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縣科學技術局科普宣傳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縣科學技術局科普宣傳工作總結

縣科學技術局科普宣傳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縣科學技術局科普宣傳工作總結

**縣科學技術局科普宣傳工作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部門精心組織,涉農部門的通力合作,找準工作切入點,緊緊圍繞我縣產業培植情況、農民的實際需求、科普輔導員的科普素質和實踐能力,加強科普教育,推進科普宣傳工作,致使農民能熟練地掌握當地產業的生產管理技術和農業

實用技術,實現農民依靠科技增收。現將2014年11月至2014年科普宣傳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法律法規宣傳。(1)爲了加強科技服務農村,技術服務農民,提高農民科技意識,推進科技法規宣傳進度,於2014年1月20—22日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會同農業、畜牧、衛生局等14個部門,分別在牛孔鄉、騎馬壩鄉開展了聲勢浩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這次活動共發放各種資料刊物20140餘份(冊),解答各種技術、法規諮詢640多人次,舉辦農村使用技術講座2場,受訓羣衆320人次。(2)4月26日知識產權宣傳週,利用當地街天,組織縣司法局、縣文體局、縣商務局等8家單位,進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3)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爲主題的2014年科技宣傳活動周於5月24日當地民族街天聯合縣科協、縣地震局、縣林業局、縣農業局、縣610辦等12個部門,圍繞我縣產業培植特點、農民春耕防病工作,設置農業病蟲害、科學種植、養殖等12個諮詢點,諮詢750人次,內容包括八角修剪技術、科學養豬和水稻稻飛蝨防治技術等。宣傳放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等法規、條例760份,放發石斛種植技術、茶葉採摘技術、快速養豬法、豬藍耳病防控等科學種植、養殖資料17000份(冊)。i四是結合我縣基本縣情和民族分佈特點深入村寨廣泛宣傳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預防艾滋、反對邪教幸福安康、地震自救基本常識、植物疫病檢測等內容展榜128塊(幅)。同時爲了加大科技活動周宣傳效果和宣傳面,進一步擴大宣傳週活動的社會影響,利用2臺電視機宣傳“科技在我身邊”、科學養殖等光碟5盤,利用地方有線電視臺繼續宣傳三天。通過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提高了全縣公衆法律法規意識,加強了自我保護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增強了抵禦境外腐朽思想和社會各種邪教活動的能力,促進了社會和諧和邊疆鞏固。

二、培訓工作。爲了提高農村科普輔導員的輔導能力,強化他們宣傳科技、用科技的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達到宣傳法規、科學技術的實際效果。一是邀請華中農大倪德江博士、中科院陳又清博士及地方專家,組織召集我縣村級科普輔導員培訓2期92人,培訓內容包括茶葉、八角、紫膠、胡椒、蔬菜、中藥材、橡膠、草果、科學養殖、科學使用農藥、稻田養魚;二是緊緊圍繞我縣茶葉產業管理粗放、面積增長農民不增收的實際問題,組織當地茶葉種植大戶、加工經營大戶48人到普洱市思茅縣、江城縣實地考察茶葉管理和加工技術。經過外地學習考察,使他們進一步認識了產業管理技術的作要性,激發了他們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的決心和信心;三是選送9名農村青年到成都種業公司進行了爲期半年的蔬菜栽培技術培訓學習;另送9名農村青年到建水和源商貿股份有限公司學習蔬菜栽培技術,現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成爲地方種菜能手和農村致富帶頭人。

三、建立科普基地工作。

爲了克服農民接受科技知識能力弱,不會用筆記錄系統培訓內容,容易忘記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鞏固農民科技知識、實用技術,強化理論與實地參觀、學習有機結合,培養更多的農村鄉土人才,達到學科技、宣傳科普的真正效果,結合我縣產業培植的重點,建立宣傳科普基地1個,茶葉栽培及管理培訓基地600畝。通過建立科普基地,爲探索、發展和推進我縣茶葉協會模式做出了先河,爲傳統產業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工作做出了前期典範。

四、科普宣傳存在的困難

1、農民文化底子程度不等,接受能力強弱不一,宣傳效果達不到上級業務部門要求的目的。

2、農民傳統農耕意識濃,受刀耕火種農作模式積澱深,宣傳科普知識工作帶來被動現象。

3、經費困難,農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量壓力增大,很難程度上滿足農民日夜不斷需要的技術要求。

**縣科學技術局

2014年11月2日

第二篇:市科學技術局工作總結

市科學技術局工作總結

xxxx年,衢州市科技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科技廳的悉心指導下,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爲抓手,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爲目標,圍繞“環境、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紮實工作、開拓創新,爲我市“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和科學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考覈考覈先進市稱號,連續六年獲此殊榮。主要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強化服務意識爲着眼點,不斷優化區域創新環境

(一)加強市縣科技工作聯動。召開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並講話,對全年重點科技工作進行部署。全市各地科技工作亮點紛呈:柯城區啓動了專家工作站建設,柔性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爲企業開展技術指導30人次;衢江區積極培育科技型企業和各類創新載體14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龍遊縣啓動省級特種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創建工作,該平臺已被列爲省重點培育對象;江山市圍繞省科技強市、省知識產權示範市和省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等三項創建,成功創建了省區域知識產權示範市;常山縣申報國家創新基金取得歷史性突破,有兩個項目首次獲得資助;開化縣大力優化創新環境,出臺了《關於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產業高新的若干意見》,高新技術領域單個項目最高補助200萬元。

(二)深化科技考覈與宣傳工作。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市、區)綜合考覈。完成xxxx——xxxx年度全國市縣科技進步考覈工作,6個縣(市、區)全部通過考覈,我市獲全國科技進步考覈先進市稱號。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覈,進一步濃厚各級各部門合力抓科技工作的氛圍。開展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爲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和“4.26”知識產權日宣傳活動。特別是第九屆科工會期間,邀請了新華社、科技日報、浙江日報等20多家省內外主流媒體參加,進行了會前會中會後一個月的宣傳,報道我市自主創新、產業轉型、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深入開展科技幫扶促調。開展“深化作風建設暨服務提升年”活動,全局幹部分爲7個小組,共掛聯100家市本級重點聯繫企業,採取多項措施爲企業排憂解難。一是加強宣傳,在《衢州日報》刊登一個整版,向全市經濟主體廣泛宣傳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型企業的申報認定條件、辦理程序;二是提升服務,組織力量編寫《科技服務簡明手冊》,彙總科技計劃、創新平臺、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和服務平臺等科技服務項目的申報辦法;三是建立平臺,整合網上技術市場、工業110及科技信箱,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爲經濟主體提供更及時、更有效、更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務,成爲一個“永不落幕”的“網上科工會”。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我市還出資1000萬元參股組建浙江科技金融服務公司,爲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平臺,拓寬融資渠道。

二、以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爲抓手,加快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一)成功舉辦第九屆科工會。按照“規模小型化、內容專業化、形式多樣化、活動經常化、成果實效化”的要求,第九屆科工會專門聚焦新材料產業,舉辦了開幕式、成果展示與對接洽談、專家企業行、新材料高層次緊缺人才洽談會、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新材料發展趨勢報告會、科技金融與創業投資報告會等七大活動,邀請了來自中科院系統、浙江大學等國內37所知名高校院所的160多名專家教授參加,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可供合作項目300多項,全市500多家企業1000多人蔘加對接洽談。我市企業與高校院所簽約項目130多個(其中國共產黨建創新載體8個),合同金額8000多萬元。

(二)穩步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在外出學習考察先進經驗和多次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衢州大學科技園的建設方案,即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目標要求,突出科技優勢,體現衢州特色,服務我市主導產業,以中科院相關研究機構、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爲技術依託單位,與浙江大學科技園、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兩家國家大學科技園聯合共建。xxxx年9月,省科技廳和省教育廳批覆,同意在衢州建立省級大學科技園。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創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在科工會開幕式上,浙江大學科技園衢州分園、浙江國家大學科技園衢州分園和衢州省級大學科技園正式掛牌。

