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一副絕妙的對聯【經典多篇】

一副絕妙的對聯【經典多篇】

一副對聯 六個典故 篇一

一副對聯 六個典故

閒讀雜書,見一副短短的僅僅 14 個字的讚美自己老師的對聯,竟然巧妙地運用了中學生應該瞭解、掌握的六個常見典故,且語意通暢、音韻和諧,毫無雕琢斧鑿之痕,實屬難得。筆者現不避淺陋,試輯錄並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學習參考。其聯為:

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

此聯的大意是:我的老師教育、教學有方,得意門生遍及鄉里;他的女婿們也都是龍蛇般的非常人物,個個堪稱為人之楷模。可貴的是此聯在文脈暢達、韻律協調、琅琅上口的同時,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個典故,從而使聯意豐贍、饒有情趣、彌足珍奇。下面試分別述之:

西席:即老師。

古人除了尊稱老師為“夫子”、“先生”、“恩師”外,何以還尊稱為“西席”呢?這與漢明帝劉莊有關。據《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太子時就拜桓榮為師,登上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並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書聽桓榮講解經文。他為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原來,漢代室內的座次是以靠西牆而坐——即面向東方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由於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於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老師尊稱為西席了。

桃李:喻指門生、學生。

典出《韓詩外傳》七:“夫春樹桃李者,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者,夏不可採其葉,秋得其刺焉。”要了解這段話的意思,還須知道此話是何人對誰說的。原來,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人。後來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個叫簡子的人,就大發牢騷,抱怨那些受自己培養、保舉的人不肯為他出力。簡子聽後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樹下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那麼,不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滿身長的刺還會刺人。”接著簡子又說:“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物件,然後再加以培養。你選拔的人本來就是不應該選拔的啊!”——這裡簡子以“種樹”來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後來,人們就把老師培育出的優秀人才喻稱為“桃李”。並漸漸地把凡所教育的學生、栽培的後輩都稱作“桃李”了。如“門牆桃李”、“桃李滿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樹和梓樹的合稱,它們都是很有實用價值的好樹木,古人常常在家園四周栽種這兩種樹,這裡喻指家鄉。

此典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詩譯過來大意是:我見到了桑樹和梓樹,便想起家園四周父母也種了它們,於是便恭恭敬敬地對著它們,何況來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見了父親,沒有不抬頭仰望著,所以見了母親,沒有不貼身依靠的。基於這樣的詩意,《後漢書》也曾有“松柏桑梓,猶宜恭肅(面對松柏桑梓,就應該現出恭敬肅順的樣子)”的句子。正因為桑樹、梓樹是父母親手栽種的,而它們又生長在家鄉,後人便用它們來喻指家鄉;又由於簡潔順口的需要,人們便把這兩種樹名簡縮合稱為“桑梓”,因而,桑梓就漸漸地成為家鄉的代稱了。例如: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還常常稱家鄉為“梓里”、“梓桑(詩詞中因韻律需要顛倒)”。

東坦:指女婿。

為“東床坦腹”的略語。東坦何以指女婿呢?這與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關。晉代太傅郗鑑想在丞相王導府上物色個女婿,便派他的門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選。門生來到東廂房王家子弟齊集的地方一個個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鑑報告說:“王家的小夥子都很好,難分上下。不過,聽說您要選女婿,他們個個都打扮得衣冠楚楚、舉止矜持,希望能被選中;只有一個後生躺在東邊的床上,敞開衣襟,露著肚皮,滿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選女婿似的。”郗鑑聽了,高興地說:“這個人正是我要選的佳婿。”於是郗太傅就把女兒許配給了這個人。後來經過打聽,原來那個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後成為大書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為美談流傳了下來,漸漸地人們就把別人的好女婿稱為“東床佳婿”、“東床坦腹”、“東床”和“東坦”等。

龍蛇:這裡並非“龍”與“蛇”的合稱,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意思是說:幽深的大山,廣闊的水域,實是多生龍蛇。據《辭海》中援引杜預的註釋:“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說,不尋常地域環境,往往會生長出不尋常的事物,即鍾靈毓秀、地靈人傑之意。唐朝大詩人李白的《早秋贈裴十七仲堪》詩,其中“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兩句也可以作為佐證。此外,龍蛇一詞還常常比喻隱匿、退隱;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盤曲的樹枝;形容書法筆勢的蜿蜒盤曲或書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對聯內容來看,應該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幹的傑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樹名。

