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鄉村調查實驗報告多篇

鄉村調查實驗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鄉村教育調研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其實在塔臥鎮幾個村走訪教育情況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看到了一些問題的端倪,在這一部分裏,我們將從整體的角度來對永順縣的教育提出一些問題,並給出一些初步的建議解決辦法。

第一,貧困,阻礙了孩子們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意識到,當地農民非常願意他們的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將來讀高中,進大學,走出家鄉,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後回來報效家鄉。但是,由於貧困,他們不得不讓家裏學習較差的學生放棄進一步的深造,讓他們改上中專或直接外出打工。沒有能力同時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的,只能忍痛讓其中一個孩子暫時犧牲自己,打工掙錢來維持家裏的生活。

我們認爲,解決這個問題的短期辦法是,各級政府設立一定的助學金提供給因貧困而不得不放棄深造機會的孩子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從長遠來看,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來使孩子們的教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村要發展,要致富,最重要的就是發展教育,科教興國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只有教育上去了,村子才能富起來。

第二、教育投入資金的缺乏,制約了教育的整體發展。

永順的教育投入力度近些年來已經在逐步加強,但由於教育底子薄,基礎差,還需要在未來很多年持續性的投入,並儘可能地加強。因此,我們希望各級政府能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最好多設立一些教育基金等,爲教育事業的發展,多提供一些幫助。

第三、人才外流對這裏的教育和經濟發展雪上加霜。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貧窮,這裏的學生大都發奮讀書,把考取大學作爲擁有新生活的跳板。考取大學後一般都會在大城市裏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極少回到家鄉。這樣就導致大量人才外流,使得永順缺乏振興經濟的各類人才,進一步阻礙了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

'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現在不管城裏、鄉下,做父母的談起兒子女兒,都以能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爲榮,出國留學的更不用說,那是父母的驕傲,乃至親戚朋友的驕傲,也是師長們勸勉後輩努力學習的典範。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爲,應該加強在校學生的責任感,加深他們在讀書的同時能感受到振興家鄉的使命感。同時,永順縣應多制定一些鼓勵本地學子畢業後回鄉振興家鄉經濟建設的政策

【第2篇】鄉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如果說青年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那麼孩子無疑是天邊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當朝霞綻放出其最絢爛的畫面,一個豔陽高照的麗日晴天才會蓬蓬勃勃而生機盎然。

3月14日,由順德區婦聯組織製作的《順德區居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正式發佈,這份旨在關注兒童成長、探討居村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是順德區婦聯在全區8個鎮多場“歡樂村居行”現場活動中進行居村家庭教育現場調查研究,以問卷和訪談兩種形式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並接觸全區城鄉家長171位,重點探討當前順德區居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並研究相應的對策,對進一步做好順德家庭教育工作、推動全區農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區婦聯的相關人士在當天的記者見面會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此次的主題調查在順德尚屬首次,但區婦聯及區家庭教育研究會都付出了大量的勞動,無論是從調查的嚴謹性還是受訪對象的代表性,此次調查都有着相當的重視與認真的態度。從調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結論與問題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順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點和難點。

報告解讀:四大誤區成居村家庭教育“攔路虎”

調查發現,就當前居村家長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各式各樣,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關人士認爲,正確面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纔有可能將家庭教育工作建設得更爲理性化和現實化。

突圍爆點:三大建言修補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針對調查總結出來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誤區,區婦聯、區家庭教育研究會人員在經過大量調研及收集相關專家建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三項可行方案,以彌補因家長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種種不足。

素質調查1

普遍較低,亟待轉變理念及行爲

●數據統計

學歷方面:受訪家長中,44.8%的家長學歷在國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專以上的僅佔8.1%。;

意識方面:自認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的只佔11.%,而在獲取輔導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識方面,高達34.6%的家長竟然回答“一點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幫助的家長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長學習意識淡薄,難得看書看報,更何況兒童教育、心理輔導之類的書籍;

二、居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家庭教育行爲極爲欠缺;

三、居村家長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擾太多,給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視;

▲市民聲音

北滘的鄭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認,工作壓力大,沒有意識去對孩子的學習和相關教育進行過思考。

記者採訪中發現,排除素質的原因,相當多的家長都會用“工作”說事,以此來作爲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藉口。

◆專家評點

順德區容桂幸福陳佔梅國小校長曾憲鬆:家長素質的高低是相對性的,不可否認居村的家長相對城區的會稍爲偏低一些,而且素質偏低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就明顯低於素質高的家長,表現出參與教育的意識不強,有些家長甚至把孩子完全託管於學校,自己不聞不問。要改變這一點關鍵要強化家長的參與意識,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學校,家長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要認識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意識調查2

缺乏理性,將教育重擔交付學校

●數據統計

家校互動:有意識與學校保持聯繫並主動從學校方瞭解關注孩子狀況的只佔受訪人數的17.8%。

■原因透析

一、認識有誤。居村家長普遍認爲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

二、責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後,家長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責學校失職。

▲市民聲音

鄧剛則是爲數不多的大專生之一,儘管如此,他認爲作爲家長,都有着自己的社會任務,教師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應該在學校就有成體系地施行。

記者走訪中發現,就教育所承擔的任務而言,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學校”,認爲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事。

◆專家評

點順德區大良鳳城中學副校長堯勇:教育孩子是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責任,要是缺少一方,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一種缺失。比如說道德品質的培養,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裏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這塊缺少了,孩子這一方面的培養就失去了一個正確的觀念導向,再把孩子放到學校來,教育就會難免出現一些障礙。所以家長一定要在觀念上轉變過來。

理念調查3

望子成龍,高壓手段得不償失

●數據統計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長希望孩子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孩子的思想建設、內心感受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比較忽視;

關注度方面:在校表現的關注佔20.5%,能否自覺完成作業

佔19.5%,而關注品德表現及校園生活感受的只佔13%。

對錯犯錯方面:能採取說服教育爲主要方式的佔57.3%,而採取“不理他”“關在家裏”“罰站”等消極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侷限於孩子的書本知識或成績表現;

二、方式失策。基於對孩子的期望,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認爲嚴厲、高壓纔會對孩子有更大的觸動。

▲市民聲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麼辛苦,我都會和我愛人輪流對孩子的作業每天都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其學習中的問題和錯誤。(會打孩子嗎?)會,教育過程中肯定有時候對他的表現不滿意而採取一些武力,但這也是爲他好啊。”樑軍如雖然只有國中文化,但他卻希望讀國小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發展,考上好學校從而有個好工作。羅慶在回答記者關於對孩子的希望時也表達着相似的觀點,“每次考試我都要求孩子要進到前五名,否則肯定會有些懲罰。”

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許多居村家長對此並不理解,認爲那是一種浪費時間的“玩耍”,還不如將書本的知識再好好學習。

◆專家評點

珠江少年雜誌社主編蘇穎:過於關注孩子成績表現,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父母最愛孩子,但這種愛很多時候都只表現在給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質,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質上的培養,以及情感的交流。還有,大多家長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都覺得比不上別家孩子。孩子要長大,長大後就成爲一個社會人,要服務於社會,要是家長能把孩子放到社會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走出家門,多接觸社會,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責任調查4

分工無據,父親影響釋放有限

●數據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原因透析

一、職責不

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二、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爲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爲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爲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爲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

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

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

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數據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羣衆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臺

以活動爲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爲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強化陣地,豐富辦學內涵

據統計,至XX年年底,順德區有託兒所家長學校95所,幼兒園家長學校283所,中國小家長學校241所,託兒所、幼兒園、中國小校

【第3篇】2022年大學生暑期鄉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600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話用在我們暑期社會實踐上再適合不過了。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團,揮灑汗水,收穫富足。

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溫,克服着語言不通的困難,我們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橫市鎮界頭村進行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南大學向來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鍛鍊自己,因而我們的調查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因爲如此,我們在調查中,始終不忘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始終以中南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秉承着中南大學“經世致用”的校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我們的能力和耐力。

當然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在實踐中,我們不僅得到了一系列的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更讓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作爲我們團隊的組長,我更是肩負着更大的責任,我是團隊的核心骨,既要掌握團隊的行動方向,又要在具體實踐中起到特定作用,還要協調整個團隊,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儘管因爲經驗缺乏,我在這些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經過不斷地反思和討論,我總是能在最後做出正確的決定。同時,這次實踐更讓我明白了團隊的重要性:我們是一個集體,我們的力量應該要大於我們五個人的合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每個團隊成員不遺餘力地貢獻自己的知識、時間等,並且我們需要向一臺機器的各個零部件一樣不斷磨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好整個團隊的作用。

總之,這次實踐帶給我的記憶是難忘的,我會不把這次實踐當做結束,而是把它作爲一個起點,積極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我!