(三)加快氟硅技術研究院發展。在省科技廳、省編委辦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衢州氟硅技術研究院順利升格爲浙江氟硅技術研究院,並建立了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完成二期科學儀器設備的招標採購和安裝調試、三期試驗中心的方案設計,與跨國公司羅地亞共建了衢州氟化工聯合研發中心,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共建了衢州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化示範基地。開展了純度up級電子化學品氫氟酸技術開發等項目,爲企業開展專業諮詢和產品原料的分析測試服務400餘次,在氟硅生產工藝研究、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時積極申報國家級氟硅新材料檢測中心。

(四)積極推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充分發揮企業的研發主體地位,調動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積極性。全年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0家、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浙江開關廠、江山化工和捷馬化工建立的研發中心被評爲浙江省優秀高新技術研發中心,浙江開關廠企業研究院被列爲省級企業研究院建設計劃。全年新增市級創新載體5家、省級4家。繼續實施“創業素質工程”,舉辦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班和專題講座10期。會同市委人才辦做好引進海內外領軍型創業人才項目的落地和服務跟蹤等工作,配合市委組織部和人力社保局做好“115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選拔、考覈和日常管理。

三、以項目實施和科技型企業培育爲重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積極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全年共組織實施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10項、國家火炬計劃6項、星火計劃8項,省科技創新人才計劃6項、省公益科技計劃7項、省重大科技專項5項、廳市會商項目2項、開發省級新產品56個。全市獲得上級科技經費3623萬元。組織對國家創新基金項目進行驗收,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18項,安排科技項目經費2440萬元。

(二)進一步深化廳市會商制度。舉行了市政府和省科技廳第二次廳市工作會商,全面推進我市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浙江中寧硅業有限公司的“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和浙江開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農業廢棄物厭氧發酵高值利用技術集成示範”兩個項目列入廳市會商專項資助,資助金額分別爲170萬元和260萬元。

(三)大力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全年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省創新型示範企業4家、省專利示範企業6家、省自主知識產權優勢中小企業1家。新認定市級專利示範企業21家。

四、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爲導向,加快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一)開展知識產權宣講培訓。承辦了全省專利行政執法培訓班,全省120多名專利系統執法人員參加培訓。舉辦xxxx年“浙江省知識產權宣傳巡迴演講”衢州專場報告會,組織各縣(市、區)開展知識產權進社區、進企業宣傳活動,全市累計舉辦各類知識產權培訓10期。特別是首次舉辦了“衢州市專利成果展”,全市22家企業帶來了24個專利項目,較好地展現了我市新材料產業通過技術創新獲得的專利技術成果。

(二)強化專利行政執法與保護。一是開展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制訂了《衢州市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了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全市累計檢查專業市場55個,檢查產品6000多件。二是健全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協作機制。與市公安局簽訂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僞劣商品犯罪“亮劍”專項行動聯動協議書,就案件移送程序、召開聯席會議等作了議定。三是組織開展省流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工作。江山市左鄰右舍便利商店有限公司被認定爲省流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單位,浙江萬衆商貿公司獲得省流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單位項目經費補助。

(三)認真落實專利資助政策。全市共對xxxx年獲得的989項授權專利、7家省專利示範企業、1個軟件產品,以及4項專利產業化項目和1項引進專利實行了專項資助,資助184萬元。全市專利申請量1945件,授權量1522件,同比分別增長23.8%和9.1%;發明專利授權量93件,同比增長55%。

五、以科技改善民生爲出發點,加強農業與社會領域科技創新

(一)抓好農業科技進步。實施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項目11項,“竹黃、金針菇珍稀食藥菌資源開發關鍵技術中試及產品加工示範”項目被列入國家農業成果轉化項目。獲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者1名、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4名。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常山縣“油茶產業提升工程”新一輪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已列入省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衢江區“衢州椪柑產業提升科技示範及推廣”項目通過驗收。

(二)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省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員、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員和各縣(市、區)科技特派員93人均已按要求派駐各鄉鎮基層開展工作。法人科技特派員、團隊科技特派員根據我市產業特點和優勢,創新服務方式,有力地推進了區域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據統計,xxxx年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開發項目96個,共推廣新技術72項,引進新品種11個,建立基地6000餘畝,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56期,發放科普資料10000餘份。

(三)繼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對全市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建設工程進行篩選,向6個單位的工程建設項目發放重大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通知書。完成大型水庫地震安全工程調查工作,並及時上報省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組織開展了“5·12”防災減災日宣傳、地震應急逃生避險演練和科普講座等活動,並在全省率先完成防震減災“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

(四)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根據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書要求,督促江山市淤頭鎮、開化縣華埠鎮省級可持續發展示範區的建設工作,指導江山市省級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鞏固創建成果。有3個項目被列入xxxx年生態省建設目標責任制考覈重大科技項目。

六、以強化幹部隊伍建設爲基石,不斷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一)加強日常學習和教育。以紀念建黨90週年爲契機,繼續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制定了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幹部(黨員)年度學習計劃,召開40餘次“學習會”和4次全市科技系統工作例會,深入學習胡錦濤“七一”重要講話和省市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重要會議精神,組織向“最美教師”學習,爭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衢州人,不斷提高科技幹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服務意識。由我局選送的兩個節目分別獲得全省科技系統紀念建黨90週年晚會二等獎和三等獎,展示了我市科技系統熱情踊躍、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加強廉政和效能建設。學習換屆紀律和廉政準則,積極推行黨務公開,制定下發《關於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局機關全體幹部和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中開展廉政風險點自查,繪製權利運行流程圖11個,查找廉政風險點227個,制定防範措施126條,做到廉政風險防控全覆蓋。熱情接待羣衆來訪,正確處理羣衆訴求,做好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的答覆工作,做到“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結果”。共辦理羣衆訴求30件,其中諮詢5件、建議23件、其他2件,均按時答覆。

xxxx年,全市科技系統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和任務,全市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但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距離市委、市政府和經濟主體的要求,我市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還存在着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高新技術產業總量仍然偏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人才相對缺乏,科技經費投入還不能滿足創新的需求等,這些問題都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加以解決。

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二五”承上啓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加快在全省“後發崛起”和四省邊際“率先崛起”的關鍵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堅持以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市委五屆十四次全會爲指導,緊緊圍繞省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和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年度建設目標,堅持“環境、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爲我市建設“兩地三城”、支撐“兩個崛起”、實現富民強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重點抓好以下幾個工作:

一、加快科技創新大平臺建設,着力提高區域創新能力

(一)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堅持創新發展戰略,完善創新政策環境,營造創新氛圍、優化創新環境,加強區域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着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同時,堅持重心下移,積極開展創新型鄉鎮建設,推動科技工作向鄉鎮延伸。

(二)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園區,支持市高新園區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完善現代產業、綜合服務、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態“四大功能”,努力建成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現代產業新城。推進衢州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開展大學科技園設計建設、組織機構與人員配置、扶持獎勵政策研究等實質性工作,加快項目落地和人才引進,把衢州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爲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建設好浙江氟硅技術研究院和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加強科研條件建設,發揮好上海有機所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的作用,積極申報成立國家級氟硅材料檢測中心,爭創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謀劃建設特種紙、空氣動力機械等其他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升我市優勢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四)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緊緊圍繞省裏提出的“六個一批”(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機構)的要求,結合衢州實際,重點抓好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科技創新載體等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引導企業真正成爲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科技人才引進的主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着力提高科技服務水平

(一)加強科技政策落實和宣傳。繼續落實完善各項科技惠企惠民政策,深化科技經濟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大幹部掛聯企業力度,深入企業、深入基層,爲經濟主體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務。加強對全市企業科技政策的宣傳和輔導,擴大科技創新政策的知曉面,讓企業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發展。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大科技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工業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等科技服務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服務業,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大企業服務外包,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創業者,建設一個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的科技風險和金融服務機構羣體。

(三)繼續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工業110、科技信箱、網上技術市場和市科技局門戶網站等網絡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量大、擴散面廣、交流成本低等優勢,建立面向全市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網上信息發佈、網上多媒體洽談與交流、網上中介服務等功能,構造方便快捷的產學研合作的橋樑和紐帶。

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着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世界浙商大會”和“浙江山區科學發展試驗區”等中心,吸引浙商來衢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或科技服務型產業,以科技推動山區經濟發展。根據衢州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針對我市經濟發展中的特色產業和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集中財力,突出重點,加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帶動性的重大關鍵技術、研製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大戰略產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着力培育一批龍頭骨幹企業,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成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二)大力培育各類創新型企業。用足用好國家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政策,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資源,研發更多的高新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進而成長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科技型企業。加快國家氟硅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空氣動力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電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

