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風的優秀作文

第1篇:家風的優秀作文

家風的優秀作文

關於家風的優秀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家風的優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的時代,我們周圍的許多都改變了,有的比以前更好,有些卻不如從前的了。過年,去別人家做客,一年一年的,變了不少,但有一些一直都沒變。

桌上的菜越來越豐盛了這一改變是每家每戶的變化。桌上的菜放的都疊起來了,油炸響鈴、大龍蝦、梅乾菜扣肉、泥鰍、黃鱔、清蒸魚……看得我眼花繚亂,都不知道該吃哪一個了!飲料也有好幾種,什麼旺仔啊,冬瓜茶啦,儘可以挑自己喜歡的來喝。大人們有的喝啤酒,有的喝紅酒,還有的喝白酒。大家一邊吃菜,一邊聊天,顯現出一副其樂融融、熱鬧的景象。

隨着時代的進步,電腦、手機進入了家家戶戶。在親戚家做客時,我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在吃飯前,菜還沒有上來的時候,有很多人拿着手機,雙眼緊緊地盯着屏幕,玩遊戲的.玩遊戲,看電視的看電視,整個房間裏寂靜一片,連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相比之下,我們家就好得多。在菜還沒有上來的時候,大家聊聊天,互相分享一些有趣的事,開心的經歷,這樣,讓大家的關係更近一些。

讓我們將美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留下那些好的,捨去那些不好的。

第2篇:家風的優秀作文

這就是你要找的家風的優秀作文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家風的作文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的和睦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家訓,我的家風家訓有兩條,一是誠實,二是嚴於律己。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人之本。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要把誠信放到第一位。再教育孩子方面,誠心顯得猶爲重要,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無法通過講道理使他明白這時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爲去教訓孩子,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隨着孩子的成長,一點點的去灌輸這個道理,而不是隻要孩子犯錯,就採取怒罵斥責,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孩子教育也就難談成功。

除了誠實 ,嚴律己也是我的家訓。只有自我求嚴格了,纔會有上進心,有了上進心責任心也就隨之兒來。嚴律於己要從小事做起,對孩子來說,做到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就算其中一方面。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歸玩,學的時候認真學,對每個學習任務都主動去完成,這就是孩子的自我嚴格要求的表現了吧!再教育孩子方面,家長要堅持正確的觀念,不能因爲孩子的哭鬧就心軟放棄,這樣就會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不光如此,對孩子以後的認識也會有偏差。因此,嚴於律己不光對孩子重要,對每個人都顯得猶爲重要。

良好的家訓是形成良好家風的前提,每種家風都有它的特點,但都有一個相通的地方,那即是爲了整個家庭的和睦。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行爲規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一種好的家風,會對後人影響深遠,意義巨大。如清代的“朱子家訓” “曾國藩家書”中的治家名言,到現在還備受世人推崇。而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幾句簡單樸實的訓誡,便能透露出這個家庭的治家傳統,以前過年貼春聯時,很多家庭都貼“忠厚傳家遠,耕讀繼世長”我認爲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家風。做人必須要忠厚誠實,以信爲本,人無信不立。而耕讀是要我們自食其力,勤勤懇懇,刻苦學習,不要不勞而獲。另一幅對聯“綿世澤莫如行善,振家聲還是讀書”則是告誡我們做人必須要善良,學有所成,報效社會纔是這個家族的期望。而我的家族祖輩遺留下來的傳統是“忠厚傳家,勤儉立業,積德行善,和睦友鄰”。對於子輩的人生準則的訓誡便是:“尊老敬老,百善孝爲先。老實本分,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勿貪意外之財,不生害人之心。讀書學習,必須刻苦。修身養性,勝不驕,敗不餒”

家風是傳統,家風是正氣,家風是美德。願這樸實的家風在世世代代中一直延續下去,激勵我們,確立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有一次,我媽媽帶我去鄉下玩。到了鄉下,我真感覺:鄉下,風景秀麗,使人身處其中,流連忘返。尤其是田園風景,更是美麗就連那一座座古老的小房子也非常有特色,還有那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那種生活可真美好啊! 我還記得有一位叔叔告訴我:鄉下的人家自己都會種植蔬菜。他們會先用鋤頭翻地,把一粒粒的蔬菜種子小心翼翼的撒下去,再把雞鴨的糞便變成肥料,接着把肥料澆到土地上,再澆一些水。慢慢地蔬菜就從土裏探出頭來啦!每一天澆一兩次水。要是想吃蔬菜,只要到田裏收割一下就行了,自給自足,還純天然,比市場上的好多了!我聽了都快要羨慕死了。