【第4篇】暑期鄉村走訪調查報告

在這個火紅的七月,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了xx市xx縣,走進了古老的xx村,xx村,位於西部太行山深山區,有萬畝山場,古樹參天,枝繁葉茂。村內67處院落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築風格,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石頭建築羣,是該省目前發現保存最完好的石寨。在抗日戰爭時期,近百戶的村子參加了抗戰,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儘管是旅遊村,這個村落的經濟狀況也並不樂觀,農民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初到xx村,我們找了一個農家戶住了下來。我們抱怨條件太差,因爲這裏到處是蟲子,不能每天洗澡,沒有米飯和水果吃。低矮的房子,陰暗潮溼的屋子。我們住的那戶人家裏有一位臥病在牀的老人,聽說已經很久沒有下過牀了,真是讓人心疼他。然而在接下來的走訪調查中,我們更是瞭解到了一些殘酷的事實。

我們進行了關於“農村養老保險”的問卷調查。我們設置了25個小問題,這些問題接近生活,通俗易懂,涉及也很全面。通過對100位村民的調查,我們瞭解到村子裏的大部分人還是靠純農業收入來維持基本生活的,且收入很低,個人平均月收入也就200元左右。有時候趕上地裏收成不好基本上還沒有收入。他們除了將這些收入用於基本生活,還依次用於養老、醫療以及教育。村裏大部分人蔘加了農村保險,但是問到對參保的具體情況是否瞭解時,他們卻都不是很熟悉。他們認爲參保的最大阻礙是收入水平和“養兒防老”觀念的束縛。的確,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費從村子裏的一些困難戶裏還是很難拿出的,而且大部分村民的思想封建保守,認爲有孩子了老了就能衣食無憂。有些有些許文化的村民向我們反映,覺得國家出臺的政策固然對農民有益,但是政策過多反而讓他們不明白國家的態度,反而不利於他們瞭解基本養老保險。值得高興的是,他們對政府盡到了與城鎮養老保險相比同樣的責任很是滿意。在走訪調查中我們還發現了這樣一位老奶奶,她有五個兒女,卻沒有一個與她生活在一起,也不常來看望她,我們問其原因,老奶奶無奈的說道,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誰還能記起我啊!我們聽後不禁一陣心酸,隨即還送上了一些冬天穿的衣服以表心意。農村家庭問題還很嚴重,參保養老存在問題,留守兒童也存在問題。

在某個晴朗的早晨我們來到了這座村莊的唯一一所國小,我們給孩子們帶去了學習用具,帶去了冬天的棉衣,帶去了好看的玩具,帶去了課外書籍。我們和他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一起開心地大笑。我們給他們講我們的大學生活,告訴他們城市裏生活着是多麼的便利多麼的好,激勵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知識去改變命運。學校裏大的小的孩子都有,大的明顯懂事很多,邊聽我們說着邊思索着,知道自己的未來必須要靠親身奮鬥,小的那些呢,還沉浸在天真爛漫的夢裏,等着長大了去一一實現那些夢想。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總是過得那麼快,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那種純真的沒有任何雜質的幸福。

隨着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從早上的白麪饅頭,到晚上的鹹菜黃瓜,從烏雲滿天大雨傾盆到晴空萬里豔陽高照,我們的xx之行結束了。離開那天,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着對那個祥和的石頭村的依依不捨,每個人的心裏滿滿的都是對那些老人們的掛念,對那些孩子們的期許。我們以後還會回來的,xx村,xx村的你們。

【第5篇】鄉村文化社會調查報告

作爲一個農民的孩子,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文化娛樂活動有一些切實的體會,之前我們對鄉村文化娛樂活動做了一些瞭解,爲了進一步瞭解現在鄉村文化的發展,我們幾人組隊進行了三下鄉社會調查活動。

一﹑初入xx村

整齊的新房,寬敞的新路,還有幾座小洋房,一座典型的現代化新農村。到達目的地後,安頓好住宿和飲食,與當地政府部門取得聯繫。我們小組便出去到處走走,先對當地有個大體的瞭解,結果我們在村委旁發現了一座房子xx村文化娛樂中心,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二﹑鄉村走訪

首先,我們先來到了村長家裏,他盛情接待我們,並與我們對本村的文化娛樂活動狀況做了討論。他說:現在政府的三農政策讓農民得到經濟的發展,那麼羣衆就開始追求文化娛樂活動。現在鄉村需要城市化的管理,才能讓大家獲得更多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談話,我們瞭解到,本村已經有一支秧歌隊,而且正在進一步建設文化娛樂設施。例如:正在籌建的棋牌室,體育健身設施等。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秧歌隊的組織者家裏,她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奶奶。她說:現在家庭條件都富裕了,我們年老的人都享福了,於是就自發組織了秧歌隊來鍛鍊身體,愉悅身心,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的幫助。據介紹,現在秧歌隊有二十幾個人,有年輕的,有年老的,大多都在農閒時活動。

我們又到了幾家村民家裏,他們都熱情的招待我們。我們分頭把一些問卷到農家裏進行調查,他們說,我們記錄。他們大都提到,現在鄉村文化娛樂活動沒有以前豐富了,他們現在經濟發展了,對文化娛樂活動的需求慾望很大。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進一步加強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

晚上我們來到了村裏的文化娛樂中心,這裏有很多人聚集,他們正在進行文化娛樂活動,大家都很認真,也都很有激情和情趣。他們說:我們農閒時幾乎每天都到這,比以前在大街上乘涼好多了,這樣我們可以愉悅心情,鍛鍊身體。

三﹑初入青州

新房和舊房交映,仍然有落後鄉村的一面,一座正在從舊農村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農村。我們到達目的地後,與政府部門取得聯繫 ,安排好食宿,便開始到四周瞭解情況,這個鄉村還是比較落後的。

四﹑四處走訪

我們先來到村長家裏,村長人是個年紀比較大的大爺。他說:現在鄉村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快,但那些鄉村文化娛樂活動卻比以前少了。政府部門也正在實施相應的政策來鼓勵大家參與,爲廣大羣衆提供好的設施。通過了解,這裏曾經文化娛樂活動還是比較多的,可是因爲近幾年經濟得到了發展,大家都在家裏守着電視﹑vcd等,很少出來參加文化娛樂活動。

我們去了幾家農民家,把調查問卷分發給他們,並給他們介紹,他們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我們紀錄。他們大都很熱情,在談話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文化娛樂活動的熱切盼望,他們熱切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和輔助。

五﹑調查總結

經濟是脊柱,而文化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精神,和諧文化娛樂生活是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發展纔是可持續的,運用科學發展觀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只有培養農民自己的文化娛樂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文化生活的情趣。一應該加強硬件建設。建好鄉村圖書館、電影院和體育健身設施等文化娛樂硬件設施,使農民的文化活動有場所有器材。來鼓勵廣大農民參加文化娛樂活動。二要加大對農民文化的培訓力度,使農民從心理上接受文化娛樂活動。組織培訓班、三下鄉等形式對農村中的文藝愛好者進行組織和培養,建立鄉村文化娛樂團或鄉村文化娛樂中心,是廣大的鄉村文化娛樂愛好者能夠得到發展,以帶動其他民衆。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民文化活動,在春節、元宵節等農閒時節大張旗鼓地開展適合農民的文化活動,如舞龍獅、鑼鼓、旱船、高蹺等傳統文藝表演;也可利用其他農閒時節組織農民舉辦農民喜歡的文藝活動,如戲曲歌曲比賽﹑卡拉ok等等。

我認爲電影下鄉進村應該從新作起,讓鄉村裏的農民也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感受城市文化氣氛。政府部門應該認識到農民對文化娛樂生活的渴求,努力克服困難,爲送電影下鄉創造有利條件,讓露天電影爲農村留下一道美麗的風景。還有網絡文化,因該在鄉村實施優惠政策,鼓勵鄉村網絡文化的發展。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活動,我們對不同地區進行文化差異性比較,進行多方面的調查走訪,並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探討、總結,發現在它們在其建設過程中的一些不足。這一過程還鍛鍊了我們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終身難忘。

【第6篇】鄉村環境調查報告

農村環境調查報告

調查人:xx

時間:2022年8月

地點:xxxxxx

正文:

一、調查情況介紹

1、調查地點:xxxxxx

2、調查對象:村委會以及當地的村民

3、調查背景:

近年來家鄉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的巨大的變化,312國道和西合鐵路穿境而過,以及近年來滬陝高速,西商高速等的開通,比亞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鎮也重新定位爲省級工業重鎮。而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再熟悉不過了,在這一切帶給家鄉美好的同時,也親眼目睹了由此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環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綠水,碧水藍天不見了蹤影;昔日的“秦嶺最美是商洛”不知要從何談起;而那昔日引以爲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顯得是那麼的荒唐可笑(流經舒楊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庫的一級支流,而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工程的中線的水源地)。山林樹木銳減,荒山裸露,雨季來臨,山洪、泥石流、滑坡時有發生。特別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開始爆炸式增長,在城市式環境衛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們環境意識尚未脫離鄉村生活模式的情況下,

依然保留着垃圾隨處倒,怎麼方便怎麼來的生活惡習,農村人們的生活環境已經變得慘不忍睹,到處垃圾成堆,各種“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惡臭飄飛,整個就一郊區垃圾廠。此外,由於工業的迅速發展,城市還在採取老的發展之路,重經濟,而忽略環境保護,可執行發展觀貫徹不徹底,工業污染加劇,河流污染嚴重。總之,農村環境正在惡化,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4、調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在家鄉進行調研,目的在於喚醒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提醒政府等相關部門增強對農村地區環境的重視程度,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關注民生,爲“爲中國夢”添磚加瓦。此外,也藉此機會將自己所學的社會學知識加以實踐,增強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努力將自己歷練成爲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也爲“中國夢”進獻自己的一點點微薄之力。

