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2021中學生讀傅雷家書有感

讀後感3.25W

2021中學生讀傅雷家書有感

傅雷家書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值得各位同學去閱讀,閱讀完能寫下讀後感就更好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中學生讀傅雷家書有感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中學生一

俗話說得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殷實,條件較好的家庭中,最好還要有偉大的父母,今天,我就來說說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字裡行間瀰漫著父親對自己孩子深刻的關切和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情不自禁的感嘆道不虧是父子情深,他們的距離雖然遠隔萬里,但父親對孩子的用心和關切,為了更加深入的培養兒子,寫下這感人的信,是人間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信中傅雷不僅寫了對兒子學習和生活上的指導,更有對兒子人生和做人上的指引。

信中充斥了濃濃的父愛之情,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反觀現在,我認為很多人都十分的虛偽,互相不曾瞭解,所以自己也就不需要解釋。還真正又有多少人可以把《傅雷家書》中父親對兒子的情感仔仔細細的品味出來呢?每個人都怕被別人看清什麼,所以很需要自我安慰和自我的私密空間——一個誰都不曾能夠闖進來的地方,現在很多人,即使自己的文章寫得再好,竟然吝嗇的不會對自己最愛的親人,父母寫一封信;小時候即便關係再好,大了朋友之間也只靠微信,電話,發發E-mail聯絡,都很少在用真正的紙和筆,靜靜的坐下來,給他人寫一封信。

現代人不像近代人那樣,雖然情感的豐富不曾改變,但是在生活中處處都會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讓別人輕易將自己的心裡看透。現代人的世態炎涼也發展得太嚴重了,意識也發展得太快,以至於犯罪率升高,很多對事物的不滿壓在心裡,不說出來,久而久之,無法容忍某些事物或人,就會造成很多悲劇。傅雷不僅和兒子談論藝術學習,還談生活,做人,修養,哲學,甚至有時兒子在給傅雷的信裡寫錯了字,他也會語重心長的指導兒子要耐心,對他的細小行為進行分析糾正。其實這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能夠在見到了,因為很多人認為自己長大了以後,就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和屬於自己的祕密,就會有“逆反”的心理,認為父輩們的都是老一代的思想,很“老土”,不適用於我們新的年輕一代,他們不能切身理解我們的想法,就算和他們說了也就是會被拒絕或者是遭到批評,這或許其實是我們太任性了。

很多時候按照了自己的想法,遭到了失敗或者是遍體鱗傷,但是回回頭,不論你有多麼自我自大,不聽從勸告,無論你多麼遍體鱗傷,無論怎樣傷害自己的父親,到頭來,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關心著我們,不會因為一時之氣就拋棄我們,這種深刻博大的愛——就是父愛。樑鳳儀曾經說過“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頭;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和警鐘。”父親是最愛我們的人,《傅雷家書》給了我無數的感慨,讓我們在父親的教誨下,不斷的成長與進步吧!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中學生二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的通訊,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傅雷家書》一定有普通家信所不能及的魅力。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所培養的物件是傅聰——傅聰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終成長為國際大師。他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僅僅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最要緊是‘人’。在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而所謂的“人”,它可以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可以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而他的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裡,她心繫遠方的兒子。

傅雷夫婦二人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孩子成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是用“人”字所結束。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好友樓適夷就“不以為然”,他覺得傅雷對兒子傅聰家教得過嚴,過細。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麼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吶。它像暗谷裡的指路燈,幫助我通向光明,讓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中學生三

“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

這是《傅雷家書》的第一段話,講述了全家送傅聰時的離別場面。傅雷作為一個文藝評論家,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冷靜,甚至有些過於理智。在外人眼中,傅雷好像那孔聖人一般,總是那麼儒雅中正。但送別那天,傅雷他終於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足以說明他對兒子孤身去歐洲求學的擔心。在那有些冷漠的外表下,充滿了對傅聰的關愛。

