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支農支教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支農支教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志願者暑假支農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xx年年x月11日上午,我與二十二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從西安出發,於當日下午到達陝西省洛南縣麻坪鎮合興村(另有三名大學生志願者作爲此次活動的協作者已於x月8日到達)。大學生支農創業中心主任即此次活動的負責人馬永紅接待了我們,並且組織了爲期一天的培訓工作,向我們介紹了活動村莊的概況和支農支教活動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活動的方式方法。不能不說,這裏條件很艱苦,熱無電扇,冷無暖氣,沒有自來水,村民喝水用水得去井裏擔,有時候甚至用雨水。村中僅有一個小賣部,供應油鹽醬醋等基本生活用品,而衣服、農具等稍貴的生活及生產用品還得翻山越嶺去另一相鄰鎮政府所在的街道上購買。年齡小的孩子在合興村和農興村共用的國小裏上課,年齡稍大的小孩就得翻山到另一所國小上課。城市突飛猛進的現代化,其他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目睹這裏的一切,我才真正看到了城市與農村、農村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及有志青年加入了支農支教隊伍,越來越多的人在關心關注着農村的發展,我們已經是第三批來這裏進行支農支教的大學生志願者了。按照組織上的規定,我們與農民同吃同住,並且吃飯住宿都付費,另外不接受任何的吃飯邀請和饋贈,不拿羣衆一針一線,不給農民增添任何負擔。因此,我們的活動受到了農民的支持和擁護。

xx年年x月13日一早,志願者組成三個小分隊分別赴合興村、農興村和槐坪村開展支農支教活動。

蔚藍的天,青青的山,來不及欣賞這裏的風景,我與八位隊友踏着被洪水沖壞的路和橋,唱着支農歌曲走向槐坪村。村裏的兩名志願者(一位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生和一位即將升入高三的男生)以本次活動當地協作者的身份迎接了我們。在他倆的幫助下,我們聯繫好了住戶。在住戶家放好行李後,我們先後拜訪了村支書和村長,然後商討計劃活動內容。由於支教是我們隊此次活動的重點,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上課地點的問題。在村民的支持下,我們最終將槐坪村國小作爲上課地點。槐坪村國小很小,破舊的兩間教室,坑坑窪窪的操場。聽小孩說,學校只有兩名教師,只教語文和數學,只有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在這個學校上課,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必須每天翻山越嶺到村外的孤山國小上課。解決好上課地點問題後,我和隊友便開始了招生工作。小孩子們都很積極地報名,家長也十分支持。看到那些純真的笑臉,聽着村民質樸的問候,我和隊友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次活動。

我們的活動內容包括支教、調研、支農、文藝四個部分。其中以支教和調研爲主,文藝是指要爲活動後期的聯歡晚會做準備,劃分到支教當中,調研的主題是“新農村新陝西新奧運”,支農就是幫助農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開辦農民夜校,我們將支農與調研相結合,因此,我們隊又分成了支教組和調研組,支教組五人,調研組四人。我是支教組負責人,負責寫支教計劃,分配每天的支教任務,寫每天的支教總結。我們確定了七天的支教時間,並制定了課程表,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趣味地理、歷史故事、德育、奧運專題等課程。由於報名的學生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二年級的都有,所以我們將學生按其就讀年級分成大小兩個班,其中大班爲國小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小班爲三年級及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考慮到有好幾個國中生,我們又將學校的辦公室設成臨時教室,如果國中生有需要可以隨時讓我們的支教人員在辦公室對其進行單獨教學。

