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北京春節的作文多篇

北京春節的作文多篇

北京的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一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隆重的節日,也是歷時最久的。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竈王爺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地讓人熱鬧了一個月。

老北京愛說臘七、臘八兒,凍死寒鴉兒。清代,雍和宮內就有熬製臘八粥敬獻佛、皇室權貴的傳統,謂之佛粥,目的是與佛結緣,寓意像佛祖一樣,喝了牧女施捨的雜豆粥而得道成佛。

農曆二十三,傳說竈王爺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間善惡,玉帝依此降福禍,家家忙着祭竈。這天晚上,供上關東糖、糖瓜(意在粘住竈王爺的口)等,由家長主祭上香行禮,而後連將竈神連龕帶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點火焚化,謂之送祭。這天晚上,鞭炮齊鳴,北京人說是過小年除夕是全中國的狂歡夜,一切的辭舊迎新、祈福迎祥都在這一夜。全家團團圍坐舉行家宴,互相祝福盡享天倫,稱之爲圍爐。飯後,小孩會把芝麻秸撒在庭子裏,人行其上,稱之踩歲。老北京有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裏,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着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後,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來渡過這中國人的新年。

北京的春節作文 篇二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所以因地而異各地春節習俗也各有千秋,就北京地區來說。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爲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爲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如果那年我能在北京過春節那該多爽啊。

北京春節作文500字 篇三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到年底,臘八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到了臘月十九日,學生們開始放年假了。他們第一件事是上街買禮炮和玩具,貼近年根就去趕集買年畫了。

到了年三十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禮炮聲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七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時,城內城外的廟會也開放了,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爲的是可以騎毛驢,看美景,還能買到春節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節的高潮就到了。年三十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紙燈,人們還會吃元宵,預示着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短小的篇幅,質樸的文風,卻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了老北京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怎能不讓讀者於新春佳節同喜同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