至於“楷模”一詞,早在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中即有使用:“斯實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樹,即黃連樹,這種樹枝幹疏而不屈,剛直挺拔。相傳它生於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墳頭。孔子死後,其弟子三千在墳墓邊守靈三年。唯獨子貢在孔子生病時因外出經商而未能探視,他則祭守六年。子貢在奔喪時曾折樹枝為哭喪棒,並將其插入墓旁,後來此樹枝便萌發長成葉茂枝疏、幹直質良的大樹。模樹,據傳說生長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張“明 德慎罰”、禮賢下士的周公墳上。此樹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其葉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澤純正。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姿質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

全國最牛的一副對聯 篇二

全國最牛的一副對聯,每個人都需要的!強烈建議分享!上聯: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身體等於零。下聯: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橫批:健康無價!窮人失去健康,等於雪上加霜。富人失去健康,等於一輩子白忙。男人失去健康,老婆會成為別人的新娘。女人失去健康,老公會重新妝點洞房。老人失去健康,天倫之樂成為奢望。兒童失去健康,孩子父母痛斷肝腸。人這一輩子,沒了健康…都是在瞎忙!

嶽王廟的一副對聯 篇三

嶽王廟裡的一副對聯

暑假,在杭州西湖參觀了嶽王廟,祭拜了嶽王墳,其中一副對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飛墓在嶽王廟正殿右手邊,用方形石塊圍砌,高大而肅穆,墓碑上刻著“宋嶽鄂王墓”。岳雲墓陪伴在一側,上面有“宋繼忠侯岳雲墓”的文字。墓道兩側有明代的文武石俑、石馬、石虎和石羊。

在爸爸的帶領下,我們繞墳一週向民族英雄岳飛和岳雲表達敬意。

在準備離開墓園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在墓道的石階下面,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向岳飛墓而跪著,分別是泰檜、王氏、張俊、万俟咼(mò qí xiè)。在跪像的背後,我們見到了那副著名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據說,這副對聯是清朝的一個姓徐的女子寫的。對聯寫出了人們對英雄的愛和對奸賊的恨。民族英雄岳飛的屍骨埋在西湖邊上,這裡的青山也覺得榮幸;而那四個鐵鑄的跪像,千百年來一直遭人唾罵,連鑄造他們的白鐵〔生鐵〕 也覺得委屈。作者把“青山”、“白鐵”寫得好像有了人的感情,也懂得愛和恨,是與非。

爸爸說,按照對聯寫作手法,這副對聯屬於“反對”,上下聯一正一反,意思相反,又互相映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裡,正和邪,是與非,愛和憎,忠和姦,針尖對麥芒,水火不相容。上聯表達對民族英雄的尊敬愛戴之情,下聯表達對民族敗類的憎惡和唾棄。對聯讓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直入人心,讓出賣民族利益的行為遭到萬人唾棄。

爸爸說,上下聯只有14個字,每一個字都包含強烈的愛和憎的情感,足已給每個來到墓前的人以震撼。爸爸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漢字都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內涵,這副對聯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精忠報國精神的魅力,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

離開了墓園,我沉默地走在路上。我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有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因為我們有魅力無窮的語言和文字。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吧。

對聯與典故 篇四

對聯與典故

“日照紗窗,鶯蝶飛來,映出芙蓉牡丹;雪落板橋,雞犬行過,踏出竹葉梅花。”

有位近視眼秀才,一日,正坐在綠紗窗前讀書,猛抬頭見窗紗上晃動著一束芙蓉、牡丹花,以為是隔壁有人在窗下舉花逗戲。秀才踱步出門觀看,不料驚飛了樹上的黃鶯和蝴蝶。這時他才想起剛才窗紗上的那幅美麗畫面———芙蓉、牡丹花,卻是日照鶯、蝶投映到窗紗上的影子。因此,他即興題一聯掛在牆壁上:“日照紗窗,鶯蝶飛來,映出芙蓉牡丹”,但是他一直寫不出適當的下聯,每日置身書齋,埋頭於故紙堆裡,尋尋覓覓,不覺一晃過去了八個月。

