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世界上最悲傷作文

世界上最悲傷作文

世界上最悲傷作文 篇1

看過木苦依伍木的作文,熱心人士流過眼淚後也在追問,父母雙亡的木苦依伍木接下來該如何生活?是否需要幫助?不少人表示想要爲她捐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幫扶。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昨天多個網上捐助平臺開通了爲木苦依伍木捐助的項目,網友捐款踊躍。

不過,寶石國小校長吉木介紹,根據國家對孤兒的救助政策,木苦依伍木每月都有678元的生活補貼,她的兩個弟弟也有補貼。黃紅斌也證實說,自己曾看到三個孩子都有以自己名字開戶的紅色存摺,補貼每月會發放到賬。他認爲,孩子更缺乏的是關愛,而非金錢。

爲此,基金會出面同孩子奶奶簽訂了一份委託協議,他們將木苦依伍木的兩個弟弟接到索瑪花愛心國小(兒童村)免費讀書和學習,爲其提供衣食住行。孩子奶奶也同意將家裏土地承包出去,這樣木苦依伍木放學後就不必再幹繁重的農活,可以專心學習。

眼下正值暑假,寶石國小的支教老師正在爲孩子們補課,木苦依伍木也在其中。她的拼音基礎不牢固,正着重補習這方面的知識。

對於網上的關注,由於地域閉塞,據稱木苦依伍木並不知情,支教老師也不願讓她受到過多的打擾。

我一個人守在父親的房裏,可是我的父親沒過幾天就死了……可是我晚上睡着了,她(媽媽)一個人逃了。——節選自格吉日達作文《哭泣的心》

還有多少個木苦依伍木。

“其實,涼山還有很多像木苦依伍木這樣的孩子。”黃紅斌說,當時觸動他的還有一篇作文《哭泣的心》,是一個名叫格吉日達的少年寫的。從他家到學校,徒步要走上幾個小時。

“最悲傷的作文”一下子引發了網友對貧困地區兒童的關注,這多少出乎了基金會和當地學校的意料。常年在涼山從事支教、助學等公益活動,黃紅斌對這裏生活的艱辛、教育的落後都有體會。不少孩子的生活條件不好,而老師們也不願意跑到偏遠地區來教書。比如基金會的秋季支教老師培訓班原本計劃招120人,但目前報名的只有87人。

在最近與“最悲傷的作文”相關的一篇文章中,新華社記者記錄了深入大涼山,近距離接觸了許多如木苦依伍木般的孩子的場景。他提到,在某個“愛心學校”,收容了本鄉500多個像木苦依伍木一樣的孤兒。黃紅斌解釋稱,當地基礎醫療服務薄弱是造成“孤兒現象”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地彝族人的傳統,他們生病了會找“畢摩”(彝人宗教裏的祭祀)。而在一個家庭中,母親改嫁又不會帶走孩子,所以又造成大量事實孤兒。

黃紅斌強調,在近年同政府的溝通中,也瞭解到政府在扶貧、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於受到自然、觀念等諸多條件限制,要改變大涼山的狀況恐怕還需要更多力量。

世界上最悲傷作文 篇2

木苦依伍木是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國小四年級學生。她生活的地方,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多山地,被公認爲中國最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

最早將作文發到網上的是四川省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網名“老邪哥哥”。該基金會長期培訓、組織支教志願者到涼山州的偏遠學校支教。

黃紅斌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7月9日去普雄鎮寶石國小探望志願者時,他看到一間教室的牆壁上貼着孩子們新近寫完的作文。其中,一篇以《淚》爲標題的作文吸引了他的注意:“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愛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

在這篇作文中,木苦依伍木回顧了爸爸去世4年後,媽媽又生病臥牀,她開始照顧媽媽,陪她去鎮上、去西昌看病,都不見好。後來媽媽病重,木苦依伍木請人送媽媽去鎮上醫院,遺憾的是,在她將做好的飯端到媽媽跟前的時候,媽媽去世了。

