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品讀自己作文

第1篇:品讀自己作文

品讀自己作文

品讀自己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品讀自己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若不是那次經歷,或許我還不會發現自己靈魂深處的卑微,繼續陶醉在個性鮮明、聰明能幹的自我欣賞裏。

我在城市裏長大,過慣了嬌生慣養的日子,不懂得艱苦樸素,亦不會以禮待人接物。鑑於此,暑假裏,媽媽安排我到鄉下的舅舅家住一段時間,體驗一下農村生活,以克服身上的“嬌、驕”二氣。在父母的期待下,我帶着心愛的筆記本電腦,乘車直奔舅舅家。

舅舅、舅媽熱情接待了我,表妹也十分友好。表妹今年13歲,在鄉下一所中學讀七年級。她常穿一身藍布衣衫,土頭土腦,我是不太願意和她說話的。一天下午,她溜進舅媽專門爲我準備的房間,捧起我心愛的筆記本電腦,滿懷好奇地左瞧右看,來回翻轉,就差沒動手拆開看裏面的構造了。看到她土裏土氣的樣子,我氣不打一處來,連叫帶吼道:“住手!誰允許你動我的東西了!”她似乎被我高亢的聲音嚇住了,怔怔地看着我,囁嚅的樣子,手裏卻還拎着我的筆記本。我愈加鄙夷地說:“放下!摔壞了你賠呀?知道值多少錢嗎?”在我憤怒鄙視的目光中,她不知所措地退出屋去。

第二天清晨,我的心情糟透了,慢騰騰地起牀走出房門,眼前突然一亮,在這種低矮的四周盡是灰黑色調的土房子裏,竟有一抹難得的亮麗。那是一盆太陽花!明麗的'油黃色,優雅的鵝黃色,成熟的橙黃色,伴着淺綠的花心,圓圓的花朵如同一張甜甜的笑臉,又像一個友善的問候和一份衷心的祝福。我頓覺有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彷彿沐浴在五月的陽光中,原先的不快也退去了許多。

我低頭細看,花枝間還放着一張紙條:“你能原諒我嗎?”我彷彿觸到了電流般,手足無措,自感到羞愧難當。理智告訴我,我犯了“不友好”和“歧視他人”的雙重罪。她是我的親人,我不該那樣對待她呀。我不是一向自視高雅嗎?氣急敗壞,得理不饒人,這難道也叫高雅?帶着複雜的心情,我緩慢地轉過身,卻發現她坐在門外的石碾子上,略帶羞澀地笑着,眼神裏卻閃現着愧疚與惶恐。我粗魯地對待她,她對我卻依然友善平和,我忽然覺得,她並不像路邊的土疙瘩,而是一塊陳年美玉,質樸溫潤,而我卻如同玻璃鋼一般,雖然強悍卻缺少內涵。

從鄉下回來,我無法忘懷那天的經歷。多年來,我一直欣賞自己的棱角分明和精明幹練,但是棱角和幹練中卻缺失了涵養,少了些敦厚中和之美。老人愛用“猴急”批評年輕人,意思是說年輕人遇到事情,常像猴子那樣抓耳撓腮,喜怒於形,凡事睚眥必報,而我正是其中的一員啊!

我讀書,讀文學,讀歷史;我讀人,讀同學,讀老師,但是卻很少讀自己。小表妹,謝謝你,是你幫我讀懂了自己。

第2篇:品讀自己作文

這個網站品讀自己作文範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品讀自然

喜歡聆聽自然的聲音,喜歡獨自一人與自然相擁,喜歡感受自然的美麗,喜歡簡簡單單的自然,喜歡自然的

那份靜謐,喜歡品讀自然!

品讀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曠遠。

記得有年夏天隨姑姑去往天台山避暑。車子沿着彎彎曲曲的公路駛向山頂,透過車窗往外看,真是一幅絕美的景象:綠色的山巒層層疊疊,雲朵在山腰上流動,山上長滿了奇形怪狀的松柏,陽光打在樹葉上,金光閃閃。山腳下還流淌着一條小河,河水潺潺,魚戲河間。

真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人置身於這樣的一種環境中,心胸似乎也比以前開闊了。

品讀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恬適。

屋後有一大片樹林,林中樹木蔥蔥,且都是高大而筆直白楊。站在樹林中,根本看不見陽光。夏季,喜歡在樹與樹間繫上一條鞦韆,獨坐其上,欣賞鳥兒的共鳴曲,捕捉每一縷透過樹葉縫的陽光。感覺別有一番情趣。品讀自然,便是品她那份詩意。

梧桐飄落,給大地鋪上了一條金黃色的地毯。好想赤腳踩上去,感受梧桐葉與腳接觸的感覺。可是我又不忍心破壞這麼美麗的景緻,於是走過去拾起一片梧桐葉,把它放在了我的心裏。

品讀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晶瑩。

下雪了,雪花紛紛揚揚,好似一個個身着素衣的精靈,在天地之間忘我的舞蹈。雪花一片一片,伸出雙手,想承接那份晶瑩,卻發現,在與我的手接觸的那一霎那,他就融化了,才明白,晶瑩的雪是不能觸摸的,因爲她代表了大自然的聖潔。

品讀自然,心,便多了一份寬容;品讀自然,夢,便多了一份寧靜;品讀自然,魂,便多了一份晶瑩。(抒情性哲理散文)

品讀人生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書,等待着人們親手去書寫,也等待着人們細細去閱讀、去品味。