5、調查過程:

在調查開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幾個問題:我村環境狀況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法?爲了解我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我對我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簡單調查。先後採訪了村支書、幾個村農戶和幾個養殖專業戶,此外還對鎮上的兩家大企業,詢問了他們在污水處理方面的一些情況,它們是比亞迪商洛實業有限公司和陝西鋅業有

限公司商洛煉鋅廠,因爲這兩家公司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兩家企業,是當地污染最大的兩家企業。還對本村的大部分地區進行的實地的觀察。最後,在這些走訪、詢問、觀察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學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並寫下此調查報告。

二、存在問題

(一)生活垃圾污染

1) 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 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3) 農村成爲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爲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4) 村鎮佈局不合理,基本上沒有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

(二)、水危機

一方面,是飲用水方面。雖然本村基本上飲用的蓄積山泉供應的自來水,因此飲用水目前還未受污染過,飲用水水質目前還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業污染繼續嚴重的情況下,污染物經過雨水而匯入自來水供應系統內,就將影響人們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農業用水方面。由於當地工業的迅速發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受到污染,難以在用到農業生產上,此外由於人口的增加,工業的發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過度採取,導致水位下降,以難以滿足農業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還存在大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基本無相關的設施,基本處於無序排放;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農業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污染。

(三)、空氣污染

當地雖處於山區,總體植被覆蓋率還是較高的,但當地空氣已經受到污染。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地冶煉,化工企業的發展,而且這些公司大都沒有承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治污排污方面盡到自己的職責。如果再任其發展,不加以治理的話,在不久的將來也即將成爲當地人民的“隱形殺手”。另一方面,就是農忙季節的農作物秸稈焚燒,由於當地耕地有限,難以形成規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農民還是普遍採取傳統的直接焚燒,這就造成了空氣的污染,雖然秸稈焚燒是具有時效性,季節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燒,對空氣的污

染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

三、建議意見

1。 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有機統一體。應以搞好農村垃圾處理和清潔衛生爲突破口和切入點,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爲目的,加快推進新農村清潔工程,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諧美好家園。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改善村容村貌狀況方面主要有一下幾點建議:

要廣泛宣傳,提高思想認識。羣衆是農村垃圾等環境污染的製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受益者。他們對環境衛生的認識程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等農村環境情況的宣傳教育,利用農村人口學校及廣播、宣傳欄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羣衆的環保意識。

建立完善環保制度,實行責任制,對村民門前實行三包、村幹部分片包乾制度,由村委會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好的表揚獎勵,對違反環保規定有損村容村貌的行爲,要進行批評教育,並限期糾正和改進。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制度,要儘快形成“戶集、村收、鄉運和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和以縣爲主、鄉村爲輔的污水處理機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運網絡體系,按照“村收集、鄉鎮運輸

【第7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考察城鎮化建設調查報告

最近,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召開,會議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的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村必須富。”學習領會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奮,記憶深刻!城鎮和鄉村應該是城鎮化發展的兩翼,新型城鎮化肯定是城鎮與鄉村的共同發展,中央會議的精神,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爲依託,以農村爲主體,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爲主要吸引物,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健身、娛樂、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託旅遊業、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鄉村旅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發展共識、政策基礎、市場需求、產業規模、帶動效應和推進機制等方面出現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旗幟下,加快發展我國的鄉村旅遊,我以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一股強勁的東風,“美麗鄉愁”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標尺。

“記住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座標,是構建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是老百姓小康家園的心靈慰藉,是鄉村旅遊差異化發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閒旅遊時代的文化體驗。是我們小康社會品質生活的嚮往,也是中外遊客品質旅遊的追求。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研究,我以爲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美麗鄉愁”的實現有多種途徑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學發展”的理念,滲透進鄉村旅遊的發展戰略。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首先從地方官員的觀念更新着手,從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有規律的階段發展和環境資源可持續的健康成長入手。堅守科學的理念、科學的主導、科學的管理。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首先將環境保護、旅遊組織、休閒行爲、康樂選擇、就業機會、生活質量作爲政府政策干預的考量。歐盟以鄉村旅遊爲抓手,推動地區發展和結構調整。歐洲鄉村旅遊發展的著名戰略就是積極倡導鄉村“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公衆與私人聯合,共同制定發展戰略和一系列公衆、私人在社區尺度上鄉村發展的革新。

二是讓“鄉村意境”帶着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

鄉村旅遊在全球蓬勃發展的趨勢,是從風景名勝區發展爲各種鄉村區域,並深入小鎮村莊,使之更加鄉村化。政府視休閒旅遊爲社區發展與變革過程中的重要機制。鄉村旅遊特色化、品牌化,鄉村社區旅遊規劃成爲休閒鄉村與社區變革的主要舉措。工作中,我有個重要體會:項目建設堅持規劃第一,規劃工作堅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堅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堅持市場第一。“鄉愁”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情感代碼,要保護好這份珍貴的記憶,必須始終堅持讓“鄉愁”帶着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的“底線”,尤其是休閒鄉村產品開發和主題小鎮建設中。前不久召開全國人居工作現場會的浙江省桐廬縣,堅持科學統籌、生態爲本、文化引領,既塑造了形神皆備的鄉村旅遊意象,延續了“道法自然”風景桐廬的歷史神話,又勾勒出走向未來的人文山水畫卷,被稱之“中國畫城”。

三是使“見山、見水”成爲生態保育的基本要領。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就體現了對傳統鄉愁文化的保護。寧波市的東錢湖鎮十餘年來一貫堅持規劃爲綱,基礎先行,生態保育,見縫插綠、見縫插色,打造大地景觀和林相藝術,從而使鄉村旅遊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資源環境品質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資源稟賦,呵護生態環境,開發特色產品,贏得了“安養小城”的讚譽。“見山。見水、見人、見物”是鄉村發展旅遊的最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盡力讓生態文明、文化傳承與鄉村旅遊結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號”成爲資源整合的統領。

縱觀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不少地區明顯存在着“低”、“散”、“小”等問題。低水平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統籌的力度,規劃缺少整合的招數。我們特別希望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美麗鄉愁”能夠成爲資源整合的主線。山東省蓬萊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時,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園、酒莊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營造了“醉美蓬萊”的文化氛圍,又紮實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讓“美麗鄉愁”印記品牌塑造的標籤。

“鄉愁”是憂傷的,也是溫暖的;是懷舊的,也是美麗的。“鄉愁”是鄉村旅遊最重要的文化體驗,沒有文化的旅遊是沒有靈魂的。鄉村旅遊品牌的塑造,來源於特色“鄉愁”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從“低、散、小”,走向“新、聚、大”,纔可能從產品創新走向業態多元,進而實現產業融合。浙江省鄞州區的灣底村在發展中,就讓“鄉愁”印記品牌標籤,鄉村旅遊的“天宮莊園”既成了都市裏的村莊,又成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這方面,國際休閒產業協會以及國際休閒產業協會休閒鄉村專業委員會的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城鄉互動研究中心、鄉村文態研究中心和鄉村音樂創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錯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經提出鄉村旅遊的發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遊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對於區域的鄉村旅遊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和農村美麗家園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體會特別深刻。

【第8篇】鄉村調查報告範文

最近,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召開,會議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的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村必須富。”學習領會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奮,記憶深刻!城鎮和鄉村應該是城鎮化發展的兩翼,新型城鎮化肯定是城鎮與鄉村的共同發展,中央會議的精神,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爲依託,以農村爲主體,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爲主要吸引物,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健身、娛樂、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託旅遊業、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鄉村旅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發展共識、政策基礎、市場需求、產業規模、帶動效應和推進機制等方面出現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旗幟下,加快發展我國的鄉村旅遊,我以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一股強勁的東風,“美麗鄉愁”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標尺。

“記住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座標,是構建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是老百姓小康家園的心靈慰藉,是鄉村旅遊差異化發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閒旅遊時代的文化體驗。是我們小康社會品質生活的嚮往,也是中外遊客品質旅遊的追求。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研究,我以爲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美麗鄉愁”的實現有多種途徑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學發展”的理念,滲透進鄉村旅遊的發展戰略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首先從地方官員的觀念更新着手,從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有規律的階段發展和環境資源可持續的健康成長入手。堅守科學的理念、科學的主導、科學的管理。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首先將環境保護、旅遊組織、休閒行爲、康樂選擇、就業機會、生活質量作爲政府政策干預的考量。歐盟以鄉村旅遊爲抓手,推動地區發展和結構調整。歐洲鄉村旅遊發展的著名戰略就是積極倡導鄉村“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公衆與私人聯合,共同制定發展戰略和一系列公衆、私人在社區尺度上鄉村發展的革新。

二是讓“鄉村意境”帶着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

鄉村旅遊在全球蓬勃發展的趨勢,是從風景名勝區發展爲各種鄉村區域,並深入小鎮村莊,使之更加鄉村化。政府視休閒旅遊爲社區發展與變革過程中的重要機制。鄉村旅遊特色化、品牌化,鄉村社區旅遊規劃成爲休閒鄉村與社區變革的主要舉措。工作中,我有個重要體會:項目建設堅持規劃第一,規劃工作堅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堅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堅持市場第一。“鄉愁”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情感代碼,要保護好這份珍貴的記憶,必須始終堅持讓“鄉愁”帶着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的“底線”,尤其是休閒鄉村產品開發和主題小鎮建設中。前不久召開全國人居工作現場會的浙江省桐廬縣,堅持科學統籌、生態爲本、文化引領,既塑造了形神皆備的鄉村旅遊意象,延續了“道法自然”風景桐廬的歷史神話,又勾勒出走向未來的人文山水畫卷,被稱之“中國畫城”。

