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會考改革下的國中生物教學

會考改革下的國中生物教學

會考改革下的國中生物教學

在此之前,生物學科作為一門副科,不參加會考,因此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高低、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都很難用科學的指標來評價,而且因為不考試,從學校到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都不夠重視,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但2018年新會考方案的出爐,生物參加會考了,把多年來生物學科不受重視的局面徹底打破,我們的地位提高了,但如何做才能應對這種教育新形勢,提高教學成績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教學,二複習。

一、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情感是影響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重要因素,對人的行動有巨大的推動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興趣的培養、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鳴,使學生體驗到愉快、積極、振奮的情感,更主動積極地去領會知識、從事學習活動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奧祕。

興趣的生成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學習內容所產生的好奇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學習內容表面,依賴於學習內容本身的特殊性、新穎性和有趣性。在興趣生成這一階段,學生以關注和衝動等下意識的動力形式表現出來。而這些關注和衝動,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其根源在於學習內容與學生學習目的、價值需求有必然聯絡。這種聯絡反映到學生的意識中,引起了學生的注意,產生了愉悅的心理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單指肉體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無關係的事物,人對它是無所謂興趣的。凡是人感興趣的、所欲的東西,總是在某個方面,某一點或某種程度上與主體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說,興趣是直接由學生學習需要驅使,間接由學習價值觀推動而萌發的。產生興趣的正強化又有兩種,一種是外部強化,一種是內部強化。學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擺在“副科”的位置,因此首先要改變他們對生物看法,如七年級開學的第一節課把會考改革制度告知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記住重要知識點。除此之外七年級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也可以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生物是一門關於大自然的科學,應當把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觀引到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認識植物分類,以及採集一些動植物標本,這樣不僅學生們玩得愉快,也學的開心,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生物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了眼界,並且可以培養他們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備課,增強上課內容的有效性和上課形成的趣味性

1、課前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任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的時候,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對教材的透徹理解是上好每節課的前提條件,而且要設想好每個環節,就好比在腦中演練一遍授課過程。要明晰每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內容前後連貫,以及以何種方式講解學生才能有興趣去接受,並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重要的內容要講細講透,相對簡單或要求不高的內容可以簡單帶過,這樣避免一節課下來內容過多,給學生造成負擔。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準備才能給學生全面的講解。

2、課堂資料的查詢、整理,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投影儀、多媒體電腦等等作為新的教學儀器陸續進入了課堂,同樣我們還可以在網上找到多種資料充實到課堂中去。這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的面前,同時也促進和提高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聲、色俱全的課件,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這比我講上一百遍說"大自然如何豐富多彩"來得真實、印象深刻。而且模擬實驗變得很實用了,我們可以在多媒體電腦上展現植物的生根發芽過程,展示生物的生理過程,模擬解剖動物、人體,把教學的重點、難點變得容易、有趣。生物學科知識點瑣碎,零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覺得記憶的內容太多了,學習起來很費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這樣能使學生站在一個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提高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三、重視重難點,增強學生聽課的有效性

在進行每個單元教學之前教學內容應精煉求新,教師要簡單介紹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和課時安排,讓學生心中有數,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多看教材歸納整理相關知識,然後才是以精講突破重難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上課前,向學生說明本節課的重難點是什麼,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告訴學生,老師以前教過的學生經常在哪些方面出錯,提示學生哪裡難學,在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去聽。成績好的同學一聽就懂了,就理解了,會感覺老師講的那麼難的內容,以前的學生都學不會的內容我都會了,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生物的興趣,易於取得好成績,相反,對於成績落後的學生,學到這部分內容時,即使沒有完全聽明白,他們會感覺到這就是老師講的最難的內容,以前的學生都弄不明白,我沒聽明白也是正常,下課後再問老師就行了,下課後老師再根據這一內容作個別輔導或用題進行練習,進一步幫助後進生突破重難點,這樣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取得好成績的決心和學習興趣,學生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就提高了。

四、重視實驗,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之前的生物教學,因為教師不重視觀察、實驗,生物學的許多概念和原理都是直接給出,同時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也是教師照本宣科,填鴨式的灌輸,學生對這些理論根本就沒有理解,結果把生物教成了“死物”。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其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對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觀察、實驗及實踐中的應用。中學生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時期。因此,注重實驗是生物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通過實驗,學生分析討論,自己動手得出實驗結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實驗的結果是自己分析得出的,鞏固和擴大了知識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考試時自然得心應手。另外,在學生自身觀察,實驗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五、重視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效率

1、教學目標明確,實現目標教學。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它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途徑和方法的選擇,決定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生物學教師必須在深刻理解新的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鑽研每一節課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使教學過程能夠很好地圍繞著目標展開。

2、選擇恰當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手段應該講究實效,既不能為了趕進度而採用最省力省時的滿堂灌,又不能為追求形式而搞花架子。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師應服從於教材的內容,如果教材的內容是從直觀到抽象,就應採取“觀察—操作—概括”的策略;教材的內容是假設到證明的特點,就採取探究式教學,按“問題提出—實驗討論—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如果教材的內容是從已知到未知的特點,應採取“自學—精講—理解”的策略,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3、精講精練。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師就要做到精講精練。精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突出教材的重點,用精練的語言準確地揭示教學內容。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限的,一般20分鐘左右,講多了注意力會分散,而且重點不能突出。精練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題目,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過量、重複性的練習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對學習不能真正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備課環節,緊扣重點,選擇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及時反饋,教學交流。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重視反饋過程,根據反饋的資訊,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期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這樣,師生間才能形成資訊的雙向交流,達到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六、重視理論聯絡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絡這些實際,聯絡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絡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絡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聯絡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係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有克隆羊的培育,常見毒品的種類等;關注健康的有預防傳染病、安全用藥、吸菸的危害等;關注生產生活實際的有嫁接、釀酒、食品的儲存等。