人生這本書可能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不像散文那樣優美深刻,也不像詩歌那樣抽象晦澀,它的內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開水。但只要你細細品讀,這杯“白開水”會變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品讀人生,要先學會品讀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師長,甚至是每一位過客,都能給我們有益的啓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孔子從師於不同的學者,如郯子,萇弘等,甚至從兩小兒辯日小事中瞭解到看問題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懷東、朱熹平兩位教授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得啓發,最終證明了“世界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只要善於品讀,每個人都能給人啓迪,哪怕是廣場上賣唱的乞丐,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品讀他人,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

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嚐膽,一舉滅吳,一雪前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症的痛苦,卻變得更加堅強,不僅戰勝了病魔,更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槃。品讀失敗與痛苦,不僅是品讀失敗的教訓,更是一種敢於面對的勇氣。品讀失敗與痛苦,是一種面對是一種感悟。

品讀人生,還要學習品讀成功與喜悅。人生道路中既有荊棘也有鮮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讓人學會珍惜,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時,也讓人學會進取,不止步,不滿足,向更高的高峯發起衝擊。現代人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幸福感卻大幅降低,爲什麼?因爲現代人忘記了品讀喜悅,忘記了珍惜幸福。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後,在獲得諾貝爾獎嘉獎後,既珍惜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繼續探索,發現了更爲珍貴的鐳,二度獲得諾貝爾獎。她品讀了成功,並正確認識了成功,纔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品讀人生,是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品讀人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品讀人生,是在成功中學會珍惜。人生之書,需要我們親手去書寫,更需要我們細細品讀。其中的每一句笑容與淚水,每一句成功與失敗,都會在反覆品讀中不斷潤色,不斷美化,成爲顆顆璀璨的珍珠,成爲我們畢生的寶藏。

半命題作文《品讀----》評講

一、存在問題:

1、題目太大,品讀膚淺。(如:談自然、談社會、談人生,泛泛而談,學生的思考能力有限,要善於化大爲

小。)

2、選材狹窄,缺乏新意。

3、記敘太空,描寫太少。(多是概述轉述,缺少細節描寫,無法讓人身臨其境,缺少感情變化過程,一覽無餘。)

4、只重形式,不重內涵。(題記、小標題的運用,形式不錯,但不注重內容,泛泛而談)

二、提升要點

(一)、補題切入點應小,抓住細節,寫深寫透。如:飛蛾、小草、螞蟻、一個橘子、梔子花、門前的那棵小樹、爸爸做的菜、李清照等等。

學生佳作:

品讀一個橘子

“快去寫作業,看電視能把成績看上來??..”爸爸對我一向很嚴格。

一個夏季的夜晚,氣壓低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我在燥熱的房間內伴着微弱的燈光,在書山題海中跋涉。豆大的汗珠從我的臉頰上滾落下來,真想去嚐嚐那放入冰箱內已久的橘子,可一想到爸爸那鋼刀般鋒利的眼神,我又不得伸回原來想脫離房間的雙腿???.

“橘子放在這裏,想吃自己拿”,望着爸爸踉踉蹌蹌的身影,我便知道他是酒喝多了,平時當我不在家時,他喝多了,第一件事就是睡覺,這使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一個搶眼的橘子兩字鑽入我的眼中,我刻意得看了報紙,原來是一個“讓愛重來”節目的鐵桿觀衆的心聲:“我喜歡橘子,它蘊涵着我媽媽對我的愛??..”我若有所思的將這篇文章讀完。

此時,我的思緒被窗臺上的一盤橘子所震懾住了,彷彿回到從前,爸爸爲我剝橘子皮的畫面呈現在我腦海中,他生怕橘子汁濺入我的眼睛,不時的背對着我,慢慢的“撕下”橘子上的“絲綢”,回想起那一幕,真叫我忐忑不安。

今天,我親自動手剝橘子,剛扯掉一塊橘子皮,它的乳汁便濺入我的眼睛中,我揉了揉眼睛,一股強制性的力量催促我繼續,當我扯完那些皮時,一幅“絲綢”般粗糙的畫面映入我的眼簾,我慢慢地將一瓤橘子放入口中,這時,我才真正知道???

其實,父親的愛正如這個爲人不屑一顧的橘子,他真正所隱含的汁液流露在這個橘子的橘瓤中,只不過爲自己披上了一套像是“絲綢”的皮外衣。

簡評:細節刻畫、以橘子爲依託,既是品橘子實爲品讀父親、父愛。銜接自然。

(二)、“千古文章意爲高。”它的深刻是作文得分關鍵。考場高分作文大多是內容豐富,見解深刻的作文,考生或闡述對生活的感悟,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獨到的見解;而那些得分較低的考生作文,內容則顯得空洞貧乏,缺少實實在在的內涵,僅僅是湊一些字數,敷衍成一篇非常乏味的“政治式論述題”。因此考生在寫作文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閱歷,運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煉作文的主題,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寫出一篇實實在在的文章,切不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更不可架空文章。

品讀是瞭解、是感悟、是超越。啓示我們應從品讀的過程中得到感悟,而這獨到的感悟就是立意。就是中心。就是深刻。

作文的結尾更要注意錘鍊語言並再扣主題,如能用畫龍點睛式的句子突出中心或昇華中心,則效果更好,應儘量避免使用“所以”“因此”一類的字眼作總結,因爲這樣很容易讓人覺得你不是在寫作文,而是在回答問答題。

標籤: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