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清明節感想作文精品多篇

清明節感想作文精品多篇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600字 篇一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說出口總有種傷感涌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大家心中一段最爲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大家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大家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了?

當真葬得了、忘得掉麼?

清明,咱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咱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了,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着咱們的人即便不在了,咱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咱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咱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着咱們的人,看見咱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 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說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說,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他們生活很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一切地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了普國,做了國君,封賞所有跟隨他在外流亡的隨從,但只有介子推拒絕了封賞,介子推帶着他的母親隱居咋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了,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那麼孝順母親,一定會把母親帶出來的’。誰料到這場大火竟把他們母子燒死了。就這樣,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

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人們把寒食節改名爲清明節,做爲是祭拜祖先的日子。所以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去掃墓,即使是身在外地,也要趕回來,這也體現了我們民族尊老的好傳統。

清明節那天,我們全家到墓地去掃墓,到了墓地一看,全傻了眼了,墓上全是野草。於是我們一起去拿工具鋤掉墓上的野草,然後用簸箕把那些野草盛起來倒掉。把野草全部清理完之後,爸爸就把那些香點燃,插在墓碑前,把那些祭品擺在水果盆裏。然後向祖先們鞠了三鞠躬再向祖先麼拿祈求平安,希望祖先能保佑他的子孫能夠平平安安高中,順順利利。

一切都搞好之後,已經是中午了,我們把工具收拾好之後,就一起回家了。從清明節這個節日中可以感受到中華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清明是對已去世的烈士於先人的一種懷念方式,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已不再世上,可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清明節感想作文 篇三

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我的記憶裏好像每到這天天上都會下點濛濛細雨,然後想到離我不遠的烈士園,拿定主意就跑了出去。

那是週末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

遠足一直走到烈士陵園。咦?我這個長跑歷來不及格。體力超差的人怎麼一點也不累?據說人沉思時不會累。那我呢?總在沉思吧?

天空中豔陽高照,可我的心卻愈來愈低沉。靜立在碑前,心想“爲什麼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卻沒得好報呢?好人真的有好報嗎?

臺上的那位老師還在說着,不過語速越來越慢。我想那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影響,而是更深層的'心理上的創傷。

驀地回頭,依稀還記得我身旁的陽光強烈而遠處那痕痕絲線般的光線卻輕輕撫摸着身旁的柳枝。柳枝剛剛長出嫩葉,但已頗爲可愛。

猛然想起,“不是不報,時機未到”。烈士們的好也許還未開始?興許報效祖國使祖國便是他的追求。他所期望的包袋?

他們在我我心中永遠是最偉大的英雄,最勇敢的壯士。

每一年到這裏掃墓總要清理雜草或瘋生的竹子,原因是草生長的速度最快,即使今年燒了明年也會再長出新的來,這也是人們在寫有關於“頑強的生命力”這一主題的文章或是詩篇時,總要選擇草爲描寫對象的原因吧。今天來的大人較多,所以小孩根本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在旁邊站着罷了,無論是除草還是搬雜草去扔掉,這些活都讓大人給做了。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俊桐就是因爲想要用鐮刀割草而傷着了手指,所以看到這,大人更不放心讓孩子隨便使用鐮刀之類鋒利的東西。

真慘,俊桐的傷口挺大的,一條長線,血淋淋的。俊龍哥拿紙巾給俊桐包紮傷口,由於沒人帶創口貼來,所以爸爸只好拿一個袋子,把它撕開,撕下一條來,替俊桐把傷口包紮好。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我一定會痛得直哭。但是俊桐並沒有一絲痛苦之意,反而笑哈哈的,這也讓大家放下了心,多堅強啊,俊桐,好樣的!如果現在讓我評選“陽光少年”,我第一個選他,俊桐的堅強品格值得我們去學習!

今天不用像前天一樣爬山了,今天走的是平平坦坦的路。周圍全是山,我們在野草之中穿行,大人們在墳墓前清理雜物,我們則跑去別處採野花、追逐、玩耍。什麼活也不用我們去幹,我們儘管玩,痛痛快快、無憂無慮地玩,藍藍的天上飄着朵朵白雲,時而吹來陣陣暖和的風,令人心曠神怡。等玩夠了,要插香祭拜祖先時才停下來。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600字 篇四

清明節是一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感想作文 篇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前後的天穹煙雨濛濛,點點雨滴聲聲錐心刺骨,人間的悲憫在四月天被釋放爲漫天飛揚的雨絲,絲絲縷縷都牽扯着疼痛,牽扯着血脈,牽扯着綿延不絕的追憶。舉目四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的山坡小路上,成羣的掃墓人步履蹣跚;擡頭偶望,墳塋——山孤煙霧繞,碑前——人孤雨聲急,眼裏——寒菸草無語,心中——好一片悽慘落寞死寂!