(三)着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組織實施一批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專項計劃,重點提升建材、機械、輕工、金屬製品等傳統產業、產品的設計製造水平,明顯提高傳統產業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產品爲主的傳統優勢產業,促進我市傳統支柱產業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變。

四、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着力集聚優質科技資源

(一)完善廳市會商制度。在創新型城市建設、山區經濟發展等重大課題方面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的指導和支持,同時,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確定幾個重大科技專項與優先主題予以重點支持,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着力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提升區域主導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深化產學研合作。深化市校合作機制,不斷加強與市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好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三個衢州技術轉移中心,充分發揮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科和人才優勢,圍繞企業需求,採取“小分隊、多批次”形式,組織邀請專家到企業發現解決技術難題、洽談合作項目、轉化科技成果。圍繞產業需求,採用“市縣兩級聯動”的方式,有重點地舉辦產業技術需求對接活動,有效解決產業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三)創新辦好第十屆科工會。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聚焦主導產業,突出專利展示與交易,進一步改進辦會模式,及早部署,爭取辦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按照“規模小型化、內容專業化、形式多樣化、活動經常化、成果實效化”的思路,推進科企合作,努力促進科企雙方從單項技術難題解決逐步向合作研發、引進專有技術或專利技術、聯合共建創新載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技術合作轉變,提升以企業爲主體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五、圍繞改善民生,着力加快農業農村和社會領域科技創新

(一)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科技進步。以貫徹落實xxxx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全省農業科技工作會議精神爲契機,大力扶持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衢州農科院建設,深化與省農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斷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繼續完善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紮實推進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圍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兩區”(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等重點工作,做好種子種苗、農業先進技術推廣等科技項目攻關,培養一支農技推廣服務隊伍,培育一批農業科技企業,實施一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和集成推廣項目,構建現代農業技術支撐體系,助推新農村建設。

(二)加快發展民生科技。圍繞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重大民生科技問題,加快組織實施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民生類科技項目攻關,建設一批示範工程、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民生類科技成果和成熟技術的推廣轉化,加強培育民生科技產業。

六、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和人才戰略,着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積極創建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制定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項目標任務的分解與落實,力爭通過兩年努力,實現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的建設目標。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加大知識產權投入,提高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同時,積極爭取成立市專利行政執法支隊,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加大專利宣傳和保護力度,及時查處和制裁各種侵權行爲,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二)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引導企業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提高企業科技人員的比例。配合抓好引進海內外領軍型創業人才工作,重點做好“四個一百”項目技術評審工作;依託重大科研項目實施、重點產業和基地建設,捆綁式引進創新團隊。重視人才的柔性引進與共享使用,加強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浙工大、杭電的人才培養合作,提高科技人員的科技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重點加強創新團隊建設,鼓勵企業對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實施期權激勵。

七、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管理績效

(一)繼續完善科技管理體系。牢固確立自主創新的核心戰略地位,堅持和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健全考覈、評價、獎懲體系,加大對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經濟轉型升級作用。貫徹落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確保財政科技投入增長幅度“兩高於”,即高於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十一五”增長幅度。

(二)繼續提高科技經費使用績效。完善項目和經費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三審一決策”制度,加強科技項目的中期評估、結題驗收和績效考評。調整優化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結構,重點支持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加強重大科技項目的主動設計,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實施的監督檢查,提高經費使用集中度和績效,更好地發揮政府科技計劃項目與經費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完善科技項目申報、評審等辦事程序、行爲準則,提高科技計劃立項和科技成果評審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水平。

八、創新工作機制,着力加強科技幹部隊伍建設

(一)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山海協作、互掛互派等合作機制,加大幹部上掛下派交流力度,密切與各級部門的聯繫,服務企業服務園區,促進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深入開展“進村入企走基層、科技服務促轉型”大走訪和以“三治三比”爲主要內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全面落實“兩項工作”和“三項制度”,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執行意識,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堅持依法行政,規範行政行爲,提高機關效能。

(二)堅持加強學習和推動工作相結合。加強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學習,深化完善學習制度,努力提高科技幹部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工作能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研究科技工作中出現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切實增強開展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前瞻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三)加強黨風廉政和懲防體系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一崗雙責”和“三重一大”各項規定,完善崗位風險防控機制,遵守廉政準則各項規定。結合省裏開展的“深入基層謀發展、心繫羣衆惠民生”創先爭優蹲點調研活動,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在一線形成科技發展思路,在一線瞭解科技需求民意,在一線興辦科技惠民實事,倡導全體機關工作人員爭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衢州人,爭當一個“最美科技幹部”。

第三篇:市科學技術局工作總結

按照市委、市政府“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工作部署,圍繞試驗區建設和災後重建,牽頭做好西部科技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高科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11月,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15858件、9550件,同比增長19.7%和49.1%,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3、第2位;預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889億元,增加值達520億元,同比增長25.25%;我市成爲全國科技保險創新試點城市,成功加入 “世界科技城市協會(wta)”,獲批建設中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圓滿完成全年工作目標。

(一)推進七項重點工作,西部科技中心建設進展順利

1.重點工作加快實施。圍繞建設西部科技中心,制定和實施《高新技術發展與產業化推進方案(xx—xx)》等七項重點工作方案和推進措施。加強對接國家、省科技計劃和擴大內需項目,獲科技部科技立項114項、省科技立項159項,經費支持1.05億元;實施285項市級科技項目,開發了65個重點新產品,建成了微波集成等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信息安全等5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成20個平臺服務工作站,1108臺(套)大型科學儀器設備、2400餘萬篇科技文獻和120餘個數據庫入網對企業免費開放使用;網上技術市場建成運行,四川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成爲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舉辦了生物醫藥成果對接會;新增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地奧等4家企業分別成爲國家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33家市創投機構、科技型企業獲省創業投資補助金856萬元。網安等5家企業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330萬元,科技創新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已補貼企業科技保險58萬元,獲保額15.5億元。

2.重點科技創新項目順利推進。篩選確定了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等30個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各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

(二)強化規劃引導,突出企業主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深化

1.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着眼建成國內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編制了《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方案》,明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及區域定位,確定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點培育企業。

2.重點產業化項目加快推進。篩選確定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及系統產業化、超微型基站等47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實時跟蹤和督促檢查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及時協調解決推進中的問題,各項目按計劃加快推進。

3.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編制實施《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羣規劃》和《生物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加強了川產道地藥材研究與開發等8個重點項目建設,生物醫藥公共技術平臺加快建設,總投資達7.39億元的康弘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正式啓動。

4.企業科技服務工作效果顯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工作深入開展,494家企業已被省上擬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並公示;會同市發改委、市經委、市財政局認定52個市自主創新產品,推動政府採購支持自主創新。

(三)深化科技富民推進行動,科技示範帶動作用增強

1.農業科技重大專項深入推進。以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開發爲重點,共引選育、試驗、示範新品種116個,開發配套技術46項,引導建立了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範基地65個;扶持57家涉農龍頭企業發展,開發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10項、新產品25個。

2.科技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在12個區(市)縣實施“萬畝糧食規模化生產綜合科技示範工程”,建立12個糧食標準化生產科技示範基地;實施“龍泉山脈優質特色伏季水果科技示範帶建設”項目,在龍泉等4個區縣建立新品種展示園、優質高產核心和示範區。

3.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依託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服務平臺深入開展與農業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深化星火技術培訓,共培訓農村實用技術5萬餘人次。全市已建立專家大院33個,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科技特派員團隊19個,擁有科技特派員624人,建立並完善農業技術協會171個,科技專業合作組織223個,信息化基地123個。

4.民生科技工作深入實施。城鄉社區常見多發慢性病防治、建築節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等民生科技專項深入實施,改善民生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取得初步成效,金牛區被認定爲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

(四)開展科技賑災,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成效顯著

1.科技賑災及時有序有力。緊急推薦啓用世界先進的 “sahana災難信息管理系統”,組織人員和挖掘機赴

[page]

