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一

兩年前,隨着升學的緣故,我揹着簡單的行囊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南寧,雖然遠離家鄉,但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土地,故鄉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裏永遠是那麼的熟悉。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貴港覃塘,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獨特。地處貴港市西北部,是貴港市乃至廣西最具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城鄉結合部,是桂中地區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距貴港市區中心和鬱江港口僅20公里,千噸級貨輪可上溯南寧,下達港澳,黎湛鐵路複線橫貫覃塘;209線、324線國道、南梧二級公路縱橫貫穿全境,並交匯於管理區黨政機關駐地—覃塘鎮,日平均車流量達3萬多輛。

雖然出門在外不經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會驚奇地發現家鄉也在變化着,並且,近幾年來我發現家鄉的變化越來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下面就是我發現的家鄉的一些變化:

一、交通

家鄉很多年前就鋪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門口,所以家鄉的交通可以說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還發現村裏還出資弄路燈,晚上出門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門還要拿着手電筒,黑夜行車也相對更安全了。並且在路上基本不見自行車了,人們騎的更加多的是電動車和摩托車,這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環保意識也相應加強了。

二、住房

家鄉基本每家每戶住的都是樓房,幾年前人們很少裝修,但現在基本都裝修的很漂亮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質

以前家鄉出一個大學生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家鄉的孩子基本都是讀完國中就去工作了,但現在人們的思想覺悟更高了,家長都努力督促子女讀書,現在大學生已經不是稀奇的了。雖然家鄉的人們都是務農爲主,但人們經常讀一些關於致富之類的書,所以家鄉木材廠、養豬場越來越多,這也相應給家鄉的人們在農忙之餘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人們的收入也會相對更多一點。

四、穿着講時尚

過去家鄉的人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家鄉的人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會出現穿着不合時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會買更大的以備長大了還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講究了。

五、家電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二

睜眼看家鄉農業——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紀磊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軟件41摘要: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衆人關注的焦點。在家鄉松陽縣,通過調查,深入地瞭解了當地農村現狀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狀況。本文就農業產業化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關鍵字:農業產業化;農村土地緊缺;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增收;新興鄉

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XX年溫暖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過我們的臉龐,過去的XX年,黨和國家繼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推進了農村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社會對於“三農”問題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東風,寒假期間我針對家鄉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做了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通過走訪農戶、鄉鎮政府,瞭解了農村農民的收入、支出結構以及農村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的狀況。通過調查走訪,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並就發現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訪問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政府工作人員,最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報告。

一、總況

家鄉松陽縣位於浙江省南部,是閩浙山地綿綿羣山中一顆未經雕飾的天然寶玉,擁有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鬆古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松陽18XX年來經濟殷實、民風淳樸、社會安寧的社會環境。宋代狀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顧”的衷心讚歎。然而正是這種小農經濟的封閉思想,讓我縣在全省上下臥薪嚐膽、背水一戰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最早的主體——中小民營企業的改革發展大潮中錯失了不少機會,比起周圍的發達地區,我們落後了許多。在全省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XX年,我縣的人均GDp卻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佔全縣人口的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XX年浙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60元,而我縣卻只有3209元。

我縣農村基本上可以劃分爲三個樣本:平原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鄉鎮附近村——城鎮化進程中的;山區村——貧困中的。

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報告以及實際調查瞭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茶葉、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經成爲四個上億元產值的'全縣農業主導產業。近幾年來茶葉生產的發展尤爲迅速,XX年產值達億。而新建成的浙南茶葉市場已成爲全省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種植茶葉則成了平原鄉如下面要提到的新興鄉廣大農民增收的一個特色產業。

而在中心城鎮附近,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出售所得早已不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農民也趕着浙江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大潮,許多農民轉爲從事工商等產業,有的甚至開始回過頭來投資農業,致力於搞農業產業化,如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源於經營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

此外,縣內也有一些山區鄉鎮,其耕地面積少而且土地貧瘠,缺少合適的經濟作物,本身工業又不發達,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於是外出務工就成爲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象溪鎮就是這樣的典型。全鄉耕地面積6172畝,而勞動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畝。全鄉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輸出。

