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語文教案【多篇】

大學語文教案【多篇】

大學語文說明文精選 篇一

“海闊憑魚躍,天高憑鳥飛”,在大學裡,我們可以盡情揮灑熱情,施展才華,大學校園生活五彩繽紛。

社團——五彩繽紛的花朵

第一次走進陌生的校園,園中綠蔭如此靚麗,凋零的楓葉如蝶飛舞,路旁的柳樹向新學子表示歡迎,還有害羞地躲藏在樹之後,牽扯樹衣角的小草,校園生活讓人倍感清爽!

菁菁校園裡,社團成為同學們揮灑青春,激揚文字,攝營養、挹清芬的樂土。大學伊始,社團的招新活動早已開展地如火如荼。莎士比亞說:“世界上有許多東西是你在書上看不到的”。面對各種各樣的社團,我也充滿著熱情和期待,填了三個嚮往已久的社團招新表格。在社團的這些日子裡,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拓展了知識領域,促進了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結交到許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鍛鍊和提高了我的社會活動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團結合作,使我變得更加開朗、活潑、積極和自信。就這樣,我和社友一塊認真努力工作,有付出和耕耘,也有收穫。這讓我更加堅信一句話:“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一片相互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

師友——學途上的明燈

阿爾溫?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而是沒有怎樣學習的人”。在學途上,老師和同學是你學途上的明燈。我不在像高中一樣,每天去往同一個教室,蔫蔫地等待老師的到來,每天在老師的苦口婆心下埋頭於語數英的題海中。而現在,我沒有繁重的作業,沒有從早到晚滿滿的課程,沒有老師的逼迫和父母的督促,懷著顆渴求知識又無限好奇的心,去聆聽老師運用網路技術的講課,自由地學習,獨立思考,和老師、同學廣泛交往,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生活最絢麗的一頁,莫過於廣交朋友。還記得剛來的時候,除了在網上瀏覽了一下河南的風土人情,其他的我一無所知。周圍的一切,對我而言是那樣陌生。來自南方的我,在這裡沒有朋友,沒有親人。遇到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只能拿著手機,盯著通訊錄上的名字發愣……這時候,是師友及時的幫助讓我擺脫了窘困,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從此,通訊錄裡聯絡人越來越多,能聽我傾訴的人越來越多,能在QQ、微信分享校園裡遇見的趣事、樂事和傷心事越來越多……我也以松下幸之助所言“請覺悟與人共同生活的重要性,要懷感恩的心,以不忘恩,不忽略感謝、尊重義氣的心與人交往”對待他人。

大學語文說明文精選 篇二

中國的四書五經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鉅作,而且還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瑰寶。《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知識先人們智慧與思想的結晶,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現在提出的科教興國,是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所提出的方針,傳統文化是否還應該繼續完完全全地繼承下去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有一次在一家入口網站的帖吧上,看到了一篇點選率相當高的帖子。帖子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名中學生在上語文課時,他的語文老師提到了英國著名小說家J.K.羅琳的作品----《哈利?波特》.那位老師無情地批判到:‘像哈利波特那類垃圾,是騙小孩子的,根本不適合中學生看,其實同學們應該在課餘時間多讀一些像《論語》那樣的書籍,豐富自己的閱歷。’”這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網民們紛紛回帖。有的網民大罵那位語文老師,有的網民對這種觀點持贊成的觀點。總而言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人分個清楚。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所呈現出來的有時另一種情形。

去年,北方一帶的國小生們又多了一種新的選擇。當地出現了另一種≮≯教育模式,似乎再次重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孔老夫子的教育方式----私塾教育。在這種課堂上,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相互似乎很少交流。課堂的中間同樣擺放著一幅孔子相,學生的座椅都比普通學校的要大得多,寬得多。私塾教授的課程也比普通學校所教授的不同。課本上大多是文言文,學生們會先把它們背熟了以後,再瞭解它們的意思。老師們也有“充分”管教學生的理由和權利。學生不聽老師的話,老師可以使用“藤條”,現在社會上似乎不怎麼流行這個詞語,通常用在《教師守則》中被禁止的“體罰”一詞來代勞。廣大社會人民對其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