xx年年x月14日,我們的支農支教活動正式開始。早上6:40,我們全體隊員在槐坪村國小集合,隊員輪流每天做國旗下的演講,集體唱支農歌曲,由協作者給我們強調行動紀律,接着跑步,然後解散,支教的準備支教,調研支農的也開始各自的工作。早上x:00,我們開始給學生上課。這是我第一次執教。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和寫滿了認真的臉龐,我竭盡全力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與學生互動,儘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讚揚,儘量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另外,我將德育融於自己的教學之中,因爲我覺得他們是那麼地需要激勵。一節課下來,我已是筋疲力盡,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爲老師的辛苦。課間,我們便給一些學生輔導作業,和在課堂上表現欠佳的學生談心,讓學生知道,我們是師生,更是朋友。文化課上,我們一起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體育課上,我們嬉戲在並不寬敞的操場。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中午11:00,上午的課程便結束。下午13:30又開始上課,16:00放學。一天的授課內容結束,但我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針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我們確定了幾名學生對其進行家訪。一是爲了對學生了解更多,二是向家長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期望家長能更多更好地關注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家訪結束後,我們全體隊員又着手準備農民夜校的開辦。反覆商討後,我們將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作爲農民夜校的主題,時間定爲每天的20:00—22:00。我們首先聯繫好夜校地點,然後挨家挨戶邀請家長參加。家長到場後,我們先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並根據自己的經歷與所見所聞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議,然後我們便用隊長自帶的筆記本掉鬧給家長放映專家講解家庭教育的視頻。回到我們住的地方後,我們又在隊長的主持下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交流、討論,並進行自我批評,然後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日程。一天的工作纔算結束。 時間在我們每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中滑過。我們一邊耕耘一邊收穫。孩子們的朗朗書聲在我聽來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孩子們用他們靈巧的雙手,童真的心做出了令我們讚不絕口的水族箱;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文筆寫下了他們對新農村的憧憬,對北京奧運的祝福。我們每個隊員在“新農村新陝西新奧運”的宣傳板報中寫下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鼓勵祝福他們。我們舉行朗誦比賽和作文比賽,給成績優異的學生頒發獎品。我們組織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拉近孩子與家長心的距離。最後一節課,我們留下了最後的感動,告訴孩子怎樣用感恩對待父母,用尊敬對待老師,用刻苦對待學習,用真誠對待朋友,用寬容對待不喜歡的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如此美好,值得我們紀念,永遠永遠。調研,我們進民家知民意,認真務實,關心農民關心的問題,瞭解農民的心聲;我們幹力所能及的農活,拉近與農民羣衆的距離,增進了與農民羣衆的感情,與調研相輔相成;爲了最後的聯歡,我們帶領孩子們精心地準備着……

【第2篇】2022年大學生支農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教育一直是治國方針,農村教育的成功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民素質的提高顯得尤爲重要。而我們作爲當代大學生,肩上的使命要求我們必須去踐行人民羣衆的路線。故我們一行十六人於7月17日懷揣激情踏上暑期實踐之路,奔向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石甕鎮,用我們的熱情與責任書寫我們的支農支教,用我們的行動去了解農村教育。

杜家村基本概況:杜家村位於柞水縣偏東南21公里的秦嶺腹地,平均海拔約1200米。省道307貫穿整個村子,受地形限制,房屋基本是沿山沿路修建,這使村子整體呈帶狀分佈,屬於分散型結構。該村還是全國最大的錂鐵礦區,隨着近些年的開採對河水造成了嚴重污染,但礦山多爲外地富商經營很少聘用本地人,故對本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大。加之本村人均7~8分地且多爲山地,退耕還林後多化爲林地。故耕地面積少,且作物主要用於自給,僅有少量經濟作物,主要是核桃和板栗,農業收入每年最多xx餘元,故全村1800餘人口中有470餘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村中多爲老人、婦女和兒童。

杜家村國小是一所公辦國小,新建xx年,有14位在職教師,學歷基本爲大專,其中師範類院校畢業的有3位,學生約100人。學校有完善的體育器材設備,還有計算機室,平時計算機課主要是練習打字。總體上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相對不錯。

此外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全面實施後,村民家庭負擔相對減輕。另外學生每學年每人只需向學校交52.5元便可享受陽光早餐。該村學生國小畢業後一般到下樑上國中及高中,由於學校是寄宿制故學生一般2~3週迴家一次。初高中學生花銷主要在生活費和書費上,平均每個國中生每學期花費4000多元。村上絕大部分孩子上完國中以後就輟學去打工或賦閒在家。村中上高中和大學的學生比例很低,分別爲4%和2%。此外,由於經濟落後,消息閉塞(大多不知道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政策)使得大學負擔沉重。

我們的工作:

7月17日我們到達杜家村國小後,在教務主任的協助下我們熟悉了學校環境,安排了食宿,待一切都安頓下來後,我們開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們先是在村裏的醒目位置張貼招生宣傳單然後走進老鄉家招生,在此過程中簡單瞭解學生的學習、性格等方面的情況,並對村子有了初步認識。待做了簡單的整理後,我們具體安排了支教及後期的調研工作。7月18日我們以杜家村爲據點,以杜家村國小爲核心的暑期支農支教正式展開。