傅雷對傅聰的愛是深沉的、無微不至的。比如在54年十月十九日夜的長信中,傅雷寫到:“大照片中有一張笑的,露出牙齒,中間偏左有一個牙短了一些,不知是何道理?難道摔過一跤撞折了一些嗎?”那時的照片還是黑白的,在這種情況下,傅雷還能發現兒子的一顆白牙有一點點短,只能說明傅雷在反覆端詳兒子的照片。傅雷作為一個著名的翻譯家,平日裡有無數篇等他翻譯的作品,以及無數登門拜訪的來賓,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即便如此,他還願意花大把時間看傅聰的一張照片,對兒子的關愛溢於言表。在擷取的文段中,傅雷並沒有直接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但這股思念之情,充滿了整篇文章,無處不在。

正應了那句“支支吾吾是真情”。傅雷這個大文學家,在給自己兒子寫信時,語言也顯得沒有那麼含蓄優美了,而是生硬的平鋪直敘,甚至令人感覺有些囉嗦,想必傅聰見了也會因父親的過度擔心而有些無奈吧。傅雷平日裡翻譯作品時,總是再三斟酌、反覆推敲,才會交付出版社。傅雷寫家書時,卻把這些斟酌全省掉了,只嫌自己寫得慢——這大概是傅雷想讓傅聰儘早收到家書儘早回信的緣故。傅雷這有些生硬的語言,恰恰象徵著他那不善言辭的、深沉的父愛。

這份父子情,不僅表現在對兒子身體狀況的關心,還有對傅聰生活上的照顧。比如54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教導傅聰那些西式禮儀。“圍巾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手插在上衣袋裡比插在褲袋裡更無禮貌,切忌切忌”“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傅雷曾在歐洲留學,又從事翻譯工作,幾乎是一輩子都在和外國人打交道,深恐兒子在國內的行為習慣將遭到重視禮節的西方上流人士反感,從而給傅聰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傅雷在“很忙的情況下”,還要硬擠出時間,告誡傅聰一些生活上必須遵守的禮儀。這篇家書看上去甚至沒有一句關愛傅聰的話,可在那苦心孤詣的教導背後,卻流淌著濃濃的親情,濃濃的關愛。

1954年的傅聰,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留學生,毫無名氣。可他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收穫了肖邦國際比賽第三名的好成績,資歷最淺卻成績斐然。取得如此引人矚目的成績,和傅雷的支援教導是分不開的。正是這連通兩地的家書,正是這深沉、無微不至的父愛,支援著傅聰在音樂道路上不斷前行,最終成為了享譽世界的鋼琴家。

記得我上次去郵局,還是國小四年級的事情。一進門,郵遞員就笑著問我:“是語文老師留了寄信的作業吧?”正當我佩服他的料事如神時,聽他嘆了口氣,說道:“現在,除去為了完成作業的國小生,已經很少有人來這裡了。”

是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通訊變得方便迅捷:相隔萬里的兩人通過手機也能立刻相見。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幾人會跑到郵局寄信呢?這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倘若杜甫生活在當代,可能就少了“家書抵萬金”這樣的千古名句;倘若傅雷有了手機,也許這世上就缺了“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兒”這樣動人的句子。

如果出遠門的遊子和家人不再用家書交談,如果缺少了家書這樣的藝術載體,損失的不僅僅是許多優美的語句,更會讓濃濃的親情得不到淋漓盡致的表達。為了保住這流傳千古的兩地書,為了表達血濃於水的父子情,我們應當把家書傳承併發揚下去。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中學生四

千百封書信寄託著說也說不完的愛,一句句殷切期望背後是數也數不清的情。說到《傅雷家書》,那其中蘊含著的濃濃父子情,被人們口口稱頌。在閱讀這“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傅雷那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父愛,也會感嘆於傅雷教子的成功,可很少人又去思考過,傅雷除了在筆頭上教育孩子,實際又是怎麼做的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在教育孩子時,傅雷永遠身作則。