中國是否應該再搞所謂另一種運動呢?這我們無從得知。但現在推行的素質教育還未能完全代替應試教育,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有人說如果中國繼續推行這種教育制度,在三十年之內,必定會超過世界上的強國,但要知道,這也可能是我們中國人長久以來沒有獨立得過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

因此,中國是否應該進行教育改革,這就只能問問我們國人自己了!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 篇三

通過這一個學期以來對語文的學習,讓我發現在大學學習語文與中學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學,學習語文更多的是強調能從欣賞語文和應用語文的角度上出發,語文沒有像以往學習時枯燥乏味的練習,她不再要求我們為了考試而循規蹈矩地學習。相反,她是讓我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對它的接觸和了解逐漸去感受語文的獨特文化魅力。在學習當中,我們分別學習了橘頌、原鄉人、祖國土等文章,並觀看了一些視訊。對語文的學習,不僅讓我的文化積累有了一定的提高,還讓我對語文的應用有了新的認識。

學習語文一定要多讀書,並結合實際應用,不要把自己的思維禁錮在《大學語文》這本書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讀書,並根據自身經歷理解體會。我們要多讀書,讀有用的書―――能增加自己的見識、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的書。通過一段時期的語文學習之後,我會偶爾回顧一下經典,感受語言和文字那獨特的意境。就像莊子的《相濡以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讓我學會了新的思考方法,開始追尋文中的意境。每次讀完莊子後,我總感到他那雙冷眼下有一顆對生活熱愛的心。

我們學習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先賢的`作品,提高文化修養,增加人生感悟。使我們的言談和書寫更美更有文采並有價值;和學習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相關禮節與技巧,使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加得體有風度;使我們整個的人、整個的生活都更精彩。她讓我們在學習中探究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她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在兩個月的大學語文學習中,老師通過書本,電影,辯論賽給我們提供一種自我發現、自主學習的天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與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探索、創造、成功的樂趣,引導我們學會學習,具備獲取新知識、新資訊的能力

我通過學習了這快一個學期大學語文後,感到要更加的珍惜大學這次學習語文的機會,因為這也許是我們的人生中最後一次能夠學習到語文,累積知識,收集經驗,昇華靈魂的機會了。

大學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一、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

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

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

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

二、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是自主學習的重要。

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老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能通過同學們自主學習、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自己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

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三、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為什麼要學語文?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

現實中,許多同學只會做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

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

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四、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其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也不要只讀中國作家的作品。

五、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文章模板”,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模板”,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六、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

首先,要多讀、反覆嘗試、積累自己的寫作模板;

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

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

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七、細思考

《學記》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

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

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八、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老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

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老師則要善於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

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九、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

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

大學語文作文 篇五

(二)28篇精讀課文具體考核要點:1、《莊子?養生主(節選)》 (1)理解本文中心觀點所具有的普遍意義。 (2)識記本文以寓言故事為論據的喻證法的論證特點。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躊躇滿志”等成語的含義。2、《諫太宗十思疏》 (1)理解本文三個論證層次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 (2)分析“十思”之論中所包含的君應自戒自謙,民可載舟覆舟的對應關係。 (3)理解本文喻證法和對比法相結合的論證特點。3、《答司馬諫議書》 (1)理解駁論文章“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的議論方式。 (2)分析作者辯駁論敵觀點時分別採用的“據實反駁”和“據理反駁”的特點。 (3)理解本文雖語氣平和,但態度堅決的寓剛於柔的特點。4、《今》 (1)認知本文的中心論點,理解本文這一論點的現實針對性。 (2)理解作者從“今”的時間意義和客觀存在意義兩個層面來論證中心觀點的特點。 (3)理解本文中多種論據與中心論點的關係。 (4)理解演繹法的論證過程及其作用。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1)識記這是一篇駁論文章。 (2)理解本文確立的頌揚“民族脊樑”的堅強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論點。 (3)分析本文抓住論敵邏輯錯誤加以辯駁的論辯特徵。 (4)理解本文最後一段話的深刻含義。6、《裘》 (1)

