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多篇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多篇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1)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2)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曆代紀念孔子的聖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後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著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於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於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罈、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巨集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3)

“孔廟、孔府、孔林”並稱“三孔”,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孔廟、孔府、孔林”既是中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徵和標誌,也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要實物。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孔廟共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佈局嚴謹,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佔地面積約9600平方米。孔廟內的聖蹟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儲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嫡系長孫歷代衍聖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後代賜爵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後代賜封的不斷升高,孔府的建築規模也不斷擴大,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 開始擴建孔府,明嘉靖年間又改建,奠定了今天的規模,成為我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孔府佔地16萬平方米,有樓軒廳堂463間,院落九進,佈局分東、西、中三路:東路為家祠所在地,報本堂、桃廟等;西路為衍聖公讀書、學詩學禮、燕居吟詠和會客之所,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為招待一般來賓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體部分,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最後是花園。孔府記憶體大批歷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稱“十供”,形制古雅,紋飾精美,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於乾隆三十六年賞賜孔府。還存有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瑪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另有歷代名人字畫,其中元代七樑冠為國內僅存。孔府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貴族府邸。

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子孫後代的家族墓地,孔林現有墳冢10萬餘座,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還可稱為是一座天然植物園。相傳孔子去逝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林內現有各類古樹名木10萬餘株,上千類花草樹木,爭相鬥豔。孔林又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各種墓碑、題記4000餘塊,石儀、門坊300餘座。除一批著名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尚有李格非、吳寬、黃養正、嚴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鋼、何紹基、阮元、施潤章、康有為等著名人士及孔子嫡系後裔題寫的墓碑文。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經濟、文化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4)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它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遊。我會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在參觀“三空”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的概況。

曲阜位於山東中山區與山東西南平原交界處,北臨泰山,南臨沂蒙山,東臨連邑縣,西臨黔楚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四河和一河自東向西流。自古以來,就有“聖人門前的死水”的說法。產品豐富,景色宜人。李白,一位偉大的詩人,曾形容曲阜“笑死者意味著絕望的環境,風景是綠色的和藍色的”。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在眾多的古籍中,炎帝和邵武遷移到曲阜。黃帝出生在壽秋(曲阜以東8英里),順在壽秋被記載為史記。可見,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位皇帝和五位皇帝中有四位在曲阜留下了足跡。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從境內儲存的20多處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中,我們仍能看到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曲阜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縣解釋說:“鹿城的東邊有賦,渭河有七八英里長,所以叫曲阜。”商朝初期,曲阜是商朝著名的屬地,是商朝的重要屬地。周朝時,曲阜是魯國的首都,已有800多年曆史,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座的形式。“三千弟子,七十二聖人”遍佈全國,成為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它在世界上被稱為“禮儀之邦”。因此,山東省仍然使用“陸”作為其縮寫。在公元前249年西漢魯國的都城,秦朝屬薛縣,魏晉南北朝為魯國所轄。隋煬帝十六年(596年),曲阜首次被命名為縣。宋代改稱鹹源縣,晉代恢復曲阜縣的名稱。1986年,縣制撤銷後,曲阜被稱為曲阜市。它佔地89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曲阜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有110處。其中,孔廟遺址、孔府遺址、孔林遺址、魯國古城遺址等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三公”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注曲阜的文物和古蹟,和國家分配超過3000萬元的綜合修復“三孔”。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曲阜先後開發並建造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如孔子六藝術城市,《論語》中柱花園,繁榮的華夏文化的城市,形成了一個人文和自然景觀,將舊的和新的景點,反映出旅遊資源的新模式,成為文化旅遊景點,中國和外國遊客渴望。

孔廟的第一個石頭廣場叫做“金生玉鎮廣場”。孟子曾經這樣評價孔子。他說:“孔子被稱為大師,大師,金嗓子,玉振。”“金聲玉振”指的是演奏音樂的全過程,從敲鐘開始,到敲石結束,是孔子對古代聖賢和聖賢的偉大成就的隱喻。在石頭廣場上方的蓮花寶座上,有一隻獨角獸,名叫“辟邪”或“怒吼”

關於曲阜三孔導遊詞(5)

曲阜明故城始建於明朝,為護衛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佈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蹟,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牆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 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 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孔林本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無高土隆起)。到了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築,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後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 一間,在 東南又造齋宿一間,以吳初等若干戶供孔墓灑掃,當時的孔林“地不過一 頃”。到南北朝高齊時,才植樹600株。宋代宣和年間,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進入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凱主修了林牆,構築了林門。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將孔林擴為3000畝的規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銀25300兩重修了各種門坊,並派專官守衛。

據統計,自漢以來,歷代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增植樹株5次,擴充林地3次。整個孔林周圍垣牆長達7.25公里,牆高3米多,厚約5米,總面積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00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在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 變。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時至今日孔林內的一些樹株人們仍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其中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大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也依時爭榮。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斷碑深樹裡,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 外,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孔廟、孔府、孔林在山東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後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於一起的建築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在死後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祀 。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諡加封,同時擴大他的祠廟,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

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佈局嚴謹,氣勢巨集偉。前三進院落佈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簷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儲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