傅雷、朱梅馥和全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都希望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也會提出一些作為過來人的建議。書中寫道“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而傅雷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奉勸兒子要多努力,因為“勤奮比天賦更重要”。而他自己也一天花費十幾個小時來進行他的翻譯工作,他所翻譯的《歐也妮·葛朗臺》《巴爾扎克全集》《幻滅》《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至今都是不朽的名作,後人還專門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來表彰那些近代優秀的發育翻譯家們,他在學術方面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儘管兒子在國外留學,他仍然時刻培養兒子愛國的思想觀念。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大多人們並沒有足夠文化藝術素養。對於以音樂表演藝術來謀生的鋼琴家傅聰來說,在國外發展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傅雷在信中多次提到“你不是抱著一腔熱情,想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嗎?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是多方面的,並不限於用音樂去安慰心靈———雖然這是你最主要的任務。”儘管傅聰不能通過音樂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去,但他可以通過用事實使別人受到他實質的幫助。

同時,傅雷也在思想方面教授了傅聰許多中國優秀哲學。書信中寫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你我是一條極崇高極可羨的理想準則…..或許是氣質不同,並非多數中國人全是那麼淡泊。我們不能把自己太理想化。“傅雷對於巴爾扎克筆下那些為了追求富貴奮不顧身的那些人十分不理解,並要求孩子要學習傳統的中國哲學,可以看出他至始至終不忘初心。

傅雷從1940年開始一直從事外國文學譯著工作,同時參加馬敘倫、陳叔通等籌備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建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上海市政協委員。他應該是最希望黨、希望國家發展的更好的,也是最最不應該被扣上“反黨”的帽子的。或許傅雷傾注一番心血在這上面,到頭來卻受了當頭一擊,極度的失望或許是他自殺的原因之一吧。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觀念現在看看也毫不過時。我認為現代家長們也應該學習他的教育方法。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中學生五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從古至今,孟母三遷,林伯渠取名教子……歷代名人全力以赴,踐行著這條名言中所蘊含的道理。

可是,教育是一種複雜的事情:它是一種偉大的職業,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任何教育方式都會引起困難與衝突,很難讓孩子成為一個在各方面真正優秀的人。然而,在千千萬萬個為教育而竭盡全力的人中,傅雷做到了,一本《傅雷家書》讓他成為了每個人人生的楷模。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真正的教育在於提升修養。

孔子對孩子的藝術修養要求很高,一句“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更是成為了重要的哲理;司馬光注重孩子的品德修養,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慎節用,他的兒子司馬康從小懂得節儉的重要性,並以簡樸自律;居里夫人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培養孩子在實踐能力上的修養,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更錘鍊了他的性格。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優秀的人必然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

莊子雲:時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於行之美惡。傅雷正是發現了修養的重要性,才會在教育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動人以言,其感不深;動人以行,其應必速。真正的教育在於以身作則。

范仲淹節儉樸素,在兒子結婚的時候,既沒有購買貴重奢華的物品,也沒有舉辦隆重的婚禮,維護了他的家風;北平淪陷後,偽“新民會”邀請李苦禪“出山”,李苦禪不為所動,凜然拒絕,為孩子作出了最好的榜樣;梁啟超為人正直,致力於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梁啟超終於用他的行動換來了九個子女個個成才的碩果。教育不僅在於向孩子傳播道理,更需要傳播道理的人言行一致,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為壯舉。

傅雷在信中寫道:“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過於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過於以身作則。”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就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學高為師,正身為範,提高修養才能成為孩子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成為孩子的楷模。傅雷之所以獲得成功,正是因為做到了這兩點。他的修養決定了孩子人生的方向,他的行動體現了孩子人生的價值,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讓孩子成為他的心目中成功的人。

《傅雷家書》中體現的不僅是教育的哲理,更是每個人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