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記錄【多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記錄【多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 篇一

怎麼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立足社會的重要素質。可是,在幼兒園裡時常看到幼兒不懂得與人合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有以下五種方法:

1、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據幾年的教育經驗,我發現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都比較強,這種良好性格包括開朗、自信、友愛、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這種品質的孩子會主動與別人合作,而且會合作得很好。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進幼兒邁向合作的必備條件。

2、教給幼兒正確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在一次教學活動延伸中,我讓孩子們分組合作做畫,給一棵大樹添畫樹葉,結果只有一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們在商量分工,分別完成大樹的某一部分。而其餘幾組幼兒雖然都在同一棵樹上做畫,但卻在各行其是,並未真正合作。我便讓合作得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紹他們的方法,然後再進行示範合作,結果孩子們馬上明白應該怎樣和別人合作了。由此可見,教給幼兒正確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兒活動中的合作機會

幼兒在一起遊戲、學習,所以彼此間合作的機會很多。但是教師如果不善於捕捉的話,就會錯失很多良機,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玩“貓捉老鼠”的遊戲,這就需要每一個幼兒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為孩子們都喜歡扮演貓和老鼠,卻不願意拉圈,我便讓孩子們換位,試一試別人不合作時,自己如何遊戲,通過事實教育讓孩子懂得,遊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安排創造合作的機會。

4、幫助幼兒形成很好的合作態度

一般地,在體育遊戲和角色遊戲中,孩子們合作比較好,但是在建構遊戲中,往往會出現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態度的問題,因為矛盾往往發生在遊戲材料比較缺乏時,孩子們會將一部分遊戲材料據為己有,擔心一合作,就沒自己的份了。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消除一些顧慮,必要時教師參加遊戲,示範合作,引導拒絕合作的幼兒和老師一起遊戲,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態度。

5、向幼兒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師要充分肯定孩子們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點點成果,也要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激發孩子們還想合作的願望,在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充分肯定中,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 篇二

針對不同教學活動結尾的教學攻略

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理想的教學活動可以實現師幼互動,實現幼兒的有效學習以及教育內容內涵的整合。教師們拿到的是教材內容變為教學過程,變為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對教材的再加工和創造,需要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材時,要能讀出教材內容的內涵、背景、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才能在實施中得心應手。不同教學活動結尾的教學攻略有以下幾點:

一、閱讀活動

1、曳然而止式結尾

閱讀活動中孩子情感的投入相對來說比較多,每個閱讀活動到最後都會是一個情感的高潮期,我們可以選擇在孩子情感體驗達到高潮時曳然而止,讓孩子們的思緒隨著故事情節自由暢想,老師不一定要在這個時候用語言來進行歸納梳理,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最好的總結和提升了。

2、集體欣賞式結尾。

閱讀活動中我們老師大多會配以輕柔抒情的音樂,和美妙的幻燈。在活動的結尾老師再一次完整的講述整個故事,讓孩子對故事有個連貫性的認識。在再一次的聆聽中,孩子們也會對故事有更好的理解。

二、計算活動

1、互相檢查式結尾。計算活動基本上都是比較理性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和確定性,因此,活動結尾時老師不必對所有孩子進行一一檢查,可以讓先完成的孩子互相檢查,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自查的好習慣,大班幼兒也可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2、創設環境式結尾。計算活動中有些內容常常被我們用來作為區角內容,碰到此類活動,老師可以事先創設好環境,讓幼兒在活動後,直接投放到區角中去,用這種方式作為活動的結尾,既體現了活動的時效性,也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三、音樂活動

1、集體展示式結尾。音樂活動是歡快地,所以在表演中結束活動應該是比較恰到好處的。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被一點一點的激發出來,到了活動最後,讓孩子們的情緒各方面都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這個時候來一個集體的展示作為活動的結束,會讓整個學習活動更顯圓滿。

2、媒體欣賞式結尾。有些音樂活動可分為幾個教時,那麼在前幾個教時中老師可以採用媒體欣賞的方法作為活動的結尾,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也可以作為對下一個教時活動的預習,讓幼兒保留學習的熱情。

