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熟悉四川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熟悉四川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川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一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平靜的生活裏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並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紮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的現實之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一刻不停去奮鬥,直至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田。

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泰戈爾曾說:“我詩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纔會奮力去追詩意的天堂。詩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個理想,不論它是黯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若無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開出絢爛,夏日的星辰如何閃爍銀輝,人生之路,如何揚帆起航,引得一片詩情到碧霄?奮鬥。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鳳棲梧》中訴說對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詩意,等待奮鬥去實現理想。現實中,詩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奮鬥的斧劈開理想的石,捲起千層浪來比萬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步步爲營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爲象郡,奮鬥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於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奮鬥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豔陽天。這等人生,誰人敢說不詩意!收穫。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鬥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穫的季節。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穫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穫,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穫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穫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後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收穫,是收穫理想,收穫奮鬥,收穫一段詩意的人生。

我們的生活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鬥讓它真實,收穫讓它有一片金黃的款款詩意。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讓生活活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鬥,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穫!

川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二

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着我們的生活,亦用其複雜和差異考驗着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爲欣賞大李,認爲他的人生最具風采。

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於奉獻,變普通技藝爲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爲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藉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着,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於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但是,我還是認爲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鑽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爲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淨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爲珍貴。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緻,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祕,無愧於先人,造福於後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儘管,大李潛心鑽研學術,可能無暇修飾外貌,難以兼顧家庭,但他極爲豐富的內涵尤爲珍貴;儘管,高端的學術研究看似與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關係甚微,但我們的生活定會因爲大李們的付出得到積極的改變,而我們的後代,人類的未來,也會因此受益。宋儒張載“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製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註定風采無限!

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爲疆,光明也不過是侷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爲人的偉大,就在於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祕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爲後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我願如大李,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

川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三

我們能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爲父母用“愛”的陽光照耀着我們的心田,用“愛”的雨水滋潤着我們的心田,用“愛”的春風撫摸着我們的心田…經過父母精心地照料,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的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即使我們人到中年,父母也是百般疼愛;即使我們走到遙遠的邊疆,父母總是用那關切的目光看着我們;即使我們窮困潦倒,父母也不會拋棄我們。因爲,我們是他們的親骨肉,親情勝過世間萬物,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爸爸”、“媽媽”是對父母最親切的稱呼。他們爲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精力。我們要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學會感恩父母,也爲他們做出一點貢獻。

感恩父母,不光要靠嘴上說的。要靠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真正對父母懷有感恩的心,靠這兩個信念,和一顆懷有感恩的心,報答父母、幫助父母,盡到子女的義務。

每當爸爸媽媽上班回家,爲他們端上一杯水,拿上一雙拖鞋,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每當媽媽在作家務時,多幫媽媽做些家務,分擔一些勞累,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每當爸爸幹完了一天的工作,腰痠背痛,爲爸爸柔柔肩膀,捶捶背,這也是對父母的感恩。其實,不光是給父母錢、幹大事,就是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可以體現出我們對父母的尊敬和回報

對父母的感恩,是不求回報的。感恩就要無私的,大方的給予他人。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古代詩人感恩的情感。我們呢?我們應該做什麼呢?自己去行動吧!

川省歷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四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大家悄悄地走過,貪婪地看着這些晶瑩珍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懷着一份愛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紀念。

沙灘上有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猶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戰被逼迫得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時候,猶太大家仍抱着復興的期望,他們從不放棄,從不妥協,他們堅守信念,傳遞勇氣,由於他們有一個信念―――來自於哭牆。那堵飽經歷史滄桑的哭牆,記錄着民族的苦難與過去,光榮與夢想。每個猶太人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來到哭牆下,紀念我們的前人,正是這份紀念的心情,讓這個民族保存着自信、堅韌,讓他們再一次在地平線上高高站立。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里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範圍裏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種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可能正是這份時刻惦記着祖國的心情,讓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併成爲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人。

沙灘上有一顆感恩的貝殼,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異地求學時曾經失落無助,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陌生的同學送給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並鼓勵她振作起來。三毛的心靈十分感動,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寫到:“草會枯萎,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紀念這位不知去向的同學。我只有把這份協助人的心,這份感恩的心傳遞開去,去協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動做到了,她用細膩的文字和真摯的感情,感動和滋潤着讀者們的心靈,這便是她的紀念方法。

有人從黃河的各水段中採集不一樣的樣板,來紀念創造燦爛華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羈旅在外,仍隨身帶着泥土,紀念我們的祖國;而大家,在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總會帶着思念,去紀念爲大家幸福獻出生命的烈士們。懷着一份感恩,懷着一份信念,我在沙灘上拾取幾顆貝殼,珍藏在身,紀念歷史,心中已籌備好,創造將來。

川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五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情感;感恩,是一份無私的責任;感恩,是支撐我們繁華美麗人生的根系。我們只有懂得感恩,纔會覺得溫暖、快樂。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別人給你的,你一定要懂得感恩與回報。父母給了我們畢生的愛,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這是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對我們的愛。我們要懂得感恩。同學給了我們濃濃的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這來自於你們長時間的相處,這是他們對我們的關心。這來之不易的情感,我們要懂得重視、珍惜,更要懂得感恩。老師教授給了我們許多知識,也給了我們許多關愛。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也不是。這是老師愛我們、重視我們的表現,我們要懂得回報。種種例子有很多,而這些例子都是要我們明白感恩的重要。沒有感恩之心的人,註定是個冷漠自私的人,他將得不到溫暖,得不到愛,他的生命也是不美麗的。只有懂得感恩的人,纔會處處自信的面對一切難關,坦然應對所有不平,纔會感受到生命的奇妙與絢麗。

