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篇1

在本次的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有收穫。現在就我在學習中的一些看法來作一下總結:

在培訓中建立共同願景。教師的'共同願景是提高專業素質、實現專業發展。培訓是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捷徑。為此,各學校應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把培訓目標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願景緊密聯絡,使教師的切身利益和學校發展、培訓目標的達成等休慼相關,鼓勵教師追求卓越,促使他們爭當“教育家”。

1. 通過培訓加快角色轉變。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確認自己新的身份,成為學習的組織者,認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做反思性實踐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身不足,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要爭當課程開發者,不做課程的消極接受者、忠誠執行者,而要參與課程開發,獲得專業發展的機會,加快專業成長步伐;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既探索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可行途徑,又力爭把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理論。

2. 通過培訓加快轉型步伐。

隨著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國小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中國小教師實現自身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具體說,就是要通過培訓促使教師由教育型轉向專業型,由經驗型轉向創新型,由修身立業型轉向教書育人型,由教學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由單一教學型轉向教學、教研、科研型,由學科知識型轉向綜合知識型,由注重知識傳授型轉向素質培養型,由傳統的個人奮鬥型轉向現代的團隊合作型。

3. 通過培訓加快專業發展。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廣大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們要通過培訓促使教師拓展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知識、學生知識和教學知識新內涵的深刻理解,拓寬自身在人文、科技、環保等方面的知識,向學者型教師發展;促使教師提升專業技能,重點提高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提高協調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解決及行動研究的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與實踐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與自我發展的能力;促使教師健全專業情意,確立為學生髮展服務的觀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遠大的教育理想,規範職業道德和教育行為。

系統思考是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掌握問題整體運作的本質,以提升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要確保新課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過培訓使教師學會系統思考,能夠深入研究,從巨集觀整體的視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的程序,及時吸收學生的反饋,密切關注、深刻洞察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漸變,用系統的、動態的、鼓勵的眼光支援和促進學生的成長髮展。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篇2

通過參加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培訓,對“整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首先,我想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雖然才起步,雖然有一些人對此有這樣那樣的偏見,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既然已身處資訊時代,身處網路時代,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應該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極而言之,我想可能我們的生活都在與資訊科技整合呢!何況我們的教育,何況教育中的學科教學!

其次,今天聽了專家的報告,講到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想,想到我們雖然身處鄉鎮,網路條件也並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這樣一個一般人認為十分新潮的.問題了。因為如果講得不好,最多我們研究的整合屬於剛起步的,屬於最低層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個過程”“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個觀念對我們很多教師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讓我們信心增強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術與方法問題之外,應該先是一個理念問題。真像魏書生老師所說的,有些事我們沒有改變,有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技術問題、條件問題,我們可能沒法一下子解決,但理念問題可能是我們可以先解決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教學強調了事實,忽視了問題。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演示事實。

最後,我有一個疑惑:在討論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問題時,王吉慶教授經常引用的是文科學習方面的例子,特別是語文教學。語文學科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十分注重人文性與情感性。但我想,可能從某種角度來看,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在這方面並不見長,甚至是見短之處。而且我想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恰恰是一個研究課題。不知王教授是怎麼看這一問題的,或者他就是因此而著力強調文科學習的許多整合的例子?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篇3

要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學校教師必須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資訊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並提供給學生共享學習,讓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工具,進行文書處理、影象組合、資訊整合、科技創作和知識構建。其作用主要有:

首先要提高認識,負起擔綱意識。要充分認識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學習、宣傳、觀摩、實驗、實際操作和繼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興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啟用當事人的思維機關,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創造條件,既要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又要從內心自省,深刻認識形勢的緊迫性和任務的艱鉅性,大家共同努力,為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其次要創設環境,形成良性迴圈。通過創造數字化硬體環境、搭建應用軟體平臺、構造資訊資源總庫、開展示範性推廣活動等,逐步使整合過程科學、規範、完型,達到規定要求。

