奇蹟。

法則二:“小紅花”不如明是非

從幼兒園起,老師就用小紅花激勵我們,到了國小變成紅領巾,到了大學變成獎學金,到了職場,變成了紅包或獎金。激勵就是屢試不爽的魔法。我們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在雷夫看來,這在道德行為方面,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為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裡,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達到了第六檔。那麼,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

第二檔,我想要獎賞——靠賄賂起作用;

第三檔,我想取悅於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檔,我奉行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第六階段的學生是怎樣的?雷夫通過一個學生助人不留名的事例做了詮釋:最高的境界不是外在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悅。

法則三:超近路不如走彎路

我們這一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少走些彎路吧。於是,我們不斷地輔導,不斷的指正,讓孩子們的路走得筆直。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又進入了一個誤區。

一次,一群其他學校的老師到56號教室參觀,學生們正在安裝火箭模型,有一組學生雖然做得很認真,但是他們弄錯了飛彈部分的裝置,於是來訪的老師頻頻向那一組走去,為孩子們示範正確的安裝方法,一個暗藏的錯誤。雷夫老師果斷而有禮貌地阻止了他們,他們有這樣一段對話:

訪客:(很小聲地)雷夫,你都不知道啊,他們做錯了。

雷夫:我知道啊。

訪客:機翼都歪了。

雷夫:是啊,是歪了。

訪客:發射架粘得太靠火箭頭了。

雷夫:確實如此。

訪客:可你就眼睜睜地坐在這裡?

雷夫:是啊。

訪客:可他們的火箭會飛不起來呀。

雷夫:一會兒肯定會飛不起來„„

訪客:可是„„

雷夫對此早已深思熟慮了:他們接下來就得找出火箭飛不起來的原因,他們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們的科學家們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這個?

失敗是由身為教師的我們自行認定的,在第56號教室,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當學生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才算失敗。作為父母,我們吃了太多的辛苦,經受了太多的挫折,想讓孩子們走得更順一些。我們讓孩子走近路的時候,他們避免了挫折的苦惱,但是也失去了探索的樂趣。所以最佳的教學,不都是老師和家長說個不停,而是像雷夫一樣,我不想說,我很清醒。讓孩子展開探索的翅膀吧,讓他們經歷困惑,苦惱、去收穫驚喜與領悟。遠方的路雖然太悽迷,這樣的孩子將更知道怎樣保重自己,這樣的接班人將更有挑戰力。

法則四:省吃儉用不如能賺會花

孩子們面臨的是經濟社會,要不要培養孩子們的經濟頭腦?

第56號教室裡,每一個學生開學的第一天就會申請一份工作,雷夫會給出一份職務清單。上面有教室管理員、銀行、玩具管理員、辦公室信差、店員、警官等職業,上面有工作內容的說明。每一份工作都有不同的薪水。有工作就有月薪,虛擬的薪水可以存在銀行。那麼儲蓄用來做什麼?

第一是支付使用課桌椅的費用,在56號教室,座位越靠前排,費用越高。如果存到的金額為租金的3倍,就可以買下座位的產權。如果夠多,還可以買下同學的座位,然後每個月收租賺錢。

第二是在班級拍賣會上,購買文具用品。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於是: 56號教室的孩子們體會了父母賺錢的辛苦,學會了節儉和愛惜;

56號教室的孩子們體會了什麼是所有權和什麼是使用權,學會了投資與財務管理。 56號教室的孩子們體會了拍賣會上的衝動和後悔。學會了儲蓄剋制與延遲享樂,有一天走上社會,最好的東西會留給這些懂得等待的人。

56號教室的孩子們還能體會財務制度與審計。從開學的第一天,老師給每個學生髮一個分類賬本。頁面上會標示日期,交易名稱,收入、支出、節餘,班上通常有四名學生,擔任銀行,每個銀行管理8名左右學生的賬戶副本。如果誰的賬戶有差錯,就會查對出來。

我們孩子他、一天到晚在唱,“準備好了嗎,時刻地準備著”,其實面對充滿誘惑的商品社會,教育者都茫然無知,孩子們哪能準備好?而對從56號教室走出來的孩子們,他們才是時刻地準備著。

