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玄武門之變》作文精品多篇

《玄武門之變》作文精品多篇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篇一

上午睡醒後百無聊賴,呵呵決定放縱下自己,看碟《貞觀之治》,今天看到玄武門之變,劇中主要講的都是預熱部分,殺兄試弟只是一筆帶過。但在歷史人物的事蹟裏我內心有了幾點啓示:

1)江山得來,實屬不易啊。大好河山都是用鮮血奪來的。當然在現在這個提倡和諧的社會裏,不再動刀動槍。但是江山好比事業,我們要創自己的事業就像打江山一樣,鬥智鬥勇。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每一步都要謹慎小心,不然就像建成和元吉一樣敗在李世民手裏命都沒有了。

2)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像太子建成那樣死於玄武門之下並非偶然。德才修養都不如李世民,卻罷着茅坑不拉屎。一沒戰功二沒心胸。早該退位給李世民了。話又說回來,雖然李世民有才,要是他沒有去爭取並在玄武門戰勝的話,那就不會有記載青史的貞觀之治。好像就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恃才傲物,還有去爭取。這樣,於人,於社會都是有利的。

3)家和萬事興。雖然李世民在玄武門裏取得了勝利,但是骨肉相殘畢竟不是光彩的事,李的內心也是懊悔和恐懼。有好幾次在惡夢中驚醒。雖然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繁榮昌盛。但內心深處的苦楚,卻鮮爲世人所知。人們只是看見他的光輝,從沒體會他的無奈和孤獨!高處不勝寒啊!

李世民之玄武門之變散文隨筆 篇二

李世民之玄武門之變散文隨筆

唐高祖李淵起兵時,與二兒子李世民約定:“若是成功,我就把你立爲太子,傳位給你。”隨後,李世民屢建奇功,威震天下。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李淵建立了國家,成爲大老闆。之後,董事長李淵跟大夥討論冊立太子(繼承人)的事情。李世民觀察了客觀情況後,主動要求李淵立李建成爲太子,於是,大兒子李建成坐上了繼承人的虎皮太師椅。

然而,太子李建成沉迷酒色,一副遊樂廢人的樣子,老闆李淵很不滿意,經常責怪他。而李世民卻常建大功,威望越來越大,有搖倒太子座椅的勢頭。李建成很擔心,便與四弟李元吉設法謀害李世民,首先,他們走內線。

那個時候,李淵寵愛妃子張美女和妃子尹美女,建成元吉就送了許多珍寶給她們。收到好處,這兩個美人就經常在老闆面前說太子的`好話,同時抹黑李世民。

有人勸李世民:“這兩個人是老闆身邊的紅人,你不討好她們,會吃虧的。”

李世民沒有理睬,不屑做這個,遇到兩個妃子的時候,也只是正經地行一下禮,沒有獻殷勤。

其他妃子有時暗中向秦王李世民要點好處,李世民沒有給,於是,她們都不喜歡李老二。

有一次,淮南王神通立下大功,李世民賜給他一大片良田,誰知道張美人的父親也看上那片田。張美人跟皇帝風流一番後,撒嬌要田,老闆李淵就下令給田。但是神通說秦王李世民已經先答應了,不肯交出來。張美人就對李淵說:“秦王的指令比你的指令還大,你這個皇帝太窩囊啦,唉……”

李淵立即召來李世民,破口大罵,又說:“你久握兵權,越來越驕傲自滿,根本沒把我這個父親放在心上!”

李世民不停磕頭謝罪。

李世民的下屬杜如晦經過張美女的父親大宅門口,被他的看門壯漢拖下馬,打了幾拳。杜如晦狼狽跑回告訴李世民,這時張妃子已經惡人先告狀。李淵把李世民叫來,痛罵一陣:“我還活着,你的下屬就敢這樣欺負我妃子的家人,隨意辱打!我若死掉,你不是更加橫行霸道!”

李世民連忙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李淵不信,說道:“你還強詞奪理!我怎麼會相信你的鬼話?”

李世民知道說下去也沒用,便默然退出。

李建成獲得一匹壯馬,性子剛烈,總把騎馬者摔下,便邀請李世民前來,讓他試騎。

李世民一躍而起,落在馬上,那馬突然暴跳,把李世民甩開。李世民及時躍起,平安落地,再重新騎上,總共起落三次,終於馴服它。李世民對幕僚說:“生死有命,烈馬也克不了我。”

李建成等人把話作了修改,對李淵說:“秦王(李世民)說他自己是天命所歸,真命天子,無論遇到什麼風險都會逢凶化吉。”

李淵馬上召來李世民,痛罵他窺伺皇位,還叫嚷說“若是敢亂來,一定要他好看!”