三是要優化管理,全面推進整合。學校要制定積極的配套政策,調整相關機構的職能,加強整合管理,努力將資訊化教學制度化、規範化,還要通過師資培訓、教材建設、內外交流、學術探討、效果評估等,促成資訊科技與各科教學有機整合這一綜合模式的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和資訊科技一樣,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資訊科技與教學整合的結果也仍然是一種手段,使用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促使教學任務的更好完成,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顯然,這種整合模式,應該成為學生獲取資訊、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篇4

那是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羅布泊,在遙遠的大西北,學生幾乎沒有到過的,遠離學生實際,此文,對於學生來說,無異於空中樓閣;課文的主旨是環境保護,這又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話題,因為他們在政治課上已經學膩了,在語文課上再來學,能有什麼新花招呢?的確是難,難以備課,我不由得仰天長嘆。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際,忽然,資訊科技一詞,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閃而過,對,借用資訊科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於是,我通過網路資源,蒐集資訊備課,一切皆順。

在課堂上,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約5分鐘的短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題目為:美哉,羅布泊。畫面展示出過去的羅布泊的景象,並且配上音樂,頓時優美的旋律在課堂迴盪,畫面在流動──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彷彿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題目為:羅布泊之變臉,向學生展示了今天的羅布泊的畫面,配以悽美的旋律,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黃沙飛揚的羅布泊,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學生在靜靜的看著畫面,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彷彿身臨其境,進入了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對那些與我們的學生所生活的經歷、朝代、空間有較大差距的文章,如歷史性、地域性、不同國別、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時,完全可以用資訊科技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景,拉進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一個本來與大家相隔甚遠的東西如在眼前,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可觸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的感情,從而使學生能移情入境。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與學生探討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後,我又向學生展示了本堂課的第二個短片:羅布泊式悲劇幾時休。畫面為我採集的破壞環境、濫砍濫伐、破壞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塵暴天氣等方面的素材。並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說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38%,並且每年以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荒漠化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充套件;草地退化、沙化、鹼化面積1.35億公頃,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學生凝神靜思、眉頭緊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覺得:本課的選材,就是通過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真正懂得環保的意義。但僅僅是課文,還遠遠不夠。我們身邊環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禍首還在無視我們共同家園的累累傷痕,還在拼命剝奪和掠奪他?此時一系列問題一定會縈繞學生心頭。我巧妙利用網路資源優勢,採集了最新重大的相關事件,製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懾力量絕不是學生討論所能達到的。

反思:

1、在現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科技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常規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賴資訊科技,但藉助資訊科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優化教學過程。

2、《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充分利用網路、媒體等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資訊科技這一資源,對教材內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們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還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境況,還是課堂教學的零星點綴,有時僅僅侷限於一些公開課、示範課,相信,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步伐一定會加快,資訊科技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會成為日常教學習慣的一部分,成為日常教學方式的一部分,很快會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

★ 國小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校本培訓方案

★ 新課程改革培訓學習心得

★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

★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

★ 資訊科技與音樂學科整合意義與模式研究

★ 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

★ 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教學設計

★ 學習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心得體會

★ 新課程教學心得體會

★ 體育新課程改革教學工作總結

文件為doc格式

聽資訊科技整合課心得體會篇5

人說學無止境,今天我說教亦無止境。當我聽專家的指導,和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後感到耳目為之一新,更深知天外更有天,山外更有山。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能讓我們的世界觀從現實到虛擬,從微觀到巨集觀,把不可能變為有可能。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善學習,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以後在教學中會多加運用。整合讓我們認識到資訊科技在教學的可利用空間,在我們今後的教學中,要靈活巧妙、自然的將資訊科技融合到各學科的教學上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儘快走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

在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把“整合”狹隘地理解為計算機輔助教學,使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陷入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誤區。主要表現在:

1、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也就是說為了評比課、公開課而使用計算機。

劉教授說,好多教師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恐怕都是在評比課、公開課上,為了體現現代化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獲得評委和同行的好評。那麼在評比課、公開課上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為了現代化而使用計算機。應該注重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效,重點考慮計算機輔助教學能給

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什麼幫助和好處,把計算機恰如其分地應用到我們平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

2、教師的精力大都花費在製作課件上。

在這裡,劉教授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教師十幾年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並沒有被所在地市教育局和所在學校全體教師所認可,劉教授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好多教師認為開發課件有困難,即使能開發出一些課件的教師,也因為開發課件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而成效甚微。現在成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和課件已經相當多了,更不必去開發課件。而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成熟的計算機輔助軟體和教學課件上,如何把計算機與學科整合起來組織教學。

3、計算機只是代替教師講解和演示。

有人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用多媒體計算機代替教師做一些傳統教學方式中無法做或不好做的講解和演示。這樣的“現代化教學”只是教師講課時講、寫、做的手段現代化了,把教案和板書搬上了計算機。從實質上講還是老一套,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並沒有對傳統教學方式有所突破。我們在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應該更多地考慮使用計算機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組織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

那麼從一個學校的角度來看,要很好的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劉教授認為需要經過如下八個基本過程:

(1)建設數字化硬體環境,為整合提供物質條件,比如數字教

室、數字化辦公室、數字校園建設等,在建設硬體裝置時,要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優先建設與教學密切相關的裝置;

(2)搭建各種教學應用軟體平臺:硬體作用的發揮,還有賴於與學校各種業務相關的應用軟體平臺,包括教學平臺、資源平臺、管理平臺、通訊平臺;

(3)建設教育教學軟體資源庫:軟體只提供了處理教學或管理問題的工具,它必須要有加工的物件才能真正有價值,因此必須建設與軟體配套的教育資源,比如支援教學平臺教學資源、支援管理平臺管理資訊資源等;

(4)教師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培訓:整合的關鍵是教師,離開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整合將無從談起,為此,需要對教師實施四個層面的培訓:培訓現代資訊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訓教師資訊科技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技術表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方法培訓,使教師能夠很好地規劃和設計自己的教學;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模式培訓,使教師瞭解資訊化教學展開的具體程序與方式;

(5)加強管理與激勵機制: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會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機構職能的逐步轉變,教師的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變化,傳統的一些管理體制與方法會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學校必須制定一些積極的配套政策並調整相關機構的職能;

(6)建立示範學科:建立應用(教學應用為主)示範科目,培養主幹教師,推出一些具有創新的典型課與公開課,通過示範科目帶

動其它學科,推動整個學校的教育資訊化深入發展;

(7)全面推進整合:將資訊化教學制度化,推進資訊科技與課程全面整合,將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與管理的必備工具,使資訊科技進每一個教室、每一個教師的每一堂課;

(8)參與課題研究,開展校內、校際交流:參與一些相關的研究課題,瞭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發展趨勢,走出學校,加強交流,觀摩其它學校的優秀課,吸收先進經驗,跟蹤領域的學術前沿。也就是說,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現代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資訊源,電視、書刊的傳播,特別是多媒體教學系統以及計算機網路教學系統的發展,學生可從多條途徑來獲得更豐富的資訊。在獲得資訊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直接提供資訊,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索,讓學生獲得自己獲取資訊的能力。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會大大提高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以及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電教設施開展教學。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語文是一種思維工具,學習工具,任何思維和學習活動,無論哪個學科都離不開語言。但是國小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在拓展閱讀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課文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推薦1—2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選讀,將課內知識有機的向課外延伸,更使學生學以致用,用自己已有知識

再去吸取更多的未知知識,既溫故又知新,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檢驗學生學習過程,一舉數得。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35分鐘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學習體會1

資訊科技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於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資訊科技的運用與現代教學改革創新有密切的關係,使現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學生主體的創新精神,具有現實的意義。基於多媒體專案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專案設計,計劃和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國小教學,國小孩子由於年齡特徵,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

面對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後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