三是使“見山、見水”成爲生態保育的基本要領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就體現了對傳統鄉愁文化的保護。寧波市的東錢湖鎮十餘年來一貫堅持規劃爲綱,基礎先行,生態保育,見縫插綠、見縫插色,打造大地景觀和林相藝術,從而使鄉村旅遊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資源環境品質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資源稟賦,呵護生態環境,開發特色產品,贏得了“安養小城”的讚譽。“見山。見水、見人、見物”是鄉村發展旅遊的最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盡力讓生態文明、文化傳承與鄉村旅遊結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號”成爲資源整合的統領

縱觀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不少地區明顯存在着“低”、“散”、“小”等問題。低水平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統籌的力度,規劃缺少整合的招數。我們特別希望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美麗鄉愁”能夠成爲資源整合的主線。山東省蓬萊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時,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園、酒莊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營造了“醉美蓬萊”的文化氛圍,又紮實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讓“美麗鄉愁”印記品牌塑造的標籤

“鄉愁”是憂傷的,也是溫暖的;是懷舊的,也是美麗的。“鄉愁”是鄉村旅遊最重要的文化體驗,沒有文化的旅遊是沒有靈魂的。鄉村旅遊品牌的塑造,來源於特色“鄉愁”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從“低、散、小”,走向“新、聚、大”,纔可能從產品創新走向業態多元,進而實現產業融合。浙江省鄞州區的灣底村在發展中,就讓“鄉愁”印記品牌標籤,鄉村旅遊的“天宮莊園”既成了都市裏的村莊,又成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這方面,國際休閒產業協會以及國際休閒產業協會休閒鄉村專業委員會的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城鄉互動研究中心、鄉村文態研究中心和鄉村音樂創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錯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經提出鄉村旅遊的發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遊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對於區域的鄉村旅遊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和農村美麗家園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體會特別深刻。

鄉村調查報告範文(2)

步入大學已經一年了,對於自己所選擇的醫學專業也有了深一步的瞭解。一年了,在學校裏接受了最基本的醫學知識的薰陶,但是深知作爲未來的一名醫生,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及的,利用假期課餘生活去社會實踐是我們必須的功課。

社會實踐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作爲一名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這個暑假我在家鄉附近的“盛秀苑社區衛生服務站”(照片1)作了最基本的調查活動,並在此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將我的暑期結果做一個記錄。

“盛秀苑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我們本小區的一所基本醫療服務中心,由最基本的日常病情治療小診所,爲本地職工免費基本檢查,劃價,開藥等部分組成,是小區人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在這次的調查過程中,首先是瞭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其次是針對社區常見病症諮詢了各位坐診醫生,向他們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和所需要的幫助。

社區衛生服務站就位於社區的中心地帶,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當他們遇到了普通的病症或是想要開處方領取常用藥品時,只需攜帶他們的職工醫療保險卡即可。首先可以先諮詢當天的坐診醫生,就病情和不舒服之處與其做一個交流。隨後可帶上開好的處方劃價取藥即可,如有需要通過打點滴等小型治療方式解決病症的即可在本社區服務站進行治療。其內容與方式還是比較方便,易於老百姓操作的。

接下來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診醫生了解了本小區的某一項重要病症的基本情況。

據悉,塵肺病是危害我國移植工人健康最嚴重的職業病。衛生國際部對基因全國職業衛生我國情況的最新通報。截止XX年,我國內科塵肺病累積病例581377名,其中仍存活患者442200例。其他資料報告,全國特別還有60萬左右的可疑塵肺病人碩士,不含還沒有統計在內的散佈在醫療社會上(小礦山等)塵肺病患者就已達百萬之衆,僅XX年共報告塵肺病新病例12248例,煤工塵肺和矽肺共佔85.6%,發生於煤炭系統部委的塵肺病患者佔47.6%,年內死亡的塵肺病患者2343例,每年塵肺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0億元,同時自然在創始人國內外還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

從行業的塵肺病情況看,煤炭系統評委是塵肺病的重災戶,其病例約佔主任全國總例數的40.5%(23.5萬例),面對知識衆多的現有患者,企業特別是歷史包袱較重的煤炭行業,比如我們所處的大同礦務局現患就達7000人左右,在企業下放,結構調整中面臨很大困難情況下,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同時還有許多塵肺患者已與用人單位脫離,成爲社會上需要救助的弱勢羣體。因此此病症成爲我們當地不論是大醫院還是小衛生服務站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塵肺患者場表現的症狀有胸悶,胸痛,咳漱,咳痰,勞力性呼吸困難,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每隔數年病情還要升級,合併感染,最後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爲小的衛生服務站,因爲自己的醫療設備畢竟有限,所以只能做到小的基本檢查,起到一個“及時發現,及時督促治療”的作用,也爲礦區的工人提供了保障。

如圖2,本衛生服務站還定期爲小朋友們提供免費接種各類疫苗的服務,使小朋友們既獲得了方便,又從小就獲得了身體的安全保障。正如橫幅所言“關注兒童健康,關懷兒童成長”。除了爲小朋友們服務,還有就是爲成人的小區百姓提供日常的體檢,比如量血壓,抽血檢測各項身體指標是否正常等等,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會給出良好的建議到大醫院進行深一步檢查,使大家在放心安全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的生活。

最後,醫生也向我介紹了衛生服務站的近況,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服務站的人數,設備還有所欠缺。平均是一個醫生要分管幾千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設備也是建設和更好發展本小區衛生服務站的前提條件。全體服務站工作人員也是竭盡全力在原有的設備和條件下爲老百姓服務的同時,向上級反應請求援助,請求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提高。同時,他們也常作爲本地區的代表參加一些更大型的醫療會議,在學習大醫院的新觀念,新技術的同時,也積極向他們反應本地區在近期出現的常見病症,一同探討好的解決方案,並定期調配專家級醫生爲小區百姓進行免費坐診,更好的瞭解本地區人們的健康狀況,也更方便上級調配資源來緩解我們的當地之需。

以上就是xx年暑假我所做的實踐調查的全部報告內容,這樣的活動還是讓我對基礎醫療機構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也讓作爲一學生的我有了更大更明確的奮鬥目標。至少讓我明白不論是大地方,還是小地區,都會有那麼一羣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默默的爲每一個生命服務,這就是我們作爲醫生的重大使命,不論是職務的高低,還是地域的大小。那作爲我們醫學生,未來必定就要擔負起這樣的使命,所以留給我們的只有好好學好專業知識,以一顆爲人民服務的無私心態走接下來的人生道路!

鄉村調查報告範文(3)

針對多年來城鄉義務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學校佈局調整帶來的種種問題,本報兩名記者歷時三個月,走訪了我省近20個縣40所鄉村學校、專家學者中國的鄉村,始終是叫人牽掛的熱土。當這一社會始終注目的焦點“鄉村”與另一個焦點“教育”勾連起來時,熱土中的焦點愈發熾烈。

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 “人人有學上”到現今學雜費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學”,伴隨着這個漫長過程的是中國鄉村教育不可忽視的現實:

學校越來越“小”,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老”;城市教育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城市學校“大班額”比比皆是。

這一系列問題,是在當前城鄉二元化結構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教育改革引發的一種必然的普遍的陣痛與無奈,值得關注和思考。

帶着這一課題,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報兩名記者走訪了我省陝北、關中、陝南的近20個縣40所鄉村學校,與基層教育職能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個層面的近百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訪和調查。

這裏爲讀者呈現的相關調查報告和個案解剖報道中反映出的問題,其癥結就在於多年來城鄉義務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學確定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的規模、層次和速度,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激勵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全社會的期待。

空殼學校的典型性“樣本” 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縣城的教學質量好,家住紅旗國小隔壁的白永霞將兒子轉到了縣城上學

今年秋季開學,位於黃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澗縣下二十里鋪鄉紅旗國小隻剩下了4個學生。

和很多西部縣城的鄉村國小一樣,下二十里鋪鄉的書所鄉村國小也不得不面對“生源荒”的殘酷現實。

當生源一點一點衰減的時候,經受考問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家長對學校逐漸喪失的信心以及鄉村老師們對未來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遲早的事,紅旗國小的老師幾乎都這麼認爲。

這所距離榆林市清澗縣城約15公里的山村國小正在走向空殼。儘管學校曾有高峯期400多名學生的輝煌歷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6個老師10個學生的淒涼。 落寞的學校空蕩蕩的教室

6月8日,星期一。記者一大早就從縣城出發,本想從升國旗開始,擁有對這所學校最完整的印象。

紅旗國小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邊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窯洞正對着校門,門框窗櫺清一色地刷成了淺藍色;窗戶上沒有鑲玻璃,而是用白紙糊着;久經風吹,有的白紙已七零八落,有的乾脆已被撕掉。

