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故鄉的原風景作文【精品多篇】

故鄉的原風景作文【精品多篇】

故鄉的原風景作文 篇一

端午節即將來臨,讓人想道一聲端午安康。解開細繩,輕輕剝開綠油油的糉葉,糉香四溢,嘴巴里都是香味兒。糉葉的清香,與黏軟的糯米一起被塞入口中,任由這香甜肆意充斥着口腔,滿是幸福。

這幸福自然於奶奶的親手自制是離不開的。每逢端午,都會回到村子,打開那道紅色的鐵門,穿過陰涼的小院兒,與奶奶來個大大的擁抱。一進屋,糉香飄溢在整個屋中,那是最幸福的味道。

而這些年,由於學業的繁重,回村的機會也少了,與奶奶見面竟成了一種奢望,回到那個可愛的小村也成了一種夢想。但每次的端午,奶奶的糉子總是不會遲到,雖然回不到小村,也見不着奶奶,但起碼奶奶做的糉子一直都在,也算得上是給我的一種心靈安慰。

奶奶的糉子又送來了。

我握緊了糉繩。

燦爛的陽光,溫柔地瀉進小屋中,在我身上碎成一片金黃。被鳥兒喚醒的我,向已經開始勞作的奶奶道了聲端午安康!奶奶嫺熟地包着糉子,動作一氣呵成。我叫嚷着讓奶奶教我包糉子。奶奶抓着我的手捏起糉葉,經過幾翻幾折,再把糯米包入其中,最後還要塞入一枚蜜棗。握着我的手,教我用繩把糉子捆好。

兒時的端午記憶,如今又浮現在眼前。奶奶手把手教我包糉子的事,回憶起來是那麼親切美好。童年包糉的那道風景,現在只存在於我記憶中了。

我的手,握得更緊了。

這條小小的糉繩傳承着節日傳統,更連結着親人之間的愛。它,也聯繫着我與故鄉最美的那道原風景。

糯米的香軟從未改變,糉葉的清香悠悠迴腸,糉子還是奶奶的糉子,只是我已不再是曾經那個與奶奶一起包糉的女孩兒。但任憑歲月如何變遷,香甜軟糯的。糉子裏包的永遠有愛,故鄉的原風景在心中亙古不變。

故鄉的原風景 篇二

別問爲什麼,只是不經意間想起幾年前的故鄉了。

幾個月前,橫穿天津寶坻縣高莊戶村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了。鄉親們多多少少都開始填地。我那時來過一趟,以前種菜的田地上鋪了一層板磚。一年前還可以找到艾灸草和其他菜的。許久以前屬於院子的天空被罩在大棚裏了,只能看見燕子飛過的掠影。我曾問過姥姥,得到回答是“拆時可以多給點錢”。

大人是不會在意這些東西的。

院子裏的那棵柿子樹也化爲柴火。火焚去了我的柿子樹,我的回憶。樹是蟬的故鄉,沒有了樹,晚上自然沒有蟬音。我唯一還擁有的蜻蜓,還在天空中飛着,我卻作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它們還能飛多久呢?大麥田也荒了,到處都是枯草杆。放眼望去,如去年豐收時那金黃的大麥的顏色一樣。

我父親則住在另一個不遠的村子。當然,也要拆。這個院子較野,雜草叢生。爺爺曾經養雞,我經常追着它們,餵它們米吃。現在都賣了。院子裏沒有了到處亂飄的羽毛,自然乾淨些,但我更願意它髒點——只要院子能恢復往日的生機。

老人們沒有戶口,只好寄住。我看不出父母對修鐵路有什麼不滿和氣憤。反正,我是不會坐這條鐵路的。因爲,我腳底下是我的故鄉,我的回憶。

別了,我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作文 篇三

別問爲什麼,只是不經意間想起幾年前的故鄉了。

幾個月前,橫穿天津寶坻縣高莊戶村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了。鄉親們多多少少都開始填地。我那時來過一趟,以前種菜的田地上鋪了一層板磚。一年前還可以找到艾灸草和其他菜的。許久以前屬於院子的天空被罩在大棚裏了,只能看見燕子飛過的掠影。我曾問過姥姥,得到回答是拆時可以多給點錢。