想着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爲逝者,人,不斷地出生,又不斷地死亡,推陳出新,不斷更新,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這是生物的規律,也是自然的規律。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延續和生存的。歲月易老,人生苦短。所以,不能明日復明日;所以,不能少壯不努力;所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過清明,是人們盤點過去、分享回憶、展望未來的時節。

清明節承載了人們一年的歲月中對亡靈、對親人的深深追憶、濃濃的思念和暖暖的懷念。過清明,使得平日裏忙碌不可終日的親人們的目光裏會更多地映進故人的身影和笑靨,面對天地相隔的親人亡靈,活着的人會加倍地珍重身體,珍惜健康,珍愛生命,從而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明白了此理,雖然萬萬不能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活,但活着的快樂和活着的意義,起碼,在清明節的日子裏有了新的收穫。

民諺雲“種樹造林,莫過清明”,“穀雨清明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清明時節,萬物復甦,草色青青,楊柳依依,桃花李花,競相開放,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開始播種耕耘的季節。人們從蕭瑟的冬天一路蹣跚走來,春天的蓬勃生機給人以生命的感悟,春天的蓬勃景象給人以美的享受,春天的桃紅柳綠給人以創造的靈感,春天的落英繽紛給人以感恩的遐想。

清明時節的懷想,有幸福有關愛,有回顧也有暢想。

也許過去的一年並不稱心如意,但無論如何人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念想:明年會更好!

也許過去的歲月並不花好月圓,但無論如何人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念頭:活着真好!

讓清明禮讚生命,彷彿是一種溫暖。願這種溫暖象春陽一樣照進每個人的心田……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500字 篇六

人的一生當中會有很多的感動,父母的照耀,老師的教導;今天是4月4號,也就是說今天很多人都忙着去祭拜一些人,因爲今天是清明節,我心頭也無意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去革命烈士博物館參觀,想着想着,就動起了腳步。

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革命烈士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門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只見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頭,一臉的堅毅。周老師告訴我們。當年,蔡永祥叔叔是守衛大橋的戰士,有一天值勤時發現前方鐵軌上橫臥着一根大圓木,眼見着火車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抱起大木頭往外衝,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列火車呼嘯而來……蔡永祥叔叔就這樣犧牲了。接下來就是獻白花的時刻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在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前獻上了一朵我精心製作的小白花。

最後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陳列館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兩位烈士是胡連芳和方平。胡連芳:建德乾潭鎮仇村人。1996年4月23日中午,塘孔村發生火災,胡連芳爲搶救財產犧牲。方平:1988年6月7日下午,方平聽到救命聲,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學在深潭中,方平不顧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體弱,不幸犧牲,年僅十一歲。

堆積着他們的那些勇敢表現與捨己爲人的精神,我心頭盪漾着,暗暗對自己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用的自己回報這個社會。

清明節感想作文 篇七

我們這裏一到清明節,家家戶戶烙單餅,就連那手藝差的主婦們平時根本不烙單餅,清明這天也要馬馬虎虎烙幾張給全家人吃,這才叫過清明節。實在不行呢,也有那會來事的拙媳婦,和一塊白麪,拿到手巧的嬸子大娘家去合夥完成烙餅的任務。

我奶奶就是擀單餅的高手,自我記事起,每年清明節她老人家都要擀上百張單餅。給東家嬸子擀二十張,給西屋嫂子再擀十幾張,還要給城裏的叔叔,姑姑擀上二三十張……每年清明節擀完單餅奶奶就要在手脖子上貼膏藥了。即使這樣,奶奶還是樂此不疲。去年我實在心疼奶奶,就說:“今年清明咱家不吃單餅了,奶奶也不用給這家那家擀了。”可奶奶說:“人家讓我給擀餅是看得起我,說明我還有用,這是多好的表現機會,爲什麼不擀,擀!”你們不知道,我奶奶擀單餅還有一手絕活。把兩個餅的小麪糰各自揉好,兩個麪糰中間抹上豆油對齊一按,一次擀兩張餅,而且兩張一起烙,先把一面烙熟,再翻過來把另一面烙熟。這時,周圍邊上有了裂縫,順着裂縫慢慢把兩張餅分開,兩張又香又軟的單餅是我們全家人最愛吃的。更不用說還要在餅裏捲上香噴噴的熟雞蛋,拌上鹽和韭菜沫,那鮮美的味道我能回味好幾天呢。