李世民看到老闆無論別人說什麼壞話,都句句相信,不由得危懼起來。

之後,李建成等人步步緊逼,李世民終於知道要果斷採取措施,不能坐以待斃了,所以便跟謀臣們商量。

有一次,李世民從李建成那裏喝酒回來後,採用苦肉計,吞下毒藥,嘔吐許多血。李淵來看望他時,李世民趟在牀上,沒有說話只是不停哭泣。幕僚說:“從太子那裏回來後,秦王的身體就出現問題。”

李淵嘆息道:“這樣吧,你病好之後,就離開長安,去洛陽吧。你們兩兄弟在一起,還會出事的。”

李世民道謝。

李建成收到消息後大驚,對李元吉道:“在長安,李世民只是一個匹夫,若是到了洛陽,手中便有了軍隊,以他的才能,若是翻臉打起來,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李元吉說:“是啊,若是他帶兵跑來跟我們羣毆,肯定打不過他!”

於是太子他們聯合宮裏的妃子,對李淵說:李世民一有兵權就有可能造反,不能讓他走。

李淵便改變主意,不讓李世民離開。

李世民失去了自由翱翔的機會,非常失望也非常擔憂。

隨後,李建成對元吉說:“這樣下去不行,還是直接殺掉李世民,免得夜長夢多,然後直接逼父皇退位。”

元吉非常贊同,剛好突厥犯邊,李淵命令元吉出征,元吉便藉機要調走秦王李老二的所有兵卒。

李淵同意了:“你做主就行。”

李世民看到利刀已經架在脖子,決定先發制人,便火速調兵遣將,同時派人去召喚幕僚房玄齡和杜如晦。房玄齡和杜如晦拒絕了,對來人說:“皇上命令我們不得接近秦王府,否則格殺勿論!”

來人回報,李世民大怒,遞刀給使者,道:“你再去一趟,他們若敢說個‘不’字,立即砍下他們頭顱!”

房玄齡兩人不敢再推辭,喬裝打扮抄小路進入秦王府,祕密商議,

那一天,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到玄武門,覺得不對,便想調頭回去。

有人叫道:“太子,齊王,你們去哪?”

說話的正是李世民。

李元吉也不多說,當即抽出弓箭對準李世民,嗖嗖嗖快速射出三箭!

李世民閃動身子,輕鬆避過,還接住了第三支箭,搭在弓上!

嗖!

一箭洞穿太子李建成喉嚨,當場斃命!

李元吉想逃,李世民下屬敬德追上去,彎弓射箭,李元吉應聲而下,氣絕身亡。

李世民切下兩人的頭顱,帶兵進宮去見皇帝,告訴李淵自己迫不得已自衛,已經殺了太子。

李淵大發脾氣,破口大罵,好一會兒才停下來,他問李世民接下來怎麼想。

李世民說了自己的要求,李淵看到四周都是李世民的兵,嘆了一口氣道:“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隨後,李淵立李世民爲太子,不久,李淵就退下來,讓李世民登基。

這就是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作文 篇三

唐朝建立後,李淵以立嫡立長的原則,立長子李建成爲太子,次子李世民爲秦王,四子李元吉爲齊王。

在這三個人中,當屬秦王李世民的功勞最大,聲望也最高。李世民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特別是在公元620年,他一舉擊敗了竇建德與王世充,更使他成爲了一位名揚四海的人物。太子雖然在太原起兵時也有支軍隊,打過幾次勝仗,可比秦王李世民的實力相差甚遠!但是,因爲李建成是太子,一大批皇親國戚像跟屁蟲一樣圍繞在他身邊,甚至宮廷的守軍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弟弟李元吉也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李建成一面暗地裏收買李世民的領將尉遲敬德等人,一面指使李淵的妃嬪在高祖面前使勁詆譭李世民,於是,以李世民爲首與以李建成爲首的兩派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李世民就任陝東道大行臺(有權力處理境內一切事務)時,由於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勞,所以李世民便賞賜給李神通數十傾上好良田。這一舉動得罪了高祖的寵妃張婕妤,因爲張婕妤早想把這些上好田地劃分給自己的父親,於是她便跑到高祖面前詆譭李世民,結果高祖聽信讒言狠狠地訓斥了李世民。

公元620年,突厥侵犯,高祖命李建成等人領兵退敵,李建成與李元吉商議趁這會兒把秦王府一網打盡,沒想到這事被李世民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他跑到高祖面前,將李建成、李元吉害己圖謀,私通妃嬪等不肖之舉通通告訴了高祖,高祖聽後驚愕萬分,要讓太子和齊王進宮當面說清楚。