災區救災,第一時間編印抗震救災系列科普手冊10餘萬冊送往災區;組織高新技術企業捐贈高效滅菌除臭劑、led照明燈等大批高科技產品支援抗震救災,協調科技部及國內35個城市科技部門科技賑災物資發送災區;組織專家開展災後建築損毀及地質鑑定,撰寫《汶川大地震未對主城區造成損害的初步分析》等,及時爲全市抗震救災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2.科技支持災後重建及時啓動。積極爭取到國家、省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科技資金1880萬元;按市政府要求及時調整重大科技專項預算,從市應用技術研發資金中調整1110萬元用於全市抗震救災專項資金。制定實施《市地震災後應急恢復與重建農村科技行動方案(xx—xx年)》,設立500萬元抗震救災科技專項計劃,編制“災後應急恢復與重建科技行動方案”,組織實施7個災區恢復與重建科技示範項目,在都江堰高原村、彭州新黃村災後新農村建設科技試點。組織引進日美防震減災體系和災後重建經驗,推動建立災後文物保護國際合作機制;編印“農村低成本抗震住宅建築設計圖集與技術指南”,組織專家、技術人員赴災區開展專項技術指導。對口聯繫重災鄉鎮工作紮實推進,組織編制了《邛崍市臨濟鎮茶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對口援助災區幫扶工作。

(五)加強環境建設,科技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郁

1.科技政策法制建設進一步深化。制定出臺了西部科技中心建設一系列配套文件及《關於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市科技進步條例》修訂工作加快推進;出臺了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規程》、《預算評估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範,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立項、驗收及績效評估等進一步規範。

2.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創建持續深化。制定“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完善,“雷雨”、“天網”知識產權專項執法深入開展,爲第九屆西博會等大型會展提供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監管和諮詢服務;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子站及高新、青羊、新都等平臺子站開通運行;在康弘等12家大企業(集團)開展知識產權信息運用推廣計劃,組織6個專家工作組爲39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綜合服務。

3.科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成功加入 “世界科技城市協會(wta)”,組團參加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東盟“10+3”生物科技論壇等國際高層論壇,成功舉辦了xx中醫藥國際科技博覽會及xx’apec中藥材gap國際科技合作論壇等,中以孵化器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4.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實施《打造科技傳媒精品實施方案》,加強科技政策宣傳活動,開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系列宣傳活動,加強了城鄉科普宣傳,市民科技素質進一步提高。

第四篇:科學技術局年度工作總結

今年,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區人大、區政協的關心、支持下,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下,以黨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化“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工作爲主線,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爲動力,以營造

科技創新環境、推動科技型企業集羣發展、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和科學技術普及爲重點,立足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實施各類重點科技項目**項,其中列入2014年度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1項,四川省重點科技計劃專項1項;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項,市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信息化專項*項;榮獲瀘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三等獎*項;全區完成高新技術投入*萬元,實現產值*億元,利稅*萬元,努力實現“羣衆滿意,工作一流”,較好地完成了預期工作任務。現總結如下: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領導重視,深化科技創先工作

1、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全區上下共同努力下,經市局推薦,我區成功申報“四川省科技工作試點縣(區)”,是四川省縣(區)科技工作“一把手示範工程”,成爲全省第一批“科技工作試點縣(區)”之一,是全市唯一的縣(區)。區政府副區長張方正代表**區參加了全省縣(市)科技工作和試點縣工作會。

2、積極申報2014-201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四川省科技進步先進縣(區)。現已通過2014—201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覈和四川省科技進步考覈,被省政府授予2014—2014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榮獲2014—201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區)稱號,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區長陳文、科技局長蔣勇被評爲“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個人”。

3、成功舉辦“四川省2014年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開幕式”。3月16日,100多位省市專家和領導蒞臨我區通灘鎮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在開幕式上致辭,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經過全區上下的一致努力,3月,我區順利通過了“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和“四川省科普示範縣(區)”的考覈驗收。

4、由陳昆德副書記、穆林副區長帶隊,組織我區11家企業參加了05年中國科學院最新科技成果洽談會。這是我區在新時期探索地方政府、企業和全國最高科研單位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我區探索產、學、研相結合以高新技術和項目改造傳統產業的重大舉措。

5、進一步深化了黨政領導幹部科技進步任期考覈制度。區委、區政府以瀘江委辦[2014]41號文下達了“一抓一”的目標任務考覈任務。區政府以瀘江府辦發[2014]22號文下達了“45233科技行動計劃三億工程”的目標任務,並以瀘江委辦[2014]38號下達了區領導和有關單位定點聯繫重點科技項目(企業)的目標任務。區級領導均積極主動走訪各自聯繫的企業,爲企業服務,有效地推動了我區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發展壯大。

6、主動接受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9月27日,**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繼元、副主任許建及人大常委會部分委員到華西玻璃鋼廠、**職業高中、華陽無公害蔬菜示範園區調研《科學技術進步法》貫徹情況,並進行了座談。區級相關部門和鄉鎮街負責人蔘加了調研,對貫徹《科學技術進步法》情況進行了彙報,對我區科技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10月28日,**區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審議了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和《四川省民營科技企業條例》情況,受區人民政府的委託,我局蔣勇局長進行了彙報。會議認爲,區人民政府及科技行政部門在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和相關科技法律法規中做了大量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推動了全區科學技術進步。先後獲得了“四川省科技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氛圍初步形成。常委會對區人民政府貫徹實施科技法律法規工作表示滿意。

7、認真貫徹全市科技大會精神。**區委於2014年11月24日召開六屆第64次常委會議,會議聽取了**區科技局關於全市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彙報,會議認爲,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的意義重大,將進一步促進全市的自主創新,推進瀘州的創新型發展。會議原則同意提出的貫徹意見,並決定於2014年初召開全區科技工作大會,出臺《關於加強自主創新,促進科技進步,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決定》;報市編委同意後,成立區知識產權局;探索和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工作,建立科技創新聯席會議制度。

(二)注重實效,扶持和發展民營科技型企業

1、營造科技創新環境,開展科技獎勵工作。一是積極開展市級科技成果推薦和請獎工作。經市科技局組織專家評審,市政府批准(瀘市府發[2014]38號文),我區“zyz系列液壓靜力壓樁機”等

10項科技成果榮獲2014—2014年度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二是按《**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我局正着手開展2014—2014年度科技成果徵集、鑑定工作。

2、結合區情,積極開展科技項目申報及相關服務工作。我局組織申報國家、省、市級重點科技項目,通過發佈年度“項目指南”、“項目申報通知”,

共收集各類科技項目36個,通過篩選,申報國家重點科技項目3項,其中,華西玻璃鋼有限公司“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道”項目已被科技部批准列爲2014年度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申報省重點科技項目4項,其中“機械製造中小企業集羣發展”已列入省重點科技專項;申報市級重點科技項目9項,批准立項8項,獲得項目扶持資金38萬元;申報市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項目3項,批准立項2項,市信息化立項1項,獲得項目扶持資金40萬元(其中企業信息化專項經費5萬元);區本級重點科技項目第一批安排9項,第二批擬安排7項。省、市、區共投入科技扶持資金152萬元。完成04年市級創新基金項目驗收2項;完成科技項目查新4項,技術查新1項;協調2014年、2014年市級創新基金擬結題項目2項;完成四川省製造業信息化重點縣(市、區)的申報工作。開展了對全區2014——2014年重點科技項目的專項驗收結題工作。2014——2014年全區共安排科技項目35個,包括工業類項目16個,農業類項目11個,社會事業類項目2個,其它類項目3個,專項類項目3個。其中工、農業實現產值21963.4萬元,利稅5188.07萬元,農民增收1592萬元。

3、加強對基層服務對象的服務工作。我局積極深入基層,爲科技型企業、科技示範戶協調貸款、科技經費劃撥、工商、稅務、物價、電力、職稱評定等。如:由陳昆德副書記引薦,積極爲川油鑽採公司和市建設銀行牽線搭橋,協助企業爭取信貸,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發展步伐。改版了**區科技網站,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庫、專利庫、科技項目庫、專家庫,積極爲社會提供優質科技服務。

4、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的評審推薦和科技型企業的登記工作。今年共組織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已通過評審認定1家;申報市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已通過評審認定3家;新發展區級科技企業2家。全區現有科技型企業42家,其中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