二、現狀及問題

在實地調查走訪的一些農戶中,有幾位的情況較爲典型(調查記錄見附)。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思考,發現了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1、農民對於增收狀況普遍不樂觀,增收的偶然性、風險性過大。

茶農們由於土地有限,無法擴大規模,增收渠道較窄,而且由於產業規模較小,過度依賴市場,而市場價格的漲跌將對其有致命影響。

而從事

二、三產業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由於資金、市場、政策環境等對於增收前景抱謹慎態度。

2、教育投資成爲一般農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縣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已於XX開始全部免除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農村行政事業性收費;我縣將從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制度。過去,按一般的農民家庭來算,大部分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國小或者國中,依賴家裏的省吃儉用尚能基本維持,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在農村地區,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日常花費需要6000元(調查所得數據)左右。一般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能承擔的最多隻能是一個孩子上高中的費用,並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學,便有很多家庭能經不起(在城市人看來並不算什麼的)重負,

3、因病返貧的情況較爲普遍,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強。

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在我縣已經實施一年,一般要求在縣鄉級以上醫院就醫方可憑有效證件報銷一定數額以上部分金額的一定比例。對於多數農民來說,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買些常用藥,捨不得上醫院。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真正去醫院的農民,一般花費一兩千的,按照規定只能得到一兩百的保險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於我縣財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較小,二是以錢定人,農村低保應保未保率高達50%,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新興鄉茶葉產業化情況調查

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醫療及教育體系改革、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及我省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爲目標的xxx千村示範、萬村整治xxx工程……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寒假時間有限,而且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佔全縣從業人員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未來幾年我縣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對調查的深入瞭解的方向定爲前面提到的我縣第一類農村——平原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走訪了我縣茶葉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的典型——新興鄉,並訪問了政府有關工作人員。

1、新興鄉茶葉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新興鄉經過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篩選培育,形成了以茶葉爲主的具有特色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已有茶葉基地一萬多畝,產值億元,高效茶園畝產值超萬元。全鄉90%以上農戶均從事茶葉產業,其中有10%左右的農戶辦起了茶葉加工企業,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戶更是遍地開花。該鄉的茶青市場XX年交易量達6900噸,交易額4140萬元,已成爲全國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之一。品牌意識逐漸深入人心,規模較大的企業普遍重視品牌建設,努力樹立本企業品牌。而在這方面,政府也給予大力扶持,連續幾年投入上百萬打造品牌,松陽銀猴系列綠茶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其系列標準經過多次修訂後,已開始申報省地方農業標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從XX年開始起步,運作還比較鬆散。通過茶葉產業的經營,該鄉農民人均收入較之傳統農業有很大提高,達4388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問題

全鄉萬畝茶葉基地中,除部分由企業主開發的農業基地外,絕大多數是由農戶自主開發“一畝三分地”而連接而成的“百衲衣”。農戶分散經營,既給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帶來了巨大困難,也嚴重製約了科技推廣和機械化生產,增加了勞動成本。如人工一項開支往往佔一畝綠茶產值的四分之一,而機械採茶則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經營使大多數農戶一戶獨立完成產供銷,無力影響市場供求和價格,導致產業的高風險。而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爲“公司+農戶”式運作,還未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經常出現價高時農戶自行銷售,價低時企業又不願按協議價格收購的矛盾。這些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增收亟需解決的問題。

(2)產業鏈問題

全鄉目前的茶葉加工企業由於自身基地有限,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產供銷、農工貿聯結不緊密,導致本身無法擴大規模。其他手工作坊衛生條件差,管理鬆散,導致農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甚至曾爲松陽的茶葉品牌抹黑。由於規模的限制,使得該鄉的茶葉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許多農戶種植的茶葉均以鮮銷爲主,結果把加工環節的巨大利潤送給了外地的茶葉加工產業。而且大多數加工企業由於資金,技術等原因,僅限於初級加工,缺乏精細加工和深度開發,沒有自己的品牌,產業鏈難以延長。另外,本鄉的販銷隊伍量少質弱,農產品外銷多數依賴外地客商。而這本身也是產業鏈延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能吸收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還能解決土地緊缺農戶分散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3)品牌問題