這一天下雪了。他父母怕他在家悶成書呆子,就請鄰居青年邀他踏雪賞景,他很不情願地隨鄰居青年出了門。當二人走過板橋,秀才看橋面雪上有些印跡,如“梅花”、“竹葉”圖案,就問鄰居青年:“這是誰畫的?”鄰居青年笑道:“你真是書呆子,這是狗和雞過橋面時留下的腳印!”秀才一聽樂得拍手大笑道:“我對上了,對上了!”他跑回家揮毫寫出下聯:“雪落板橋,雞犬行過,踏出竹葉梅花”。

“馬過木橋蹄打鼓;雞啄銅盆嘴敲鑼。”

古時,有個自恃才華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縉對對子,便出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打鼓”;話音剛落,解縉不假思索吟出下聯:“雞啄銅盆嘴敲鑼”。解縉對得不露斧鑿之痕,堪稱妙對。

“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羊跟馬走,連路松子核桃。”

從前,幾個秀才外出踏青賞景,偶見一片泥路上有雞犬足跡,其中一個秀才不禁吟出一上聯:“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但眾秀才思索良久,仍無言以對。此時,路旁一牧童脫口續了下聯:“羊跟馬走,連路松子核桃。”眾秀才一聽,擊掌讚歎。

“母鴨無鞋空洗腳;公雞有髻不梳頭。”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少時聰明伶俐,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池塘,但見眾鄉人對著池塘裡游來游去的鴨子,欲作對取樂。其中一人吟出上聯:“母鴨無鞋空洗腳”,眾鄉人卻對不出下聯。此時,在旁的林則徐思索了一會,對道:“公雞有髻不梳頭”。眾人皆嘖嘖稱奇。

“鬥雞山上山斗雞;龍隱洞中洞隱龍。”

廣西桂林灕江對岸有座鬥雞山,不遠處又有一個龍隱洞,有人將此撰聯:“鬥雞山上山斗雞;龍隱洞中洞隱龍。”此為迴文聯,組合奇巧,對語熨貼,讀來盎然成趣。

“白石白雞啼白晝;黃村黃犬吠黃昏。”

從前,一秀才於中午時路過江蘇泰縣一個名叫“白石”的小鎮,但見一隻白色大雄雞在戶外引頸啼喔,隨即吟出一上聯:“白石白雞啼白晝”,但苦思不得下聯。時隔數年,秀才又經過一個名叫“黃村”的村莊,時已黃昏,一隻黃狗正在街頭汪汪大叫,此時,秀才觸景生情,終於續了下聯:“黃村黃犬吠黃昏。”聯語對仗工整,珠聯璧合。

“過火運作灑狗血;繁瑣唱腔炒雞毛。”

著名藝術家阿甲,一次在中國京劇院舉辦的書畫展覽會上題書一聯,聯雲:“過火運作灑狗血;繁瑣唱腔炒雞毛。”聯語巧嵌戲曲界流行的行話“灑狗血”、“炒雞毛”,可謂構思巧妙,匠心獨運。“灑狗血”指演員在舞臺上賣弄技巧,“炒雞毛”指戲曲中重複堆砌的唱腔道白。作者以戲曲表演之兩大禁忌告誡年青演員,語重心長,令人敬佩。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

從前,有個財主請一位私塾先生為他的兒子做家庭教師。他為了在私塾先生身上少花錢,便事先對私塾先生說:“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私塾先生看了看說:“我也是這個要求。”於是他們在合同上寫道:

東家: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

先生: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

開學以後,財主每天只弄些青菜豆腐之類的素菜待先生,先生不答應。官司打到官府。財主說,我是按合同辦事的。這合同上明明寫著“東家: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先生說,我也是按合同辦事的。這合同上不也明明寫著“先生: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學費”。

縣官老爺看著他們的合同,順理成章地判了個財主敗訴。

“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隻要肥。”