可惜,還是“錯過”了升旗時間。上午7時許,學校已經開始上課。後來,記者才得知:學校的作息時間和城裏不同,孩子們每天7時到校,半小時早讀,接下來上兩節課,9時放學回家吃早飯;中午12時到校,3時半放學。

一間窯洞裏傳來了講課的聲音。教室門開着,一個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的男老師站在講臺上,正用特有的陝北普通話向孩子們講授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緊貼着講臺的一角,放着兩排兩張課桌,坐着3個學生。這個至少容納40個學生的教室裏空蕩蕩的。

男老師叫白隨寶,今年56歲,是數學老師。5年前,他從溝口的梨家灣國小調到這裏,就開始面對學生流失的殘酷現實。5年間,學校的人數從起初的七八十個,減少到了如今的10個。眼看着一間間教室空了出來,白隨寶的心也變得空蕩蕩的。

三年級教室裏,3張課桌正對講臺中央豎着擺放着。11歲的任旭和比他小一歲的趙小寶在教室裏坐着,有些不安。

這個班的3個學生那天少了一個。沒來的學生叫賀賢,是數學老師劉祝蘭的兒子。老師和她的兒子竟然都沒來,任旭分析:“估計趕事兒去了。”“趕事兒”是當地人對參加紅白喜喪事的稱呼。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任旭較爲安靜,坐在那裏東張西望,而趙小寶時不時走出教室看看,再轉回來。

上午就這樣過去。6個老師只來了1個,8個學生中的5個就像沒了領頭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訪,這個學校多少讓人覺得有些落寞。再後來,記者聽說了一個更受打擊的事情:上午並沒有升旗。

學生沒了學校秩序也沒了

學生人數的銳減,打亂了這所學校本應有的秩序。就連上下課打鈴這樣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賀露,是五年級的學生。因爲年齡最大,他成了這裏的“孩子王”。

其實,賀露應該讀六年級。去年秋季開學時,本應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級的五六個同學都沒來報名,只剩下了賀露一個。六年級這個班最終沒有開起來,賀露只好回到五年級“重讀”。對此,白隨寶解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績太差”。

上午8時10分,正在教室裏自習的賀露突然從教室裏衝了出去,跑到院子裏的一棵大樹前,敲響了掛在樹上的一個生鏽的鐵鈴鐺——下課了。“我是自己願意打鈴的。”賀露笑着,露出兩顆兔牙。自從一個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着的那塊黑色電子錶,他主動承擔起了打鈴的任務。“如果不打鈴,就不知道啥時候上課,啥時候玩了。”賀露說。其實,學校以前有電鈴,後來壞了,就再也沒修好。

上午一節數學課,一節語文課。語文老師沒來,五年級的孩子只能回到教室裏自習。另外兩孔窯洞內,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幾個孩子依然沒有停止打鬧。賀露似乎沒法讓自己靜下來學習,隔一會兒就擡起手腕,看看幾點了。

其實,和同齡人相比,這個14歲的小男孩眼中的學校少了本該有的東西,廣播操已經好久不做了,缺少的還有家長會、聯歡會等本該有的活動。

不過,經常去縣城的賀露比他的同學見識廣、本事多一點:他會簡單地用電腦,還會打、玩遊戲。

學校“單純”地只剩下了上課。雖然每天安排了六節課,但孩子們開設的課程卻極爲簡單。除了語文、數學等縣上統考的科目外,美術、音樂等課程一概沒有。體育課倒是開的,因爲人數少,只好將全校的學生集中起來上,發給籃球、排球,或者任由孩子們在校園裏嬉戲。

和城裏的國小生不同,他們不用參加英語考試。因爲英語老師一直請不來,本該三年級就開始的這門課程一直沒開,考試也就自然取消了。

對於外面的東西,“差生”賀露還是有一絲嚮往的。今年“六一”兒童節,學校放假一天。後來,賀露聽轉到城裏上學的小夥伴兒說,他們的學校在“六一”節辦晚會,表演節目,羨慕得不行。

一部鄉村學校的衰亡史

上午9時,放學了。白隨寶回到宿舍,打開電蒸汽爐,加熱放在裏面的兩個饅頭和一碗小米紅豆稀飯。那是他的早飯。

早飯是他從家裏帶來的。自從到外村教書,白隨寶的日子就變成了這樣:每天早上,他會帶上老伴兒準備好的早飯趕赴學校,早上上完課在學校裏熱熱吃,下午放學回家再吃一頓現成的。

從老師、學生和村民們的講述中,記者拼湊出了一段紅旗國小不完整的歷史。這所學校建於上世紀60年代,村子50多歲以下的村民大多在學校裏讀過書。1976年,學校還辦過一年國中。90年代初,學生人數曾多達400人。

可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學生人數開始逐年下降。XX年,白隨寶調到紅旗國小時,雖然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已經出現了在校生大幅下降的隱憂,七八十個學生大多分佈在高年級,低年級一個班才三四個。

另一個讓他們擔憂的事實是:優秀的學生不斷地向縣城學校流動。XX年年,學生中還能發現幾個好苗子;,考過全鄉第一;但從今年開始,剩下的這些學生已經讓他沒了信心,“好學生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要麼是實在太差的,要麼就是家裏窮走不了的”。

期會考試,賀露的數學考了50多分,全班第一,其他幾個才考了三四十分。“瞧瞧,最差的學生如今變成最好的了。”白隨寶說。而今,這位有着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只能靠回憶,才能拾起當老師的那份榮耀。

白隨寶的家在清澗縣下十二里鋪鄧家溝村,騎摩托車到紅旗國小需要半小時。1974年,村裏有個國小,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老師請不來”。於是,村幹部找到了剛剛高中畢業的白隨寶,希望他去教孩子們。

他應了下來,當上了民辦教師,一天10個工分,“頂得上一個好勞力”。再後來,不掙工分了,每月工資是30塊錢,直到1994年轉成公辦教師,他的工資均在百元以下。

提起當年“人丁”興旺日子,白隨寶眼裏泛光,“學生多了,就容易發現好苗子,哪個老師不願意教好學生?”

一直以來,全縣最好的國中——崑山中學都面向全縣招收“重點班”學生。白隨寶帶畢業班,幾乎每年都能考上一兩個。最多的一次,全鄉總共考進去了6個,其中4個都是他的學生。考上縣重點班的學生,家長會請老師到家裏吃飯,炒菜、喝酒,最好的要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白隨寶家裏,至今保存着那些見證了他輝煌教學業績的憑證。“學習標兵”,全縣第一、第三的榮譽證書,“縣模範教師”。最近這些年,他已經換了三所學校。而如今的這所,也不知道能待多久。

2017年鄉村調查報告(4)

我的老家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但是我發現在路的兩旁,河的兩邊有許多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與我們美麗的鄉村十分不和諧。帶着這個問題。我對鄉村垃圾的處理問題進了調查。

調查

我先對垃圾池進行了調查,發現離我家最近的一個垃圾池,也要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在圩鎮周圍也只能看見幾個垃圾池。在公路兩旁依稀能看見幾個垃圾處理池。

然後我又對垃圾處理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村每條河岸邊都堆滿了垃圾,有的甚至被扔到河中央。村民的生活垃圾根本無人去處理。隨意堆放在河灘、路邊。

分析

1、這裏垃圾池少,羣衆對公共環保的意識不強,隨地扔垃圾

2、沒有環衛工人上門收垃圾

結論

造成羣衆亂扔垃圾的原因有:

1、垃圾池少,羣衆對公共環保的意識不強,所以造成隨地扔垃圾的現象發生。

2、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污染嚴重

3、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沒有環衛工人上門收垃圾

建議

1、增強自治,政府部門加強引導。增強村民環保意識。讓村民主動清除農村垃圾;

2行政引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結合村莊特點建立回收站、小型處理廠。對違反規定的行爲進行一定的懲罰。

2017年鄉村新變化社會調查報告

【第9篇】關於鄉村衛生院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村衛生院的調查報告

含義:調查報告是反映某個問題或某件事情的調查研究成果的公務文書。

意義:調查鄉衛生院瞭解當地醫療衛生情況及人們的評論瞭解農村百姓看病問題和對醫療衛生的建議,用有效的方法更好的改善農村的醫療環境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

對象:鄉村衛生院

時間:20xx.8.1到20xx.8.20

地點:xx縣xx鄉衛生院

範圍:xx鄉附近的村子

主要方法:1) 選擇題的文件(調查問卷)

2)交流和觀察

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和調查結果:

1)您的年齡:

a.25歲以下 b.26-40歲 c.50歲以上

a.8% b.32% c.60%

2)您的健康情況:

a.非常好,基本沒病 b.比較好,很少生病 c.有病在身

a.28% b.32% c.40%

3)如果本人生病了做何打算?

a.馬上去醫院 b.自己吃點藥,實在不行再去醫院 c.去小門診 d.不去看病

a.10% b.30% c.55% d.0%

4)您覺得你們當地醫院衛生條件怎麼樣?

a.好 b.較好 c.一般 d.差

a.5% b.58% c.31% d.6%

5)你正在服用哪一種藥物?