5、結合科技型企業實際,舉辦現代科技知識講座。一是區委副書記陳昆德親自爲部分科技企業負責人作了題爲《企業家面臨的十大挑戰》的專題講座。二是積極組織企業、科管幹部參加省知識產權局舉辦的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和省科技廳舉辦的培訓,有效提高了企業、科管幹部的科技業務素質。三是10月20日,舉辦學習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自主創新走新型發展道路的決定》座談會及稅收政策講座,邀請區地稅局領導講解了有關科技型企業的稅收政策,並就稅收辦理程序等問題作了針對性解答。

6、積極推動**區科技企業協會的發展。根據協會章程和工作需要,及時開展換屆工作,召開了科技企業協會一屆二次理事會,選舉產生了新的理事會和理事長,充實了協會領導機構。

(三)服務“三農”,拓展農業科技工作

1、強化農業科技基礎工作建設,基本上掌握了全區科技示範戶、科技示範基地、農村專合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基本情況,爲找準農村科技工作的切入點,尋求我區農業科技工作實現新突破奠定了工作基礎。

2、突出重點,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工作。一是加強了與瀘州市園科所等農業科研單位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了對百草堂中藥飲片、龍人藥業公司等中藥製藥科技型企業,先鋒農業科技開發公司、三農高效農業發展公司京華泰銀花科技種植公司等農業企業及華陽鄉無公害蔬菜基地、石寨大白鵝孵抱繁育基地、彌陀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黃艤龍眼基地、永興農業有限公司的pic豬等農業產業化項目的關心和支持力度,分別對相關項目進行了申報。二是積極推薦**職高申報國家星火培訓學校,並全力搞好推薦和服務工作。三是切實做好市級重點科技項目“高芥酸油菜示範種植和推廣”的科技服務工作,取得較好效果,羣衆增收明顯。

3、做好農業科技“110”試點啓動工作。通過我局的積極推薦和爭取,我區石寨鄉被列入了四川省農業科技“110”信息服務示範鄉鎮,促進和推動了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

4、按照《瀘州農村小康快車星火示範工程方案》,抓好農村“小康快車星火示範工程”實施工作。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5個、新建農業專家大院1個、科技示範基地12個,實施科技興村試點3個,實施農業科技項目14項,引進、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42個。

(四)盤活資源,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

1、努力盤活區域科技資源。今年,我局加強了與瀘天化、瀘州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瀘州醫學院(科研處、藥學院)、瀘州市園科所、長起技術中心等市屬大中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聯繫工作,與其建立了較密切的合作關係,有效盤活了區域科技資源。

2、積極開展對內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

一是積極組團參加由市委、市政府組織的瀘州市與中科院的科技對接活動。我區共有12家企業共16人蔘加,爲全市各參會單位中參會人員最多的團隊。這次科技對接活動,是我區探索產、學、研相結合以高新技術和項目改造傳統產業的重大舉措,創新了科技交流的方式、方法,開闊了視野,瞭解了信息;企業尋找到了技術信息或合作伙伴;與瀘州籍在京專家、學者建立了聯繫;讓上級部門和領導瞭解了瀘州、瞭解了**區;較好地建立了院地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渠道。

二是邀請省政協文教衛體委副主任、省科技職工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但冰如教授到我區爲機關幹部、科技型企業負責人作了題爲“科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題報告會。

三是組織參加第二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和第七屆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開闊了視野,瞭解了信息。

四是組織我區科技型企業到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參觀、座談,學習“製造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和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促進了區域科技交流工作的開展。

五是組織部分鄉鎮科管辦、科技型企業、科技示範戶開展科技交流活動。在年初召開的科技工作會上,瀘州川油鑽採公司、龍人藥業公司、茜草鎮科管辦、南街辦事處、區計生局等五個單位分別交流了自己在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科技服務與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及其成效,使企業、部門、鄉鎮街之間增進了瞭解與交流。7月15日,召開了科技工作會。區委副書記陳昆德、區人大副主任崔燚、區政府副區長張方正、區政協副主席李業彰出席了會議。區政府張方正副區長和區委陳昆德副書記肯定了近幾年的科技工作,並對科技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六是積極配合區科技顧問團,組織專家、學者爲我區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薦言獻策。協助科技顧問團舉辦了“大城市框架內的**經濟”專題研討會和**區“十一五”國民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座談會,與會顧問暢所欲言,積極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區委區政府領導肯定。

(五)創新機制,大力普及科學技術

1、積極開展元旦、春節的“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講座、培訓及網上科普諮詢活動。

2、成功組織舉辦了“四川省2014年‘科技之春’送科技下鄉”大型科技趕場活動。傳播了科學技術,倡導了科學方法,掀起2014年我區“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的高潮,有力推動了我區送科技下鄉活動的廣泛開展。

3、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科普活動,組織久盛百貨等公司積極開展以“走進信息時代,體驗數碼生活,享受快樂科技”爲主題的第五屆“科技活動周”活動,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

4、爲加強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工作,免費爲鄉鎮送去200百張農業專家系統電腦光盤和210張掛圖,並現場指導光盤的使用,講解光盤中的內容。

5、組織、參與了四川省第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與區科協、教育局等單位共同配合,組織了**區“新華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評出特等獎10件,一等獎134件,二等獎238件,三等獎405件,優秀獎321件。

6、積極參與我區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和“四川省科普示範縣(區)”的工作。

(六)履行職責,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1、組織了知識產權保護宣傳週系列活動,並於4月26日在市中心設點宣傳知識產權保護專項知識,突出了“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創新”的主題,收到了明顯成效。

2、組織部分科管幹部參加省知識產權局舉辦的“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培訓。

3、積極參與了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行動,並開展對區屬醫療科研機構的清理工作。

4、積極開展技術市場管理、宣傳、綜合服務工作。

(七)開展“先教”,加強機關制度、作風建設

1、按照區委的統一部署,在區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組的領導下,在區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組辦公室和督導組的具體指導下,我局高度重視“先教”工作,統籌安排,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狠抓落實,歷經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三個階段,在局黨組的領導下,以支部爲主體,帶領全局12名黨員,聯繫實際,注重實效,傳承有序,切實搞好每一階段的各項任務。11月,搬入新辦公樓後,我局添置了電腦、攝像機、鐵皮櫃等辦公設備,完善了請銷假制度、設備使用、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等。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了機關作風和制度建設,強化了職工的業務培訓,使職工的業務素質得到增強,工作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勤奮工作的良好氛圍,較好地體現了“羣衆滿意,工作一流”。經區委推薦,我局機關支部被市委評爲先進基層黨支部,受到市委表彰。

2、我局切實轉變機關作風,爲基層辦實事。積極協助定點聯繫村——姚村、定點聯繫社區——皁角巷社區,開展人ot;—豬鏈球菌防治工作,支持姚村1000元、皁角巷社區500元,確保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局積極參與“創衛”迎複檢活動,協助社區做好“創衛”迎複檢工作。由局長蔣勇親自帶隊,到聯繫社區——皁角巷社區開展“創衛”活動。共清除立體垃圾120處,死角50處,牛皮癬250張,清除暴露垃圾55處,清掃路面2600m2,督促指導轄區單位10個,支持社區“創衛”經費500元,爲瀘州市“創衛”迎複檢作出了貢獻。

3、認真開展政務公開工作,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機關。爲了確保政務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局成立了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負責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具體實施、考覈評比、獎勵懲處等工作。領導組組長由局長擔任,具體工作由辦公室負責,切實做到了政務公開工作“一把手”親自抓。我局在互聯網上開通了**科技網站,將科技局工作的主要職責、辦事程序、辦事機構、領導幹部姓名、職務、職責分工、內設機構的職責分工、監督電話等,在網上向全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4、積極開展調研工作,切實制訂**區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

(八)其他工作

1、加強局屬各企業的綜合管理和服務工作。我局與各企業簽定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督查。加強了企業的綜合管理、服務工作,先後下發和轉發各類文件、通知9個。我局7家局屬工業企業,截至11月底完成:產值8176.38萬元,佔年計劃的115;稅收:248.01萬元,佔年計劃的92.8;開發新產品2個。