第二天早上太子與齊王懷着不安的心情進了宮,當他們走到玄武門時,覺得周圍充滿殺氣,可是爲時已晚,這時埋伏四周的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等人早已把他倆團團圍住,一併殺死。李淵知道這件事後,嘆了口氣,事已至此只好下命令宣佈李建成、李元吉作亂處死,諸軍歸李世民所管,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玄武門之變”。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創建唐朝的功績和貞觀之治的輝煌,歷史選擇了他,卻讓他那偉大身影后有着淡淡的的血光。父子反目,兄弟相殘,勾心鬥角,血腥屠殺,中國歷史上這黑暗的一頁讓所有的輝煌黯淡無光……

《玄武門之變》作文 篇四

悠悠中華五千年,美利堅合衆國二百五十載彈指一揮間。秦皇漢武開疆拓土,各國元首獨領風騷;馬克思創共產主義學說;列寧創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李世民創大唐帝國,“貞觀之治”名滿天下。

有勇有謀,越挫越勇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爲政風範;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註定出身貴族的李世民將有一番大作爲。

在隋王朝不得人心、瓦解之際,以遠見的卓識和善察時變發動反抗隋朝的起義,隋煬帝的暴虐和不行德政早已不得人心,李氏父子的起義順着時代更替的規律,以關中爲根據地,建立了唐朝。後因兄弟間爭奪太子之位,李世民又逼父親退位,發動政變手刃兄弟,終於爭得皇位繼承權,年號貞觀。雖然在這一輝煌成就背後是血腥故事,但你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能在大權在握後的竭盡發揮:政治清明,國立增強,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在幫隋煬帝“收拾”爛攤子的同時,在人民所形成的海洋上乘舟隨流,無疑,他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總是聽到人們抱怨競爭激烈,工作難找,在這人才日益漸多的社會,除了發牢騷,你有沒有像李世民一樣去用現代的方法爲自己爭取一席之地;有沒有做好接受一份機遇的準備,李世民從小就接受軍事文化的教育,騎馬練武,玩弓讀兵法,雖然他沒有預料到自己今後會有所成就,但他無時無刻不在做準備。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有一點值得驕傲的成績,必須用“十年功”做基礎。

“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不僅要有過人的才識,還要有一顆虛心納諫的心。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這是唐太宗的。“三鏡”。是在追懷魏徵時說的話。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篇五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裏面講了一代 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波瀾壯闊的一生。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在他統治的23年中,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這段時間史稱“貞觀之治”。但在貞觀之治的前夜,發生了一場震撼人心的奪門之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親手殺死了他的兩個親兄弟,然後逼他父親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年號“貞觀”。

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稱他父親爲太上皇。他之所以能把國家治理得那麼好,是因爲他能夠廣泛使用一大批賢能的大臣,君臣之間的關係達到歷史上最好。

特別是重用魏徵,像魏徵這樣觸怒龍顏而面不改色的良臣,實在不多見。有一次,因爲一件事唐太宗和魏徵又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後宮,一見了長孫皇后就說:“總有一天,朕要殺了那個鄉巴佬!”皇后說;“哪個人哪?”唐太宗說:“魏徵,還不是那個魏徵,他在羣臣面前讓朕下不了臺!”皇后聽了,到後宮換了正裝。太宗大驚到:“你這是何意啊?”皇后說:“魏徵是良臣,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貞觀十七年,魏徵逝世。唐太宗失聲痛哭。哭完以後,太宗說了一句響徹千古的名言:“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可見魏徵對唐太宗有多麼重要。唐太宗本就賢明,遇到魏徵這樣的良臣變得更賢明瞭。魏徵觸怒龍顏而面不改色的品行是給我最大的震撼。

唐太宗還不冤枉人。有一次,一個叫楊貞的衛士經過衛洲到長安值班,住在小旅館裏。第二天,楊貞發現佩刀有血,恰巧頭天老闆又死了。許多人都懷疑這件事是楊貞乾的。地方官吏一聽把楊貞抓起來準備處死。但他們又沒有處死權,於是就給李世民上信。李世民覺得奇怪,楊貞與老闆素不相識,不可能殺他,就讓衛洲府重新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是老闆娘和她的情夫一起殺了老闆。這說明李世民是個有作爲的皇帝,不會讓任何人屈死。

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失去了人性的光芒―親手殺死了他的親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這還能算人性嗎?但令我驚訝的是,他竟能知錯就改,以那些有人性之舉來彌補那些無人性之舉。這在中國2132年的歷史上實在不多見。

公元649年5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享年五十二歲。李世民是一位上馬打仗,下馬治國的好皇帝,“貞觀之治”成爲後來各代君王學習的典範。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篇六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高興得差點蹦起來,因爲我太喜歡這本書了。

