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贈劉景文(新版多篇)

贈劉景文(新版多篇)

贈劉景文 篇一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於、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重點 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於、首”等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首、記”的字形

教具 課文插圖。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資料,蒐集有關秋天的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1、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教師可視情況有選擇地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

2、看圖說話。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理解課題,自讀古詩

1、藉助拼音讀課題。注意“贈”、“景”是後鼻音。書空“劉”字。

2、說說題目的意思。

3、蘇軾送給劉景文一首什麼詩?請大家小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後再讀給同桌聽。

4、用筆圈出生字讀讀。

5、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嘗試理解字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畫面

1、自由讀詩,結合圖思考:詩歌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夥伴合作,讀完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後再融入感情讀。

4、小組彙報自學收穫和不懂之處。小組間答疑。教師進行指導。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指導。你見過霜嗎?冰箱裡白色的東西就是霜。霜是一種自然現象,北方秋天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葉上會凝結一層薄薄的白色冰晶。這就是霜。下霜時,天氣已經冷了。還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蓋、傲霜枝”,讓學生觀察插圖,重點引導觀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蓋、傲霜枝”指什麼。

5、教師範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導感情朗讀,帶著對秋天的讚美語氣來讀。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後,頭腦中形成了什麼畫面。

2、根據詩意,參看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秋天難道只有橙黃橘綠兩種顏色嗎?出示課件(顯示五彩斑斕、富有生機的秋景),讓學生議一議。

六、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

2、學生認讀。首,書空筆順。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後一筆是點。

3、讓學生觀察範字,說說怎樣書寫。

4、指名板書生字,師生共同評價,探索寫好字的方法。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我會認:劉   菊   殘   君   橙   橘

我會寫:首  劉  枝  記

第 二 課 時

學習《山行》

一、背誦古詩匯入

1、指名背誦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

2、出示《山行》。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麼學習。教師提示要利用插圖。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幫助。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2、其他組的同學和老師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3、師講解:“白雲生處”,指飄浮著白雲的地方。“坐”,因為的意思。

四、啟發想像,感情朗讀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像。

2、學生交流想像的景象。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一邊想像一邊讀。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感悟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想到的情景。

2、找個學習夥伴,一起練習背誦。

3、你見過滿山的紅葉嗎?說說是什麼樣的。出示楓葉滿山的課件。

4、討論:你覺得紅葉怎樣?

二月的鮮花固然美麗迷人,但禁不起風吹雨淋就飄落了。而楓葉卻是在與秋風秋雨秋霜的搏擊中變成火紅的,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麼了不起!正因為如此,杜牧才寫詩讚美它。

5、最後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世人傳誦的名句,常被用來給風景名勝題名。湖南長沙的嶽麓山有個亭子,換了好幾個名字,都和這句詩有關。它開始叫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來又改名愛晚亭。

6、一邊觀看課件,或者聽古曲,一邊背誦這首詩。

六、指導寫字

1、出示字卡:楓、於。學生認讀,說說怎樣識記。如“於”,幹鉤於。

2、書空筆順。提示:楓字左邊最後一筆是點,右邊的第二筆是“橫斜鉤”。

3、看範字,說怎樣書寫美觀。

4、學生仿寫。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位詩人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

2、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

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我會認:徑   斜   楓   於

我會寫:於   楓 備 注

作業佈置 會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後記 讓學生朗讀感悟古詩的韻律節奏美。

贈劉景文 篇二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的《贈劉景文》這首詩,在兩年前上過,現在已經不知道當初是怎麼上的。近日,我又要來上這首詩。

我首先是鑽研教材,就是讀詩。我讀著讀著,發現了一個問題“最是橙黃橘綠時”中的“橙黃橘綠”到底是怎麼回事?詩中所說的是初冬時節,難不成橙子成熟了黃了,而橘子還沒熟?這個問題,我沒有經驗,也覺得學生可能會問到這一點。我就去請教了幾位老師。