清明,我喜歡香噴噴的單餅卷雞,鮮美的紅燒鯉魚和肉絲炒自家菜園子裏的頭茬韭菜,還有媽媽的油煎白菜卷和油榨蘿蔔盒子……可是,在爺爺奶奶的心裏,綠油油的小薺菜洗淨蘸大醬,又苦又澀的柳樹芽用開水一燙包上幾個包子,纔是他們心中的美味佳餚。我不懂這平淡無味的東西爲什麼爺爺奶奶每年清明節都要弄着津津有味地吃,而且從我記事這十幾年就沒缺過這幾道必備菜,我也曾經問過爺爺奶奶:“別弄這些菜吃了,光雞鴨魚肉就吃不了,要那些沒滋沒味的東西幹什麼呀?”爺爺奶奶說他們就好吃這一口。有一次媽媽悄悄地對我說:“別再反對爺爺奶奶吃野菜和樹芽,他們吃的是童年的記憶。”

爺爺奶奶的童年什麼樣?我不知道,但是爺爺奶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現在國家富強了,家家戶戶也富的流油了。現在想吃肉就有肉吃,想吃海蔘鮑魚也辦得到,多好的社會呀!我們小時候,一到春天吃地瓜面的餅,日子好的人家餅裏捲上大蔥就不錯了,日子差點的捲上點野菜填飽肚子完事。過清明一人分個雞蛋還用手攥一天不捨得吃,每人一張白麪餅,吃不飽再吃地瓜面的餅,白麪太少不能管夠啊。”難怪爺爺奶奶總羨慕我們,不住的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清明真好,有風箏放,有秋千蕩,更有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 篇八

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鬱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麼多,這是什麼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武進的英雄兒女,爲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地。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都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爲了共產義事業而奮鬥。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爲我們後人樹立了榜樣。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爲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爲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正是因爲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也許我們無法體會戰火紛飛的時代的艱辛,但我們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發揚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清明節的感想作文 篇九

清明節,在我的印象中是杜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今年清明我才發現,我們唐代的大詩人似乎還少寫了一景——煙,什麼煙?告訴你吧,它既不是“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煙,也不是抽一根少活五分鐘的煙,而是掃墓的人們燒紙錢的煙。

來到山上,一座座墳前,人們唸唸有詞的同時都在燒着紙錢,“房子”,“汽車”之類的東西。這樣做不但浪費資源,還破壞環境,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既然如此,那人們爲什麼還要燒紙錢呢?

清明節在我國唐代就已經盛行,那時人們通過少紙錢來寄託自己的哀思,是因爲當時科技不發達,人們無法對自己及這個世界從哪裏來的給出合理的解釋,於是就編出了各種各樣離奇的故事,說人去世後靈魂就會到陰間去,在墳前燒掉什麼,死去的人就會得到什麼。這種說法大家肯定都公認是錯誤的,而燒紙錢的習俗爲什麼還能盛行幾千年一直流傳之今呢?

其實,人們對科學的認識並不晚,早在南宋時期的陸游就已經提出了“死去元知萬事空”,達爾文的《進化論》更是現在被人們所接受的真理,既然如此,人們受歷史文化的薰陶,對自己的先人有一種崇敬的心理,認爲不去燒點紙錢就對不起先人,良心上過意不去,於是,纔有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到燒紙錢的活動中。

我在上文就已經提到了燒紙錢的壞處,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燒紙錢是迷信活動,現代社會講究的是崇尚科學,八榮八恥中也有“以崇尚科學爲榮”一條,科學使社會在發展的途中不至於走向錯誤的方向。我們不應該燒紙錢,做違背科學的事情。

當然,科學歸科學,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不能丟。祭奠先人,盡孝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只是祭奠也要與時俱進,我們可以掃掃墓,買一束鮮花甚至是採一把野花白在先人墳前都行,表達自己的心願就夠了,並不一定要去燒紙錢。

願“煙”這一景不會算是杜牧詩中的不足之處。

清明節感想作文 篇十

即使人們都說清明要掃墓,但我卻沒有這樣做我而是去了——書店,一大清早就來到新華書店,即使來得很早但裏面已經有四五個人了,我立刻來到沈石溪的專櫃上拿起一本書就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來,站着看了一會,覺得腿有些麻木,向四周望了望,沒有位置我知道蹲在地上看書還沒有一會,我就感覺到不舒服了,我乾脆坐在了地上,這樣舒服多了但還沒一會,工作人員就對我說地上太髒了,讓我站起來看。

我站在那無奈了一會突然發現有很多人在那邊的臺階上坐着看書,我立刻跑過去坐在了臺階上沉入了書中,等我看完了已經有很多人了,看來清明節纔是看書的`好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