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面積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面積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案 篇一

一、學情分析

這些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國小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學好本單元,利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圖形的特點,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觀察、測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來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收集、分析、處理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與面積單位有關的常識,如:我家的面積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價是3500元等,但學生頭腦中並沒有形成面積單位的概念,在學生看來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認識面積單位時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體上或者生活中找到與面積單位大小相近的面,這樣聯絡生活實際來理解和記憶面積單位,會讓學生較快地在頭腦中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學生建立面積單位表象後,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面積單位估計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大小,在應用的過程中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教學目標

1、結合例項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國小三年級下冊數學《面積》教學案例:使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重點

1、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

面積計算公式。

3、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及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四、教學難點

1、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4、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5、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五、單元課時安排

第1課時P71-74頁、練習十八第1、2題

第2課時P74-75頁例1、練習十八第3、4題

第3課時P77-78頁例2、3;練習十九第1-4題

第4課時練習課P80-81頁;練習十九第5-11題

第5課時P82-83頁

第6課時P84-85頁

第7課時P86-87頁(整理與複習)

六、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面積和麵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的結構如下:

這些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國小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教材編寫特點。

(1)展現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單元的概念較多,也較重要。為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材較充分地展現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如,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教材從比較封面的大小和比較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較到間接比較,以利於學生通過多種比較活動,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出面積的概念。

(2)重視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這對學生鞏固面積的概念,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面積單位,以及進一步形成關於面積的估測能力,都有重要意義。教材除了介紹每個面積單位時,說明它的含義之外,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用手比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實際大小,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進一步,再讓學生經歷各種估計面積的實踐活動,來鞏固表象。

(3)強化概念的比較辨析。

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確分化,加強記憶的有效措施。以面積單位為例,教材所採取的措施,一是加強不同大小面積單位之間的比較,二是加強面積單位與相應的長度單位之間的辨析。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學生建立清晰的面積單位概念。

(4)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

教材在討論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注意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親身經歷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此外,在討論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以及在部分習題中,都注意給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究空間,使他們能在完成練習的同時,獲得探究的體驗。

教學建議

1、變概念的機械學習為有意義學習。

在數學概念學習中,機械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更不理解與有關概念的聯絡。有意義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所學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瞭解與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絡。通俗地說,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積單位的學習來說,可以從三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麼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知道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三是瞭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絡。

2、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往往是認識的起點,學習的開端。用好直觀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對於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加強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實驗,在做中學,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揚長避短。有些內容,如有條件製作多媒體課件,當然好。但也有些內容,如認識面積單位,與其使用多媒體,不如使用常規教具和學具,讓學生真實感受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於表象的形成。

3、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

為了改變以往教學中,過於強調單純的接受學習,而且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傾向,有必要選擇適當的內容,提供一定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在本單元中,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等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

估測儘管是一種粗略的測量方法,但在(本站★)實際生活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人們平時對面積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測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如“估計本班教室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估計課本封面的面積,在小組中交流估計的方法。”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長、寬(或邊長)計算出面積。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本單元的內容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四、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面積和麵積單位

面積和麵積單位(第70~76頁)

這部分內容從整體上看,其順序是:認識面積→引入面積單位→長度單位與相應面積單位的比較。分開來看:(1)面積概念,包括物體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方面;(2)面積單位,包括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以及為什麼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 (3)1釐米與1平方釐米、1分米與1平方分米、1米與1平方米的比較。

1、主題圖。

這是一幅教室場景圖,圖中提供了許多關於面積和麵積單位的學習資訊。如:牆上的黑板和電視機螢幕,它們的大小可以通過觀察加以區別。教室內,同學們都在進行操作活動,有的採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課本與練習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長方形上擺圓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課桌面的面積。另有兩個同學正在佈置牆報。這樣,在實際生活背景下呈現有關的學習內容,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加以理解。

2、面積的概念。

面積的概念可以從比較物體表面積的大小和比較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方面引入。前者可以從主題圖中找到觀察比較的物件,如比較黑板和電視機螢幕哪個大,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的提示,比較數學課本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從中還能比較自然地引出兩種直接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觀察比較,二是重疊比較。一般來說,當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大小差異明顯時,可以觀察比較;當大小相差不大難以觀察得出結論,而物體又便於疊合時,則可以採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大小。

此外,還有間接比較的方法,即用某種統一的圖形作為標準,在被比較的平面部分內進行拼擺,數一數,各有幾個這樣的圖形。課本第71頁上的兩個長方形就可以藉助間接比較的方法,來比較其大小。這一安排,為引入面積單位作了鋪墊。

教學時,可以按以下步驟引入面積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螢幕,哪個大?