打造品牌僅僅依靠政府是不夠的,品牌需要規模化生產,專業化銷售,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的聯手來打造。而我縣目前雖有銀猴系列品牌,有龍頭市場,但是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實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強大的農民茶葉營銷隊伍,使得我們的品牌無法很好的統領全縣的茶葉產業,形成羣龍無首的局面。

三、對策建議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財政力量加大對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爲做好規劃引導,爲農業發展提供體制創新上的指導與規範,提高農業產業合作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爲農戶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勵農戶轉向二三產業以解決土地分散經營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導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投資本縣第一產業或提供服務,以實現產業之間的聯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勞動力轉移以減少農村人口以解決土地不足問題這兩大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結合起來。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三

前言:俗話說的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愛我的家鄉,並且愛的深沉,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鄉——建甌。

說起建甌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它是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區,位於武夷山,鷲峯兩山脈之間的丘陵地區,建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着300多年的歷史,西周時期爲“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最讓我自豪的地方在於建甌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四個縣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甌)。建甌有着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相當深厚,曾經出過衆多的請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國十大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宋代理學家朱熹等。

主體:建甌的文化風俗不勝枚舉,在經過我的一番調查之後,我最感興趣的是建甌的挑幡藝術。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建甌特有的挑幡藝術。挑幡藝術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在建甌民間流行。相傳在明代末期,民族英雄鄭成功招募抗清復明大軍,橫渡海峽收復臺灣。當時建甌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壯年,大都紛紛應徵入伍。在收復臺灣之後,壯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鄉,全村男女老幼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當時,將士們將帶回的軍旗放置於長杆之上,盡情揮舞,藉此紀念壯烈犧牲的弟兄們。長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慣例將旗杆來裝點一番,舞動一番,以表示慶祝與紀念之意。隨着時間的流逝變逐漸談化成了當今建甌特有的挑幡風俗。

說到挑幡的製作過程,就不得不提建甌“竹子之鄉”的美稱,這邊的竹子那是相當的多,而挑幡所用的幡,就是選用一根大約10米長的筆直毛竹,削去枝葉,晾乾後把竹子的外殼塗上硃紅油,畫上各種吉祥的圖案,竿頂懸掛着彩燈,再裝飾上各種各樣的小銅鈴,竹身還會懸掛一幅繡有歌功頌德的詞句,這種製作工藝師我們建甌獨有的傳統文化瑰寶,再說道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上無與倫比。如果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技藝精湛,歎爲觀止。從小到大,我看過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數,但每次看到都能把我深深震撼,藝術表演者個個都身強力壯,表演時,有的是頭頂長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託牙咬,形式多樣。這種表演一般是團體表演,那和諧統一的姿勢,使得竿旋旗飄,幡幅呼嘯,使得觀看錶演者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挑幡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場美輪美奐的表演,而是屬於建甌特有的文化習俗的碰撞與承接,每每看到這個表演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總結:挑幡表演藝術不僅僅代表着一項文藝演出,更表現出我們建甌人不屈不撓,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華羅庚曾近說過: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我想,以後無論漂泊到何處,建甌都是我魂牽夢縈之地,我愛我的家鄉——建甌。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四

一、調查的原因和目的:

現代流水線生產的工藝品越來越多,這樣更加凸顯了傳統手工藝品的可貴。爲了加深大家對竹編藝術的瞭解,我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寧波的傳統文化--竹編。竹編是一種傳統的工藝,歷史悠久。

二、調查的地點:

寧波市鄞州區非遺館

三、調查的方式:

通過視頻採集和與傳統工藝傳承人的交流

四、調查的內容:

寧波竹編藝術

五、調查的結果:

寧波是竹編的“故鄉”。寧波地區盛產毛竹,所以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利用這豐富的資源編織成一個個竹製品。寧波竹編富含了人民辛苦勞作的結晶,凝聚了豐富的寧波文化。

寧波的竹編歷史久遠,明清二代的江南舉人赴京應試的考籃和食籃都是竹編的。鄞縣、奉化、餘姚山區有幾十家鄉村辦竹編廠的竹編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絲和篾片,編制各種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並和傳統的罐、籃、盒、盤結合起來,製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成爲饋贈親友的好禮品。

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爲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爲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讚嘆其難。竹編工藝品分爲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x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採衆長。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爲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