四、美術活動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耐人尋味的結尾將使一個美術活動得到美的昇華,所以恰當地運用結尾,不但能引起幼兒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也利於幼兒對整個美術活動的回味和思考,寓教於樂,其樂無窮。

1、欣賞展示式的結尾

教師事先根據活動的內容創設好美術作品的展示版面環境,例如:活動《自制郵票》,教師可設計一本大集郵冊,讓先完成郵票設計的孩子將自己的郵票插到大集郵冊中,同伴間可以互相欣賞作品。一來不會讓先畫好的孩子無所事事,二來也可以鼓勵其他孩子認真創作。有了這個欣賞的環節,教師便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要進行集體的講評交流。

2、快樂遊戲式結尾

遊戲式的結尾在部分美術活動中也能被使用,例如在:美術活動《舞龍》中,先完成的一組孩子將各自的龍拼接起來做成一長條龍,幾個孩子先嚐試玩舞龍的遊戲。緊接著一組組孩子跟上來,活動在遊戲中快樂地結束,孩子們既完成了作品,也享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所帶來的樂趣,可謂是一舉兩得。

3、精彩故事式結尾

這種方法可以在一些繪畫技巧難度較小的活動結尾處使用,例如美術活動《金魚》中,老師可以讓先完成的孩子為自己的作品編一段小故事,在集體分享時來講給大家聽,既能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在作畫時就帶著情景來畫。老師也能夠通過幼兒的故事,更好的瞭解每個幼兒的思想。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 篇三

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興趣、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萌發學習興趣,感受英語語感,形成最初步的交往能力。在幼兒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以促進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經過一個階段的摸索,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活動中有以下特殊的價值。

首先,情景教學法創設的形象生動,各類動態情景有趣,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它營造的寬鬆和諧、愉快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

其次,兒童思維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的聯想進行的,情景法創設具體直觀的形象情境,幫助兒童正確理解語言意義。

第三,情景法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為其提供了模仿、遊戲、交流的條件。兒童在課堂遊戲情景、生活模擬情景、舞臺表演情景中,消除了緊張和壓力,聽聽說說,唱唱跳跳,動動玩玩,興趣盎然地投入活動,不僅愉悅了孩子們的情感,更提高了孩子們的第二語言的運用及交往能力。

1、課堂情景

課堂情景可以是圖片、木偶、玩具、實物等材料,也可以是教師的表情,形體動作,此法可用作教授單詞。例如:教水果APPLE時,可以出示一張張水果圖片,也可以出示水果實物,我們引導幼兒看到蘋果說APPLE,拿著蘋果說APPLE,聞著蘋果說APPLE,並且學唱英文兒歌,加深學習的記憶。在動詞等教學中,老師藉助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讓幼兒理解語言的意義,同時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操練,親身體驗認知新的語言資訊。

2、生活情景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生活情景的創設旨在為幼兒提供交流和交際的機會,我們根據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母語文學經驗,選擇一些短小淺顯的對話引導幼兒在日常中使用:HELLO!GOODMORNING!SEEYOUTOMORROW!BYE-BYE!之類的相互問候句子,這類活動利於孩子學以致用,幼兒掌握了簡單的對話,便為交往打下了基礎,於是我們適時創設生活模擬情境,引導兒童進行交往學習,如:”children’sshop“設計一個品種豐富的兒童商店,和“Macdonal’s”麥當勞等,讓幼兒運用學過的“whatdoyouwant?”學做營業員,練習“Ilike.。.”學做顧客,幼兒在模擬的購物環境中印象深刻,情感投入,躍躍欲試,激發了他們用第二外語交往的積極性。情景法的設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提高了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 篇四

提高幼兒記憶力的八大妙招

一、善用比喻

理解記憶在幼兒教學中,無論是範誦詩歌、範唱歌曲、給幼兒講故事,還是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的示範,不但要正確規範,還要善於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比喻手法_難點,在幼兒的腦海裡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告訴幼兒尾巴分開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樹葉,幼兒記住了尾巴的樣子,又能較容易地畫出來。