掌握裘的定義、種類及其特點。 (2)理解本文所採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結構方式及其表述特點。7、《橋的運動》 (1)理解“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這一抽象事理。 (2)掌握本文的結構層次與結構方式。 (3)理解橋的“動平衡說”。 (4)結合本文內容,理解科學小品的特點。8、《垓下之圍》 (1)理解本文肯定項羽重大歷史功績,同時批評項羽缺乏政治遠見的基本傾向。 (2)把握本文通過三個場面描寫塑造項羽悲劇英雄形象的寫作特點,分析項羽主要的個性特徵。 (3)具體分析本文運用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寫作特點。9、《張中丞傳後敘》 (1)認識本文駁論與敘事並重的特點,並分析這兩者內在聯絡。 (2)理解本文“以論傳人”的寫人方法在駁論部分的具體應用。 (3)分析本文細節描寫在刻畫張巡、南霽雲性格特徵所起的作用。 (4)分析本文三個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襯的關係,以及通過反面人物來反襯他們的特點。10、《始得西山宴遊記》 (1)理解本文反覆出現“始得”二字在表情達意上的意義。 (2)理解本文第一層次成為第二層次鋪墊的結構特點。 (3)理解本文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來寫西山的特點。 (4)領會作者得出“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感悟的過程。11、《登西臺慟哭記》 (1)理解本文為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宋朝覆亡而慟哭的強烈愛國情感。 (2)領會本文“哭”字貫串全文的結構特點。 (3)具體分析本文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在表達主題、抒發情感、烘托氣氛等方面的藝術表現功能。12、《徐文長傳》 (1)理解徐文長獨立一時、卓而不群的奇特個性,和憂憤成疾、顛狂自戕的悲慘命運。 (2)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強烈的總體特色。 (3)分析本文“以事傳人”與“以論傳人”相結合的寫人方法。13、《故鄉的野菜》 (1)理解本文運用比較、烘托方法所抒發的眷念故鄉的情感。 (2)分析本文運用民歌、諺語來點染、抒發情感的作用。14、《廢園外》 (1)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作者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本文虛實結合、虛實相生,通過想像來展開敘事、抒情的藝術表達方式。15、《國殤》 (1)理解本詩題目《國殤》的含義,概括本詩的主要感情傾向。 (2)分析本詩場面描寫與細節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3)背誦這首詩。16、《短歌行》 (1)體會詩中所表現的複雜、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詩的主旨。 (2)理清本詩的抒情層次,及其相互關係。 (3)理解詩中用典、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所起的作用。 (4)背誦這首詩。17、《山居秋暝》 (1)

劃分本詩寫景部分的層次,概括其各自側重點。 (2)理解詩中以動寫靜、動靜結合的寫作特點。18、《春望》 (1)理解詩人通過望中所見、望中所感抒情的藝術特點。 (2)分析對本詩頷聯兩句含義的兩種解釋的各自特點。 (3)理解本詩中細節描寫對深化主題的意義。 (4)背誦這首詩。19、《泊秦淮》 (1)理解詩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題。 (2)理解這首詩構思精巧,表達含蓄的寫作特點。 (3)背誦這首詩。20、《關山月》 (1)分析這首詩感情層次,理解以“月”貫串全詩的結構特點。 (2)說明這首詩選取典型事物、典型場景來抒情言志的特點。 (3)背誦這首詩。21、《再別康橋》 (1)把握作者重遊故地,與之再別時眷念、珍惜相交織的情懷。 (2)理解這首詩通過選擇意象、運用比喻象徵來豐富詩歌內涵的藝術特點。22、《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1)體會詩人對祖**親的深沉摯愛之情,以及渴望祖國日益強盛的殷切情意。