舊社會,某地方官做五十壽慶,到處要人送禮。慶賀之時,忽見有人捧著一個匾額而來。主人迎上前去,卻見匾額上是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隻要肥”,心裡立刻不是滋味。可喜慶之日,來了客人,又怎能發火呢!況且,這又是個圖吉利的時候呀,於是,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不能說,乖乖地讓客人吃了酒席走路。

“雞卵與鴨卵同窩,雞卵先生,鴨卵先生?馬兒與驢兒並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

舊時,浙江提舉(官名)花某去看望老友。老友是個學官先生。見面時,花某戲言,問老友:“雞卵與鴨卵同窩,雞卵先生,鴨卵先生?”學官先生是個文人,聽得出朋友在用“雞卵、鴨卵”嘲諷他,便隨即對道:“馬兒與驢兒並走,馬兒蹄舉,驢兒蹄舉?”“蹄舉”諧音“提舉”。兩人相視一笑,誰也沒有輸給誰。

“母鴨無鞋空洗腳;公雞有髻不梳頭。”

政治家林則徐,年幼時即聰明過人。有一次,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見一群人正在觀看池塘裡的鴨子,作對為戲。其中有個人出了一上聯:“母鴨無鞋空洗腳”,卻沒人對得出下聯。他想了想,對道:“公雞有髻不梳頭”。眾人聽罷,無不拍手叫好。

“風墜雀巢,二三子連窠及地;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 明代,戶部尚書年富,幼時在家讀書。一天夜裡,門前大樹上的鳥巢和幾隻小鳥,一起被大風吹落在地。他的老師見此,出上聯說:“風墜雀巢,二三子連窠及地”。恰巧,當時月色明亮,破雞屋裡的公雞正在啼鳴。聰明的年富隨即對道:“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

老師上聯中的“連窠及地”諧音“連科及第”,一語雙關;年富下聯中的“金膀啼鳴”,諧音“金榜題名”,亦一語雙關,可謂珠聯璧合。

“飢雞盜稻童桶打;暑鼠涼樑客咳驚。” 一年夏天,清代文學家李調元,路過一農家。農家大嫂正在門前的場上晒稻穀,一群餓了的雞子都趕來吃谷。就在這個時候,屋內走出兩個手拿竹筒的兒童。兒童見雞吃谷,便將竹筒向雞打去。農婦觸景生情,望著李調元說:“飢雞盜稻童桶打,”言下之意,請李先生對個下聯。李調元見農婦能出出這樣的上聯,又驚又喜。可要對這個上聯,卻又感到很不容易。他皺著眉頭,在農家門前踱來踱去,就是想不出來。正在他絞腦汁之際,一陣風沙刮來,嗆得他一陣猛咳。咳嗽間,他忽見農家樑上有一隻老鼠被他的咳聲驚跑了。這下可好,巧事天成,他的下聯有了:“暑鼠涼樑客咳驚。”

農婦聽了李調元的下聯,十分佩服地說:“到底是大文學家,有啥能難住你的!”

“飢雞盜稻童筒打;暑鼠涼樑客咳驚。” 清代,一秀才赴京趕考,中途在一涼亭歇息,看到一農婦帶著孩子晒穀,遇到一群雞吃她的稻穀,農婦讓孩子趕雞,小孩順手將手裡玩的竹筒向雞砸去。那農婦就以孩子砸雞為題,出上聯請秀才對。上聯曰:“飢雞盜稻童筒打”,此上聯有三對同音異字,秀才想了好一會兒,忽見涼亭的樑上趴著一隻老鼠,正在這時,來了一位客人,一咳嗽,老鼠嚇跑了,秀才因而得下聯曰:“暑鼠涼樑客咳驚”。下聯也有三對同音異字,對得十分巧妙。

“和馬牛羊雞犬豕交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29年辭去東南大學教育長之職,到南京郊區試辦鄉村師範,取名“曉莊”,並親自揮毫題寫門聯:“和馬牛羊雞犬豕交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陶行知用啟蒙讀本《三字經》中句組對成聯,生動有味,樸實生趣,也充分體現出他辦“曉莊”的“以農為友,以農為師”的精神。

標籤:絕妙 多篇 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