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在全市鄉村振興暨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彙報發言

在全市鄉村振興暨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彙報發言

在全市鄉村振興暨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上的彙報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縣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強縣工程為統領,聚焦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實施興村富民、環境治理、鄉風培育、黨建提升和城鄉統籌五大行動,建設綠水青山生態美、產業興旺生活美、宜居宜業環境美、文明鑄魂精神美、鄉村建設和諧美、黨建引領治理美的“六美鄉村”。現將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盤活沉睡資源,推動“建設鄉村”向“經營鄉村”轉變。把建好的基礎設施用好用活,讓資產變為村民和村集體的經營性收入。2022年全縣96個村(社群)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45.9%,實現“村村過10萬元”。一是社會資本“引流”。實施鄉情回引和能人迴歸工程,引入市場主體盤活鄉村“美麗”資源。峽口鎮巖嶺村引進老巖嶺公司,村企合作發展鄉村旅遊,帶動250戶村民增收400餘萬元。二是閒置資產“生金”。通過“售、租、轉、改”方式,把村閒置資產開發利用起來。高橋鄉賀家坪村將原村國小租賃給市場主體,打造7家精品民宿,村集體增收20萬元。三是組織搭臺“聚力”。以村級經濟合作組織為平臺,鼓勵和引導村民通過資產入股、土地流轉、產銷訂單、勞務承接等方式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共享發展收益。昭君鎮陳家灣村成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房屋、現金等入股成為社員,累計為村民分紅18萬元。

二、拓寬增收渠道,推動“單向發力”向“多方共贏”轉變。堅持因地制宜、多村聯建,做精做優“土特產”文章,實現利益聯結多元化、村民增收門路多。一是多片區聯動。按照流域走向、發展趨勢和人口分佈規律,以片區為單位進行鄉村整體規劃,打造8個鄉村振興示範帶(片區)。普安昭君白茶鄉村振興示範帶三個村抱團發展,開辦民宿12家、農家樂18家,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二是全鏈條延伸。圍繞“柑茶菜煙畜果”六大主導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30個,擦亮昭君白茶、昭君硒橙等“昭君”品牌,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中堅作用,促進村民深度參與產業鏈,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榛子鄉板廟村引進榛寶生態公司,每年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250噸,增收220萬元。三是農文旅融合。依託鄉村山、水、田、園、林、果資源,持續推進果文旅、茶文旅、林文旅、景鎮村融合發展,打造20個鄉村旅遊網紅打卡點,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開辦農家樂875家、精品民宿196家,讓農村成為市民的小菜園、後花園、微農場。今年累計接待遊客360.2萬人,實現綜合收入24.2億元。

三、運用共同締造,推動“外部驅動”向“內生動力”轉變。堅持發展為民、成果惠民、振興靠民理念,以真心真情贏得群眾支援,讓村民變“叉手看”為“擼袖幹”。一是黨建引領帶動。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實施“頭雁領飛”工程,培育村黨組織“明星書記”10名,鼓勵基層黨員和村幹部帶頭髮展產業。高橋鄉太陽村整治40畝撂荒地,村幹部帶頭種植菸葉,村集體增收20萬元。二是專案為民促動。以村民實際需求為導向,專案謀劃建設把握“三看”原則:看村民有沒有增收或受益,看村集體經濟有沒有壯大,看鄉鎮產業有沒有發展。黃糧鎮金家壩村實施“童夢小鎮”專案,村民們主動參與,改造民居6棟、庭院1萬平方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戶均增收2000元。三是文明鄉風驅動。探索“文明積分銀行”“誠信超市”“紅黑榜”機制,創新打造“拾點南陽”“四鄰八坊”等品牌,村民共同商議制定村規民約,形成了巖嶺村“禁塑”、賀家坪村“清潔日”、龍池村“微環境改造”等示範治理模式。昭君鎮小河社群打造“陽光議事廳”,村民共同將散墳整治寫入村規民約,在2個月內完成58座散墳整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四、實施強縣工程,推動“各自為陣”向“統籌推進”轉變。堅持“壯大縣城、以城帶鄉,做強縣域、科學發展”思路,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把縣城古夫鎮和相鄰的昭君鎮、南陽鎮作為“大縣城”統一規劃建設管理,依據鄉鎮特色功能,構建“一中心、四組團”城鄉發展新格局,有序引導山上村民向縣城和鄉集鎮梯度轉移。一是做大縣城強龍頭。堅持把縣城的功能做強、產業做大、環境做美、服務做優,構建兩條高鐵、兩條高速、峽口水港和黃糧空港多式聯運的現代交通體系。豐富產業業態,加快愛琴海商圈、高鐵小鎮和智慧科創產業園建設,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濱河公園提檔升級等33個民生補短板專案,打造全齡友好高鐵新城。二是以城帶鄉優服務。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醫療方面,推動縣醫院、中醫院與武大中南醫院組建醫療聯合體,爭創2家三級醫院;深化醫共體建設,搭建遠端三級會診平臺,縣醫院下派骨幹團隊到鎮村坐診,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教育方面,實施龍珠幼兒園、實驗二小、興發楚才職校等專案,構建從學前教育到職業培訓的完整教育體系;推進“1+3”教聯體改革,打通城鄉教師互派交流渠道,推動城市教育資源下沉。養老方面,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12個農村特困集中供養中心、53個農村老年人互助日間照料活動中心,創新公共服務式、機構參與式、社會互助式、家庭愛心式“四式”養老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便捷養老服務圈。三是引賢聚才注“活水”。組建8個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招聘60名農技專業人才充實到鄉村一線。舉辦“興才沙龍”座談會、鄉情懇談會、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新農人培訓會等活動,吸引6000名鄉賢人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啟用鄉村振興人才力量。

彙報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