教育是一艘巨大的船,承載著無數的夢想,也讓無數的夢想葬身海洋。當大多數人爭相擠上教育的“泰坦尼克號”的時候,雷夫把56號教室,建成了諾亞方舟。這實屬不易:一個大男人,26年如一日,和五年級的國小生打交道,不容易;敢於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成為精英教育洪流的中的砥柱,不容易。如果讓思卓書坊頒發一個獎項的話,我想該給56號教室一個“教育諾亞方舟獎”,頒獎詞是這樣的:

在這裡,探索得到扶持,失敗得到鼓勵。

在這裡,信任代替了恐懼,自覺代替了紀律。

在這裡,應試教育結束統治,全面成長得到鼓勵。

在這裡,可以“讀萬卷書”,可以“行萬里路”。

在這裡,學生是快樂的,他們找到了心裡的家園。

在這裡,老師是幸福的,他們播種這知識的春天。

頒獎詞的最後一句應該是——“學習雷夫好榜樣”!

七年級政治200字讀後感篇2

馬克思社會主義方法論

摘要:十七大報告反映了全黨全民的意志,是一篇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綱領性檔案。

關鍵詞:社會主義 方法論 十七大報告

十七大報告是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的報告,這篇報告思想深刻,內容豐富,反映了全黨全民的意志,是一篇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綱領性檔案。

十七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出了始終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報告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指出的是人與人的和諧發展,也是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人與人的發展,就是要關注人的價值,人的權利和人的尊嚴,使人們在社會中價值得到發揮,權利得到保障,尊嚴得到保證。人與環境的發展就是發展經濟要以客觀規律為基礎,在追求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這些都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人性化,因此,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除了科學發展觀,十七大報告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和諧”這一詞。報告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是這次會議的重要精髓之一。和諧理論和科學發展觀一樣,都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這一點與之前的科學發展觀不謀而合。古時就有以“和”為貴的說法,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也將“和”這一思想傳達給了全世界的人們,因此,“和諧”這一宗旨的提出,不僅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性質,也緊跟發展生產力這一主題。在尊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發展生產力。

現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和諧社會”也反映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的利益要求,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而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才能得到全面的進步。而“和諧”這一要求無疑深化了三大文明建設的理論高度,更加顯示了“和諧社會”的理論創新。

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民生則是建立和諧社會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十七大報告中,民生也是重點問題。這一次的報告第一次強調和關注民生。這幾年來,“民生”是一個高頻詞,從老百姓平時的吃穿住行到看病就醫,學校教育,每一件都有關民生問題。具體;來看就會發現,我們還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經濟增長以環境資源的過度消耗為代價,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度依舊很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衛生、司法治安等等這些關係著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一些低收入的老百姓生活還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將民生最為重點,就是希望能夠重視這些問題,並加以改善和解決,使廣大人民過上優質的、具有幸福感的生活。

至於如何解決民生這一問題,報告在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時進行了突出強調。報告指出,要始終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平等保護物價,要把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生命,以保證人們當家作主的根本權利,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讓權利在陽光下執行,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取利益。要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會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髓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要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把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表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次分配更加註重公平。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此外,十七大報告著力強調反腐倡廉的問題也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注意力。腐敗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它還制約著中國的發展,嚴重危害著國家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破壞了共產黨先進性的形象。與此同時,黨中央又充分認識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長期性、艱鉅性,自覺地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完善懲治和預防體系為重點,切實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貫徹落實戰略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體系。黨中央如此重視反腐工作是因為,反腐倡廉建設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是適應新時期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希望在此之後有關部門加大力度,查處和懲罰腐敗分子,加大辦案力度,提高辦案能力和政策水平,最終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援和擁戴。

總的來說,十七大報告強調了人民的利益問題,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理念,也關注了民主民生和腐敗問題,既有巨集觀上有關國家的政策,也有微觀上解決人民生活的問題。十七大報告表現了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

傾聽群眾心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係群眾疾苦,強調權為民所用,請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壯大,人民的生活穩定幸福。