a.沒有 b.降壓藥 c.降糖藥 d.降血脂藥 e.其他

a.20% b.55% c.7% d.6% e.3%

6)以下您認爲哪些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a.市級以上 b.中醫院 c.保健院 d.縣區內各鄉鎮衛生院

a.5% b.16% c.9% d.70

7)您認爲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a.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b.緩解大醫院壓力 c.加快地方發展 d.跟以前區別不大

a.59% b.7% c.33% d.1%

8)您認爲“看病難,看病貴”難和貴在哪?

a.醫院數量少 b.診療費高 c.藥品貴 d.住院牀位緊張 e.醫護人員態度差 f.候診時間長

a.2% b.22% c.48% d.6% e.8% f.14%

9)您現在的醫藥費主要花在哪一方面?

a.藥品 b.儀器檢查 c.醫生開處方藥 d.治療費手術費等治療項目費 e.其他

a.71% b.12% c.4% d.11% e.2%

10)您會急救嗎?

a.不太會 b.會,經過專業培訓 c.會一些,自學的 d.一點都不難

a.30% b.3% c.4% d.63%

11)您瞭解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常識嗎?

a.非常瞭解 b.瞭解一些 c.不瞭解

a.0% b.58% c.42%

12)您對這次活動是否滿意?

a.非常滿意 b.滿意 c.不滿意

a.59% b.41% c.0%

調查結果分析:在農村中年以上的居多,由於新農尋合作社的原因幾乎所有人在生病時候去鄉衛生院,離家近而且還有報銷,但人們普遍認爲衛生環境差,在住院期間,病人及病人家屬有許多不方便之處,平日洗漱的地方,廁所都不滿意,藥品和檢查花銷高,對於農村來說還是帶來了“看病貴”的問題,“三高”患者仍佔患病總數的大半,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在農村各種各樣的情況都可能發生,但大多數人對於急救的知識還是不瞭解,還有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情況不瞭解,一部分人對醫護人員的服務不滿意。

我國運行350年的醫療改革後,是對我國目前醫院傳統運行模式最現實的挑戰。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新舊兩種體制的交替和撞擊,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對社會,特別是對醫院造成巨大的衝擊和挑戰,這種衝擊和挑戰也可以認爲是對當今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衝擊和挑戰,涉及我國特殊國情,近年來,隨着各級政府的扶持,優惠政策的落實,市級醫療機構的龍頭作用已得到日益增強和充分發揮,但鄉村級醫療服務體系,由於投入條件受到限制,各項功能不能完全發揮,不能充分履行職責,鄉鎮衛生院的“貧血”現象始終未得到緩解。村衛生室結構脆弱,其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人員結構不合理。衛生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我建議可以加強學習,讓市級醫護人員來下鄉進行指導。近5年來,因人員編制等限制,很少有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或招聘到鄉鎮衛生院工作,人才斷流現象十分嚴重,原有的技術骨因待遇偏低等多種原因而流失。

二、鄉鎮衛生院面臨的任務艱鉅。農村居民衛生健康狀況及一些重點傳染病、公共衛生疾病和地方病發病率形式依然嚴峻。一些重點傳染病、公共衛生疾病和地方病發病率沒有真正將下來,如結核病,乙肝肝炎,艾滋病等,仍嚴重威脅着農民的健康,例如:預防專家估算全國10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80%左右在農村,鄉村衛生院承擔了農村的基本醫療服務,農民數量大,對服務的期望值又高,醫療機構和醫生的職業社會環境又差,鄉鎮衛生院面臨任務非常艱鉅。

三、資源配置失衡。突出表現在,以2022年爲例,佔總人口60%的農村人口僅享有25%的公共衛生資源,醫療服務設施的利用率不平衡,2022年縣及縣以上醫院病牀使用率爲80.1%鄉鎮衛生院只有52.3%醫院衛生體系機構重疊,部門分割職業不清,公共衛生經費的支出效率不高。

四、重治療,輕預防。資源配置方式顯示醫療衛生模式傾向於治療支出,而不是預防那個行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醫護人員是很有限的。不能做到每家去檢查,我們要去給他們講解一些他們有幫助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做好自我預防和自我保護。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預防,治療是在不能預防的情況下進行的。

五、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門檻高、範圍小、比例低,約三成的被調查對象認爲參合作用不大。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規定只報銷住院費用,不報銷門診費用,而且住院費用必須達到一定的起付錢(一級醫院200元,二級醫院500元,三級醫院1000元,封頂線5萬元)同時規定住院報銷比例只有25%-35%,相對貧困的住院農民來說,報銷範圍太窄,比例過低,直接影響了農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積極性,被調查的260人中,覺得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受益難二不參合的人員有161人,因家庭困難不參合的有99人。仍然有33.7%的被調查人員認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作用不大。

對於現在農村醫療出現的問題我希望可以引起重視,因爲我國仍以農村居民居多,我想對醫療衛生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可以對農村醫療有幫助:

一、加大組織“帶醫下鄉”活動,讓市級醫院優秀的醫護工作者帶着先進的技術下鄉指導,提高鄉村醫院的醫護素質和專業知識,“走村講解”活動加強進行,讓鄉里的醫護人員分批進村進行健康教育,對一些常見問題(常見病,傳染病)和急救處理進行講解加強醫療知識。

二、加大新農村建設,提高衛生環境,做好鄉村連接,提高生活衛生質量,加強公廁衛生,改善飲水條件,設置固定的垃圾站點,統一處理垃圾。

三、堅持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益的性質,堅持爲人民服務,爲廣大農民提供低廉、有效、便捷的醫院預防保健服務,致力於緩解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實際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擴大報銷範圍,降低報銷門檻,簡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的手續。這樣有效緩解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四、多渠道加大對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扶持力度:1.對房屋進行整修2.進行必要的醫療設備配置3.對現有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培能訓練4.要補貼以預防接種,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指導,突發公共衛生管理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等,5.對鄉鎮衛生人員進行工資補貼,對村級衛生人員進行定額補助,穩定醫療衛生隊伍,從而保障衛生工作進展。

五、加大人才引進,培訓力度和人才更新換代步伐。要從人才培訓引進入手,對鄉鎮衛生院制定一些優惠政策,招聘大專以上畢業生充實到其中來,要讓他們在待遇上與城市中大醫院人員相當,在業務上有發展前途,在地位上受人尊敬。對鄉村醫生的人才引進和替換則可採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對有志從事衛生工作的青年進行培訓確保鄉村醫生和護理人員後繼有人,加大年輕化。

建設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新世紀醫院改革給農村帶來了希望,加強農村衛生建設就等於加強中國衛生建設,爲我國的經濟做了有力的基礎。作爲專科畢業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爲我國農村醫療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成績。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我國未來的衛生會越來越好。

【第10篇】中國鄉村教育調查報告

針對多年來城鄉義務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學校佈局調整帶來的種種問題,本報兩名記者歷時三個月,走訪了我省近20個縣40所鄉村學校、專家學者中國的鄉村,始終是叫人牽掛的熱土。當這一社會始終注目的焦點“鄉村”與另一個焦點“教育”勾連起來時,熱土中的焦點愈發熾烈。

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 “人人有學上”到現今學雜費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學”,伴隨着這個漫長過程的是中國鄉村教育不可忽視的現實:

學校越來越“小”,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老”;城市教育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城市學校“大班額”比比皆是。

這一系列問題,是在當前城鄉二元化結構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教育改革引發的一種必然的普遍的陣痛與無奈,值得關注和思考。

帶着這一課題,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報兩名記者走訪了我省陝北、關中、陝南的近20個縣40所鄉村學校,與基層教育職能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個層面的近百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訪和調查。

這裏爲讀者呈現的相關調查報告和個案解剖報道中反映出的問題,其癥結就在於多年來城鄉義務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學確定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的規模、層次和速度,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激勵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全社會的期待。

空殼學校的典型性“樣本” 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縣城的教學質量好,家住紅旗國小隔壁的白永霞將兒子轉到了縣城上學

今年秋季開學,位於黃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澗縣下二十里鋪鄉紅旗國小隻剩下了4個學生。

和很多西部縣城的鄉村國小一樣,下二十里鋪鄉的書所鄉村國小也不得不面對“生源荒”的殘酷現實。

當生源一點一點衰減的時候,經受考問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家長對學校逐漸喪失的信心以及鄉村老師們對未來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遲早的事,紅旗國小的老師幾乎都這麼認爲。

這所距離榆林市清澗縣城約15公里的山村國小正在走向空殼。儘管學校曾有高峯期400多名學生的輝煌歷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6個老師10個學生的淒涼。 落寞的學校空蕩蕩的教室

6月8日,星期一。記者一大早就從縣城出發,本想從升國旗開始,擁有對這所學校最完整的印象。

紅旗國小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邊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窯洞正對着校門,門框窗櫺清一色地刷成了淺藍色;窗戶上沒有鑲玻璃,而是用白紙糊着;久經風吹,有的白紙已七零八落,有的乾脆已被撕掉。

可惜,還是“錯過”了升旗時間。上午7時許,學校已經開始上課。後來,記者才得知:學校的作息時間和城裏不同,孩子們每天7時到校,半小時早讀,接下來上兩節課,9時放學回家吃早飯;中午12時到校,3時半放學。

一間窯洞裏傳來了講課的聲音。教室門開着,一個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的男老師站在講臺上,正用特有的陝北普通話向孩子們講授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緊貼着講臺的一角,放着兩排兩張課桌,坐着3個學生。這個至少容納40個學生的教室裏空蕩蕩的。