我們接收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孩子,其中以國小爲主,我們教他們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物理、舞蹈、科學、美術、舞蹈等科目。我們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爲保障學生安全,我們每天接送他們上下學。

以國小一二年級爲例,起初他們普遍膽子小,不敢說話,作爲語文老師,我以語文課爲平臺,通過講故事消除他們對課堂的恐懼進而誘導他們說話,起初我和孩子們圍圈閉眼講故事,我講完故事後讓他們自由發言講述自己聽完後的心得,或是由我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並作出回答,無論是講述還是回答問題均無標準答案,能說就行,若與伊索寓言後面的啓示太遠,我會利用故事中的一些細節給她們再次講述書上的道理。進行兩天之後,學生們上課積極性明顯提高,開始給我及其他同學講故事,我又將講故事搬上講臺,培養他們在公衆面前說話的能力。

此外我們還教他們畫畫,唐詩等,文藝匯演上他們成功的表演了兒歌唐詩串燒,裏面包括:集體背誦《遊子吟》,姜路張嬌合唱《小紅帽》,趙鑫、姬鴻運、楊鴻浪吟誦《鵝鵝鵝》,杜玉潔、唐心語吟誦《春曉》,姜路獨唱領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通過交流我們發現這裏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下:

1、本校老師外出做生意增加家庭收入找人代自己上課情況較多。

2、上課期間老師缺課不在(1.老師打麻將2.年輕教師上網3.其他)。

3、老師說髒話,給學生造成惡劣影響。

4、老師佈置作業過多,沒有度,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國小一年級學生晚上寫3個多小時作業)。

5、上課時間不固定。主要是幼兒園,下午1:00放學,家長12:30去接時孩子已到家,由於路上車多孩子年齡小,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6、幼兒園教學不規範,孩子六歲入校,一進學校接觸的就是國小課本,在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後升入一年級。

7、體罰現象普遍。

8、中學老師爲追求教學質量勸學生退學。

9、學生課外活動缺乏。

10、學校學生越來越少

11、老師跨學科代課現象普遍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老師待遇,加強惠師政策的落實力度,加強對老師謀取第二職業的監督及懲罰力度。

2、加強對老師上課情況的督查。

3、規範老師上課用語,加強老師在這方面的評比。

4、規範老師作業的量,加強減負工作的落實與監督,可以聽取家長的意見。

5、嚴格執行上課時間表,對於幼兒園可以與家長協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完善的作息時間表。

6、政府加大對幼兒教育的資金投入與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城鎮幼兒園的費用,規範鄉村幼兒園教育。

7、關於體罰可以讓家長監督,學校可以以勞代罰,畢竟單純說理對某些孩子無效。

8、規範老師的教學行爲與教學目的,加強檢舉力度,減少勸退現象的發生。

9、繼續開展慶“六.一”等課外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增加其它有益的課外活動。

10、國家應大力扶持農村教育,均衡城鄉教育發展,遏制鄉村“空殼”教育的蔓延

1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學環境,吸引老師。財政開支繼續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給老師提供更好的教學設備,更大的發揮空間。鼓勵老師改變教學方法,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把師生比例調低,適當增加教師編制,在此基礎上,重視爲各科教學配備專職的教師。

此外爲了解他們的家庭教育,我們又進行了家訪,下面舉幾個特例。

1、母親一心只爲兒成才的鄧成鋼家

鄧成鋼,男,5歲,幼兒園,獨生子。四歲以前由奶奶照看,父母在外打工。四歲入學,母親放棄打工專職在家照看兒子,爲兒子買了點讀機,唐詩,故事書等學習用具,還給兒子買了各種玩具,縣裏幼兒園常見的玩具家裏全有,每到節假日帶兒子外出旅遊已增長見識。給孩子買各種高檔的健康零食,早餐讓孩子吃的很豐盛,打破村裏孩子不吃早餐的習慣,肯德基、麥當勞也經常帶孩子去吃或是讓人給孩子帶。但對孩子的穿卻不追求太多。雖然孩子沒有上各種輔導班,但孩子通過媽媽買的各種學習用具在各個方面都有涉獵,孩子雖然幼兒園卻能熟練掌握一年級的知識,在母親的要求下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且每篇日記不少於100字,即使暑假母親也未放鬆他的學習,得知我們來支教,特意跑近十里路將其送到外婆家,上午在我們那兒學習,下午再做2套試題,他所做的每一道題母親都會仔細檢查,在此影響下孩子的作業字跡較其他孩子工整。此外他還有極高的自我保護意識如從不坐未經母親同意或告知的同村人的車,還熟悉知道各種應急電話。爲讓孩子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母親和父親在親友的幫助下在下樑買了房,並決定孩子該入國小時轉到下樑去上。