比一比,數學課本和練習本的封面,哪個大?

猜一猜,兩個長方形,哪個大?

在此基礎上,引入關於面積概念的描述。然後讓學生用“面積”,說一說上面前兩項比較的結果。還可以再讓學生看看周圍的物體,舉例比一比,某兩個面面積的大小。如比較黑板面與課桌面、課桌面與椅子面的大小。

3、面積單位。

為了讓學生理解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頁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了一系列矛盾衝突。首先,這兩個長方形靠觀察很難看出哪個大。其次,由於形狀不同,用重疊的方法也難以比較出大小。這就造成了認知衝突,促使學生嘗試用間接比較的方法,即用其他圖形作標準來比較。由此讓學生自行選擇測量標準進行比較,可能學生會選擇不同的標準:不同的圖形(如圓片、正方形);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圖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狀、大小相同的圖形(如同一種正方形)等。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髮現:要得到一致的測量結果,作為比較標準的圖形,形狀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從而得出:“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進一步再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樣的圖形表示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對此,學生一般會從便於拼擺、測量的角度,選擇正方形。這當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現實規定。但教師應當明白,將面積單位定義為何種形狀、尺寸的圖形,純屬人為規定。根據需要,選用其他形狀,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接下去,教材介紹了常用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規定,並通過多種活動:“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用手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試一試,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幾個同學?”讓學生感知這些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

圓的面積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

教材第67、第68頁的內容。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圓的面積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實物投影,各種圖形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2、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麼?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小結: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給我們一種研究平面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即把所學的圖形進行分割、拼擺,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今天,我們還要用轉化的思想研究圓的面積。

二教學實施

1、明確圓的面積的概念。

(1)老師出示一個圓,提問:誰能聯絡我們學過的圖形的面積說一說圓的面積是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

(3)展示由“曲”變“直”的漸變圖。

引導學生逐層觀察圓周曲線的變化情況,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圓周曲線就越來越直,當我們繼續分下去……圓周曲線就變成一條近似的直線段了,用這樣的小塊拼擺的圖形就更近似於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圓等分成16份,圓周部分近似看作線段,其中的一份是個近似的三角形,

(1)指導學生動手擺學具,並思考幾個問題:

你擺的是什麼圖形?

你擺的圖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所擺圖形的各部分相當於圓的什麼?

你如何推匯出圓的面積?

(2)學生動手擺學具,然後發言。

拼成長方形:

老師說明: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

出示教材第67頁上面的圖加以說明。

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各部分有什麼關係?

從圖中可以看出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長是πr,寬是r。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圓的面積=πr×r=πr2

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3、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出示例1: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指名讀題,讓學生試做,提醒學生不用寫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板書: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鋪滿草坪需要2512元。

老師強調指出:列出算式後,要先算平方,再與π相乘。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直接寫出得數。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0.22=0.72= 0.92=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個圓桌桌面的直徑是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思維訓練

計算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分米)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2.12.56平方分米28.26平方分米1256平方釐米28.26平方米

3.28.26平方分米

4.1.1304平方米

思維訓練

3.44平方分米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圓的面積=πr×r=πr2

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鋪滿草坪需要2512元。

備課參考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部分內容是在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幾何圖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基礎。學生已經有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經驗,知道運用轉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圖形的面積,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實踐。在操作中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找到圓的面積與半徑、直徑的關係。

課堂設計說明

1、通過實際情境,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2、教學時,強調知識遷移的過程。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是學生知識遷移的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又能啟發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組織學生觀察猜想。

先觀察再猜想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圓的面積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課本例3,第115頁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並能解答有關圓面積的實際問題。

重點:圓面積計算公式。

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圓的面積演示教具及平行四邊形拼割教具;厚紙做的圓及剪刀與膠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已知圓的半徑是2.5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3.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2米,寬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4.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

我們已經學會的圓周長的有關計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圓的面積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新授。

1.圓的面積的含義。

問:面積所指的是什麼?(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以前學過長方形面積的含義是指長方形所圍成平面的大小。那麼,圓的面積的是指什麼?(圓所圍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

怎樣求圓的面積呢?如果用面積單位直接去度量顯然是行不通的。但我們可以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也就是割補法,把圓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怎樣分割呢?教師拿出圓的面積教具進行演示:

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個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並寫上號數,然後把這16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試操作,把學具圓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來的半份)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這樣就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向學生說明: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教師邊提問邊完成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拼成的圖形近似於什麼圖形?

原來圓的面積與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否相等?