男老師叫白隨寶,今年56歲,是數學老師。5年前,他從溝口的梨家灣國小調到這裏,就開始面對學生流失的殘酷現實。5年間,學校的人數從起初的七八十個,減少到了如今的10個。眼看着一間間教室空了出來,白隨寶的心也變得空蕩蕩的。

三年級教室裏,3張課桌正對講臺中央豎着擺放着。11歲的任旭和比他小一歲的趙小寶在教室裏坐着,有些不安。

這個班的3個學生那天少了一個。沒來的學生叫賀賢,是數學老師劉祝蘭的兒子。老師和她的兒子竟然都沒來,任旭分析:“估計趕事兒去了。”“趕事兒”是當地人對參加紅白喜喪事的稱呼。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任旭較爲安靜,坐在那裏東張西望,而趙小寶時不時走出教室看看,再轉回來。

上午就這樣過去。6個老師只來了1個,8個學生中的5個就像沒了領頭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訪,這個學校多少讓人覺得有些落寞。再後來,記者聽說了一個更受打擊的事情:上午並沒有升旗。

學生沒了學校秩序也沒了

學生人數的銳減,打亂了這所學校本應有的秩序。就連上下課打鈴這樣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賀露,是五年級的學生。因爲年齡最大,他成了這裏的“孩子王”。

其實,賀露應該讀六年級。去年秋季開學時,本應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級的五六個同學都沒來報名,只剩下了賀露一個。六年級這個班最終沒有開起來,賀露只好回到五年級“重讀”。對此,白隨寶解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績太差”。

上午8時10分,正在教室裏自習的賀露突然從教室裏衝了出去,跑到院子裏的一棵大樹前,敲響了掛在樹上的一個生鏽的鐵鈴鐺——下課了。“我是自己願意打鈴的。”賀露笑着,露出兩顆兔牙。自從一個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着的那塊黑色電子錶,他主動承擔起了打鈴的任務。“如果不打鈴,就不知道啥時候上課,啥時候玩了。”賀露說。其實,學校以前有電鈴,後來壞了,就再也沒修好。

上午一節數學課,一節語文課。語文老師沒來,五年級的孩子只能回到教室裏自習。另外兩孔窯洞內,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幾個孩子依然沒有停止打鬧。賀露似乎沒法讓自己靜下來學習,隔一會兒就擡起手腕,看看幾點了。

其實,和同齡人相比,這個14歲的小男孩眼中的學校少了本該有的東西,廣播操已經好久不做了,缺少的還有家長會、聯歡會等本該有的活動。

不過,經常去縣城的賀露比他的同學見識廣、本事多一點:他會簡單地用電腦,還會打字、玩遊戲。

學校“單純”地只剩下了上課。雖然每天安排了六節課,但孩子們開設的課程卻極爲簡單。除了語文、數學等縣上統考的科目外,美術、音樂等課程一概沒有。體育課倒是開的,因爲人數少,只好將全校的學生集中起來上,發給籃球、排球,或者任由孩子們在校園裏嬉戲。

和城裏的國小生不同,他們不用參加英語考試。因爲英語老師一直請不來,本該三年級就開始的這門課程一直沒開,考試也就自然取消了。

對於外面的東西,“差生”賀露還是有一絲嚮往的。今年“六一”兒童節,學校放假一天。後來,賀露聽轉到城裏上學的小夥伴兒說,他們的學校在“六一”節辦晚會,表演節目,羨慕得不行。

一部鄉村學校的衰亡史

上午9時,放學了。白隨寶回到宿舍,打開電蒸汽爐,加熱放在裏面的兩個饅頭和一碗小米紅豆稀飯。那是他的早飯。

早飯是他從家裏帶來的。自從到外村教書,白隨寶的日子就變成了這樣:每天早上,他會帶上老伴兒準備好的早飯趕赴學校,早上上完課在學校裏熱熱吃,下午放學回家再吃一頓現成的。

從老師、學生和村民們的講述中,記者拼湊出了一段紅旗國小不完整的歷史。這所學校建於上世紀60年代,村子50多歲以下的村民大多在學校裏讀過書。1976年,學校還辦過一年國中。90年代初,學生人數曾多達400人。

可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學生人數開始逐年下降。XX年,白隨寶調到紅旗國小時,雖然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已經出現了在校生大幅下降的隱憂,七八十個學生大多分佈在高年級,低年級一個班才三四個。

另一個讓他們擔憂的事實是:優秀的學生不斷地向縣城學校流動。XX年年,學生中還能發現幾個好苗子;2010年,考過全鄉第一;但從今年開始,剩下的這些學生已經讓他沒了信心,“好學生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要麼是實在太差的,要麼就是家裏窮走不了的”。

期會考試,賀露的數學考了50多分,全班第一,其他幾個才考了三四十分。“瞧瞧,最差的學生如今變成最好的了。”白隨寶說。而今,這位有着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只能靠回憶,才能拾起當老師的那份榮耀。

白隨寶的家在清澗縣下十二里鋪鄧家溝村,騎摩托車到紅旗國小需要半小時。1974年,村裏有個國小,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老師請不來”。於是,村幹部找到了剛剛高中畢業的白隨寶,希望他去教孩子們。

他應了下來,當上了民辦教師,一天10個工分,“頂得上一個好勞力”。再後來,不掙工分了,每月工資是30塊錢,直到1994年轉成公辦教師,他的工資均在百元以下。

提起當年“人丁”興旺日子,白隨寶眼裏泛光,“學生多了,就容易發現好苗子,哪個老師不願意教好學生?”

一直以來,全縣最好的國中——崑山中學都面向全縣招收“重點班”學生。白隨寶帶畢業班,幾乎每年都能考上一兩個。最多的一次,全鄉總共考進去了6個,其中4個都是他的學生。考上縣重點班的學生,家長會請老師到家裏吃飯,炒菜、喝酒,最好的要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白隨寶家裏,至今保存着那些見證了他輝煌教學業績的憑證。“學習標兵”,全縣第一、第三的榮譽證書,“縣模範教師”。最近這些年,他已經換了三所學校。而如今的這所,也不知道能待多久。

【第11篇】鄉村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

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第12篇】2022年大學生鄉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今年暑假我通過兩次面試,成功地加入了實踐團這個大家庭。回想這兩個月以來,有苦也有樂,有悲又有喜,但是正因爲如此,這段日子才倍顯珍貴和美好。

這兩個月以來,我在實踐團裏學習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了的東西,同時也交到了不少的朋友,並且都相處的好好的,在實踐的過程中我也感觸良多,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從實踐的準備階段到社會實踐的結束,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就好像準備階段就是不久前的事情一樣;但同時我又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實踐過程中每天都過得忙碌而且充實。

在準備階段中,我們每個組都有着各自的準備和任務,我是宣傳組的成員,要準備的工作是預定的十多份海報,那時的時間可緊湊了,不過做起來還是挺輕鬆的,可能我本來就是團委宣傳部的成員的緣故吧。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文娛晚會的節目排練了,在這個排練上我們都花了很多的時間,那段時間每天都排練到很晚,而且又很累,大家都十分的辛苦,埋怨那當然是有得啦,不過到了節目驗收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自己排練的成果,心中都暗暗地感到欣慰。驗收完畢後,那我們就期待着實踐的到來了。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們休息了兩天然後再用三四天的時間回顧一下我們之前排練過得節目,準備完一切之後我們就開始踏上了我們的實踐之路。

我們早上都懷着期盼的心情,經過了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我們這次實踐的目的地——惠來。第一眼看到這個農村小鎮的時候,我感到有一絲的親切感,怎麼說呢,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吧,看到周圍熟悉的景象,腦海中不禁就想起了當年我在老家度過的生活,感覺令人有點懷念。令我感到幸運的事情是,我被分到了西埔小分隊,這個分隊是住在西埔國小裏面的,而我們睡的地方就是當地小孩們課室的課桌,開始的幾天晚上我們都還是沒有適應的,每天晚上不是熱醒就是被可惡的蚊子叮醒,後來幾天都還好啦。這短時間內,洗澡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在啊,我們有30多號人,但我們卻只有一個沖涼房啊,最後我們男生都表現得很有風度,把沖涼房讓給了幾個女生,而我們男生就結隊成羣圍在一口井水旁邊解決了。呵呵,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一大快事啊,花前月下,我們吹着海風,看着滿天的繁星,賞着明亮的月光,這樣的洗澡環境哪裏去找啊,哈哈。說到那口井可是我們的生命之泉啊,我們煮飯的餐具、飯等東西都是在那裏洗的,我們刷牙洗澡就更不用說了,在那裏生活的幾天裏,還得感謝那一口井啊。

由於我們宣傳組的工作主要是在前期的,所以社會實踐的這幾天我們組都是挺清閒的,於是就經常都串到別的組裏混,我在義教那邊混過了一節數學課,這可是我第一次的義教活動啊,第一次在講臺上面對那麼多可愛的小朋友,面對着一張張充滿着期待的笑臉,令我驚訝的是我只在課堂上做過一次自我介紹,課後他們竟然都記住了我,還老師老師地叫着,呵呵,被人教了十幾年,如今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原來做老師是這個滋味的,簡單地說就是不容易。上這堂義教課我帶了兩個本子,小朋友們都很積極發問和回答問題,雖然很多都是衝着我手上的本子來的,但他們可愛淳樸這點我是無法否認的,他們的確很可愛。當小朋友們拿到本子的時候,臉上呈現的喜悅之情是我無法想象的。