黃紅斌說,自己讀完後潸然淚下。因爲很受觸動,他便將這篇作文拍了下來,簡單陳述事實並分享到微博及朋友圈裏。黃紅斌沒想到的是,這篇《淚》一下子火了。在傳播中,作文被接力者冠以“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傷的國小作文……”的感性引言,引起衆多網友關注,一度被誤認爲是新華社記者發現並採寫的稿件,而木苦依伍木的名字也一度被誤寫爲“苦依伍木”。

昨天下午,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寶石國小校長吉木向北青報記者證實,網傳作文確實爲該校四年級學生木苦依伍木所寫。

網友“白藍色的路小路”說,這是她“長大以來,見過最悲傷的文字”。另一名網友評價:“沒有任何喧嚷感情的詞語,卻處處看得讓人想掉淚。”

第二天早上,媽媽起不來,樣子很難看。我趕緊叫打工剛回家的叔叔,把媽媽送到鎮上。第三天早上,我去醫院看媽媽,她還沒有醒。我輕輕地給她洗手,她醒了。媽媽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媽媽想回家。”我問:“爲什麼了?”“這裏不舒服,還是家裏舒服。”——節選自木苦依伍木作文《淚》

姐弟三人獨立生活至少兩年。

世界上最悲傷作文 篇3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吧。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我把媽媽接回家……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大涼山四年級彝族小姑娘苦依五木的一篇作文,被網友稱爲一篇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

一位在大涼山支教的朋友分享了這篇四年級彝族女孩的作文,看完後心疼、心酸,情緒全無。

令我糾結、難過的不僅僅是這個名叫苦依五木的孤苦女孩的命運,還有大涼山,這片美麗卻又貧窮的大山裏,千千萬萬個孩子的命運。希望社會可以多關注這些貧困落後地區。

“最悲傷作文”背後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羣體,它需要的不僅是偶爾的關懷,更需得到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每個公民最持久的愛與關注。

這篇感人肺腑的《淚》近日戳中了無數人柔軟的內心,讓很多人在庸常舒適的生活裏流下了久違的熱淚。人們爲這個小姑娘的悲慘命運倍感難過,也被她真摯的情感、堅韌的毅力所打動。《淚》確實是“世界上最悲傷的國小作文”,因爲它來自於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悲傷的貧困事實。

其實關於大涼山貧困人口的生活現狀的新聞從未在公共視野中消失。不管是去年媒體報道的大涼山大量兒童外出打工,還是今年曝光的“大米每10天逢集時才能吃到;肉一年最多吃3次”,以及各類支教照片和信息,都被媒體不斷地呈現,大衆對此也並不陌生,反到變得習以爲常,但當這樣的人間痛苦以如此方式出現時,我們才倍感驚愕。

感動之餘,民衆通過社交網絡的公益渠道,爲這個“不幸中依然保持純真、貧窮中依然渴望學習”的柳彝捐款,希冀以此改變她的生活與命運。這或許是柳彝悲慘人生的一個拐點,自然值得高興。但需要說的是,假如我們的愛心都只是偶爾被感動時纔出現,或許也顯得美中不足。

“最悲傷作文”背後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羣體,它需要的不僅是偶爾的關懷,更需得到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每個公民最持久的愛與關注。

比如,在《直面中國貧困角落》文章中提到,大涼山的一個村民患有眼疾,就因沒錢被拖到無法醫治。因爲,儘管有新農合可以報銷醫藥費,但要個人先墊資才能報賬,他墊不起。看病還要路費、生活費,對他來說這是一筆大開銷。而柳彝的母親,也是因病沒錢醫而去世的。

所以,這給扶貧工作出了新的現實難題和考驗,今後的扶貧不得不去啃最硬的“骨頭”,那些最窮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條件最惡劣、工程最艱鉅的.貧困堡壘,相關政策的制訂應該更接地氣,相關政策的執行需要更靈活,相關工作的開展需要更耐心細緻。

希望柳彝的《淚》不只是打動我們一時,這種感動與警醒需要被時刻銘記。需知道,我們雖然處在一個國家富強繁榮、物質充裕的年代,但在這個國土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依舊貧窮、他們的生活依舊困苦,這個羣體並不抽象,它的數字是——7017萬,這是目前我國農村的貧困人口。他們需要細緻耐心的扶貧工作,需要最持久的愛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