(2)掌握本詩多重顯、隱意象疊加的抒情手法。 (3)理解詩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過程,理清詩篇情感邏輯層次。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1)理解詞人表達的身處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2)理解這首詞“觸物興感”的抒情手法。 (3)說明“雕欄玉砌”與“小樓”、“朱顏”所構成的雙重對比關係。 (4)背誦這首詞。24、《雨霖鈴(寒蟬悽切)》 (1)理解這首詞點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本詞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3)背誦這首詞。25、《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1)理解這首詞上片詞人所點明的“無人會,登臨意”深刻內涵。 (2)識記這首詞下片三個典故的本事,以及詞人用典的創作意圖。 (3)背誦這首詞。26、《前赤壁賦》 (1)體會蘇軾寫作此賦時的複雜心態和情感變化,把握作者忘懷得失、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2)理解並分析此篇賦文創造性地運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手法來表現內心矛盾的獨特構思。 (3)具體分析此篇賦文寫景、抒情、說理有機結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點。27、《**》 (1)理解本篇小說題目《**》的含義。 (2)分析七斤與趙七爺,九斤老太與六斤這兩組人物分別對應的關係。 (3)理解人物對話對刻畫人物、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4)指出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突出七斤這個人物性格特徵的作用。 (5)分析小說開頭、結尾兩處場景描寫在烘托、深化主題方面的作用。28、《斷魂槍》 (1)理解本文時代背景的交代對錶現人物的意義。 (2)概括主要人物沙子龍性格特徵和複雜

心態。 (3)分析次要人物王三勝、孫老者對沙子龍的塑造所起的對比、襯托的作用。 (4)理解本文肖像、語言、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的意義。 三、試卷題型和分數結構 (1)選擇題:20分 (2)填空題:10分 (3)語詞解釋題:10分 (4)翻譯題:10分 (5)簡答題:20分 (6)簡析題:30分 (7)作文題:50分,命題作文,文體不限(但不能寫成詩歌),字數要求800字。

大學語文論文 篇六

大學語文論文4000字

大學語文論文4000字

教學程度高低不同的書院,通過某種機制組成聯合體,在相互比較中可以看出其等級差異。宋代最典型的例證是見於《宋史·尹谷傳》的“潭州三學”,即潭州州學、湘西書院、嶽麓書院三學學生月試積分高等而遞升,三學為三個層次,此為論者所熟知,不必贅言。有意思的是類似的情況在清代也出現過。乾隆年間,長沙嶽麓、城南兩書院隔江相望,雖同屬省會書院,但嶽麓在全省招生,城南在全長沙府招生,程度有別。湖南巡撫陳巨集謀規定,每年年底“將兩書院生童傳齊匯考一次,核其有無精進,以定次年去留。城南書院生員中有佳者,送嶽麓書院。”(注:清·陳巨集謀:《申明書院條規以勵實學示》,鄧洪波編:《中國書院史資料》,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1585頁。)可見,嶽麓書院由潭州三學而確立的湖南最高學府的地位,到清代仍然保持未變,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宋代的另一例在今江西,由江東提舉袁甫實施,事見其《番江書堂記》,其稱:

或問餘曰:“子創象山書院於貴溪,興白鹿書院於廬阜,而又建番江書堂,何也?”餘曰“子豈知餘盡哉!……兩書院蓋士友所宗之地,振而起之,責實在餘。故凡士願處象山若白鹿者,名隨其行輩與其望實,或畀領袖之職,或在賓講之選,衿佩鹹集,彬彬可觀矣。而餘之所深慮者,已成之材雖易於振拔,而後來之秀未保其嗣續。況士友之紛至,非按其語言參諸履行,則未可得其為士之實。於是,選通經學古之士,率生徒而課之,餘暇日亦數加考察。俟其立也,乃分兩書院而肆業焉。此番江書堂之所以建也。”(注:宋·袁甫:《番江書堂記》,《中國書院史資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版,第145-146頁。)

非常明顯,作為一種預備學校,番江的書堂程度要大大低於“士友所宗之地”的象山、白鹿二書院。按番江書堂在饒州鄱陽縣,位於貴溪、廬山兩地之間,有達源、止善、存誠、養正四齋,規模不小。可知,袁甫在三地遠距離構建書院教育體系,比起潭州三學同城隔江組成的教學體更有創意,此則或可視作今日遠端教育之開端。