2、做好關工委科技團的日常工作。科技服務團被評爲2014年度先進集體,常務副團長陳天德同志被評爲先進個人。

3、做好黨建、綜治維穩、普法依法治理、黨風廉政建設,計生、保密、檔案、統計、工會等工作。我局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措施和意見,把各項工作列入了全局工作日程,切實開展工作,做到與局日常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督促、同獎懲。

二、存在問題

1、部分幹部、羣衆科技意識有待提高。

2、科技宣傳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強。

3、科技工作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

4、科技投入不足,投入機制有待完善。

5、科技創新工作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有待加強。

6、機關建設有待加強。

第五篇:市科學技術局工作總結

xx年,xx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科技廳的悉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科技廳工作部署,堅持“環境、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加快科技創新大平臺建設,着力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爲我市推進“一箇中心,兩

大戰役”,建設“兩地三城”、加快“兩個崛起”、實現富民強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市科技局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學技術部首次表彰爲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被省科技廳表彰爲全省科技系統先進集體,市地震局被省地震局首次表彰爲全省防震減災綜合工作二等獎,被省地震局表彰爲全省地震系統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爲第八批、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市科技局被市直機關滿意單位不滿意單位評選辦公室評選爲最佳滿意單位,名列政府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首位,被市委市政府、xx軍分區表彰爲愛國擁軍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被市學習委命名錶彰爲創建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被市政府表彰爲創建森林城市工作先進單位。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創新環境建設,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隆重召開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是我市首次最高規格召開的科技獎勵大會,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對2014年認定的國家、省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研究院、創新型示範企業、專利示範企業進行授牌,表彰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表彰的單位、個人代表作了典型發言。市委書記代表市委市政府對xx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爲目標,以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爲抓手,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一根本問題,加快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兩個關鍵環節,把握“五個更加突出”,着力構建以企業爲主體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着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儘快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子,進一步激發了經濟主體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加大力度完善制定科技創新政策。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在四省邊際最具影響力的人才政策,牽頭制定《創新型企業認定與管理辦法》、《重點創新團隊實施辦法》、《市區科技創新類項目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市級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及扶持科技類小微企業發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將重大科技項目經費的資助標準上限提高到100萬元,加大對主導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導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參與“關於支持xx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若干意見(推薦訪問範文網)”、“工業18條”、“小微企業18條”等政策制定。在參與制定“人才新政30條”及其22個配套政策的同時,牽頭抓好重點創新團隊的實施工作,經過初審、遴選、評審、公示等環節,首次評選出我市12個重點創新團隊。認真落實各級推進科技創新政策,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7603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抵扣15814萬元,兌現市級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專利示範企業、專利資助、科技進步獎等支持經費734萬元,激勵了企業自主創新。

強化市縣科技聯動工作。做好2014年度省對我市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覈工作,堅持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科技進步責任制,完成了對各縣(市、區)及相關部門的2014年度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覈工作,開化縣、龍遊縣被表彰爲全省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覈優秀單位。繼續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市、區)和市綠色產業集聚區年度目標考覈內容,形成市縣聯動、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的良好格局。建立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庫,首批入庫專家480多人。受理xx年市科技進步獎獲獎申報項目72項,經申報項目初審、網上公示和報批環節,評選出40項市科技進步獎;推薦省科技進步獎14項,有1項獲省科技進步獎;全年登記科技成果44項。各縣(市、區)科技工作亮點紛呈:柯城區加強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工作,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爲3130件、1768件,均比上年接近翻兩番;衢江區加大項目申報力度,全年列入國家級項目4項、省級項目30項;龍遊縣全力推進省級特種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爭取平臺建設經費補助300萬元;江山市建立工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2名優秀中層幹部分別到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省科技廳掛職;常山縣5家企業被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歷史突破;開化縣修訂出臺新的《關於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大力推進產業高新的若干意見》和《開化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爭取省級以上科技經費超千萬元,比上年翻一番。

二、抓創新平臺建設,構建自主創新體系

深化廳市會商合作機制。市委市政府與省科技廳舉行第三次廳市會商,這是對2014年我市與省科技廳率先建立廳市會商制度的深化。本次會議層次高、內容新、舉措實,廳市雙方簽署了新一輪工作會商協議書,雙方確定的共同推進xx創新型城市建設、高新園區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業創新平臺建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合作成果轉化等六大重點工作

有序推進。浙江開關廠有限公司、浙江科潤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承擔的2項科技專項列入廳市會商項目,得到重點支持。

創新舉辦科工會。今年科工會堅持規模小型化、內容專業化、形式多樣化、活動常態化、成果實效化五大原則,推進集中辦會與專題對接、請進來與走出去、網下洽談與網上交易、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着眼長遠規劃與解決即時難題五個結合,實現科工會辦會方式由“大而全”向“小而專”、“集中性”向“常年性”、“重規模”向“重實效”、“全動員”向“小分隊”、“被動參與”向“主動對接”五個轉變。全面提升網上科工會,完善諮詢專家庫和科技成果信息庫,增加專利技術展示廳、對接洽談室、工業科技110諮詢臺、專家及高校院所信息庫和交易大廳等服務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科工會”。組織發佈有效技術難題200多項,達成合作項目80多項。注重走出去對接,先後組織企業小分隊走訪大連、長春、瀋陽、西安、蘭州等地的高校院所,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長春應化所、瀋陽自動化所、蘭州化物所和西安近代化學所等科研院所進行有效對接,達成一批合作意向,巨化集團公司與長春應化所就80萬元的xetfe技術開發項目當場簽約。同時也請進來對接,邀請到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陳慶雲院士及其團隊、寧波材料所崔平所長及其團隊、蘭州化物所夏春谷所長及其團隊和浙大楊衛校長等來衢深入對接,走訪一批相關企業,雙方在共同科研開發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達成了開展進一步溝通與技術合作的共識。

啓動實施氟硅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工作。爲培育和發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省委省政府開展了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市科技局及時主動與省政府、省科技廳對接溝通,爲我市氟硅新材料產業列入省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做好基礎性工作,確定巨化集團公司、浙江凱聖氟化學有限公司、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中寧硅業有限公司、浙江海藍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富士特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開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等八家企業爲首批綜合試點單位,新創建8家氟硅新材料企業研究院,省財政一次性給予每家企業研究院500-1000萬元的建設經費支持,xx年僅此一項就獲得省財政科技經費7500萬元,爲企業研究院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提供堅強保障。

繼續推進產業集聚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園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高新園區升格工作,將其列爲年度重點工作,xx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赴北京走訪國家科技部,向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副部長曹健林彙報xx高新園區創建情況,得到了他們的肯定與支持。市委市政府領導還帶領相關部門到寧波、紹興、溫州和江西新餘等國家高新區考察學習。制定了《關於支持xx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若干意見》。市產業集聚區獲省政府同意創建省級氟硅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合力推進創新大平臺建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xx“海創園”、xx大學科技園等科技創新大平臺建設,成立了領導協調機構,配備專門力量。依託杭州未來科技城建設xx海創園,佔地26.7畝,總投資近5億元,是我市按全新機制運行的人才改革發展試驗區,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高地。起草了xx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的政策,慧谷工業設計基地建成開園,已註冊到位22家企業,大學科技園主園區完成了建設初步規劃,科創大樓建設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批。

推進氟硅研究院整合提升。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積極主動介入協調氟硅研究院移交巨化集團工作,參與移交方案擬定,協助做好資產審計,分類指導事業在編人員、勞動合同制員工和臨時用工安置,平穩有序按時完成整體移交工作。移交後的氟硅技術研究院繼續履行原xx氟硅技術研究院、省氟硅新材料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載體的各項公共服務職能,市科技局繼續指導氟硅技術研究院業務工作,加快建設省氟硅新材料質量檢驗中心,並努力創建國家級檢測中心。

積極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化我市和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科技學院、上海有機所、長春應化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七家高校院所的合作關係,積極推進浙大、浙工大、杭電、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四家技術轉移中心工作。先後組織企業參加重慶高交會、西安科博會、上海工博會、大連國際專利技術交易博覽會、深圳高交會、西湖科技博覽會、浙工大人才招聘及科技合作洽談會,瞭解掌握了一批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和人才信息。抓好浙大、浙工大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10多名研究生暑期來我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國際科技合作不斷深化,組織巨化集團公司和浙江省永力達數控機牀有限公司赴韓國釜山參加中韓科技創新成果與產品展;巨化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合作的“高附加值含氟低碳醇生產技術聯合開發”項目,總投資2014萬元,爭取到國家科技部經費支持500萬元;浙江永力達數控機牀有限公司引進德國某公司“七軸五聯動緊密立式數控車牀技術引進與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300萬元,爭取到國家科技部經費支持500萬元;浙江金凱門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美國某公司開展“一次成型楓木模壓控制技術在模壓門生產中的應用與產業”合作,已實現產品批量生產。