六、調查的心得體會

此次調查是我利用週末空閒時間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進行實地拍攝的。這一趟收穫不少。

其實說實話,我之前並不知道我們家鄉的工藝竹編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對此我甚至不曾瞭解。這次的拍攝也讓我明白了,雖然身爲寧波人,但其實我對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了解並不透徹,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將會更多地去關注家鄉的傳統,家鄉的文化。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我們與葉良康師傅進行了交流。

(葉良康是寧波市目前僅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竹編傳承人,其工藝竹編項目被列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7歲開始學做竹編,到現在47年了。”老人對竹編的堅持、執着和熱愛感染了許多人。)因爲同姓的緣故,我偶然間得知了我的祖輩與葉老師傅還是同村人,這多麼奇妙的緣分吶!我不禁爲我姓“葉”而感到驕傲、自豪。葉老師傅一臉笑意地告訴我們:他做了47年的老手藝終於有了接班人。塘溪鎮上城國小校長童士峯知道竹編工藝面臨傳承的困境後,以東山村的名義申報鄞州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並將基地設在上城國小。同時,該校出資5萬多元建立了工藝竹編陳列室和製作室,併成立了以美術專職教師朱雙陽爲組長的竹編傳承小組。從20xx年9月開始,葉師傅每個星期都會花半天時間走進上城國小,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編。從葉師傅的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僅僅是竹編,寧波還有多少傳統手工藝正在面臨着失傳的危機,那麼更何況是呢?所以作爲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保護傳統文化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五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責任;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渲泄感情之波,體味生活之樂。春節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在我們家鄉,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臘月開始辦年貨: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2、年廿四謝竈:在竈頭放齊供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及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竈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竈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3、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氣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去病。

4、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日,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意義。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得豐富是年夜飯的特

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爲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正,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來臨。

5、正月七年級宜祭祖: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後,晚輩向長輩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說例如「碎碎(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6、年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年八年級是出嫁女而回孃家的時候,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年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孃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九年級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8、8、年初四接財神:話說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神由天界重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

9、年初五開市日:年初五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發紅包,以求大家工作順利,而一些過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過回平時的日子。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

辭舊迎新的祈求。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貼窗花: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家鄉春節文化豐富多彩,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的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六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的農村到各地的農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着,農村在我國的新時代發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時刻關注農村近年來的發展與變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爲全面瞭解掌握農戶的家庭經濟和生產經營情況,建立完善農戶檔案,推進新農村信用建設,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更好地爲新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家鄉的發展狀況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及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從中感受xxx和社會主義制度帶給中國農民的好處。

三、調查方法

2、走訪老人,詢問他們對家鄉這幾十年變化的經歷及感受。

3、各處走走,比較家鄉與自己記憶裏的區別。

4、到家鄉周圍調查,看看家鄉周圍的變化。

四、調查結果

1、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在××××××××,村民努力勤奮,樸實待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耕地不再是農民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務工、個體私營、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並且它們已經日益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迅速,農民工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以此成爲謀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爲以務工收入爲主、種地爲輔。然而,隨着國家政策的推行,農村農業經濟也在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正在逐漸提升至新的層次。

2、村容村貌

這兩年村容村貌的變化是最大、最明顯的,主要體現在村級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幾個方面。

村級公路的修建,由鄉里統一出資修建了通過村裏與各個村子連接的柏油路,並通上了公交客車,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幾里路才能坐車了,村內的道路由村裏出資也由原來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門了。

房屋的更新,俗話說:xxx看一個村子的窮富關鍵看房屋xxx初步統計這兩年全村翻蓋新房16座,整個村子的房屋全是磚混建築,兩幢土坯草房於前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在村裏徹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設施。村容的整治,近幾年村裏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幹部挨家串戶說服,將柴草垛和糞肥堆移到院內或移到村外,不允許堆放在村裏道路兩旁,解決了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美觀的問題,並對一些道路進行取直修理,走在寬闊的村路上心情特別舒暢。

3、教育醫療

教育和醫療問題是最貼近農民的問題,也是鄉親們最關注的問題。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情況,現在孩子們都能上起學了,從20××年起徹底免除了學費,根據政策規定,鄰村幾個特困戶家庭的孩子憑特困證明還享受了免費提供課本的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調整在春節前也進行了補發,但是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仍然不強。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全村人基本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特困戶由村裏出資也按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正體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