《玄武門之變》是講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民爭太子之位的故事。他們雖然是親兄弟,但他們兄弟之間使用非常狠毒的手段互相殘殺。有一次,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民假意請李世民喝酒,可是他們在李世民的酒裏放了毒藥,李世民本來也不會喝酒,喝了一點就倒下了,回去的時候吐了很多血,正好把毒藥給吐出來,救了李世民一命。

後來,李世民爲了當上皇帝,他在玄武門設計,安排了殺手,把太子李建民和齊王李元吉都殺死了。

李世民爲了爭奪皇位,殺了他的兄弟,做了皇帝以後,把唐朝治理得很好,後來就有了“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的故事 篇七

玄武門之變的故事

【故事概述】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爲太子,李世民爲秦王,李元吉爲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爲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爲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故事內容】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爲太子,李世民爲秦王,李元吉爲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爲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裏的珍寶,還爲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裏,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裏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裏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藥,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佔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着,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裏,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着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牀上,身邊放着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有人把這個祕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着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裏,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着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裏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裏騎着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裏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着,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裏等着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衝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佈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歷史評價】

從古至今 ,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讚賞的態度。

《舊唐書‧太宗本紀》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賢,失愛於昆弟,失教於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堯不能訓丹朱,斯前志也。當神堯任讒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謠?……”

《舊唐書‧太宗本紀‧贊》曰:“昌、發啓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史臣曰:“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若非太宗逆取順守,積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堅持小節,必虧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煬帝,亦不及矣。”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曰:“建成、元吉,實爲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啓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爲愈也。既而爲羣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爲口實乎!”

胡戟、胡樂《試析玄武門事變的背景內幕》:“玄武門那場唐太宗一生中最艱危的苦鬥,對他本人來說,絕不是可以誇耀後世的愉快記憶……李世民和他父親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傷的心上摘脫乾淨!”。

柏楊:“然而,中國人應該慶幸唐太宗李世民奪嫡成功,李世民爲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爲治世的典範。”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篇八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了明爭暗鬥,李元吉則支持李建成。不但這兩個人是李世民的死對頭,就連宮中的妃子也與李世民作對。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但向唐高祖誣陷李世民,還數次想除掉他。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與李元吉喪命,李世民登上了太子的寶座。

這篇文章中的李建成,放不下心中的仇恨與嫉妒,到最後不但丟掉了太子的位置,連命也搭上了,實在是不划算。他當初下定決心想超過李世民,如果採用正當的手段,最後的結局是另一番景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仇恨自己的對手,要感激。因爲是對手讓我們充滿鬥志,是對手讓我們不敢懶散,是對手讓我們生龍活虎,霸氣十足。放下那顆仇恨的心,用正當手段贏得對手。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篇九

玄武門之變是一件有名的“反叛”,也使一位皇室次子當上了賢明的君主。是他的貞觀之治,讓唐朝的經濟登上了世界的頂峯,他就是“秦王”李世民。

高祖李淵有小王子無數,皇后只生了三個兒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雖然是親骨肉,但是李建成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世,怕自己被父親廢了皇太子之位,改爲李世民。所以他聯合李元吉和父親最喜歡的妃子,一起誣告李世民,高祖漸漸的也和李世民疏遠了許多,而他們也成爲了長安城一霸,在這裏爲非作歹。

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李建成是多麼心狠手辣,只因嫉妒李世民就把他和高祖分開,我認爲要是當上了皇帝過不了兩年農民起義軍,早就把他推翻了,哪裏會有後來的唐朝盛世,哪裏有“貞觀之治”,哪裏還有百姓安居樂業,只有百姓造反。

然而,在玄武門這一天,建成和元吉拍六百多名武士,想把李世民置於死地,在這時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決定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高祖如夢方醒,開除了他們兩個人的皇族,立李世民爲皇帝,最終李世民不負所托,成就了一番大業,將唐朝推到了頂峯,李世民由此也名垂青史了。這就是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人最喜歡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打擊報復,這讓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我們要像李世民學習,堅定目標永不放棄,爲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故事 篇十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在李家父子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即位後,李建成爲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爲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爲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被立爲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事件的經過

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爲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此時,高祖已經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來,準備查驗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出。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將他射死。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建成身死,嘆息道:“難道能夠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禍難嗎!”於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爲太子和齊王報仇。張公謹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雲麾將軍敬君弘掌管着宿衛軍,駐紮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彙集起來,結成陣列再出戰,也爲時不晚。”敬君弘不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着向敵陣衝去,結果全部戰死。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爲恐懼。此時,尉遲恭在城樓上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頓失戰心,迅速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則逃入終南山中。馮立殺死敬君弘後,對部下說:“這也可以略微報答太子殿下了。”於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