【參考文獻】

[1]馬德普:政治生活中的應然邏輯——政治哲學的立論基礎與方法論初探[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王南湜、王新生:從理想性到現實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之路[J],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3]唐小丁:社會個人與社會經濟的雙重關係[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4]李文峰、劉榮軍:論市民社會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英]托馬斯(著),顧肅、劉雪梅(譯):政治哲學導論[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七年級政治200字讀後感篇3

本學期我們行政管理專業開設了行政管理學導論這門課程,將公共行政學的概念,理論等各方面知識做了一次系統詳細的介紹與講授,作為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補充,我選擇了《政治與行政》這本書作為課外閱讀的書籍。

《政治與行政》這本書是美國政治學家弗蘭克·古德諾的作品。古德諾是美國政治學會的主要建立人,他從法律角度研究了市政機構和管理,以及20世紀初期美國城市政治,也是政治與行政分離理論的倡導者之一。其中,政治與行者兩分,在古德諾《政治與行政》一書中,做了詳盡的介紹。

讀過《政治與行政》一書後,我將本書大概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講述了國家的功能,政治的功能以及中央與地方政治的關係;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到第七章,具體介紹了行政的功能,行政體制和政府體制與政治和政黨的關係,以及美英兩國民治政府的特點與不足;第三部分是關於政黨的內容,包括黨魁的概念以及政黨的責任。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將主要的關注點放在了政治與行政兩分以及政黨內容這兩個方面。

關於政治與行政的分離,其實在古德諾之前,已經有人對該觀念進行了論述。例如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他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中,針對當時美國政府內政黨分肥的的狀況,首次提出了將政治與行政相分離的概念。而古德諾則是在威爾遜等人的基礎上,對該觀念提出了新的理解與發展。

古德諾在書中提到,之所以要將政治與行政二者相分離,首先是出於解決城市問題的需要。他提到了在英國和德國,由於此觀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故這些國家在處理城市問題上更加得心應手;其次,古德諾認為行政中的許多環節,尤其是技術方面,對於政治的影響微乎其微,例如行政中的那些半科學,半商業活動,與制定政策,表達民眾意願的政治活動,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這是古德諾對於政治行政兩分原因的分析,而古德諾對於該理論貢獻,則是在於他澄清了人們可能會對該觀念產生的誤解,即行政與政治兩分程度的問題。古德諾認為,政治與行政的兩分,並不是徹底的,而是應保持聯絡的。他說:“政治的功能首先與國家意志的表達有關,其次與國家意志的執行有關。”這句話中其實映射了他的觀點。國家意志的表達是政治活動的主要內容,但這並不意味著政治與國家意志的執行就毫無關係。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在執行政策時沒有考慮到政策的可行性,那麼再好的政策,也會因無法執行而變得毫無意義。

既然行政與政治不能夠完全分離,仍需存在聯絡,那麼如何協調行政與政治的關係問題,就成了關鍵。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古德諾先後指出了三種協調兩者關係的觀點。第一,政府體制中的政治機構必須對行政機構進行控制。這是因為如果政治機構對行政機構的控制過少,會使行政機構在一種鬆弛的狀況下工作執行,這勢必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國家意志的表達。另一方面,政治機構對行政機構的控制也應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內,過度的加強政治控

制反而會破壞兩分的原則。第二,是行政機構的適度集權。這是因為當時的政黨分肥制嚴重影響了行政效率,要克服這種問題,需要一定的集權。另外,美國特殊的中央與地方關係也是加強集權的原因之一,由於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有限,很多時候中央與地方的意志存在衝突,這勢必會導致行政效率的降低,因此有必要加強行政機構的集權。 第三,是借用法外調節機制,即藉助政黨的力量。中國有句古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解決政府內部行政與政治的關係,不但需要從政府內部需找出路,還需依靠外部的力量。政黨的存在給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政黨不僅擔負起了挑選在政府體制理論中表達國家意志的機關的成員,而且同時擔負起了挑選執行這種意志的人員。這樣就從人事方面解決了行政機構與政治機構的聯絡問題。

我認為解決了如何協調政治與行政的關係問題是古德諾對於政治行政二分作出的最大的貢獻。因為將兩者分離不難,但是分離到何種程度最為合適,是有難度的。絕對分離,會導致意志執行出現偏差;分離不夠,又達不到二分的目的。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古德諾對於公共行政學的貢獻,是偉大的。