鄧成鋼母親對孩子學習全心付出的動力有:1、相比自己打工時的艱辛,她覺得兩個姐姐通過學習過上了較好的生活,使她相信“知識改變命運”2、當年她嫁給條件不入她家的丈夫時所受到的嘲諷讓她決心要用孩子的成纔來證明自己沒有嫁錯郎。

此外,鄧媽媽還向我們講述了另外幾件事。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由爺爺奶奶照看,整天都是衣服髒髒的,頭髮亂亂的,臉花花的,學習也沒人管,爺爺奶奶只負責吃飽就完事了。她覺得那樣與養寵物差不多,此外就是另一家姐妹倆也是有爺爺奶奶照看,孩子的衛生習慣很糟糕不說,爺爺奶奶也不給孩子打疫苗買資料,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期還得了這個病,患病後只當感冒治,後來不見好,在其他家長的強烈要求下才送到醫院才知道得了手足口病,其中一個在縣上治好了,另一個送到西安兒童醫院遭拒絕轉到西京醫院又遭拒絕最終在陝醫大附屬醫院住了一個月才治好,險些喪命。

這些事讓她堅信孩子應該自己帶,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別人說輕了不是打重承不起那個責任。

2、甘心爲子女經受貧困的羅媽媽

羅媽媽,女,年近五十,年輕時因重男輕女未完成學業,因大兒子夭折,婆婆一心要孫子放棄工作,放下要強爲羅家生兒育女,現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羅家四姐弟全由母親一人帶大,從小母親教會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一個饅頭均分六份每人吃一小塊都不能讓一個人獨吞,造成他們現在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從不獨享美食或其他東西。此外,他們國小時母親每天都會在晚上給他們談心,瞭解他們一天的收穫,即使犯錯母親也從不打罵而是耐心講理以感化他們。現在老大上大學,老二高三(年級前十),老三被下樑高中錄取,老小八年級(始終名列年級前茅),羅媽媽經常給他們的班主任打電話以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遇上週末孩子們回家,羅媽媽無論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和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幫他們解決心理問題。羅媽媽也從來不會缺席孩子的家長會。爲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羅媽媽從不在閒時打麻將,除非是家裏有事沒辦法,還有就是從不說髒話,也不背後議論東家長西家短,即使對待刁難她的婆婆,她也全心侍奉。此外還要求丈夫不能在孩子面前說消極的話,因爲一次丈夫說一人買彩票中了數百萬,導致小兒子去學校後買了四注,兒子一同學把一週的生活費全買了彩票。

羅家的四個孩子品行端正,孝順善良,爲那間小小的平房增添無限光輝,也成爲羅媽媽一人種地養豬開小商店的精神支撐,更是她不後悔自己放棄工作、夢想的慰藉,也成爲羅爸爸願意和羅媽媽再奮鬥十年的動力。

羅媽媽語錄:1、孩子不是生了就完了而是要教育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先從自身做起3、先做人後做事4、現在我把房子蓋起來車買回來,那也不過是一套房一輛車,我和他爸把他們教育好,供他們把書念出來,將來就是四套房四輛車。

3、書到用時方恨少並嚴於律己的王家父母

王媽媽在家帶孩子,王爸爸在外打工,家裏有一兒子,一女兒。女兒小時候,由爺爺奶奶照看,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變得調皮貪玩,所以現在才上4年級而同齡孩子上七年級。兒子也是調皮貪玩,爲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母親放棄打工,家也由山裏搬到學校附近,但問到平時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情況時,王媽媽表示後悔自己年輕時沒有多讀書,現在無法輔導。

此外王媽媽還向我們講述了另一件事,就是有一鄰居經常打麻將不在家,對孩子的影響很不好,使得孩子14歲不上學私自和同學外出打工,問孩子原因,說是:家裏成天沒人,自己沒有人管。聽到原因後,母親戒了麻將回家陪孩子,又把孩子送回學校,兒子的學習成績立馬好轉.