網上技術市場成效顯著。積極發展企業會員和專家會員,及時發佈創新需求和專家信息,爲企業和專家有效對接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根據省、市政府對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的工作部署,第一時間啓動籌備工作。活動週期間,我市、縣(市、區)科技局以及3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60餘人參加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由市科技局組織的聖安化工、東氟塑料兩家企業分別以125萬元和100萬元成功競拍到浙工大和浙大兩項科技成果,成效位居全省各市首位。組織有效技術難題206項,達成合作項目81項,其中5個項目現場集中籤約,合同金額達1025萬元,項目具有技術水平高、合同金額大、產業帶動效果好的特點。xx聯盛方略諮詢有限公司被評爲優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xx深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被列爲第三批省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三、抓創新載體建設,突出企業主體地位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鼓勵符合要求的企業申報科技型企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1家,通過複審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6家、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新增省級專利示範企業6家、市級專利示範企業25家;爲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我局將創新型企業培育作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點工作,全年新增省級創新試點企業2家、示範企業4家,新認定市級創新型企業35家,確定市“兩創文化”試點企業8家。我市在全省率先啓動的科技經濟聯繫會議制度和“兩創文化”進校園、進企業工作得到毛光烈、鄭繼偉副省長充分肯定,並作了批示。

積極推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創建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支持xx氟硅技術研究院和浙江省xx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工作。支持龍遊特種紙產業省級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創建並獲省科技廳批准設立,新培育開山通用機械省級企業研究院,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9家,新增省級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3家,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8家。

積極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幫助企事業單位篩選確定科技項目,指導編寫項目申報資料,同時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做好項目彙報,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爲企事業單位申報科技項目架起綠色通道。全市列入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82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0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4項,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13項、茶竹產業重大成果轉化工程項目3項、公益性項目12項、軟科學研究1項、高技能人才9項、農業成果轉化11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工業設計項目6項、新產品191項。組織申報國家重點新產品7項、星火計劃項目8項、火炬計劃項目11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補助經費11827萬元,創歷史新高。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35項,安排科技項目經費1300萬元。

四、抓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三個第一、兩個突破的優異成績。全市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爲4899件、3208件,同比上年增長151.9%、110.8%,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市專利電子申請率從今年1-4月的65.1%提高到11月的97.1%,下半年累計三個月月專利電子申請率位居全省第一;新增流通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單位2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專利執法機構建設取得了新突破,成立了市專利執法支隊;示範鄉鎮認定實現零的突破,江山市賀村鎮被認定首家江山市專利示範鄉鎮。

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培訓。舉辦“浙江省xx年知識產權宣傳巡迴演講xx專場報告暨研討會”,江山市科技局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馬維野作題爲《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題講座,全年累計開展6期知識產權培訓班。“4.26”知識產權宣傳週期間,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現場諮詢、知識產權宣傳入企進校等系列活動,發放資料500多份,展示展板120張和“蘇泊爾”商標等一批假冒侵權實物,走訪100多家企業,解決知識產權難題30多項。

強化專利行政執法與保護。積極推進專利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經市編委批准,市知識產權局增掛xx市專利行政執法支隊牌子,執法隊伍進一步完善。選派一名業務骨幹擔任法院知識產權專業陪審員,參與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開展保護知識產權護航專項行動,分別在市區、常山、龍遊等地超市銷售假冒專利產品進行執法檢查,對57個專利標識進行現場登記檢索和取證拍照,對發現的15起涉嫌假冒專利行爲及時進行了處理,有效遏制假冒專利等違法行爲的發生,有力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

強化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我市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着手開展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制訂出臺《xx市專利工作十二五規劃》,爲統籌推進“十二五”期間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撐。積極開展專利電子申請工作,通過宣傳培訓、入企指導等手段有效促進我市專利電子申請工作的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審查部張偉波副部長一行來巨化集團公司開展對接交流活動,張偉波等作專利專題講座,巨化集團公司近百人聆聽報告,巨化集團公司成爲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標準試點企業。

五、抓民生科技改善,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推進農業與社會領域科技進步。開化、龍遊和衢江實施茶產業和竹產業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程項目獲省科技廳立項,組織申報並列入省級科技特派員項目29項,到位補助經費145萬元。新培育社會發展領域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學科5個,培育省農業科技企業12家、省農業科技研發中心5家。衢江區被表彰爲第八批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柯城區被表彰爲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我市18名科技特派員被評爲第八批、第九批省優秀科技特派員,6名一線農業科技工作者榮獲2014年度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制定並實施了《xx市科技系統“一村一品”行動工作方案》,督促、指導江山市淤頭鎮、開化縣華埠鎮、江山市、常山縣省級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建設與創建工作。完成科技扶貧、進村入企和市領導聯繫“三個一百”工作目標任務。

進一步強化防震減災工作。成功協辦xx年度地震系統紀檢監察審計華東協作區會議。制定《xx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完成我市防震減災“十一五”期間3個建設項目驗收工作,率先啓動“十二五”期間3個重點建設項目,協助省地震局做好地震儀器設備的檢修和管理工作,確保地震數據傳輸連續、穩定、不間斷運行。在省地震局組織的年度地震觀測資料評比中,烏溪江地震臺榮獲全省測震學科第二名和信息節點學科優秀獎。修訂完善市、縣(市、區)兩級地震應急預案,依託市消防支隊組建我市綜合應急救援支隊,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裝備。加強地震執法隊伍建設,每個縣(市、區)配有1名地震執法人員。開展“5?12”防災減災日宣傳、防震減災應急避險逃生演練,利用防震減災科普基地開展宣傳活動。龍遊縣科技局、常山縣科技局被表彰爲全省縣(市、區)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單位。

六、抓機關作風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紮實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和以“三治三比”爲主要內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活動取得明顯的成效。在全市科技系統推進“兩項工作”、推行“三項制度”,再造了行政審批流程,制定了首問首辦負責制等三項規定,與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相結合,把內部承諾與向社會承諾結合起來,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形成落實“三項制度”的良好氛圍。舉辦xx年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培訓班,全市科技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150多人蔘加培訓。市科技局還將省、市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科技服務項目彙編成《科技服務手冊(二)》,發放至全市經濟主體和有關單位,並在市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發佈,方便經濟主體查閱、運用最新的科技優惠政策和辦理科技業務。通過各項活動的深入開展,科技系統幹部牢固樹立了正確的權力權、政績觀、羣衆觀,增強了大局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憂患意識,實現了科技系統幹部精神面貌大改觀、作風大轉變、執行能力大提升。

深入開展科技調研。圍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知識產權工作,提升科技項目管理水平等內容,局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基層開展專題調研,赴發達地區學習考察,針對實際,形成了《山區科學發展試驗區的意見建議》、《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創新型城市建設學習考察情況報告》、《我市知識產權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我市科技項目經費投入使用現狀及對策建議》等多篇調研報告,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被市委政研室《xx政研》、市政府研究室《調查與思考》等刊物錄用,爲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省科技廳蔣泰維廳長、邱飛章副廳長對《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和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洪積慶對《我市知識產權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分別作出批示,肯定了我市農業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要求再接再厲,爭創國家農業高科技園區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三大平臺共同推進 科企合作再結碩果——xx科工會、網上科工會和網上技術市場xx市場情況綜述》被《xx政務》錄用,同時在省科技廳的《科技進步動態》刊物上登出,省科技廳王宏理副廳長作了批示,給予欠發達地區工作高度肯定。與統計局聯合率先在全省範圍內召開全市科技統計工作會議,摸清科技創新資源,夯實創新型城市建設基礎。通過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增強了我市科技工作的針對性和前瞻性。