關於政黨方面,古德諾對於政黨的存在是支援的。他認為政黨是政治與行政的聯絡點,承擔著傳達國家意志與執行國家意志的使命,政黨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還提出了採用公民投票,制定規章制度,使政黨賬目公開化的方法來使政黨對人民負責。從而減小了政黨不負責任的可能性。另外,古德諾在書中提到了“黨魁”的概念。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黨魁,特指資本主義國家操縱政黨機器的

首腦人物。“黨魁”與政黨領袖的區別在於,“黨魁”在黨內並無正式職務,許可權也無明確規定,而政黨領袖在黨內有正式職務,其活動公開並受到監督。由於政黨在政府體制中控制著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而“黨魁”又控制著政黨,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黨魁”實質上控制了政府體制內部。“黨魁”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首先,“黨魁”通過議會的改革以及議會對人民負責而變得向人民負責,這會使民眾中有更多的人獲得選舉權,從而更好地表達民意;其次,“黨魁”的產生,會促使行政系統內部權力集中,而集權化是有助於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這與行政政治兩分的初衷相符合。但“黨魁”的存在也會產生一些弊端,例如,一旦黨魁不負責任,那麼必然會影響到政黨防止無政府狀態的功能。

以上是我對《政治與行政》這本書中我感興趣內容的介紹,下來我將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想做出陳述。

首先,關於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古德諾在書中提到政府應該在行政方面加強集權,但我認為這種觀點並不能完全符合中國的現狀。我認為對於中央政府是集權還是放權的問題,應該根據政府某種職能的具體情況來看。比如說中國的房地產和房價問題,目前已經形成了三家博弈之勢,中央政府與廣大群眾希望降價改善生活,地方政府想依靠房地產來維持收入,房地產廠商則希望漲價來牟取利益。中央政府多次出臺降低房價的政策,但卻收效甚微,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不願完全貫徹中央的指示,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這一方面,中央政府就應該收回地方政府的部分土地權力,即集權;而對於其他的政府職能,就不一定需要集權,拿近期的工商質檢部門體制改革來說,就是一種放權。此次改革將全國省級一下各級工商質檢部門的人事權,財政權劃歸與地方政府,工商質檢系統內部不再實行垂直管理,上級與下級之間只是保持業務上指導關係。這樣的劃分有利於地方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有利於解決近年來日益嚴重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所以從以上兩個例子來說,中央對地方,不能是單純的放權或集權,而應是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次,關於政治與行政的兩分問題,我認為目前中國政府做得並不夠好,或者說程度較低。就拿陝西省質監繫統來說,分為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兩類,機關單位在省政府內辦公,屬於制定政策的部分,即負責“政治”功能;底下的事業單位在咸寧西路辦公,從技術上負責不同的職能,即負責“行政”功能。但很多時候,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會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問題中去,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會參與一些政策的制定。從這點來說,政治與行政的界限劃分的並不明晰。這一現象在其他的政府部門中也普遍存在。所以目前中國政府的政治與行政的劃分還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再次,關於政黨的作用問題,古德諾書中提到的那些政黨的作用或者如何避免政黨不負責的論述是建立在美國兩黨制的基礎之上的,這一點在共產黨執政的中國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古德諾認為政黨是行政與政治的聯絡點,要發揮防止無政府狀態的作用。這在中國是不需要強調的,中國政府不論是政治體制內的還是行政體制內的人員,大部分都擁有共產黨員的身份。由於黨內紀律嚴明,組織緊密,所以

這些人員之間的聯絡是非常緊密的,不需要強調加強聯絡的問題。另外,古德諾提到了政黨不負責的情況,可是共產黨的活動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原則是“對人民負責”,維持執政地位的需要必然會要求共產黨對人民負責,因此,也不需要特別強調不負責任的情況。雖然古德諾關於政黨的論述與中國現狀存在一些不相配的狀況,但他關於如何避免政黨不負責的幾條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的黨加強自身建設和監督,保持黨的先進性。

以上就是我對《政治與行政》一書大體內容的介紹和自己一些看法的闡述,很多觀點由於知識資訊不足,存在不少缺陷,這仍需我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

總而言之,《政治與行政》一書,對於公共行政學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我們仔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