4、以黃潔、劉洋父母爲代表的含蓄愛孩子的父母

黃潔二年級時父母外出打工把她寄養在姑媽家,一年後性格變得內向,也因貧窮,有了思想包袱,變得自卑,她有很好的朗誦天賦卻不願展示。父母便留在家裏照顧她上學,但由於父親是道士看破了塵世,母親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與她談心很少,只是告訴她:“只要你能上就一心學習只管往上上,我們無論多艱難都會供給你的”。只要學校要求的資料都會給孩子買,平時的娛樂就是電視。

劉洋父母物質上滿足孩子,自上六年級來已用了兩個手機。在學習上,放學後督促孩子做作業,對孩子的要求也很嚴格,但是幾乎不和孩子談心,偶爾給孩子講講道理,隨着年齡增長,孩子閒父母囉嗦,與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一遇孩子犯錯總是以爭吵收場,不能起到良好效果,也導致孩子在父母面前越來越內向。但父母普遍覺得應該讓孩子上學,因爲當今社會如果沒有知識就很難立足,在學習上父母從不吝惜給孩子買學習用具和學習資料,最常對孩子說的是:“好好學習,能上就只管往上上”。

通過家訪我們發現該村的家庭教育和他們村的經濟一樣貧富差距很大,主要問題如下:

1、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少,使孩子與父母關係生疏

2、孩子過早的拿手機上學,使得上網時間長,每月支出電話費五六十,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學習

3、飲食習慣不好,父母沒空做飯就給孩子錢買零食,孩子買的多爲垃圾食品

4、父母對孩子打罵過多,鼓勵太少

5、對孩子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與引導,使孩子學習無目標無方向

6、孩子的暑假生活太單調

7、父母與學校溝通太少,過多的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

8、家裏娛樂主要打牌、看電視(只看陝西新聞)

9、國中以上孩子厭學情況普遍

10、數學普遍較差

11、少數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給孩子買的玩具超過學習支出,替孩子寫作業

12、留守兒童多,性格內向

對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1、父母應向羅媽媽學習,適時地經常地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心理

2、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父母應與學校溝通進行適當的限制,對於手機,父母應依據家庭實際情況及孩子實際需要來決定是否給孩子買,不能盲目從衆,過於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

3、父母應像鄧成鋼媽媽學習儘量給孩子做早餐或監督孩子的飲食,給孩子講述垃圾食品的危害以確保孩子吃的健康。

4、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批評

5、在生活中給孩子設定目標並督促孩子完成,給孩子養成做事有目標的習慣

6、暑假多鼓勵孩子走出屋子,離開電視,多和夥伴出去走動,或幫家裏幹些農活,或是在家練習書法等,多鼓勵孩子看新聞,瞭解外面的世界,或是給孩子買些課外讀物在家看

7、教育不光是學校的責任,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出配合學校外,要加強與學校的溝通,讓家長會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

8、家長農閒時可聚在一塊學些有用的東西,比如:刺繡。以改變打麻將的嗜好,讓王媽媽的鄰居的悲劇不再上演

9、孩子厭學是因爲不知道學習的結果,家長可以通過身邊的實例給他們講述知識的重要性,實在不行可以讓他們跟隨父輩外出打工體驗沒文化沒技術的苦,以激發他們學習的鬥志

10、針對數學較差可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對症下藥,畢竟語文都能學好,數學普遍差不是個體原因

11、孩子畢竟都要長大,父母要適時放手,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因爲溺愛等於毀壞。

12、外出出於經濟的無奈,但父母應不時的給孩子打電話進行溝通,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人要有人疼的娃,增強他們的安全感

通過我們在杜家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對我國目前的農村教育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有了初步認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雖有很多不足之處,卻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希望能對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有微小幫助,能讓更多人關注農村的教育問題。此外也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知識,將來服務農村,回報社會的決心,更讓我明白了我所學到的知識不是沒有用而是還沒到用的時候。同時鍛鍊了我及隊友的能力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更擴大了我們西安財經的社會影響力。

【第3篇】大學師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支農支教)

大學師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支農支教)

