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20xx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打算 篇一

根據省市縣生態文明建設會議精神,爲更好地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華山場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㈠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圍繞秀美鄉村創建和墾區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爲中心,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抓好轄區流域水環境整治工程、村莊衛生清潔工程、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

㈡全面加快基礎設施步伐。依託危房改造工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大入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力提升居民居住環境質量,全力打造綠、潔、暢、亮、美的新集鎮。

㈢全面加快產業發展步伐。一是做好景區新區建設工程,積極協調,推動工程進度,並做好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確保景區生態可持續發展;二是引導、扶持各村做大做強白茶、茶油、毛竹等產業。

㈣全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黨建+”活動爲引領,紮實推進“四進四聯四幫”活動,抓好場幹部與縣直幫扶單位幹部與貧困戶的“1+1”對接,在烤煙種植、山羊養殖、毛竹低改、白茶種植上做好文章、精準發力,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提供生產發展技術,從而實現精準脫貧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20xx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 篇二

㈠強化領導,健全機制,着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以人爲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爲主線,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提高羣衆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有效促進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突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場長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有關責任幹部和各村支書爲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工作的落實。同時,健全村(社區)生態文明建設組織網絡,制定了創建目標和計劃,爲抓好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突出宣傳教育,轉變幹羣思想認識。一方面突出抓好生態文明創建責任意識,明確各股室各部門在生態文明創建中的職責、任務,使幹部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領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生態宣傳機制,積極向羣衆廣泛宣傳有關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等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知識,樹立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理念。

三是突出勤儉節約,樹立健康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提倡勤儉節約,摒棄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華山場積極採取掛標語、出牆報、發宣傳冊等宣傳方式,積極引導羣衆樹立正確科學的。消費觀,改變揮霍性消費觀念和行爲,提倡節約型消費。

㈡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紮實做好生態環境創建

以創建秀美鄉村爲載體,環境綜合治理爲重點,精選載體,加大投入,強化監督,爭創生態文明建設單位。

一是秀美鄉村創建出成效。華山場多方籌資500萬元,擴建了3公里華聯村入村公路,在華聯村種植綠化苗木2000餘株,新建3000㎡休閒健身廣場,安裝太陽能照明路燈50盞,極大的方便了華聯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籌資100餘萬元用於全場水利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羣衆生產條件。

二是環境綜合治理有改觀。華山場強化舉措,以沿河區域、環境敏感區、整村整片爲重點,結合農村河道整治、農業面源治理、村莊環境整治,籌資20萬元,在各村新建一個垃圾處理點,每個村小組聘請一名保潔員,每天由保潔員上門收集垃圾集中進行處理,較好的解決了羣衆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同時,定期開展環保主題宣教活動,組織各村(社區)在家黨員羣衆對周邊環境進行衛生大掃除,並形成制度加以實施,全場公共環境衛生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三是綠色低碳生活倡導重引領。華山場大力普及沼氣、太陽能,引導羣衆少用煤、柴、電,儘量減少污染排放;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存放,集中收集處理;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節約用水;支持可循環使用產品,逐步提高羣衆綠色生活意識,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鄉鎮。

㈢突出旅遊,優化結構,穩步發展特色生態產業

按照“突出旅遊、優化結構、穩步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東華山水景區爲中心、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爲導向,立足旅遊、農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濟,實現扶貧脫貧。

一是核心景區抓拆遷。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旅遊發展戰略目標,爲徹底解決“洲湖船屋”核心景區內的古建築保護、違章建設、旅遊秩序等問題,按照“安民護古”的指導思想,“人文、古風”的景區定位,華山場加大對東華山水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啓動和推進了洲湖村棚戶區安置工程。目前,該項工程已完成了項目立項、規劃設計、土地報批和徵地工作,安置區洲湖橋樑建設工程即將竣工通車,棚戶區拆遷工作即將開展。同時,積極做好景區申報工作,2015年度洲湖船屋景區被評爲省級風景名勝區、被江西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爲江西省鄉村旅遊4A級景區、被農業部評爲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歷史古村)。

二是特色產業抓提升。在尊重村民自願的基礎之上,繼續推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對白茶、油茶、烤煙等特色產業的引導、支扶力度,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發展“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抓好農林產品的深度開發,開發出市場需要、競爭力強的產品,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實現農民穩定增收。2015年,全場共完成封山育林22000畝,荒山造林2158畝,跡地更新造林6532畝,毛竹林低改3218畝,低效林改造1586畝,中幼林撫育3120畝, “一村一品”白茶、茶油、烤煙等產業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

三是扶貧脫貧抓引導。鼓勵貧困戶積極參與“合作社+農戶”、“基地+農戶”等合作共贏模式,引導他們發展烤煙、山羊養殖、筍製品等“短、平、快”項目。到2015年底,通過出勞出地出資等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全場貧困戶已脫貧致富122戶418人,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