五、總結感想

家鄉的經濟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裏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裏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還有,人們的住房和食物也變得好起來,和以前的簡直是無法比較,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人們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馬等動物拉的車,到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無論是經濟上的進步,還是教育醫療的改革,都給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榮。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幸福的生活。我愛我的家鄉,我愛xxx。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七

一、調查目的:

春節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的習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汕尾春節民俗文化作爲汕尾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別有一番風味。本次調查着重於瞭解汕尾春節的民風民俗,繼承和發揚汕尾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共築青春中國夢。

二、調查時間:

20xx年1月31日—20xx年2月4日

三、調查對象:

家鄉的居民(主要包括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

四、調查方式:

結合地方文化,爲了能更直觀詳細地得出結果,在本次調查中,採用了抽樣法來完成本次社會調查

五、調查結果:

(一)、貼門神、春聯

春節,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着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徵。周而復始的過着春節,可爲什麼要過春節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並放鞭炮。“年”被嚇跑回湖裏。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年”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說“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說“過年好”。家家戶戶都會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裏裏外外門戶裝點一新。把“福”倒過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還會在家裏吊上大紅燈籠,還會在家裏的花盆插上富貴竹,代表着全家富貴。在貼“福”這個字,根據村裏的老人講述,我要具體介紹一下,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二)全家吃團圓飯

除夕這天,女人們會準備晚上要吃的食物,主要的食物雞,這雞必須拜過神,據說

拜過神的雞,吃了之後就會平平安安。還會準備其他的食物,例如,鴨、鵝,海鮮,蔥頭,蒜頭。蔥頭代表孩子學習越來越聰明,蒜頭代表着孩子在學習上算數好。在春節期間每一樣食物都代表不一樣的寓意。做好了食物,就會一家人一起坐下來吃團圓飯。

(三)、大年七年級

拜茶:正月七年級早上,在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xxx紅棗茶xxx,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閤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xxx拜茶xxx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於竈神像前;二是拜竈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後,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裏,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幹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xxx正月七年級喝湯的xxx這話自嘲。喝過茶後,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xxx長壽麪xxx,既是圖吉利,祝願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爲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緊接着就去拜神,拜完神回來後就要帶上柑到期親友家中拜年。拜年以親疏順序上門,故在我的家鄉有俗諺:“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主客互相致吉利話,主人請拜訪者吃柑,共品功夫茶,客人贈送主人柑,主人與柑回敬,俗稱“換敬”,表示回敬美好願望。

(四)、回孃家

正月八年級、九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還有年糕,柑橘。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七年級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被我的家鄉人稱爲“食日晝”。不僅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孃家,就連親戚也要帶着柑橘來拜年的。

(五)迎神接福

正月初五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來,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爲的善惡。正月初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於是家家戶戶便在初五日迎接神的光臨。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

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爲奉上白米千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六、總結情況

爲了較深入瞭解如今汕尾春節的民俗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可以知道:青年一代對於春節拜祭祖先的習俗已經不似上一輩那麼重視,大多數青年人只是把祭祖當成上一輩的事,對於祭拜的實質並不瞭解,只是形式上的遵從。儘管對於拜祭的各種情況並不甚瞭解、重視,但是仍有一半比例的青年人認爲春節祭拜神靈是有必要的,拜祭所花的費用屬於不可節省的正常開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過年應該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無論是這一代還是上一代,對於拜祭的花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七、提出建議

從調查的結果看,汕尾地區的春節氣氛越來越濃烈,而拜神是春節期間在汕尾地區的傳統習俗,然而這個習俗對整個社會思想的發展卻是弊大於利,大致體現爲下面幾個方面:無謂花費巨大;宣傳迷信思想;嚴重污染環境。所以由此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1、儘量減少拜神中的無謂開銷;

2、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打擊封建迷信思想;

3、摒棄迷信內容,弘揚優秀文化;

4、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拓創新。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 篇八