在團中央的的號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學院14生踏上了開往平度市邊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車,開始了爲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周家村,地處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鎮,人口230餘戶,800餘人,全村擁有耕地1550畝,固定資產120萬,經濟收入多爲經濟作物制種,全年生產總值達1221萬元。從92年起全村開始陸續在6條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衚衕栽種了6000株柿子樹,深秋時節,紅果綠樹,如彤雲,如朝霞,令人歎爲觀止。據悉,每年一項可爲全村創經濟收入40餘萬,即美化環境又可創經濟收入,遠近諸村爭相效仿,成爲周家村的一大特色。

據瞭解,全村有果園200畝,年收入80餘萬元,目前正在積極培育新型品種。另外,全村正準備開創經濟作物深加工及諸多副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及自主性。

一 安得廣廈千萬間

走進周家村,給我與想象中迥異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環境。

周家村,地處青島西北,離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遙。這裏沒有海風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勞作。這是中國農村的真實,也是中國農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體式建築,大街小巷,樹木房舍,儼然有整飭的痕跡。很明顯這是改革開放的痕跡,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的一個側面。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對於擁有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來說,“鄉村城市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然,如今住房不僅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體現,在鄉村他同樣代表着一個村莊的整體化實力。在我實踐的五天裏,周家村,交通阡陌,對“鄉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鄉村城市化”,顧名思義就是在鄉村現有基礎上逐步建設,逐步向城市化模式邁進。其中“鄉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標。當然,在農村現有土地及民俗風情基礎上城市化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我們知道城市與鄉村無論在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不可避嫌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裏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卻是判若雲泥,由此也決定了這個過程必然是一步步邁進的過程。

運筆至此,讓我突然想到了華西村的建設。當然周家村的現有經濟實力比之華西村尚不能望其項背,然而,作爲中國農村的發展典型,他們其中必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焦點。華西村的實踐證明,一個鄉村的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車輪帶動着,這個車輪可以是農,可以是林牧副漁。然而,從現如今成功的諸多例子來看,經濟發展是一個大的方向。從周家村的現行體制來看,作物制種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設是成功的,然而,他同樣存在着諸多弊端。固然,統一住房是一個村莊經濟實力的體現。可是,如果不估計全村經濟實力的參差變化就容易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這種抑制有時是非常巨大的。

從對周家村村民的調查來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改善現有住房的傾向,這就是說,無論哪個農村,統一住房是有難度的,築房建房必須慮及諸多因素,在參差不齊中尋求一個平衡點,而這不免又要違背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影響了整個城市化的進程。

茂密的柿子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簇擁着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這裏邊有多少是鄉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它需要不同檔次的住房建設來回答。

二 桑榆微霞尚滿天

來到周家村,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住房條件是物質文明的體現,而精神生活則關係到一個村莊精神文明的建設。

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對於農村來說經濟發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須緊跟物質文明,這樣纔不至於在農村經濟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協調性。

閒暇之餘,走了走周家村的街頭巷尾。每逢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就有很多老人聚在一塊,他們有的打門球,有的則畫地爲局,用樹枝和石塊酣戰一場。此時,人們往往會圍成一團,歡笑聲不絕於耳,看得出村裏的老人過得非常幸福。

據悉,周家村幾十年來從未出現過刑事案件,特別是村書記周雲善上任28年以來,精神文明一直緊跟物質文明建設,雙抓雙進,是遠近聞名的典型精神文明村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建設一個怎麼樣的政黨直接影響着羣衆生活。象周家村這種良好的精神風貌,歸根結底是和黨的領導分不開的。以周書記爲首的兩委(黨支部 村委會)成員嚴於律己,堅持黨風正,黨性真的原則,逐步使整個村莊的黨員做到“xxxx”的要求,從而滿足羣衆的各種需求,達到全村團結一條心,踏踏實實作貢獻的良好局面。

三 鞠躬盡瘁白鬢生

五天的社會實踐,周家村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就是他們的村書記周雲善。身爲省政協委員的他,三十年來,帶領一幫又一幫的村幹部鞠躬盡瘁,真正做到了爲鄉親們謀幸福。年盡60的他,看上去風采依舊,從他那矯健的步伐以及那略帶沙啞,卻仍然鏗鏘有力的嗓音中誰能看出他曾經因爲腦血栓一個月不能說話。周書記告訴我他有好幾次都堅決不幹了,可是,鄉親們離不開他,他不能就這樣置鄉親們的幸福於不顧。最後,他還是咬牙幹下去了。有一句話他說的好“農村是一個複雜的天地”他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天地裏默默的幹着他所應該做的一切,一干就是三十年。曾於報端見到文章名曰《周家村三問》其中記述了他和村婦女主任外出開會時別人上餐桌,他們卻四個雞蛋兩碗麪的事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的意義有多大,我想每個人都非常的清楚。