結果,大家也都不能肯定橘子到底是什麼時候成熟的?是不是成熟的橘子就是綠色?說到底,幾乎所問到的老師,都忽略了這首詩中的這個問題。那怎麼辦?只有查字典。當我翻起字典查時,並沒有得到答案。裡面只說,橘子樹是一年常綠的,橘子多滋味甜,並沒有涉及成熟時間和果實的顏色。可我卻從字典中發現了另一個知識點,那就是“橘子”的俗稱就是“桔子”,也就是“桔子”與“橘子”不僅讀音相同(jú),而且指的是同一種水果,只是“橘子”是書面語形式,而“桔子”是口頭語形式。而“桔”的另一個讀音則是jié,指的是另一種水果。但,這終究沒有根本解決我思考的問題,從“桔子”身上我知道了橘子成熟後是黃色的,但是不是初冬成熟的還是一個問題。於是,我又上網查資料。可還是沒找著自己希望的答案。

可,課又在眉急,於是我就根據自己的理解上課。我以為,這裡詩人可能是實寫“橘子樹”,因為橘子樹一年常綠,成為了橘子的最大特色,用這樣的特點來描寫,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既然,我不清楚橘子成熟的具體季節,那就不能跟學生瞎說,不然就誤人子弟了。而我這麼說是橘子樹,也不算是什麼誤人子弟,可以當作是對詩的不同理解了。就這樣,我去上課了,學生沒問,我也不敢多說,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橙子金黃、橘子青綠”就給過了。

可課要進入第二課時,必然要了解意境,指導朗讀必然要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可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蘇軾寫這首詩給劉景文是何目的?

我怎麼讀詩句,還是不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手頭上的參考書中也不涉及這個內容,這讓我很是為難。但始終堅信一點,蘇軾這個大文學家不可能只寫這麼一篇稍嫌幼稚清雅的小詩文。讀了一次又一次,我始終參不透其中的內涵和寓意。隱隱約約中,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些物象應該是針對他和劉景文或是針對他們的友誼的。在這種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又一次硬著頭皮走進了第二課時的課堂。

此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環節:每個詩人寫詩都有一定的目的,或寄情於詩,或有感而發,或借物寓理,總要表達自己的情感。那請同學們想一想,詩人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首詩給劉景文,展開你的想象力,猜猜他們之見有著怎樣的故事?

學生的情緒高漲,觀點也很多,主要出現了這樣觀點:

1、蘇軾跟劉景文是好朋友,可要分離了,得寫一首詩送給他,而這時正好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候,所以詩人要他記住這個時節。

2、劉景文和蘇軾都很喜歡這個豐收的季節,所以相約一定得記住這個季節。

3、劉景文喜歡寫景的詩文,當他看見橙子熟了,橘子青綠的時候,就叫蘇軾寫一首給他,於是蘇軾就寫下了這首詩。

4、蘇軾想借用“傲霜枝”來比喻他與劉景文之間的情誼,不能因為分別而就衰敗了,應該要經得住寒霜的考驗。

我比較讚賞第4種學生的看法,我在私下裡想,蘇軾可能也正有此意,是不是還想借助“橘子樹”來比喻他們的友誼應該常青呢!但,這種不成熟的看法,我沒和學生分享。

在不斷地與學生的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我突然有所覺悟,是不是詩人想激勵好友什麼?從這個“君須記”感覺到這種意願很強烈。那究竟要激烈友人什麼呢?我在學生思考的空隙也在思考著。我反覆地讀詩,我發覺“菊殘猶有傲霜枝”別有意味,雖然菊花凋謝了,但仍有不畏寒霜的枝條存在,這與前面的“荷盡已無擎雨蓋”形成一種對比,這個對比讓這個“傲霜枝”更加的突出,更加顯眼,更加可貴,這是不是就是蘇軾要友人記住的呢?

我把這種想法告訴學生,我說:同學們,或者詩人是想激勵友人什麼?找一找從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他是在激勵有人的?