與以上不同書院間通過某種機制聯合組成一個等級差異有別的共同體不同,在明清時期,出現了一地幾所不同教學層次的書院共存但相互之間缺乏聯絡的情形。如福建省會福州,康熙年間由巡撫建立鰲峰書院,雍正十一年(1737)定為省會書院,專課生童。嘉慶二十二年(1817),總督汪志伊等建立聖功書院,專課童生。同治三年(1864),總督左宗棠又建正誼書院,專課舉人、貢生。(注:民國《閩侯縣誌》卷三十三。)又如天津,有輔仁、問津、三取三書院“鼎峙為三”,“皆為生童而設,孝廉不與焉。”至同治十三年(1874),官紳建立會文書院,“專課舉人”。(注:光緒《天津府志》卷三十五,馬繩武《建立會文書院記》。)童生、生員、舉人是三個不同層次的群體,各書院程度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指出的是,這類書院的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也會因為某種原因而出現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的變化。如蘇州府平江書院,創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凡吳、長、元三縣童生,邑選十人入院肄業,諸生亦與焉。其後諸生盡入紫陽、正誼兩書院,而平江書院專課童生。”(注:同治《蘇州府志》卷二十五。)十分明顯,蘇州府屬的平江書院,由生童並課到專課童生,其地位由高而低,出現了變化。

同一所書院內部也有高低層次的不同。如山西夏縣涑水書院,由元至治年間邑令貼木兒不花建立,祀宋儒司馬光,有“堂七楹,中設司馬文正像,顏曰粹德堂,左延賓,右延師,闢齋五,聚造士之俊選與幼學者分授焉。遊息之所,講肄之堂,庖廩井廄靡不俱備,復入田畝若干,歲入以贍,且以供祀事。”(注:雍正《山西通志》卷三十六。)可見,涑水書院是成人與幼年分班授課。又如清代湖南平江縣爽溪書院,為同治七年(1868)邑人李元度創建於李氏家廟之西的家塾,它延請“經師一、蒙師二,以分教子弟,先太高祖後裔皆入焉。”(注:清·李元度《天嶽山館文鈔》卷十六,《爽溪書院記》。)經師、蒙師所授內容不同,知識深淺有別,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學生同處一院而“分授”、“分教”,和有些書院的“分班回講”一樣,是分級分班上課的表徵,它是書院在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創新,比之近代西方學校的分班授課,其依照程度而組織教學的原則相通,所不同的是,對這種教學規律性的認識與實踐,書院要比西方學校早幾個世紀罷了。

書院教學程度的不同,可以用大學、國小這樣的傳統方式表述。如元代建康府明道書院,就將自己的生徒明確分成“大學生員”、“國小生員”兩類。“大學生員”十四人,又分“治經”、“治賦”兩個專業,各七人肄業。其“課試”規定:“三十歲以下者,各各坐齋讀書,延請講書訓誨”。“每日照舊例行供講課。每日課治,治經義者小經冒議,治賦者省詩。午後納課呈山長,晡後書院會食,課辦呈公堂,放學。”“國小生員”無名額記載,其“課試”規定:“每日從國小教諭出題受書訓導,每遇三日一次供詩;每日背誦隔日書,授本日書,出本日課題,省詩對句,食後習功課,午後說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國小》之書,《通鑑》,出晚對,供晚對。”(注:《行省坐下監察御史申明學校規式》,《中國書院史資料》,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第425頁。)兩相對比,可以看出,其程度的不同明顯而具體。

與明道書院一院同招大學、國小生員肄業不同,明代山東臨朐縣朐山書院“以國小為教”,所招全是國小生員。朐山乃嘉靖十年(1531)知縣褚寶建立,其建立緣由、內部規制及運作情況,詳見於當年的山東提學副使所作的《朐山書院記》,其稱:

又以儲材在學校,而蒙養必先國小,乃仿古社塾遺意,創書院於邑城中,前為養正堂三楹,後為景賢堂五楹,翼以書舍十六楹,環以左右塾八楹。於是選民間之秀彥,立塾師以教之。朝鐘暮鼓,聚散惟時,辯方書,正句讀,吟詩習禮,考論名物器數,居處慎其(與)長幼,明其(節)勤惰,示其懲勸。令雖日事案牘不暇給。稍間,輒與諸生督課,時校藝,而進之右塾,升之左塾,升之堂。升之堂者,以需進於庠校。於是,邑之士鹹觀而向化。……嗟乎,今書院之設遍山左,然未聞以國小為教者。(注:嘉靖《臨朐縣誌》卷四。)

這條材料十分典型,不僅可以說明臨山書院是國小,它可以與遍設山左的其他大學程度的書院並行特立,而且又以堂塾分成高低程度不同的三級,由右塾而左塾而升於堂,內部實行等級管理,便於激賞以提高生徒的學習積極性。更有甚者,在保持相對獨立性的情況下,它又可將升之堂者進於庠校,使國小層次的書院可以迴歸社會,不致因缺失生存環境而出現無以為繼的困難,可謂規劃周詳。事實上,清代雖行政區變化,臨朐縣附廓於海州州城,朐山曾一度升格為州級招收生童肄業的大學層次的書院,但到嘉慶七年(1802)知州唐仲冕率一州兩邑士民建立石室書院之後,朐山書院又“改為國小,延諸生之勤篤者為童子師,屬學官董之。”(注:嘉慶《海州志·書院》。)

和國小層次的`書院再分高下等級一樣,大學這一層次的書院也存在著諸多等級差異。前述第一、第二種情況是大學類書院教學與學術水平高低不一的兩種表現形式。另一種則是區域性差異。受區域性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各地的文化教育整體水平各不相同。雖同屬縣級、州級、府級書院,但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相比,其教學程度卻不能相提並論。茲舉陝西略陽縣嘉陵書院為例,它位居縣城,屬縣級書院,設山長掌教,有齋長經管院務,設院書、院舍寬敞,經費充足,規制謹嚴,在全縣招數十名生童肄業。但其地接青海,距省城一千餘里,屬落後地區,其教學要求,僅為熟讀六經而已。有關情況,見道光十一年(1831)知縣為其制訂的“成規”第一條《定膏火》,其稱:

前以讀經書定膏火,讀經者給膏火,不讀經者不給,期於士皆通經。然亦有勤於用功而讀經不能如數者,自宜略為變通。今定膏火五十分,讀經膏火三十分,不讀經膏火二十分。讀經以《易》、《書》、《經》、《周禮》、《禮記》、《春秋左傳》六經為定。六經尤以《春秋左傳》、《禮記》、《周禮》為主。《春秋左傳》十二本,《禮記》十本,《周禮精義》六本,諸生童於是三經,能二十日讀一本者準膏火。……《易》、《書》、《詩》,每部均限八十日,能讀熟者準膏火。然必《周禮》、《禮記》、《春秋左傳》讀完再讀此三經者方準膏火,但能讀此三經者不準。……其不專予讀經,或讀經不能如數者,生員膏火十分,童生膏火十分。(注:清·賈芳林《嘉陵書院成規五條》,《中國書院史資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9頁。)

《周禮》等三經共28本,以20天讀熟一本計算,需要560天,《易》、《書》、《詩》三經,以80天讀熟一本計算,要240天,六經共計800天才能讀完。書院一般每年放假兩個月,按照規定的進度,滿打演算,每個生童必須在書院肄業三年方能讀完六經。這樣的教學水平太低,顯然是不能和東南地區的縣級書院相比的。