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哪部分的長?

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哪部分?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 = ×

= ×

= ×

=

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麼圓的面積可以寫成:

3.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出示例1:一個圓的半徑是4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學生讀題,問:要求圓的面積的條件是否具備?怎樣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14×

=3.14×16

=50.24(平方釐米)

答:它的面積是50.24平方釐米。

三、鞏固練習。

1.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半徑2分米。

直徑10釐米。(先提問:題目只告訴圓的直徑,你能求出圓的面積嗎?怎樣算?)

2.練習二十七的第1~4題。

強調書寫格式,運算順序與單位名稱。

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並知道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如果題目只告訴直徑也就先求出半徑再按公式 計算。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七第5、6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面積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瞭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恆。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小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梳理已有的經驗,運用各種方式比較面積大小,引出“面積”概念。

1、目測法比面積大小

老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較大的圖形(綠、藍)

師:“兩個圖形哪張大?”(幼兒:“……”)師:“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2、重疊法比面積大小,(教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小的紙)

師:現在哪個大?有不同意見嗎?(幼兒:“桔黃色的大,白的大……),師:“看著差不多,怎麼比大小?”(幼兒:“重疊起來”)

請幼兒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對齊的,你是用了什麼辦法?這個叫重疊法。

師:哪個大?大了那麼一點用重疊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總結:當兩個圖形看著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好辦法。

(教師:對,當兩樣東西看不出面積誰大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不錯的辦法)

3、引出“面積”概念

師:通過剛才兩組的比較,我們知道圖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圖形的大小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圖形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以說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教師指著另一組問:這組可以怎麼說呢?。,(幼兒說:“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教師出示兩張不規則圖形,(面積一樣)

師:這裡又有兩個圖形,可形狀很奇怪,那個面積大?有(什麼)辦法比出來嗎?重疊法可以用嗎?

教師:“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麼?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

怎麼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再將邊去和剛才的輪廓線邊角重疊,畫出輪廓線,從左到右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後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知道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幼兒:一樣大)怎麼知道?量一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所以它們的面積是一樣的。

教師:那我們數數1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教師邊數邊記下),數數2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所以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教師總結:看來雖然圖形不一樣,但面積也會有一樣大的時候。)

剛才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什麼方法?(幼兒:畫正形方法),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所以可以叫它數格子法。

(教師小結:給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圖形比不出面積大小的時候,數格子法真是個好辦法。)

二、幼兒操作:

師:數格子法那麼好你想不想試試?

A、(一組4個圖形、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後面的桌上的籃子裡面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知道圖形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椅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形回到位置上,看誰第一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跟另外一邊比一比。

請幼兒上來:“你剛才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們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為什麼(面積佔幾格)哪有沒有跟你好朋友的圖形面積是一樣大的呢?為什麼?形狀一樣嗎?看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啊。誰跟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舉起你的圖形吧。

②、現在這些圖形要回家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他們都是一家人。(教師出示圖形的家。這這是誰的家?這個家的圖形面積都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B、教師出示圖示已作好。

請你比一比這3個圖形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起從一號開始數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按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麼排隊?(教師指著記錄表)排好後,師:“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還有別的排法嗎?兩種方法你會了嗎?排好後,將每個圖形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做好了,我給你們每組也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形量好畫滿之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順序排列起來。(教師字有幼兒工具),並記錄每個圖形面積,再請組長上來講一講。

驗證:你們最大圖形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形數了幾格,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

結束: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形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看看有哪些東西可以了著用這個辦法來比面積大小。

圓的面積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六年制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中的第一節課,數學 - 圓的面積(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並能解答有關圓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 課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長?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A:啟發猜想

師: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最大是圓形:1、這個圓的面積有多大猜猜看;2、試想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3、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生試說)

B:分組實驗,發現模型

學生分小組將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圓放在桌上自由拼擺,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擺好後想一想:1、你擺的是什麼圖形?2、你擺的圖形與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3、圖形各部分相當於圓的什麼?4、你如何推匯出圓的面積?

請小組長彙報拼擺的情況,鼓勵學生拼擺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師課件展示動畫效果)可以拼擺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四種情況,國小數學教案《數學 - 圓的面積(一)》。

三、應用知識,拓展思維

1師: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

2 運用公式計算面積

A完成羊吃草的面積

B完成課後“做一做”

C一個圓的直徑是10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D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釐米)半徑(釐米)面積(平方釐米)

3應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知識應用)

下面是一個體育場的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長方形體育場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校要請師傅給體育場鋪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錢才能完成?

四 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今天學了什麼,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