“感恩”之心,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之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優秀,或是怎樣地差強人意;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着怎樣的生活,只要你胸中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涌出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我堅信,若你擁有了感恩之心,你的生命會因此而美麗。

川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六

我的老家,有着“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曼妙,有着能激起西施拂水漣漪的“水尤清冽”的小潭,還有這炊煙裊裊後,家裏人特有的悠揚的呼喚:“伢子喲!吃飯嘍……”

吃飯是一件簡單卻又幸福的事,在昏黃的燈光下,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都找到了歸宿,有了家的依靠。每當奶奶顫巍巍地端出綠油油的炒青菜、黃澄澄的南瓜餅、白花花的豆腐腦等讓我垂涎三尺的美食,我便會猴急得不得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每每看我被燙得齜牙咧嘴還不肯撒手,奶奶便會嗔怪:“怪不得坐不穩啊!原來是屬猴的。”“爲什麼屬猴呀奶奶?”“猴急呀!”家裏便會迸發出一陣酣暢的大笑。吃過飯後,我們會相邀一起,在傍晚的田埂上閒庭信步。屋前的梧桐被風吹拂,滿樹碧綠沙沙作響,最後變成滿地黃金。天空乾淨得像孩子們的眼睛,鳥兒撲騰着翅膀點綴其間,倒有點“此時無聲勝有聲”地嗔怪鳥兒太有生氣了的慨然。往往,只需要拿一柄蒲扇,邁着碎步,靜悄悄地,不去驚擾這份寧靜,便能感受到那遠山深沉的召喚、那微風輕柔的撫摸,而湖水也被這寧靜感染,泛起了心動的水紋,莫不是紅袖拂了水?或者是觸了虞姬臨江的哀怨?看來,老家千千萬萬種風光,也含着萬萬千千的繾綣情思呀!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感受着老家徐徐升起的炊煙、老家色澤可人的美食,還有那一張張洋溢着熱情的臉,驀地就連“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力量都有了。某天,恐真要在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來證明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也讓老家因爲我們這一代,充滿發亮的記憶。在時代發展的今天,也爲老家烙上時代的印記,讓它傳統並發展着,規矩又變化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秉承着自然,我會記着老家的味道,美食味兒,也是人情味兒。承接着時代,我也會尊重着自然,傳出去中華美食的味,傳出去我美麗鄉村的正宗鄉土味兒!那也是中國的味兒!

川省歷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七

所爲舊書?是它的時間,抑或是它們的歷史,不是因爲它所記敘的故事的久遠?其實舊書就是對舊事物的傳承,一本舊書可以傳承一個故事,傳承一種文化,傳承一種精神……酒是陳的香醇:茶是久的濃厚;歌是老的經典;書則是舊的傳世。

舊書,不像新書那樣平平整整,棱角分明。它的邊角已經有了折皺,紙張上還會有一些油漬,但它有着新書沒有的閱歷,它承載着讀書人的心情和感情,它有着更豐富的內涵。它記載着作者的思考,甚或是作者的快樂和作者的悲傷舊書,舊的是隻是外表,這正是它豐富經歷的驗證,在經歷風雨後,它的內涵,它的魅力只增不減,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翻開塵封的舊書,我們可以瞭解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豪情壯志和高尚的情操,一本本舊書向我們展示着他們的韻味與價值。讀一本關於魯迅的舊書,我們可以想象到一代人傳遞的那種精神的堅定與神聖;讀一本關於陶淵明的舊書,我們要了解世人傳看陶淵明詩詞時學到的豁達心境;讀一本關於毛澤東的書,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給人民帶來的雄心壯志和威武的志氣一本舊書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體會書的含意,讓我們更加透徹地領悟書所要表述的意願與精神。

舊書,是一種態度,讀舊書,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喜愛,而新書,新的只是它的紙張,是它頗具現代感的東西,但它猶如讀陌生的文字,讓你毫無感覺地去啃書本,缺少了一種舊書的韻味,讓我們感覺到歲月在變,事物在變遷,但我們的心境不變,心依然如舊,始終會有一種精神,一股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支撐着我們。

舊書,是一種信仰,一本書,我們能一直流傳或者收藏,是我們對這本書以及這本書中所表述的一種精神和信仰的肯定。是我們對這本書的尊重,同時,也讓我們感到有一種信念在傳承,在發揚,舊書能讓人愛不釋卷的甚少,能讓人回味珍藏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正是這些經得起考驗的書,纔是真正的經典,纔是人們在精神上的一種信仰。

舊書,讓我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一個故事,更細微地欣賞一種文化,也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味一種精神與品質,舊書,我們的良師益友。

舊書,讓我們體味傳世之美!

川省歷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八

躍進時期,朱東潤老先生作爲復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講臺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卻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說出話來:“我原計劃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計劃三年完成!”話音剛落,臺下便是一片鬨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怎麼說都不願再讓步:“不可以!不可以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如果是被日碼萬字的當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麼“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真的是一根筋!

的確,對於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代人來講,如此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於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更不是問題。只須想“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鬆搞定。只不過,這樣隨緣、這樣寫作,其成就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由於有多少的“智慧”,而是由於“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餘萬字,平均到天天不過百餘字。然而,爲了蒐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閱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這樣辛苦這樣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後纔有了那樣一點老笨結晶。然而,如此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爲,認認真真地昭示:真的的智慧,往往始於“倔”、成於“笨”,在於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着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纔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驚。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大家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大家愈加遠。我不敢說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收益的引誘下,可以一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多數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大家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麼時間,大家的作家可以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齒:“不可以,最少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