總之,書院的教學程度具有多層次,從低到高,各個層次都有。既有大學一級的,也有國小一級的,而且大學、國小又各有高下之別。這種層次的豐富性,歷代皆然。到明清時期表現更加突出,尤其是清代,由家庭、鄉村、州縣、府道、省會乃至聯省,書院構成了一個事實上的完整的等級之塔,自成體系,差不多承擔起國家的全部教育任務。(注:清·程廷祚:《與陳東皋論書院書》,《中國書院史資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1頁。)它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滿足讀書人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並在這種滿足中贏得自身的壯大與發展。這正是書院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也是它與官私二學相比而特立獨行的表徵。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本文用了“書院非大學”這樣一個比較極端的字眼,但並不是說我們就不承認有大學這一層次的書院存在。我們所要強調的是,書院教育的層次性。書院既有大學一級,也有國小一級,不能只講大學而不講國小。在清末,書院教育的層次,被光緒皇帝等一代君臣所洞察,詔令改全國書院為大中小三級學堂,使古代書院通過改制,而與近現代學制血脈相通。

大學語文論文 篇七

當前,由於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僅是技能教育,導致高職院校過於注重英語以及計算機等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對於大學語文的教學與培養,使得大學語文越來越不受關注。實際上,大學語文教育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職業教育的發展又影響著大學語文教育的變革。本文通過分析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關係的認知誤區,以求探討二者相結合所形成的發展前景。

一、關於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認知誤區

(一)大學語文只是一種工具,與職業教育無任何相關

多數人認為大學語文僅是一種鍛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工具,覺得它僅是對於中學語文知識量的補充,未曾關注到大學語文實際上是整個人類的所有文明瑰寶,而大學語文教育實際上是教授學生懂得文明的延續歷程與真善美的真正含義。可見,大學語文教育所教授的文明與培養的品格無疑都有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課程,無法在職業生涯中解決實際問題

多數人過分強調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屬性相當強的課程,過於強調其理論價值,即便在職業生涯中遇到某些問題,也並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引用大學語文中的某些理論泛泛而談,使得理論與實際脫離,最終解決方法也僅是紙上談兵,未能得到實效。長此以往,導致多數人都認為大學語文教育並不能有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但實際上,使用大學語文所教授的理論去聯絡具體實際,是能夠處理職業生涯中所出現的那些問題的。

(三)大學語文是一門文學課程,對職業生涯不具實際效用

許多人都覺得大學語文是專注於文學的課程,而在真正的職業生涯中很難遇到文學中那些“傷春悲秋”的事情,而且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對文學予以深入研究,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即便是學習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對於自身職業的發展也並無多大幫助,反而還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甚至還有人認為倒不如將學習大學語文的時間去多記幾個英語單詞或是多學門技術。但事實上,大學語文並不專注於研究文學,它旨在於通過文學理論,教授給學生為人處事的品格以及自己動手的能力,而這些對於職業教育的發展都大有助力。

(四)職業教育是技能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無作何關係

當前,由於職場上過於關注技能的培養,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只要自己具備一技之長,就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但事實上,職業教育並非只是指技能教育,真正的職業教育除了職業技能的培養外,還包括職業素養的培養與職業品格的培養,而素養與品格的培養與大學語文教育是完全分不開的。可見,職業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二者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

二、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發展前景

通過對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之間關係認知誤區的分析,儘管由於大學語文具備著人文屬性,其相較於一般的自然科學或是應用科學,對於職業的影響並不那麼直接,但是筆者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大學語文教育,而大學語言教育的革新又需要職業教育的發展,二者相結合不僅具備著重要性而且還具備著必要性。那麼,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又具備著怎麼樣的發展前景呢?

(一)職業至上說在高職院校中佔據主導地位

當前,隨著教育理念由原來的普通教育理念與精英教育理念逐步轉變為專業教育理念,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設定的教學科目開始大都以職業準備為導向,職業至上說在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中佔據著主導地位,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始更多地趨向於職業化。由於工業及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高階技術人員,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於技能的提升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職業教育的步伐開始邁入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就業市場與職業結構來說,一旦職業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就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真品格、技能水平強的人才。換而言之,職業教育的發展又反過來能促使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加以革新,以便既保有其原有魅力,又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知識是第一生產力,職位升遷離不開知識基礎

