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

五月五日是端陽,各種風俗傳統揚,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掛菖蒲,辟邪忙,龍舟過江划槳忙,歡暢過節喜洋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小學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1

年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糉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划船去救並把糉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糉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爲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後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譯成多種外文,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2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糉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後來在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糉。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糉子,就有了“蜜餞糉”。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最爲出名。吃糉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3

端午,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流傳着“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個詩人,正遙望着城門內發生的悲劇。屈原一邊想着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一邊看着受苦難的百姓,自己不願作奴隸,便寫下絕筆,跳入了江中……

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便是端午。一邊吃着黏黏甜甜的糉子,一邊拿着太奶縫的香包,和夥伴們比誰的好看。都是我的,於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這麼美好的記憶,卻逐漸被抹去。當初,爲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太奶。四年級時,鄉下傳出噩耗……太奶去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對自己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繼續學習,可對太奶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沒想到今天老師教我們縫香包,我笨手笨腳,縫了個“香球”。可它發出的香味,讓我依稀地想到了自己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靈巧極了,想到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淚。香包,不僅發出了令人清醒的香氣,還延綿了我的記憶。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4

端午節,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但是我所過的端午節一定與你們有不同之處,讓我來爲你們講一講吧!

上午,我和媽媽擠進菜市場買回了艾草,插在門縫裏,放在窗戶上,立在院子前、大門前。全小區的人都買了,放眼望去,就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巾正隨風搖擺呢,那艾草能驅蚊除蟲、驅災辟邪,發出一陣陣清香,使人們沉浸在奇特的香味之中。

正午,大人會給孩子繫上五色繩,有的叫長命繩,辟邪繩和快樂繩。據說,穿上這種繩子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呢!

到了兩點鐘左右,家家戶戶開始洗澡了,這洗澡水很特別,是由十多種草熬成,說是用這種水洗過後,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要吃晚飯了,哇好豐盛的菜啊!不僅有白菜,還有雞鴨魚肉蝦,魚代表以後會年年有餘,雞、鴨寓意着來年家畜興旺等等。

這個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5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於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糉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於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6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糉子,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菜市買包糉子的食材:瘦肉、糯米、稻草,新鮮的糉葉,剝了殼的幹板栗。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幹板栗和綠豆放到水裏洗乾淨,再分別把它們和瘦肉撈在一起,接着放一點鹽、味精、醬油,拌勻,餡就做好了。接着進入正題——包糉子嘍!先把竹葉捲成圓錐狀再放一點糯米,中間放餡,再放入糯米,然後將糉葉包好,最後用稻草綁住,就做成了一個三角糉。我越包越帶勁,還給自己包了一個心形的糉子,我爲自己的創新暗暗得意。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大概煮兩個鐘頭,新鮮美味的糉子就可以出鍋了。三角糉還可以做很多種口味的,如:豆沙餡的、香菇排骨餡的……也有什麼餡都不放的,煮熟了蘸着蜂蜜或白糖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端午節包三角糉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但我不贊成他爲了愛國而自殺,因爲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活着可以爲國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2021年端午節主題作文國小生7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