鄉下的人家雖然住着古老的小房子,但那些勤快的農家人們總用要在家門前種幾棵果樹有枇杷樹、荔枝樹、桔子樹和龍眼樹。沒有一戶人家例外。當果樹到了結果的時節,農家人房子的門前便結出了誘人的水果,要是想吃個新鮮美味的水果,根本不用出門,只要在自家門前摘下幾個就行了,又新鮮又健康!

有些人在自己家的後院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茉莉花、月季花等等......它們在不同的季節裏開放。在那時,就算在院子裏也能聞到那也陣陣花香,令人神清氣爽。那些花簇擁在一起,點綴着充滿古老氣息的小房子,雖然沒有裝飾的那麼華麗,但總比那嚴肅的石像和一絲不苟的看門人,美觀多了。

狗,鄉下人家總是要養幾隻。到他們的房子的周圍走一圈,肯定會看見一隻狗,然而那母狗,正率領着一羣小狗,在認真地教它們學本領,或是瞧見搖着尾巴的公狗,在門前開心地大口大口地吃骨頭。

若是在秋天去農家就一定會看到勤勞的農民在田裏不停地在收割着稻穀等農作物。天上的紅彤彤的太陽像烤爐一般烤着大地,一陣陣風,頭上飛來飛去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一起組成了一幅自然、美麗的畫面。

鄉下的人家不論什麼時候都有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耳邊想起稚童誦讀的《弟子規》,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回首中華五千年,長江黃河不絕流,炎黃血液於水濃。

古人云:家—國—天下。不論是原始的母系社會,還是後來至今的父系社會,無不是以家庭爲單位。周朝禮儀萬古傳,宗法情緣,讓家人間情感相通。一代,一代,父教子學,家訓家風就這樣傳承了下來。社會的穩定依賴於家庭的和諧,而家庭的和諧,正是良好家風的傳承。

細品古昔,諸賢家風名揚萬戶。 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雲: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仔細想來,這也是他的生平寫照。少時家貧,劃粥分食,刻苦攻讀。蒼天不負,終成名相。成功之後的他卻依舊嚴於律己;簡約樸素,不忘初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致生前不曾豪奢,入殮竟無新衣。一日,看到爲朝廷之女的兒媳用從孃家拿來的絲綢做帳幔,心裏不高興,道:這樣好的絲綢,怎麼能用來做帳幔呢?我們家一貫講究清素節儉,你們如果把這些奢華的壞習慣帶到我家裏,亂了我的家規,我就要燒了你的綢緞!正是這樣嚴格的範氏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後人。

“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曾氏後裔經歷的餘年而不衰:中國近代外交家曾紀澤,著名數學家曾紀鴻,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翰林院最年輕的進士曾廣鈞等等,而這些卻是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兒孫。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家風的薰陶,而曾國藩家訓更是衆多著名家訓中的代表。曾家門風,以“八本”“三致詳”爲精髓,爲今人提供了堪爲典範的藍本。曾國藩曾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家訓如此,而曾國藩自己的言行更是“苛刻”。家裏不得僱傭僕役,男人必須下田耕地,女人需要親自紡織。據說,他穿的鞋都是夫人做的。他對祖訓的恪守,不得不讓人們肅然起敬。也正是這樣的家風和這樣的模範作用,讓曾氏家風傳承數代而不衰。

縱觀古今,戶戶家風平凡而又偉大。

央視“家風走進基層”專訪欄目,獲得了不少觀衆的好評。不論是問鼎諾獎的作家還是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道出了他們的心聲。

莫言說:“重視文化,與人爲善。” 麪攤老闆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做人要實在一點,樸實一點,厚道一點。”

臺灣企業家黃梅頓說:“父親崇信儒家思想,常說一句話,我們不要做不要孩子做的事。”