新世紀又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而知識經濟需要具備知識基礎,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知識既是最最基礎的資源,同時又是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由於知識在經濟中所佔比例的日益升高,導致經濟已逐步從傳統的物質投入轉變為知識投入,知識開始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發展程序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面對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如果只是單純地培養技能而忽視知識的累積,那麼將很難在職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因此,一旦職業教育與高職院校中的大學語文教育相結合,便能順應時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最終使高職院校學生在將來的職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三)社會需要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所培養的人才

對於中國當前的國情來說,如果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仍舊困鎖在象牙塔之中,那麼就會與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脫節,而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地保有競爭力,那麼具備一批高階地知識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於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而言,只有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為社會與國家培養更多的專職人才,才能確保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才能確保中國一直沿著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邁進。換而言之,只有國家富強了,經濟騰飛了,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以及職業教育才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開展是為了對一個人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以及職業品格所進行的培養,儘管專業課程可以提升職業能力,但是如果只專注於專業課程而忽略人文課程的學習,那麼這樣的職業教育勢必是不成功的,所以要想對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與職業品格加以培養,那麼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為了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只有將大學語文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相結合,才能給社會培養更多的高階技術人才。

大學語文說明文精選 篇八

北京,作為首都,其發展速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一棟棟鱗次櫛比的高樓,一座座雄偉奇特的建築物,都體現了北京現代的一面。中國國家大劇院便是其中之一。

坐落於人民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由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總面積約16.5 萬平方米。它高46.68米,其中地下高度就有10層樓那麼高。

國家大劇院外觀造型新穎,別具一格。它的外部由鋼製結構圍護呈半橢圓球形,屋面主要採用鈦金屬板飾面,中部為漸開式玻璃幕牆。橢球殼體外繞人工湖,從遠處望去,就像是碧湖上一顆奇異的水珠,充滿了現代與浪漫的風格,是城市中的一大奇觀。

國家大劇院的“奇特”不僅體現在外部結構上,內部設定也同樣別具匠心。演出大廳包括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配套設施有5個小排練廳和一個試驗小劇場,除此之外還設有水下長廊、展廳、橄欖廳、圖書資料中心、新聞釋出廳等區域。

三個劇場中也不乏一些人性化設施。如舞臺地面就與水平面呈傾斜的30度角,使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站在舞臺靠後的演員。另外,觀眾席的每個座椅下都有空調送氣孔,觀眾在觀看演出時,雖然感受不到氣流的存在,卻時刻在享受空調帶來的舒適,與傳統的中央空調調節整個劇場相比,不僅大大節約了能源,還不會產生中央空調的噪音。此外,每個座椅都安裝有消聲裝置,即使觀眾中途離場,摺疊收椅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音。這些設計都表現了劇院“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個劇場中也不乏一些人性化設施。如舞臺地面就與水平面呈傾斜的30度角,使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站在舞臺靠後的演員。另外,觀眾席的每個座椅下都有空調送氣孔,觀眾在觀看演出時,雖然感受不到氣流的存在,卻時刻在享受空調帶來的舒適,與傳統的中央空調調節整個劇場相比,不僅大大節約了能源,還不會產生中央空調的噪音。此外,每個座椅都安裝有消聲裝置,即使觀眾中途離場,摺疊收椅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音。這些設計都表現了劇院“以人為本”的理念。

國家大劇院的高科技含量在人工湖上更是有所體現。隆冬季節時,北京很多處湖面都結了厚厚的冰,而國家大劇院的人工湖卻不見絲毫結冰現象!原來設計當初,專家們就採用了一套“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的裝置,是小部分地下水與部分人工湖的水在各自的管道中迴圈,兩個管道交錯在一起,即能互相傳遞溫度,又不會因水源直接交換引起浪費、汙染。這個裝置造就了一年四季“碧水映明珠”的理想景觀。

目前,國家大劇院承接了國內外許多演出工作。在這裡,讓我們盡情徜徉與藝術的海洋,走進文化的殿堂,體驗藝術與文化的饕餮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