大人是不會在意這些東西的。

院子裏的那棵柿子樹也化爲柴火。火焚去了我的柿子樹,我的回憶。樹是蟬的故鄉,沒有了樹,晚上自然沒有蟬音。我唯一還擁有的蜻蜓,還在天空中飛着,我卻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它們還能飛多久呢?大麥田也荒了,到處都是枯草杆。放眼望去,如去年豐收時那金黃的大麥的顏色一樣。

我父親則住在另一個不遠的村子。當然,也要拆。這個院子較野,雜草叢生。爺爺曾經養雞,我經常追着它們,餵它們米吃。現在都賣了。院子裏沒有了到處亂飄的羽毛,自然乾淨些,但我更願意它髒點只要院子能恢復往日的生機。

老人們沒有戶口,只好寄住。我看不出父母對修鐵路有什麼不滿和氣憤。反正,我是不會坐這條鐵路的'。因爲,我腳底下是我的故鄉,我的回憶。

別了,我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的寫景作文 篇四

一種深情,每當提筆,便有一種刻骨的思念於指尖凝繞,頃刻間,熟悉的畫卷鋪展開來,那便是我眼中最美的風景;有一種眷戀,每當觸及,便有一種同根的情結在心底滋長,落墨處,傾情的聲音悄然奏響,那便是我靈魂歸依的故鄉。

[一]鄉景

故鄉的風,有一種怡人的醉;故鄉的景,有一種沁心的暖。

煙柳長亭,小橋流水,暮靄斜陽,秀山明光,這鬼斧神工般的大自然是無法比擬的美,相比而言,具有鄉土民情的故鄉則是另一種不可言說的美,這美中透着醉,醉中含着暖。

清晨,當晶瑩的露珠還在沉睡,溫和的朝陽已悄然升起。幾縷陽光照進小屋,我慵懶着起身,出門,享受晨曦的融融和煦,伸手,仰面,彷彿一個稚嫩的孩童,渴望陽光把我擁入懷裏,原來,鄉村的早晨這麼美。

轉眼間,已是金秋十月,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大約五六點鐘,家家戶戶已整裝上陣,帶着工具去田間勞作,車聲、人語相交相容,炊煙、薄霧相攜相映,好一個美麗的晨!

去田裏走了走,感受一番大自然的'氣息,沒有鋼筋水泥,這裏的土地是季節的使者,春來播種秋來收,雨雪霏霏還依舊。季節的更迭,生命的交替,醞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魂靈,飲水思源,還要歸結於這片土地;沒有車馬如龍,這裏的空氣清新自然,無污染,置身田間,嗅到的是稻香,望見的是麥黃,憶起的是童年時光,年華未央,我卻早已不復當年模樣。

最是喜愛鄉村的夜,你看,臨近傍晚的霞光裏,落日餘暉籠罩下的鄉村由內而外透着一股親切的溫馨。裊裊炊煙,薄紗輕漫,淡月初升,星光璀璨,萬家燈火,燃起一陣陣鄉味,沒有山珍海味,品味的是純天然的鮮美。

夜漸漸深了,此時,喜歡獨自行走在柔和的月光下,賞星望月,捻字深思,偶爾有幾隻螢火蟲飛過,我的目光便離之不去,那點點綠光,雖弱,卻爲這片夜色增色不少。夜晚獨有的靜謐,使我整個地傾陷,我愛這片月夜,因爲她屬於故鄉。