.......撫今追昔,不難發現,中華兒女的成長道路上,都有各自獨特的家風,或大如朝廷大員,或平凡如市井居民,家風都沐浴着我們。

雲往哪兒,取決於風的方向,風不定,運會迷茫。人如雲,行走在人世的天空裏,家風尤爲重要。良好的家風有如春風化物,雖默無聲息,卻指引人生,淨化心靈。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訓,家有家風。說起家風,楊樹桐老先生認爲: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每一個成功人士的家庭都保有一個優良的家風。

我家索然不是什麼書香門第,傳承世家;但是我家也一直保持着一個優良的家風——百善孝爲先。

打記事起,媽媽就教育我要懂得孝敬長輩、孝敬父母。媽媽不單單是這麼教育我,她和爸爸也是這麼做的。

媽媽姐妹四個,她在家排行老三,雖說年齡不算最大的,但是卻是姐妹四個當中付出最多的。聽姥姥說,媽媽國小沒畢業就退學了,當我問起原因時,姥姥總是笑笑說:“你媽當時上五年級,過年時發獎狀,別人都有,就你媽沒有。你媽氣不過就不上了。”現在姥姥和阿姨們還在相信着媽媽的這個善意的謊言。

可又有誰知道媽媽的苦衷呢?當時姥爺在部隊當兵,姥姥一個人拉扯着四個孩子。最大的孩子馬上就要上高中,學業緊,也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最小的孩子纔剛剛上國小,什麼也不懂。姥姥就靠着做豆腐、賣豆腐賺來的錢養家餬口。每天起早貪黑,累的腰都挺不直,媽媽實在看不下去就輟學了,和姥姥一起做豆腐、賣豆腐,供三個姐妹上學。

媽媽用她自己的行動一直感染着我,感染着整個家庭。媽媽總是教育我說:“烏鴉知道反哺,小羊知道跪乳;人也一樣,要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其實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姥姥家的田地裏有活,我就和爸爸媽媽們去幫忙;每次去姥姥家玩,我都會幫姥姥刷碗、洗衣服、提水,幹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奶奶在早些年去世了,爺爺一個人在外面工作,爸爸總是在空閒時間去看他,給他帶一些蔬菜水果過去,陪他聊聊天。

這就是親情,這就是愛,這就是孝敬。人活在世,要記住:百善孝爲先。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天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睦共處。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和同學鬧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能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爲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我有一個和諧的家庭,他們都是快樂而幸福的。他們爲了自己而奔波,爲了親人而工作,爲了幸福美滿而勞碌。他們在工作之餘,和家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個充滿快樂和活力的一員,這個小小的家庭因爲他們創造的和諧而變得安定而和諧。

外婆矮矮胖胖的,總有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雖帶點寵溺,但充滿慈愛和溫和。 每每到外婆家吃飯,她總是最後一個上桌的,總是用她那雙充斥着血絲的雙眼幸福的看着我們,嘴角微微揚起,也不忘夾幾口有些涼但依舊溫熱的菜匆匆嚼兩下然後下嚥。顯然一副高興而沉醉的模樣。 時隔不久,我們一家三口總會到外婆家吃飯,他們搬進了新的小區,房子雖來比原來的小很多,但是很新而且很實用。到了屋裏,外婆笑眯眯地大聲說着:“來了來了,老徐(阿公)快出來!”她用手發狠似的在圍裙上擦兩下,接過媽媽爸爸手裏的東西,有些慢地彎下腰從櫃子裏拿出幾雙拖鞋,嘴裏念着:“哎呀,現在從溫州到甌北方便了很多嘛,我前次跟老徐去溫州,一會兒就到了嘛……”她那蒼老而肉肉的臉上顯現出欣喜而快樂的神情。吃飯時,外婆還在廚房裏匆匆地忙碌着,切菜聲,炒菜聲,水流聲,各種餐具的碰撞聲……媽媽朝裏邊對外婆說:“媽,快吃飯吧,菜都涼了。”“沒事沒事,你們先吃,我這裏還有幾個菜好了就去。”爸爸接應道:“我們都快吃飽了,少燒點吧。”外婆慈祥的笑着說:“哎呀!沒有關係的,好多朋友帶過來的都吃不了,你們帶回去喏!”說着,身影還在油煙中不停地晃動着……

外婆老了,做不了什麼了,但她對晚輩那發自內心的關愛是偉大的。她用她那親切而誠懇的笑來呵護晚輩,她用她那溫和而貼心的聲音安慰着晚輩,她用她那大大的擁抱來顯示自己無私的愛。