這裏有一件令我十分感動的事情,那就是有一次我由於工作需要要寫幾個藝術字,其中有一張我是在上面亂塗亂畫的,正打算要扔掉的時候,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叫住了我,說“不要扔,給我好嘛哥哥”我就照她說的給了她,沒想到我不要的東西她竟然當寶貝,頓時我心中一陣促動,所以之後我就認真地畫了一幅畫送給她,她那開心的表情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感覺就好像多了個妹妹一樣。後來她還親手做了一些紙花送給我,呵呵,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女孩子的花,我想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視的,因爲畢竟這包含了那孩子和我之間的回憶。

實踐的第二天,我也跟調研組那邊參加了調研工作。可以說調研也是挺有趣的,雖然我和當地的人語言上不是很通,但是從他們調研的交談上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當地人們的熱情好客,好淳樸的民風啊。調研組的同學說,他們並不是爲了調研而調研,我覺得他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當然也有一些被調研的對象是會講普通話的啦,那我就也有機會感受一下調研的樂趣了,說真的,和他們聊天真的很輕鬆,而且從他們口中我也瞭解到了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感覺收穫很多很多。但是心痛的是調研後的調研心得啊,那是我認爲我的感覺只能體會而不能用言語表達的,當地人們的好客讓我喝到了正真的功夫茶,這也算是他們的一項習慣吧,我當然也從中瞭解到了一定的茶道。

工作之餘,炊事班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啊,開始的那幾天我們可都是吃不飽的吃不好的,那是因爲我們都是每個人第一次的白老鼠啊,而且沒什麼煮飯經驗的我們一次就得煮30多號人的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後果一般人都可以想象,不堪設想啊。不過雖然如此,但是最後幾天我們都有些適應和有些進步了,這畢竟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啊,想到這裏我們都自得其樂的。所以現在我發現了煮飯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自己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的,多自由啊,這點我覺得比惠城那邊的同胞好很多,可憐他們每天都在啃盒飯啊。在西埔這邊我真的感到鍛鍊到了很多很多,收穫到了很多很多。所以被分到西埔我真的感到很幸運以及幸福。

【第13篇】關於鄉村垃圾處理難調查報告

我的老家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但是我發現在路的兩旁,河的兩邊有許多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與我們美麗的鄉村十分不和諧。帶着這個問題。我對鄉村垃圾的處理問題進了調查。

調查

我先對垃圾池進行了調查,發現離我家最近的一個垃圾池,也要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在圩鎮周圍也只能看見幾個垃圾池。在公路兩旁依稀能看見幾個垃圾處理池。

然後我又對垃圾處理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村每條河岸邊都堆滿了垃圾,有的甚至被扔到河中央。村民的生活垃圾根本無人去處理。隨意堆放在河灘、路邊。

分析

1、這裏垃圾池少,羣衆對公共環保的意識不強,隨地扔垃圾

2、沒有環衛工人上門收垃圾

結論

造成羣衆亂扔垃圾的原因有:

1、垃圾池少,羣衆對公共環保的意識不強,所以造成隨地扔垃圾的現象發生。

2、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污染嚴重

3、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沒有環衛工人上門收垃圾

建議

1、增強自治,政府部門加強引導。增強村民環保意識。讓村民主動清除農村垃圾;

2行政引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結合村莊特點建立回收站、小型處理廠。對違反規定的行爲進行一定的懲罰。

【第14篇】鄉村診所調查報告

盛秀苑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我們本小區的一所基本醫療服務中心,由最基本的日常病情治療小診所,爲本地職工免費基本檢查,劃價,開藥等部分組成,是小區人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在這次的調查過程中,首先是瞭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其次是針對社區常見病症諮詢了各位坐診醫生,向他們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和所需要的幫助。

社區衛生服務站就位於社區的中心地帶,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當他們遇到了普通的病症或是想要開處方領取常用藥品時,只需攜帶他們的職工醫療保險卡即可。首先可以先諮詢當天的坐診醫生,就病情和不舒服之處與其做一個交流。隨後可帶上開好的處方劃價取藥即可,如有需要通過打點滴等小型治療方式解決病症的即可在本社區服務站進行治療。其內容與方式還是比較方便,易於老百姓操作的。

接下來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診醫生了解了本小區的某一項重要病症的基本情況。

從行業的塵肺病情況看,煤炭系統評委是塵肺病的重災戶,其病例約佔主任全國總例數的40.5%(23.5萬例),面對知識衆多的現有患者,企業特別是歷史包袱較重的煤炭行業,比如我們所處的大同礦務局現患就達7000人左右,在企業下放,結構調整中面臨很大困難情況下,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同時還有許多塵肺患者已與用人單位脫離,成爲社會上需要救助的弱勢羣體。因此此病症成爲我們當地不論是大醫院還是小衛生服務站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塵肺患者場表現的症狀有胸悶,胸痛,咳漱,咳痰,勞力性呼吸困難,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每隔數年病情還要升級,合併感染,最後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爲小的衛生服務站,因爲自己的醫療設備畢竟有限,所以只能做到小的基本檢查,起到一個及時發現,及時督促治療的作用,也爲礦區的工人提供了保障。

本衛生服務站還定期爲小朋友們提供免費接種各類疫苗的服務,使小朋友們既獲得了方便,又從小就獲得了身體的安全保障。正如橫幅所言關注兒童健康,關懷兒童成長。除了爲小朋友們服務,還有就是爲成人的小區百姓提供日常的體檢,比如量血壓,抽血檢測各項身體指標是否正常等等,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會給出良好的建議到大醫院進行深一步檢查,使大家在放心安全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的生活。

最後,醫生也向我介紹了衛生服務站的近況,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服務站的人數,設備還有所欠缺。平均是一個醫生要分管幾千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設備也是建設和更好發展本小區衛生服務站的前提條件。全體服務站工作人員也是竭盡全力在原有的設備和條件下爲老百姓服務的同時,向上級反應請求援助,請求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提高。同時,他們也常作爲本地區的代表參加一些更大型的醫療會議,在學習大醫院的新觀念,新技術的同時,也積極向他們反應本地區在近期出現的常見病症,一同探討好的解決方案,並定期調配專家級醫生爲小區百姓進行免費坐診,更好的瞭解本地區人們的健康狀況,也更方便上級調配資源來緩解我們的當地之需。

作爲一學生的我有了更大更明確的奮鬥目標。至少讓我明白不論是大地方,還是小地區,都會有那麼一羣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默默的爲每一個生命服務,這就是我們作爲醫生的重大使命,不論是職務的高低,還是地域的大小。那作爲我們醫學生,未來必定就要擔負起這樣的使命,所以留給我們的只有好好學好專業知識,以一顆爲人民服務的無私心態走接下來的人生道路!

【第15篇】2022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鄉村留守兒童調查

寒假的到來,使大家都異常興奮.我想是對過年的渴望和對放假的喜悅吧! 在這個假期中我參加了這個社會實踐活動,獲益匪淺:第一是要待人真誠;第二是善於溝通;第三是保持激情與耐心。

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爲家鄉的人民獻出了我的微薄之力,我以黨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在參加活動期間遵守秩序,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和廣大青年志願者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鼓勵、密切配合;深入基層、認識國情、瞭解社會、開闊視野、奉獻社會,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我慶幸的是我還是一名在校學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領學好,才能在未來更好地爲家鄉人民做貢獻。 這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人民羣衆,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一週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大學生通過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有以下好處:

1、有助於瞭解改革開放的成果,增強自豪感和愛國心

通過慰問老黨員,讓大學生能瞭解改革開放的艱辛,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全面瞭解、親身感知、深刻體驗國情和民意,感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可以我們本地的革命和發展歷史,以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繁重任務,從而認識改革和建設的現狀,加深對國情的理解,把樸素的愛國情感上升到理性認識高度,進而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

2、加深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在思想上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

通過採訪縣紀委書記,讓大學生與領導親密接觸,瞭解領導的工作。經過看得見、摸得着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促進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把書本知識和社會需要銜接起來的能力,增強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從而在思想上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

3、增加學習壓力和動力,促進學風的好轉

通過實踐,大學生一是可以看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儘管人民生活總體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但發展還不平衡;二是對市場經濟迫切需求科學文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三是可以感受到人民羣衆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激發自己的報國之情和發憤學習之志,爲自己的成長提供壓力和動力。

4、爲走進羣衆、學習羣衆提供條件

看望留守兒童,使我們更能瞭解新時代孩子的成長,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基程羣從的生活情況,深刻體會到了家鄉需要更多的人來服務和幫助。只有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才能走進城市、鄉村,才能使大學生對人民羣衆有親身感受,才能對人民羣衆由抽象的認識轉爲具體的認識,由對勞動羣衆的輕視轉變爲尊重和佩服,從而自覺走上與工農羣衆相結合的成長道路。

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小,可是我相信聚少成多,定能匯成江海,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奉獻出光和熱,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一直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參加,爲家鄉的人民做好事做實事。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