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中秋節賞月作文高中(精品多篇)

中秋節賞月作文高中(精品多篇)

中秋節作文 篇一

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人們在這一天會吃月餅,賞月。

你看,今天就是中秋節了。媽媽對我說:今天我們一起去買月餅吧!我說:好呀!媽媽走吧。

媽媽帶着我來到超市。超市裏的月餅可真多啊了,不但形狀各異,口味也多種多樣,有鹹蛋黃味,花生餡的,豆沙餡的,還有奶黃餡的可是我只對豆沙餡的情有獨鍾。我對媽媽說:媽媽,買一盒豆沙餡的吧,可以嗎?媽媽說:好吧,只買一盒喲!我說:謝謝媽媽!我就把一盒豆沙餡的丟進了籃子裏。

買完月餅之後,我和媽媽回到了家裏。媽媽把月餅放在了飯桌上,然後媽媽就去做晚飯了。我偷偷地打開了月餅盒子,拿出一塊香噴噴的月餅,我剛想咬一口,誰知?媽媽對我說:現在還不能吃月餅,等月亮出來的時候才能吃。我們現在吃晚飯。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把月餅放了回去,去吃飯了。晚飯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好開心啊!我胃口大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

吃完飯後才6點鐘,我心想:怎麼還不到晚上呀,時間過得可真慢呀!想着想着,慢慢地我就睡着了。突然一陣溫柔地聲音傳來:該起牀了!可以賞月吃你心愛的月餅了!我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原來是媽媽在叫我呀!我看了看時間,已經8點鐘了,天黑了。終於可以賞月吃月餅了。

我們坐在陽臺上,望着天空。中秋節的月亮非常圓,它在夜空的瀰漫下漸漸升起。我擡頭仔細地看着,一輪潔白無瑕的明月在夜空中閃爍着。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那月光多麼得柔和,猶如輕紗般灑向人間;那月光多麼可愛,猶如白玉讓我們欣賞;那夜空多美,在月亮的襯托下,猶如人間仙境。

這時姐姐大聲叫出來:快看,那月亮裏灰暗的影子,不正是傳說中的吳剛在桂樹下休息嗎?不遠處,美麗的嫦娥姐姐懷裏正抱着一隻惹人喜愛的玉兔呢!

吃着香甜的月餅,賞着迷人的明月,想着美麗的傳說,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今年的中秋怎能不令人難忘呢?我真是太開心了!

中秋節優秀作文 篇二

中秋節起源於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衆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爲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爲,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爲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餅有很大的意義,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中秋節作文 篇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到。的確,中秋的圓又亮的月亮照耀下,在涼臺支一把椅子,靜靜地躺着接受月光的洗禮,同時體驗月餅的甜美,這真是再好不過了。只是,我的印象中,中秋節卻是帶給我們全家悲痛,令我們難忘的日子。

三年前,我的爺爺永久的辭別了人世,那天正是中秋。我記得那天晚上爺爺家來了許多人,齊聚一堂。爺爺的遺像上,用黑絲綢綁了一朵花,襯着爺爺高雅的遺容。爺爺是一位科學家,這點毫不誇張,他平生最偉大的發明已經用在了航天器上。我雖然一個禮拜回去一次,寒暑假也不在那兒,可是爺爺做事認真,弓着揹走路的樣子,他說話和藹的聲音……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深處。當時,我還太小,對很多事都不太理解,還傻乎乎地問奶奶:“爺爺去世了,他會去哪兒呢?”

今年是爺爺去世三週年,星期六早晨,爸爸帶着我們一家開車去爺爺的墓地。路上,大姑給我和姐姐一人一小束茉莉。一個個花心小巧的可愛,自得似雪,發出濃郁的香味。綠葉趁着白花,讓我想起爺爺每次澆花的樣子,他一邊細心的澆水一邊對我說:“添添呀,這花可不敢亂動,瞧這多可愛!”那樣子彷彿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

到了墓地,爺爺的墓在一片在樹林中,長輩們把蠟燭擺在墓的兩旁,擺上爺爺最愛吃的水晶餅,奶奶讓我和姐姐把茉莉花放在墓前,最後依次拜別爺爺。

爺爺喜歡安靜,這地方正合適。一米高的草叢像一羣護衛一樣保護着爺爺,旁邊的簇簇野花,正是爺爺喜歡的深藍與黃色。那兩朵茉莉花最顯眼,那麼純淨,好像爺爺的靈魂,高雅、安寧。我相信他的心一定平靜如水。可是,爺爺在天堂還會記得我嗎?肯定會記得吧,也許記憶沖刷我的形象早已模糊,就像我的記憶一樣。