周家村現行的政治體制非常完善,上至黨支部村委會,下到“生活,生產,生育”三生服務小組,他們各司其職,兢兢業業。走進他們的會議室,迎面而來的是對面牆上的一面如火的黨旗,兩邊是一副聯語“以黨爲公,無私奉獻”周家村的村委成員們正是以此爲信條,帶領全村走致富之路的。

“xxxx”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建設成爲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文化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羣衆最根本利益的政黨。周家村的黨員就是這樣做的,他們以黨爲本,以人民羣衆爲基礎,以克己奉公爲準則,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領導,周家村纔有瞭如今的繁榮。

四 果樹銀花陌上桑

通過幾天來的實踐,我深深的覺得發展始終是周家村的頭等大事。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家村既不靠山,又不臨海,只能憑着人均不足兩畝田的耕地求發展。幾年來,他們已先後與韓國香港簽定合同,共同發展制種經濟。這種現行的合同具體爲,由韓國和香港提供製種作物的種子,待到秋後,作物成熟,村民進行簡單的加工後,再由他們回收回去。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村每畝收入分別已達:辣椒10000元;西葫蘆5000元;西紅柿4000元。

可以說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幾年來,周家村正是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這種多年來的經濟體制並沒有讓鄉親們乾的舒心。韓國把這些回收回去的種子進行深加工,作成品牌銷售,從中受惠,漁取暴利。

周家村並非沒有資金搞經濟作物深加工,困難在於加工出的種子沒有銷路。所以說,周家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須有較大的公司在此投產建廠,建立比較完善的生產流程,實現制種銷售一條龍。也只有這樣周家村纔會真正發展,鄉親們纔會幹得舒心。

無論柿子收入,還是果樹收益,這些都不是周家村發展的大方向,只能算是輔助產業。於是,周家村又開始向副業看去,養殖業的起建,在周家村尚未形成大的氣候,這並不是他們沒有條件,而是因爲農村經濟底子薄,鄉親們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總體來說,周家村可走的路很多隻是道路荊棘叢生,決非輕易而舉,一蹴而就。

歸根究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在現代化農村前列的周家村,並沒有忽略科技的魔力,他們先後邀請了大量的專家學者來做報告,帶領他們去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進行種植生產。新時代要求人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運用知識,運用科學。科學種田,科學興村日益成爲全村人心裏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教育的大力投入,周家村說道也做到了。

五 明窗淨几朗朗聲

第一次接觸周家國小是在第二天,整齊的教室,明窗淨几。學校不大,卻別有一番情致,此次,我們實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設輔導班,進行下鄉支教。

我們共開設了三個輔導班,語文數學班,英語班,計算機班,村裏的孩子非常積極,他們踊躍的報名,每天提前半個小時就趕到學校。我常常感動,這些平日裏異常頑皮的孩子上起課來卻精神抖擻,聚精會神。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課下,他們常常把我們圍成一團,聽我們講源自古今中外的歷史故事。

周家國小共教授6個村莊的學生,周家村很富有,可他們知道富的意義及要求,整齊的電腦房,別緻的板報欄,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孩子們是幸福的。他們是明天祖國的花朵,他們渴望知識雨露的滋潤。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就要求在堅持現有教育體制的基礎上探求更新的體制,國家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再苦了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在當代世界發展的大環境下知識的競爭漸以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中心,“科技興國”戰略已深入人心。周家村的教育體制是完善的,小言之,周家國小是在培養能夠建設他們家園的技術人才,大言之,則是在爲國家輸送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教育這個來自遙遠角落的呼聲,聲聲敲打着每個關注教育的仁人。

六 後記

五天周家村的生活,感同心受,幾多歡笑,幾多留戀,周家村並不是完美的,至少在我的印象裏有一絲參差的缺憾。然而,周家村是美麗的,一片片整飭的瓜田,一排排茂密的黃煙,還有那果樹銀花,牛羊莊稼。周家村是一面旗幟,閃着新時代的光輝,宛如鮮豔的黨旗,如火如荼,周家村是一個溫暖的家,充滿着熱情的因子,我熱愛這片土地,我熱愛這裏樸實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