[二]鄉情

說起故鄉,總是與親情有着不可密分的關聯,這又該回溯到了童年。

我對童年的記憶並不十分清晰,甚至腦中存留的片段也已破成碎片,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回憶。小時候,我是在奶奶家長大的,所以對於故鄉的眷戀更多的是奶奶家的大院以及門口奶奶熟悉的身影。

長大以後,在外地求學的日子裏,這一幕場景更是我思裏念裏夢迴的歸宿,對於親人的想念,卻只能一支素筆,一案墨硯,書寫千絲萬縷。

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後,回憶童年。也許,人生本就是一個圈,無論走得多遠,總要回到原點,轉一個圈,落葉歸根,卻只剩下厚重的思念。

小時候,孩童的我們總要跟隨家長去地頭農忙,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地如此,因此,年幼的我們也都是勞動力,不敢喊苦,不敢說累,只是一心盼望着長大成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如今,工作以後,每次好容易歸家,爺爺奶奶卻再不使喚忙活,而這些年過去,他們依舊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望着滿院的秋收作物,一種感慨涌上心頭,這正是小時的場景啊,只是年華老去,心中更多的是嘆息。若,多年以後,人去樓空,此時的我,又該拿什麼來紀念我此刻的喜與悲?

親情如粥,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沒有轟轟烈烈的話語,只在一粥一飯間,一行一動裏,感受着血濃於水的溫情。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不可多得的緣分,那麼能夠成爲一家人,又該是多麼深厚而又奇妙的緣分哪!是啊,親情永遠是我最深的牽掛,故鄉的親人永遠是我割捨不去的靈魂歸依。

[三]鄉愁

回首往昔,故鄉舊景仍在;放眼未來,家鄉新貌可待。

與故鄉的情結已有二十餘載,親眼見證了故鄉年復一年的變化。素來以務農爲生的人民,年輕一輩的都外出務工了,家鄉多是老人和孩子。最大的變化要屬房屋建築了,小時候,家裏住的是用石頭堆砌的平房,還有的人家是泥土砌成的茅屋,大都是這種簡便式的住房,而至今,每次回家,都看到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有兩層的、三層的,用的是水泥,貼的是瓷磚,不僅是爲住宿,也考慮到美觀。

還有,家鄉的路,從泥土鋪成的田間小徑,到水泥鋪就的馬路,因此,鄉親的交通方式也由從前的自行車演變成現在的電瓶車,通往集市的路,很少再有人步行。

說到生活方式,人們去購物手裏拎着的也不再是布袋、籃子,而取而代之的是購物袋、禮品袋。

隨着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的普及,方便了千家萬戶,使得老百姓也漸漸步入發展小康的道路。

聽說,國家正大力推行農村拆遷的舉措,也許,不久的將來,農村也走向城市,散落的房屋建成了小區,崎嶇的鄉路鋪成了公路,田間地頭也都改造成了各種娛樂休閒設施,引得城市流向農村,形成農村發展成城市,城市又帶動農村的新局面。也許,那時的農村已不是本真的農村,而是一座具有新生命力的城市,而這是一種得到還是一種失去呢?

農民過上好日子,是每個農村人都盼望的,然而,當城市的步伐踏入農村時,那一切自然的東西也都不復存在。

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當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多的不僅是路,還有污染和破壞吧。更加可貴的是農民身上多獨具的質樸、務實、勤勞的品質,也許,亦會隨世俗利益的眼光流走吧。

然,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我對故鄉的情懷是永遠也抹不去的,銘記此情,至死不渝。

執筆凝情,最是不忘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 篇五

飛馳的車窗外,修剪整齊的樹木,嶄新的房屋連同起伏的連山,如剪影般涌入我的眼簾,塵封的記憶也隨之逐漸明瞭起來……

記憶中的故鄉,總是那麼寧靜,祥和。

清晨,太陽剛剛探出頭的時候,村子裏的屋頂上裊裊炊煙已然飄了好久,瀰漫在空氣中有如輕紗似的薄霧。伴隨着菜農蹬三輪車傳來的咯吱聲,整個村莊也逐漸甦醒了。

秋風溫柔地吹拂着田野,層層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穀穗舒展着慵懶的身軀,彷彿一個個黃精靈在跳舞。爺爺拿起鐮刀,帶着我一起去收穀子了。

田野裏,村民們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彎腰割穀子,有的踩着脫穀機,還有的載着滿車金燦燦的穀子往家趕……歡樂的夢精靈在村民的心裏跳起了豐收的圓舞曲!