第二天早上,準備回家了。臨走前,姑姑來拉我到一邊,悄聲說:“這是你爺爺生前養的茉莉,後來移到老家來種,他墓前的兩束也是從上面摘下來的,你把這一盆拿回去吧!這對你爺爺意義重大。”我點點頭,又看看天,風吹着樹葉,人們急匆匆地走着……也許,這盆花的意義,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

爺爺,望你在天有靈,時常轉過頭來看看我,願你保佑我一生豐富多彩。如果人真的可以上天堂的話,那麼爺爺一定是可以上天堂的人。

中秋節作文 篇四

中秋節作爲傳統的團圓節日,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香港有舞火龍,安徽有堆寶塔,廣州有樹中秋,江蘇、雲南等地區的中秋夜晚,婦女們一般是外出在月下游玩,她們或者互相拜訪,或者舉行盛大的文藝活動,這一風俗當地叫做“走月亮”。在我們閩南地區,“博餅”則無疑是當地最盛行的一種民俗慶祝方式了。

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逢農曆八月十五月圓之夜,滿懷反清復明的將士們總是思緒萬千,思鄉的情結也涌上心頭。鄭成功爲了緩解將士們的思鄉之苦,就命部下一個名叫洪旭的軍官發明了這款博餅遊戲。這樣一來,全體將士在中秋佳節不僅可以喝酒賞月,還可以博餅狂歡。後來,每逢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博餅”就作爲當地民俗流傳下來。

當初,每會月餅總數是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制定的。因爲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七十二是親王之數,而鄭成功曾被封過延平郡王,屬七九六十三之數,而六十三恰好又是個吉利數字,因此,全會月餅共計六十三塊。按博餅規則,獎品便設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

博餅作爲歷經百年的民間習俗,至今仍然可以給人們帶來樂趣。這不,就在今天晚上,我們班的師生們也開展了這樣一場博餅的趣味活動。只聽突然一陣喝彩“對堂”,尋聲望去,原來是池雨軒博了一個對堂,大家正爲她喝彩呢。好不容易輪到我博了,同學們齊聲叫道“狀元——狀元——狀元”,於是我走到桌前,手捧骰子,在手心抖了抖,然後對着手心窩輕輕吹了一口“仙氣”,只聽見叮叮噹噹的聲音,骰子落入碗中,全場一片譁然。哎,我居然只擲了個“一秀”。當然我還是寄希望於下一次機會,結果第二次仍然擲了一個“一秀”,雖然我心裏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想想“一秀”也有獎品嘛,心情很快得到了安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我們的博餅活動也接近尾聲,同學們依舊興高采烈,也各自博到不同的獎品,這就是我們精彩而又有趣的博餅活動,真心期待明年繼續參與。

中秋節優秀作文 篇五

中秋節,是閤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爲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一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溫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一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一切,總之黑漆一團活着,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爲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癡癡地笑,笑裏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節時,心裏總有說不出的苦痛纏着,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一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嗎?笑之餘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爲後面有看不見的淚,說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裏的孤獨,爲自己找一絲的安慰。我無法說清我內心裏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說清也許只是多餘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着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衝動。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着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爲一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悅,這兩種情緒混雜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涌着,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一地,並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

淚與笑,同樣可以演繹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並不孤單,因爲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歡樂的氣氛,所以一個人過又何妨呢?

中秋節的作文 篇六

國務院決定將中秋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一起,定爲國家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這是順應民意的重大舉措,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幾千年來,中秋節這個古老節日,在民間流傳着許多重要習俗和美麗的傳說,激勵着人們更加尊老愛幼,更加嚮往美好的未來。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每年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總是在一天勞碌之後,在寂靜的夜晚,仰望月亮,寄託他們心想親人的哀思。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永遠銘記我腦海中的千古絕唱。

今年的中秋節,恰逢我們偉大的祖國60華誕,兩個節日彙集在一起,真是百年難遇,喜上加喜。

今年的中秋之夜,月色特別皎潔,美不勝收,但我仔細觀察,尚有美中不足之處,因此,我發現月亮還不夠圓,不夠亮。正在我疑慮之時,爺爺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說:“今年中秋節的月亮是‘十五不圓十六圓’”!我聽後說:“原來是這樣,不過今天的月亮可是長達12小時觀賞呢!”此時此刻,外面靜悄悄的,萬籟俱寂,陣陣涼風穿過窗戶,輕撫着我的臉龐。

我轉過身,凝望着小桌上擺放的月餅、瓜果之類的供品,雙手合掌放在胸前,口中喃喃自語,對亮婆婆寄予了無限期望。隨後,我和媽媽手挽手去散步,我們站在馬路上指着銀盤似的月亮,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又展現在我的眼前。我說:“你看月亮婆婆的臉,永遠掛着慈祥、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望着大地。”媽媽沉思片刻,不禁對月光肅然起敬,接着對我說:“是啊,你看月亮婆婆。她,默默無聞,總是黑夜裏出來,爲夜行的人們照明指路;她,正直無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敞開獻給了人類,難道這種精神不可貴嗎?”