摘要: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個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異,因人而異,那麼,我們各自眼中自己家鄉的民俗和風情又是怎樣的呢?本文通過從“風味小吃”和“民族風情”兩個方面來介紹自己家鄉清鎮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細緻的描述,讓更多人瞭解自己的家鄉,讓家鄉的民俗文化廣爲傳播。

關鍵詞:

家鄉,民俗文化,風味小吃,民族風情

家鄉簡介: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喀斯特地貌雲貴高原上的清鎮市,這裏位於貴州省中部,距省城貴陽22公里,面積1492平方公里。轄內有四個鎮六個鄉,現在有彝族、白族、壯族、苗族、回族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

清鎮市氣候溫和溼潤,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豐富,被人們譽爲“珠聯璧合之地”。著名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百花湖和東風湖,就是鑲嵌在這塊寶地上的三顆璀璨的明珠。

家鄉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鄉清鎮歷史悠久,是一個文化豐富,底蘊深厚的古老城市。據史記載:清鎮縣地,古爲牂牁、夜郎境,唐宋時屬蠻州清州地。下面,我從“風味小吃”和“民族風情”兩方面淺談家鄉清鎮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鎮風味小吃

(1)劉姨媽黃粑

劉姨媽黃粑是清鎮市的著名商標,也是上百年的歷史的著名小吃,黃粑又名黃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黃豆、白糖等原料。從20xx年開始,劉姨媽食品廠對傳統產品進行了創新改進,在保持黃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時加入五仁、糯玉米、鮮肉等,於是有了現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蕎、八珍、鮮肉、燻肉、黑糯米、竹葉粑等來個品種。

說到黃粑的起源,還有個難以考證的小故事。三國時期,貴州被稱作夜郎。據說諸葛亮當時正率兵征戰孟獲,在夜郎國與黔國洞主作戰。一日,蜀軍正埋鍋造飯,突然探子來報,說有蠻軍臨陣。諸葛亮一聽,下令出戰,沒幾下,便打退了黔國洞主的人馬。也不知這諸葛軍師是何用意,下令大軍乘勢窮追蠻軍上百餘里。可就急壞了這軍中的火頭軍了,久等部隊不歸,可這煮着的豆汁兒和米飯不能浪費呀,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怎麼辦呢?諸葛軍師一看這情形,命

火頭軍士把未用的豆汁兒與米飯摻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內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餿。等大捷而歸的士兵回營,被豆汁兒摻和過的米飯已足足蒸煮近兩日,又累又餓的士兵們急忙分食,誰料這米飯已成另一番模樣,不但色澤黃潤,而且味道甘甜香軟,吃起來更有一番滋味。三下兩下便吃了個精光,當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續下來,貴州便又多了這麼一道風味小吃———黃粑。

(2)羊肉粉

這裏主要是指當地回民的吃法,流傳開來,以清湯羊肉粉爲主,不放一點辣椒,味道鮮美無比,但是用於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個小小的紅辣椒,就受不了,而當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隊吃羊肉粉的清鎮人以學生爲主。

(3)三角花園小吃一條街

清鎮市區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園廣場卻熱鬧非凡,小吃檔口一直襬到路中間,有各式燒雞,烤肉、絡鍋土豆、湯園、冰粉冰漿,一直要吃到零晨4點,人羣才散去。

二、民族風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場):每年的正月初八或農曆四月初八,清鎮各個支系的苗族同胞們都會成千上萬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蘆笙、踩着舞步、載歌載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還有地戲表演、少男少女對歌等,是一個民族大聯歡的節日。

(2)布依族六月六:農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布依族同胞會身着節日的盛裝,大家紛紛聚在一起,以對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風情風貌。同時,布依族姑娘會唱起優美動聽的《敬酒歌》,請您品嚐她們親手釀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節:清鎮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槓柴、松枝、幹竹等火把,遊行村寨、田間,以壩子作爲節日活動場所,堆砌寶塔形火炬,選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間,點燃後,全民歌舞,通宵達旦。節日期間,殺豬宰羊祭諸神。

(4)仡佬族吃新節:“吃新節”是仡佬族最講究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曆七月的龍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將收割時,摘取穀穗,回家炒幹,去殼成米,將新米煮成飯,一是爲祭奠祖先,二是爲供奉穀神。每逢節日還邀請地戲班子演唱地戲,歡送祖宗神靈和五穀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