二、多種感官

嘗試記憶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能獲得最好的嘗試記憶效果。如:認識紙,讓幼兒用手把紙放水裡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用手撕一撕紙。通過實驗,幼兒記住了紙的四個祕密。又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瞭解了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後讓幼兒畫蘋果,加深了嘗試後對知識的記憶。

三、開展遊戲

興趣記憶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的確,遊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培訓)和智力。教師(培訓)把知識融於遊戲之中,可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記憶。如:認識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讓幼兒進行玩水遊戲,通過在水中玩插塑,讓幼兒知道水是無色的,再讓幼兒用小竹簍盛水,用手抓水,從而知道水會流動,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質。

四、動作演示

準確記憶有些知識,利用動作演示,幼兒就會準確理解並記憶。如:古詩《靜夜思》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其中“舉頭”一詞,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幼兒嘗試練習,準確地理解了詞意,就在以後的提問中記憶猶新。又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圖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學中可讓幼兒學猴子著急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出“抓耳搔腮”這個詞,幼兒理解了詞意,就能很準確地用於講述中。

五、運用教具

形象記憶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兒識記。幼兒在學習知識中,教師能恰當的運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幼兒就能產生形象記憶,提高記憶能力。如:學習數的組成、加減法,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利用教具演示、講解,幼兒就能理解知識,加之幼兒動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識。又如:音樂課學習歌曲,運用圖片或實物等教具向幼兒解釋歌詞,就會幫助幼兒記住歌曲內容,並達到教學目的。其它各科知識也是如此,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教具,就會使幼兒輕鬆的記憶知識。

六、佈置作業

任務記憶積極發展有意記憶,對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學習有重要意義。開始可把記憶任務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絡起來,以後漸漸給他們提出一定的任務,讓幼兒有目的的記住一些東西,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能力。如:認識長方體,除在幼兒尋找長方體的東西以外,還要讓幼兒回家找一找什麼是長方體的,以此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再如:在幼兒園學習了兒歌或歌曲等,可讓幼兒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帶著任務去記憶知識。

七、綜合歸類

邏輯記憶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幼兒一些方法,使幼兒能把新舊知識有機聯絡起來,在物體之間建立邏輯關係,以拓寬記憶的廣度。如:認識了各種船,可教幼兒歸類為水上交通工具,最後教師引導幼兒把它們歸類為交通工具。

八、加強複習

強化記憶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復習,時間長了也會忘掉,為此要不斷幫助幼兒進行復習,但複習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達到強化記憶知識的目的。

教幼兒學習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不斷髮展幼兒的意義記憶。同時,幼兒記憶力的培養,與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積極開發幼兒的智力,幼兒的記憶力就會得到迅速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隨筆及反思 篇五

幼兒教師教學的語言技巧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尤其重要。走進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孩子對有的幼兒教師非常親近,有話敢說、願意說,老師的話也聽得進,而對另一些老師則疏遠,不夠親近,也不愛聽老師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造成的。下面為您介紹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

1、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 uawen.c n 我這樣做”等等。在這裡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伙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援幼兒的探索。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此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鍊幼兒,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氣說:“快點,幫老師收玩具!”;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裡,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係”、“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

2、因人用語

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採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再如,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要多使用些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將一些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而對於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則要注意語言的堅定和親切,使幼兒感到老師的話是經過思考的,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是值得聽的。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於是我說:“咦,我們教室裡什麼時候飛進來那麼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鬱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援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係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援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擁有了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都是不錯的。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5、“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是這樣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釦子找釦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鬆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6、“簡”化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彙涉及範圍較小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吃胡蘿蔔時,我們如果說:“胡蘿蔔裡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蔔。”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會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蔔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蔔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直白。

7、體態語

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體態表現出來。幼兒教師的體態語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師的微笑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教師的手勢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兒在犯錯時心領神會,自覺改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直觀,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總之,恰當地使用體態語能夠使教育教學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