爸爸是比較胖的,肥肥的梨形臉,粗粗的腰,壯壯的腿,但他也是幽默的。 每次老爸洗碗和洗澡的時候,都能聽到他用那誇張的唱腔一首又一首地唱着七八十年代的歌曲,樂此不疲,揮灑渲染着歡快的氛圍。歌聲中帶着對生活的滿足和對未來的期望,我和媽媽只是微微地笑。

一次爸媽晚上準備出去散步,我忽然想到一首音樂課上學的歌曲,於是發問:“老爸,你知不知道《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歌啊?”老爸立即反應過來:“這不是七八十年代的歌嗎?”我點點頭,只見他早已深情地高聲地唱了起來,眉頭不停地揚起又松下:“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踏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老爸那突然激昂起來的歌聲,讓我微微笑了起來,媽媽在一旁欣賞似的看着老爸那充滿感情的演唱。“不要笑嘛。要是沒有游擊隊戰士的努力,哪有你現在的生活?”爸爸的臉變得嚴肅了些,語重心長但不缺慈祥地說。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媽媽微笑着看着我們,眼睛裏放射着幸福的光。爸爸又回味似的接着唱了起來:“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我們爬飛車那個搞機槍……”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光亮,洋洋自得的盡情演唱着,掩飾不住臉上的憧憬和崇敬,還有那悠然自得的好心情。

老爸那平凡而樸實的歌聲雖沒有明星那般動人,只有那百姓家那尋常的風味。老爸用他的歌聲,使家人忘掉煩惱,盡情享受着親情的溫暖與和親人在一起的幸福。

我是高高的,但並不瘦,有時候會做出令人驚訝的舉動,但一般情況下,我是個諧星。

在學校裏,我對同學們又冷又熱,但從不過分,回到家裏,我總是會把學校裏的新聞和趣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幸福也從這淡淡的過程中悄然而至在我揚起的嘴角上。

拿出鑰匙,插入鎖孔,扭轉,便迎來了老媽親切的“寶貝兒,回來啦”,然後我重重地甩下書包,在餐桌上一邊嚼着飯粒,一邊趁着空閒講幾件關於同學的事情:“今天我和邵思瑜在真鮮奶吧買東西,然後有羣小朋友說:‘哇,扶助員也帶錢吶。’邵思瑜很衝動……”說着,我一邊往嘴裏扒幾口飯又往碗裏夾了幾口菜,“就指着那些小孩說:‘以後你們就知道該不該帶錢吶?!’”老爸微微笑着,饒有趣味地聽着,“有一個小孩說自己有二十塊錢,邵思瑜鄙視地說:‘我來搶欸!’那小孩在那哇哇大叫:‘扶助員搶錢啦!扶助員搶錢啊!’”“嗯,然後呢?”老媽應着,也不忘往嘴裏送飯,“後來啊,邵思瑜還是很計較,走了之後還在那裏說小孩的壞話。”我略微停頓,又繼續說:“那個小孩還很大聲地說:‘我是一(1)班’,邵思瑜說:‘怎麼咯?!我還是六(1)班!’,我在邊上差點說:‘我上國小的時候,你們還在吃奶呢!’”老爸一直專注地聽着,笑着:“現在的小孩真厲害啊。”老媽老爸都笑着,臉上的皺紋綻開,放着異樣的光彩。

我講述給親人自己身邊的生活來表達我需要他們的關注和他們的關愛,還有我對他們的愛,就是在這敘述中,每時每刻產生着親人之間微妙的幸福。

幸福來得很平淡,很和諧,很溫馨,外婆用愛來創造和諧的溫暖,爸爸用歌聲來描繪生活中和諧的愛,我則是用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來表達對他們的在乎和愛。幸福和愛很簡單,也很濃烈,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普通而樸實。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規》裏也曾說到:“親所好,力爲具。”說的就是家人喜愛的東西,要盡力爲他們爭取。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壯壯,他9歲。那天,他和奶奶去趕集,奶奶看上了一條毛衣,90塊,奶奶說太貴了,沒捨得買。於是壯壯把每月35元的零花錢攢了下來,再加上家人偶爾給他幾元。不出兩個月,就攢了90多塊錢。他把90元交給奶奶,爲奶奶買下了那條心儀已久的毛衣。這不就應了那句話嗎——親所好,力爲具。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標籤: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