村落的大樹下,年過花甲的老人們坐在一起,穿着青衫素褂,滿分作文網手持蒲扇,圍在一起對弈。也有的坐在躺椅上,感受着涼爽的秋風。

我和小夥伴們那更是閒不住了,我們三五成羣,唱着歌兒,跳着腿兒,彷彿自己也變成了會叫的鳥兒,會跳的馬兒,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在田野裏挖野菜,摘野果,儼然是放飛的風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其中的幾個男孩兩三下便爬上樹,他們小心翼翼地踩在樹枝上,伸手摘着野果,摘不到的就握住樹枝,使勁搖啊搖。“砰砰砰”紅彤彤的果子如雨點般密集,全部掉落了下來。樹下的女孩們則是爭先恐後地搶着。太陽西下,孩子們的影子越拉越長,但我們仍舊興趣不減,伴隨着大人們的呼喚,我們帶着明天的憧憬,往家的方向走去。

夜朗星稀,月亮在販售着快樂,晚風從背後擁抱着我。入夜的鄉村,房屋都悄悄隱去了它原來的面貌,一眼望去,稀稀朗朗地亮着一團團燈光,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故鄉的原風景,你和星星一樣惹人心動,我與星輝一同爲你沉醉。

故鄉的原風景 篇六

端午節即將來臨,讓人想道一聲“端午安康”。解開細繩,輕輕剝開綠油油的糉葉,糉香四溢,嘴巴里都是香味兒。糉葉的清香,與黏軟的糯米一起被塞入口中,任由這香甜肆意充斥着口腔,滿是幸福。

這幸福自然於奶奶的親手自制是離不開的。每逢端午,都會回到村子,打開那道紅色的鐵門,穿過陰涼的小院兒,與奶奶來個大大的擁抱。一進屋,糉香飄溢在整個屋中,那——是最幸福的味道。

而這些年,由於學業的繁重,回村的機會也少了,與奶奶見面竟成了一種奢望,回到那個可愛的小村也成了一種夢想。但每次的端午,奶奶的糉子總是不會遲到,雖然回不到小村,也見不着奶奶,但起碼奶奶做的糉子一直都在,也算得上是給我的一種心靈安慰。

奶奶的糉子又送來了。

我握緊了糉繩。

燦爛的陽光,溫柔地瀉進小屋中,在我身上碎作文成一片金黃。被鳥兒喚醒的我,向已經開始勞作的奶奶道了聲“端午安康”!奶奶嫺熟地包着糉子,動作一氣呵成。我叫嚷着讓奶奶教我包糉子。奶奶抓着我的手捏起糉葉,經過幾翻幾折,再把糯米包入其中,最後還要塞入一枚蜜棗。握着我的手,教我用繩把糉子捆好。

兒時的端午記憶,如今又浮現在眼前。奶奶手把手教我包糉子的事,回憶起來是那麼親切美好。童年包糉的那道風景,現在只存在於我記憶中了。

我的手,握得更緊了。

這條小小的糉繩傳承着節日傳統,更連結着親人之間的愛。它,也聯繫着我與故鄉最美的那道原風景。

糯米的香軟從未改變,糉葉的清香悠悠迴腸,糉子還是奶奶的糉子,只是我已不再是曾經那個與奶奶一起包糉的女孩兒。但任憑歲月如何變遷,香甜軟糯的糉子裏包的永遠有“愛”,故鄉的原風景在心中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