學生很快就找到“菊殘猶有傲霜枝”,並說應該具有“傲霜枝”那樣的精神。在學生們闡述這一觀點的時候,我也想到一定是劉景文遇到了什麼問題,才是詩人說出這樣的話。我又一次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學生,我說:我想一定是蘇軾的友人劉景文遇到了一些困境,才使得詩人寫這樣的詩激勵他。那你們想像一下,劉景文遇到了哪些困境呢?

學生的反應依然激烈,課堂上人聲鼎沸,小手如林。

有的學生說,劉景文生活上遇到了困難,對生活失去信心,所以蘇軾叫他要像“傲霜枝”一樣堅強;

有的學生說,劉景文仕途不順,很不開心,生活低迷,詩人告誡他要堅強;

有的學生說,詩人想告訴劉景文,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起有落,而在這低迷的時期更需要堅強,所以才要記住這個寒冷的“橙黃橘綠”的初冬時節;

有的學生還說,劉景文在自己的創作風格上,肯定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告誡他不要與別人一樣,不要像“荷花”“荷葉”“菊花”,要像“傲霜枝”一樣有個性;

甚至有的學生還說,劉景文可能是在為人處事上有自己的原則,詩人擔心他跟壞人一樣辦事,所以告訴他不要同流合汙,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然而堅持這個原則是最困難的,詩人希望劉景文能挺住……

真是沒想到,在一種“無知”的解讀中,學生讀懂得這麼深、讀懂了這麼多,有些甚至是我自己也悟不出來的。我甚至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國小四年級學生所說出來的。這一課,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電腦前,利用課間斷斷續續地把感受敲了下來。

這一課,給我這樣的啟示,教師需要鑽研教材,但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把自己思考的東西與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這種碰撞,真實,感人,深刻;這種碰撞往往能夠探索真知,激發慾望。教師不能給予學生什麼,應該引導學生去探求,激發學生去求知;我們不能給予,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去拿!

贈劉景文 篇三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收集整理關於《贈劉景文》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贈劉景文》閱讀原文

贈劉景文

【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①,菊殘猶有傲霜②枝。

一年好景君③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閱讀題目

(1)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_____”、“_____”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2)上聯描寫殘秋景象,詩人要表達什麼情意?聯絡全詩看,寫荷、菊的作用是什麼?

(3)“橙黃橘綠”的自然現象是什麼季節?

(4)詩人為什麼稱“橙黃橘綠”是一年好景?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人生哲理?

(5)詩中成對偶的兩句詩是 。

(6)這是一首贊詠 的詩,詩的表面似乎在贊詠 ,實際上是用傲霜枝,來比喻劉景文,頌揚他孤高傲世的品格。

《贈劉景文》閱讀答案

(1)(荷盡 菊殘)

(2) (讚美在肅殺的深秋時節,菊枝傲霜獨立的品格。寫荷與菊意在襯托橙與橘,讚揚它們的盎然生機和不畏嚴寒的堅貞氣節。)

(3)(秋末冬初)

(4)(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將晚,但還是要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或:只有嚴酷的環境才能鍛鍊人,才能檢驗、識別一個人的風骨。)

(5)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6)秋令 晚秋景色之美

《贈劉景文》閱讀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贈劉景文》閱讀賞析

詩中所詠為秋天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鬥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裡,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淨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緻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裡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贈劉景文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

3、欣賞情意豐富的古詩,能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流程:

一、回憶匯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於“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片斷)

2、自己對秋天的經驗。

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範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出哪些景物?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麼樣子的?(當學生說不清時,可引導背誦已學課文《荷花》片斷,板畫“荷葉”理解“擎雨蓋。)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麼樣了?(出示“荷盡”圖,理解“盡”。)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麼不同?(出示“菊殘”圖,理解“傲霜枝”)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麼?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穫,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

(出示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

(學生說不出時,可引導背誦《秋遊景山》片斷“這裡的果樹果實累累……”)

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麼?除了這首詩,還有什麼?

3、閱讀現代文《秋天的視窗》。

4、補充句段,或寫一段話。

沒有春花的明豔,沒有夏日的蔥鬱,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

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寫古詩。

六、課外延伸。

查詢有關蘇軾及其作品的資料,進一步瞭解蘇軾其人其文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