省市縣聯動開展科技經費大檢查。根據省科技廳統一部署,由市科技局牽頭,商請市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聯合各縣(市、區)從8月份開始開展爲期一個半月的科技經費大檢查活動。對全市在研23項國家項目、88項各類省級項目,以及我市2014年立項的、經費補助額度在10萬元以上科技計劃項目進行重點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同時,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強監管,不斷提升科技計劃項目的實施質量和科技經費使用績效。

不斷提升科技管理服務水平。根據新的“三定規定”,完成局內設職能機構分設調整,2名處室負責人被市委提拔爲副調研員,新提拔8名幹部充實到中層崗位任職,新進機關工作人員6名,還選派了1名科級幹部到杭州市下城區科技局掛職,並根據市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派出1名市“第一書記工作法”掛職幹部到常山縣宋畈鄉路里坑村蹲點。江山市科技局、開化縣科技局被表彰爲全省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市7名幹部被評爲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1名幹部在市級機關涉企服務部門中層崗位評議居全市前15位,被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1名幹部被評爲市優秀雙擁工作聯絡員,1名幹部被評爲市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2名幹部被評爲全市檔案工作先進個人,幹部的隊伍建設和執行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經市編委批准,成立xx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爲公益一類事業性單位,編制3名,科級職數1名,這對我市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提高監測預報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全面完成招商引資、科技統計、依法行政、信息公開、普法依法治理、計劃生育、機關黨建、信訪、數字化檔案、森林城市等工作,及時完成市政協提案答覆工作,繼續做好“雙擁”工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平安xx”建設、新農村建設、應急聯動機制建設、生態市建設以及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

xx年,全市科技系統奮發有爲,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引領和支撐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但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離市委市政府和經濟主體的要求,我市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還存在着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高新技術產業總量仍然偏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人才相對缺乏,科技經費投入還不能滿足創新的需求等,這些問題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加以解決。

xx年工作思路和目標

xx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幹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建設“兩富”現代化浙江的關鍵之年,是推進市委市政府“一箇中心、兩大戰役”的落實之年,做好xx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科技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以創新型城市和省級科技強縣(市、區)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國家級高新園區和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創建爲目標,以實施自主創新提升行動計劃和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年度建設爲主線,堅持“環境、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推動我市經濟社會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xx年,全市實現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3億元、研發人員數4365人、發明專利授權量153件、規模以上新產品產值270億元、高新技術產值436億元,在xx年預測數據的基礎上分別增長20%、14.9%、14.9%、17.4%和15.1%。

一、啓動“三項創建”工作,着力提升科技進步綜合實力

啓動省級科技強縣(市、區)創建工作。根據省政府xx年工作報告提出的科技主要發展指標“五個倍增”目標要求和省政府《關於開展創新型城市(縣、區)創建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省科技廳“先創強再創新”兩步走要求,全面啓動我市六個縣(市、區)科技強縣創建工作,江山市、龍遊縣、開化縣、柯城區率先進入科技強縣(市、區)。突出企業主體,支撐轉型升級,注重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加強監測評價,大力促進城市創新與產業創新互動發展。

啓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制定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項目標任務的分解與落實,爭創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同時啓動開展省級知識產權示範縣(市、區)和市級示範鄉鎮創建工作。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加大知識產權投入,提高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要加大專利宣傳和保護力度,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創辦專利中介服務機構,及時查處各種侵權行爲,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啓動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創建工作。整合農業科技資源,支持xx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建設,深化與省內外涉農高校院所合作,實施現代農業種業發展工程、農業成果轉化工程,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爭創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打造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平臺。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貫徹落實《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向主導產業集聚、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試點工程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繼續堅持和完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健全考覈、評價體系,細化分解落實各項指標任務,落實兌現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各項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爲“三項創建”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二、實施“五個倍增”目標,着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一)以創新型企業培育爲導向,強化企業創新能力

大力培育各類創新型企業。用足用好國家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政策,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xx市創新型企業認定與管理辦法》,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資源,研發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繼續開展各類科技型企業認定工作,加大培育認定和綜合服務力度,促進更多科技型企業成長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擴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提升發展質量。繼續推進氟硅特色產業基地和空氣動力等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

支持企業創建各類研發機構。緊緊圍繞省裏提出的“六個一批”(即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中介機構)的要求,結合xx實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企業爲主體、由企業主導的創新體系,重點抓好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科技創新載體等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引導企業成爲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科技人才引進的主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二)以氟硅產業基地建設爲重點,加快構築創新大平臺

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按照省氟硅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強對巨化新材料、凱聖含氟電子化學品、歌瑞含氟功能材料、中天有機硅新材料、中寧硅材料、海藍含氟專用化學品、富士特有機硅下游產品、開化合成有機硅材料等八家氟硅企業研究院和其它研究院、研發中心的扶持建設力度,支持企業研究院開展技術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技術,指導企業研究院編制建設方案和技術服務路線圖,幫助企業研究院引進、培養一批青年科學家。以高端化、智能化、生態化爲基本要求繼續爭創國家級高新園區,紮實推進省級氟硅新材料高新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和集約發展。

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對氟硅研究院的業務指導,建設好浙江氟硅技術研究院和浙江省xx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爲區域和產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科技服務。積極申報國家級氟硅材料檢測中心,爭創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謀劃建設特種紙、空氣動力機械省級重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升我市優勢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繼續推進xx“海創園”、大學科技園、慧谷工業設計產業園等科技創新大平臺建設。

(三)以科技服務民生爲根本,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推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積極培育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型企業,加快農業企業研發中心和企業研究院建設,做好種子種苗、農業先進技術推廣等科技攻關項目,加快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和集成推廣項目;繼續完善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化落實竹、茶產業兩個成果轉化工程,紮實推進新一輪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的實施,加強省級新農村示範點創建,助推新農村建設。

加強社會領域科技創新。圍繞人口健康、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重大民生問題,加快組織實施節能環保、醫療衛生、防震減災等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支撐民生公益事業和民生科技產業發展。實施科技文化創新工程,着力提升文化創意、現代傳媒、動漫遊戲等服務業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民生科技產業。

三、加強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着力提升科技服務水平

(一)以搭建科企合作平臺爲着力點,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建立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體系。積極搭建科企合作平臺,深化我市與浙大、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等七家高校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本地xx學院、xx職技院等高校院所和四家技術轉移中心的作用,借智引才,共建創新載體,在一批覈心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的方式和途徑,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發展提升民營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政府支持、企業主導、金融融入、中介服務、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體系。

創新舉辦xx年科工會。繼續提升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健全網上技術市場體系,強化網上技術市場的信息交互、技術交易、協同創新等功能。立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按照“請進來、走出去”,實體平臺與網絡平臺互補原則,整合科工會、網上科工會和網上技術市場三大科企合作平臺功能,努力促進科企雙方合作研發、聯合共建創新載體等多層次、全方位合作,不斷深化和提高合作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和成效。加強與高校院所的聯繫,深化市校合作機制,採取“小分隊、多批次”形式,組織邀請專家到企業發現解決技術難題、洽談合作項目、轉化科技成果。採用市縣聯動方式,有重點地舉辦產業技術需求對接活動,有效解決關鍵共性技術難題。

(二)以強化科技隊伍建設爲基石,提升科技服務質量和水平

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關於切實加快四省邊際人才強市建設的意見》,牽頭做好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的實施工作,配合抓好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及“115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選拔、考覈和日常管理。依託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產業和科研基地,加大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人才梯隊的培養力度,注重發現和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鼓勵企業引進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探索人才柔性引進機制,鼓勵企業對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實施期權股權等激勵政策。加強青年人才培育,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創業創新。

加強科技管理隊伍建設。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實質,堅持學以致用,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爲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開展工作的本領,繼續深化提升作風建設年活動,紮實開展“百千萬先鋒行動”、“三走進”(走進項目、走進矛盾、走進村企)踐行羣衆觀、實現開門紅集中行動。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進一步完善健全科技計劃“三審一決策”制度,加強科技項目的中期評估、結題驗收和績效考評;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實施的監督檢查,深化“陽光工程”建設,推進科研經費使用信息公開,保障科研經費規範合理使用,提高使用績效。堅持全市科技系統季度例會和“週一學習日”制度,進一步推進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營造“幹實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努力打造一支企業滿意、羣衆滿意的科技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