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21描寫家鄉的春節國中滿分作文

2021描寫家鄉的春節國中滿分作文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過春節的習俗。那麼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你們整理的關於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一

春節是團圓的節日,一到春節,在外掙錢的、讀書的人都會紛紛回家團聚。每逢這時候,都是我們最快樂的日子,禮物、壓歲錢,都是我們最關心的。

春節那天,有很多傳統。最是少不了的要數供“祖佬”了。每家都要供“祖佬”,我們也要給“祖佬”叩頭,祈求保佑我們平安,考試的高分。其實,這些都是大人們讓我們一起懷念死去的爺爺奶奶吧。

再就是“過年”吃飯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豐盛的早餐,舉杯祝福。而我們更是好好表現了,“爺爺奶奶、叔叔姑姑”不停的叫着,哄他們高興發壓歲錢。隨着甜甜的叫聲,一個個“毛爺爺”向我們飛來!

貼春聯、穿新衣服,更是我們喜歡的傳統。大人們總是考我們,哪幅在左,哪幅在右,什麼意思?隨後就是洗澡換衣服了,穿上爸爸媽媽獎勵我們學習進步的新衣服,心裏那個美啊,真是難以言表!然後小夥伴們一個個拿着鞭炮,比誰的鞭炮最響,當然更少不了比比誰的衣服漂亮!

春節還有好多我們喜歡的事:包餃子、看春晚、拜年等等,正如爸爸媽媽說的,春節是爲我們安排的。

我愛家鄉的春節!

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二

按我們家鄉的老規矩,臘月十五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從臘月十五開始,每次趕集都是人山人海,像一片黑壓壓的螞蟻。爸爸在臘月就去尚湖採購年貨,他買了幾十袋的東西來準備過年。

孩子們過年,第一件事就是買衣服,準備在過年的時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第二件事是買年貨,我們這些孩子是純正的吃貨,吃完這個,吃那個,嘴巴閒不下來。這過年恐怕就要重好幾斤,對於女生來說,第三件事纔是買鞭炮。過年時,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準備過年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顯示氣象更新的景象。

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要大掃除一次,表示把舊的不要,要歡迎新的。臘月二十八還要包糉子,包三角叉等食品。

除夕分外熱鬧,每家每戶都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吃完晚飯,還要煮腸子、雞、鴨,正月七年級早上拜佛用的。吃完晚飯,大家一起看春晚。晚上還要守歲,小孩子們到十二點就可以睡了,而大人要受到凌晨才能睡。門前掛的燈籠也不能關,要亮到天亮。

正月七年級就更忙了。吃完早飯,路上還要拿一把稻草讓它燒起來,再跨過去。到廟裏插上蠟燭,點上香後每人拿幾根去拜佛。每座佛都要拜、拜完後燒紙錢、放鞭炮。在回去的路上還要搞一種叫“銅錢”的樹的葉子,插在門上,表示會財源滾滾。拜完佛,舞獅子的人會來家裏圖個好彩頭。下午,還要去親戚家拜年,小孩子們最喜歡去了,因爲可以收紅包。

元宵節到了,又熱鬧起來了。村裏很早就開始準備好舞龍燈了,道具早就準備好了。大家早早吃了晚飯,已經在操場上等候多時了。龍頭來了,鞭炮聲也響起來了。幾十米長,要舞十幾圈。舞龍燈的人累的滿頭大汗可心卻是開心的。即使舞完了,大夥兒也還意猶未盡,還在討論那龍燈怎樣怎樣。大夥兒還在一起放鞭炮,一起曉笑得前赴後仰,那歡笑聲已蓋過了鞭炮聲。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六,我們又要回到學校讀書,父母們也要去幹活。磐安的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三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過春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在廣東茂名,就讓我帶你們走進茂名的春節吧。

距離除夕的前幾天,大人們手忙腳亂,預備着春節吃的,穿的,用的。家家戶戶還必須大掃除一次,把一些沒用的東西拿去扔掉,把家裏的蜘蛛網、傢俱上的灰塵全都清理乾淨,到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

到了除夕,每家每戶都去朋友、親戚家拜年,恭賀他們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行大運、發大財。回到家後,人們紛紛從家裏拿出一些糖果、瓜子,拿去祭拜神仙,祈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生活美滿。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在放爆竹、煙花。一整夜,爆竹、煙花的聲音都在接連不斷地響起。

正月七年級是新的一年,人們都去逛街、拜佛,很少有人在家幹活。嫁出去的女兒紛紛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的,餅乾、糖果、瓜子……樣樣都有。俗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雖然禮物不是很好,但情誼卻很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是春節的尾聲。一到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大人在家中忙着做事,小孩則提着個燈籠到處逛。大人們在吃完t湯圓後,就領着小孩去外面走走,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日子裏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在這裏,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四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竈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嚐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竈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竈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幹靜,這是爲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着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裏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着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七年級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擡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2021家鄉的春節國中作文五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爲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爲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爲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衆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着繪畫方向發展。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裏,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爲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爲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