七、重視複習,關注能力,強化應用。

生物學在七八年級開設,每學年分上下冊共4冊。知識點多,範圍廣,如果按之前的教學計劃進行,根本沒有時間複習,即使每節課學生學的都很紮實,但不復習絕對不行,因此可能會出現教師們為了加快進度把課趕完,於是課堂上該讓學生學、做、實驗、討論的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機械性地記憶,大量的練習,死記硬背,這就和課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馳了。所以如何壓縮課程,如何複習,什麼時間複習,複習什麼,是我們所有生物教師要思考並解決的一大難題。因此在《考綱》正式頒佈之前,我來談幾點看法:

1、重視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基礎知識、核心知識的落實。我們都知道知識與能力並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確而深刻的理解,就談不上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複習教材知識時,不能貪求把書上的所有知識做到點滴不漏,也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抓重點、抓主幹,要對教材進行提煉加工,將那些最重要的概念、規律、原理整理出來進行強化,做到熟記、透徹理解並能應用,特別是在臨考前,還要將這些內容認真過一遍,防止遺忘。

2、加強內在聯絡。從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來看,無論是微小的細胞,還是複雜的生命個體,乃至龐大的生物圈,都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要學好生物學,必須善於尋找生命運動的基本規律,善於發現教材各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絡。除了將知識整合以形成知識網路外,採取專題複習,將教材中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注重能力培養。新課程特別強調探究性學習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很多的試卷中也越來越呈現出重視對學生能力考查的傾向。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探究活動案例和各種技能訓練內容。雖然在緊張的複習過程中不可能將教材中所列的所有探究活動和實驗都做一遍,但教師可根據要求,精選部分探究和實驗內容,引導學生將有關探究的方法和實驗過程、相關結論回顧一遍,還是必要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材中的許多探究,都涉及到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實驗變數,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師一定要下功夫多指導。 

4、強化插圖內涵。新課標教材中大量精美的插圖不僅大大增強了教材的可讀性,更把一些微觀的、抽象的、不易被感知的、深奧的生物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理解一些複雜的生物體結構知識與生命活動規律時大大降低了難度。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對學生學好生物學非常重要。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不僅要重視對課本中一些重要插圖的識記,更要加強理解,教師可通過將課本插圖適當變形,來考查學生對圖的理解與應用。

5、把握熱點,聯絡實際。生物學屬於一門基礎學科,對人類社會、經濟和生產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課程改革後,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與社會、科技發展、生產生活的聯絡越來越緊密。縱觀了近年來很多地市的生物會考試題,越來越多地涉及環境保護、人的健康、一些生物學原理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及生物科學領域取得的一些新進展等方面,尤其是考試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有關社會熱點的問題,這類問題的顯著特點是“起點高,落點低”,換句話說,“題在書外,理在書內”,解答的基礎仍是熟練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力,只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照本宣科,使學生克服死記硬背的毛病,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多聯絡實際,養成活學活用的習慣,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是能解決好這些新問題的。

6、精選習題,注重實效。生物學試題多以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立意命題,密切聯絡實際,考查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僅僅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並不意味著會應用,會解題,所以在複習中精選一定數量的題目來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事實說明,並非做題越多,效果越好,要避免搞“題海戰術”。訓練題的選擇,關鍵是精,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要做有心人,除了手頭上多備幾樣高質量的教輔資料外,還可以從網上搜集一些有價值的資料,資訊,教師一定要對這些資料進行認真篩選或必要的再加工,然後提供給學生使用。此外,教師要充分重視對試卷和作業的講評,對於學生答題時暴露出的問題,尤其是錯誤率較高或帶普遍性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為學生指出來,引起學生重視並及時糾正,必要時,還要進行反覆強化,特別是臨考前,學生還必須將平時做錯了的題再認真看一遍,防止遺忘。

7、授之以漁,爭創佳績。國中生物學專業術語多,記憶的內容多,知識點多而零散,學生在複習時常常產生記憶困難,此外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造成記憶困難,這影響了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複習課除了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外,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一些對知識進行整理和記憶的方法,通過應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整理、歸類,通過繪製概念圖等方式進一步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絡,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應用,避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嘗試自己整理知識,形成各自有個性的知識網路,通過教師不斷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在複習中真正發揮其主人翁精神,增強複習效果。在平時的訓練和測驗中,教師就應強調學生養成冷靜答題的習慣,並教給學生一定的解題技巧,如答題前要仔細審題,注意捕捉題幹中的重要資訊,特別是一些關鍵的字詞,要做到咬文嚼字,要學會避陷阱、破定勢,排除題幹中的無關資訊的干擾,準確完整地領會出題者的意圖,然後聯絡課本知識及教師平時的講解,認真作答。

總之,學生要學有所獲,教師要教有所成,與教師心態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必須要備好每一節課,用生動的、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學好學活,這樣才能有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