我看着懸在夜空中的月亮,環顧照在大地上的月光,沉思着媽媽的一席話,思緒萬千,心裏憧憬着將來總有一天,我會登上月球,去和月亮婆婆會面。

中秋節優秀作文 篇七

中秋佳節,月色撩人。

吃過美味的月餅,話過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經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夢鄉,庭院內外顯得一片靜謐,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層疊的葉片不時被清風驚擾的嘩嘩聲。

月色如水,靜靜地鋪排在庭院內外,山村之間。

夜,遁去了塵世的喧囂,給山村帶來一份難得的寧謐與和諧,而我卻滿心興奮,失眠了。

驀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無聲息的溜了進來,出現在牀前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

我是喜愛月的,對中秋之月尤是摯愛。於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尋覓這美妙的月光。

開了門,穿過小路,不遠處就是野外。這時整個月便呈現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純潔的,帶着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輝。

秋夜,月華如水。遠處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輪廓,越發顯得崔巍了。

河流的聲響在寂靜的夜裏顯得很突出,溪流是歡快還是悲傷,誰也說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這樣流淌着,從來沒有改變過,或許這就是它的初衷吧。

從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岩石上。我仰頭尋找令我癡迷的月光。柔柔地,溫潤地,不帶有任何的紛紜,不帶有任何的蕪雜。

只是一縷清輝,只是一份寧謐,這就已經足夠了。能在這樣的夜裏,尋找到一個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經滿足了,無需再滿世界的尋找安靜。

夜,漸漸的涼了。露水溼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裏很是愉快,很是高興。心裏覺得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愉快了,於是心底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來。

月光無聲的流淌着,河水也在無聲的流淌着。夜,消去了所有的聲響,讓所有的東西沉浸在寧謐之中。

我感到了絲絲的涼。按說,現在不是很冷的季節,爲什麼在我的心中還是這樣的寒冷呢?

白天,複雜的人際關係使我疲於應付,使我焦頭爛額。白天的延續,經常使我在夜裏不得安寧。我經常的處於失眠的境地,因而顯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別是這中秋之夜的滿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視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諛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着你,看着你走的每一步。

中秋節作文 篇八

已經是八月十五,空氣中卻沒有一點入秋的意思,滿是悶熱。刺眼的陽光打在車窗外,照見了沿途的各色花草和樹木。

對於我來說,提起中秋,首先想到便的是桌子上擺着的那盒月餅。月餅和糉子是有些不同的。糉子蒸熟後端出鍋來時總冒着股熱氣,空氣中盡散着糯米的甜膩。而月餅則擺在精緻的包裝盒裏,上面還刻印着類似於花好月圓的各樣祝福語,沒什麼特別濃郁的香氣,但湊近了聞卻能聞到一陣清香,格外香甜可口。

雖說月餅沒有那般的熱氣騰騰,但我卻很愛吃,尤其鍾愛於蓮蓉蛋黃餡的,一小口下去,很細膩,入口即化,不像別的食物有過多的雜質混雜在裏面,只有蓮蓉散發的絲絲甜意沁入舌尖的味蕾,任意的瀰漫在口中。

再有的話就是中秋晚上的月亮。到了天色淺淺沉下去的時候,天空薄暮輕垂,柔和似絮的浮雲,簇擁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皎潔而又明亮,它彷彿順帶浸染了周邊暗黑的雲層,附近都是皎白的一片環繞着,神祕,溫馨,含情,似一層薄薄的輕紗,籠罩着明月。

月亮看上去比往常更加的圓,仔細看,那月亮並不是只有那點單調的白,而是有些淡紫和淺藍混雜着,更增添了幾份詩意與朦朧美在其中,淡黃柔和的光輝散在地面上讓人心曠神怡,不由得產生了遐想。

自古來每逢中秋時節,總有遠在他鄉而有多愁善感的詩人擡頭望月吟詩,撫着傷感哀愁的萬千思緒,把月亮作爲他們的吟誦對象。蘇軾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杜甫曰:“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有多少人曾因看着天空中這輪明月而獨自傷懷感慨,愁緒百結也無可奈何。

但現在,我和家人都坐在客廳裏,享受着過節的喜悅,只感受到了月亮的溫暖和皎潔,全無一分淒涼和愁緒。

中秋的夜晚裏,晚風忽然捎來一絲清涼,吹動着樹上有些泛黃了的葉片,我在家裏,盡情的感受着和家人在一起團圓的滿足。砍高粱、掐穀子、掰玉米、刨芋頭、割豆子、下蘋果、曬柿子、揪石榴、摘花生、耩麥子,一個個音符,無不讓秋風演奏得動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