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多篇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多篇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1

親子共讀就是以閱讀爲紐帶,引導孩子學習知識,同時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親子共讀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增長知識。

在親子共讀活動中讓我讓感觸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恆,堅持每天都要讀。作爲家長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加上各種家務及孩子作業,平時讀書、學習機會本身就少。加上家長本身存在惰性,平時很少讀書。即使平時有點時間也只是在心情好時纔看一點書,可以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孩子沒有做出一個好榜樣。這次學校組織親子共讀活動,作爲家長爲了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我不得不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陪孩子讀書。我的孩子本身就愛閱讀,每次買到新書總是在很短時間內讀完。這次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陪伴孩子閱讀,讓孩子的閱讀積極性更高了。每次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孩子總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家長只有自己讀明白了書中內容,才能更好的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書中的道理。對書中好的詞、句向孩子做出詳細的講解,讓孩子在閱讀中一點一點的積累新知識,做到積少成多,滴水成河。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不得認識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並且通過親子共讀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親近。現在雪瑤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通過親子共讀,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後正確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礎。作爲家長能有這些感觸和體會,感謝學校和老師提供的這次學習、交流機會,你們不但給予了孩子們更多關愛,而且爲家長搭建了與孩子學習、交流的平臺,增進了家長對孩子的瞭解。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2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讀書與健康成長緊緊相聯,讀書促進成長,成長離不開讀書,這是我個人理解“終生學習”這一要求的簡單表述。

我讀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總結我的讀書經歷,有四次起伏變化:第一階段是學生時代僅爲學習成績而讀書,我稱爲被動讀書;第二階段是有了興趣愛好僅爲提高特長而讀書,我稱爲侷限讀書;第三階段是在工作崗位上僅爲幹好本職而讀書,我稱爲狹隘讀書;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的情況,讀書意識強了,讀書範疇廣了,但讀書量太少,我稱爲平常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總是藉口困工作忙而貽誤讀書,這不是能站住腳的理由,而是自身堅持做事的毅力不夠,沒有養成堅持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就算是對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評吧。

我算不上一個“地道”的讀書人,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就和大家在一起談一些個人的觀點。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爲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鑑讀、多讀。

一、精讀。精讀的一個方面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趙樹理也說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說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覆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多少專家研究《紅樓夢》,還成立了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只求一隻半解,要完全理解,儘可能全部消化,這才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複去做,這種重複就會成爲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說需要多久,只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爲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爲,我們青年幹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爲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爲常讀。

三、筆讀。就是要藉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爲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爲寫心得體會、讀後感、隨筆等。我認爲,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麼寫的內容乾巴巴,平鋪直敘,意識到自己的閱讀量太少,腦子裏記下的東西太少,這才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並堅持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只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見於筆下。我在看電視節目時也在作筆記,準備了一個專門的電視筆記本,收益還是有的。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書,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鑑讀。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蘊,提升道德素養,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爲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面的反面東西作爲成長的警鐘,這就叫做鑑讀,有借鑑、有鑑別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從精出發,博覽羣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只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以上是我讀書的大概狀況和自己對讀好書的一點見解,但自己卻做的不夠好。在今後,應該認真體會並嘗試陶行知先生的“讀書十訣”(序、勤、恆、博、問、禮、習、專、思、創),弘揚“讀書三余”(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的精神,堅持讀書,讓讀書伴隨成長。我懇切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堅持定期開展,也希望各位網友能以書會友,成爲朋友,一起探討讀書心得。《禮記·學記》裏不是說到:“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3

讀市教科所《成長路徑》,感悟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曆程,發現他們都是幸福的讀書人。由於同是校長的原因,又由於沛縣是我的家鄉,我對畢業於沛縣師範學校的曹玉輝校長的成長軌跡尤感興趣。曹校長從一個貧困地區的鄉村走來,“走過了從鄉村到城鎮又回到鄉村的路,經歷了從教師到校長到教研員又到教師的轉變。”最終走向了徐州市名校長的寶座,是讀書使他曠達、脫俗,學會了用一種宏觀的綜合的眼光看待教育現實。他自己說,“讀書着,思考着,驀然回首,自己以爲,十幾年工作生涯的許多靈感,成就,幾乎都來自多年讀書的涵養與積澱。”讀書,使他有了對教育的癡情和夢想:他要辦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學校,讓教育充滿生命的氣息;讓師生成爲最幸福的人,最要好的朋友;使學校成爲世界上最善的場所。正是這個“烏托邦”引領着他的團隊,在地處邊緣的農村,在條件簡陋的國小,演繹着大氣的教育人生。”他的同事說,曹玉輝是個“讀書狂人”。他自己說自己“什麼都看,”看教育論著、網絡小說、經典名著、兒童讀物,也看企業管理、甚至美女小說、時尚讀物。他和老師一起讀書。“一天天讀去,一月月讀去,讀得張集國小一片滋潤。”

讀書能拯救自己。曹玉輝校長說:“教師要在崗位上成才,唯一的方法就是讀書,我們拯救自己的唯一路徑,還是讀書,一個不讀書的人,哪怕只有二十歲,他已經老了。”非常感動曹校長的話語,也非常感動曹校長因讀書而生長出來的辦學理念。一位沛縣師範畢業的中師生,一位地處落後地區的村小校長,竟有如此膽識、氣魄、眼光和豪情,能在條件及其簡陋的鄉村國小去“傾情打造一個至善至美的鄉村教育的烏托邦!”,這不能不歸於讀書的功勞。讀程言峯的《行者,曹玉輝》的“凡人”部分,心在濡溼,人在感動。管理員視校長爲知己:“願爲知己者生,願爲知己者死”;清潔工視校長爲兄長:感動於“有一種情感叫引領,有一種淚水叫感恩。”普通教師視校長爲鄰居:校長沒架子,“你的尊嚴也被擡舉的高貴無比”。是讀書,讓曹校長跟師生走得更近;是讀書,豐富了曹校長的形象,提升了曹校長的高度;也是讀書,使師生更具有了人文精神。

與曹校長相比,我們的書讀得確實太少了。整天忙忙碌碌,沒有真正的把讀書之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沒時間沒空好像成了不去讀書的最好的詮釋。曹校長卻是把讀書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的,他牀上、廁上、車上、沙發上、鞋櫃上,有空多讀,沒空也要撇兩眼。名校長秦曉華也是如此,大學形成的閱讀習慣,一直堅持到現在。每日必讀書,再忙,2小時的讀書時間是必須保證的。讀書筆記雖不像過去那樣每日都記,但每週至少要整理一次。每次聽秦校長的報告,都爲他滿腹的才思而折服,腹有詩書氣自華嘛。看看這些名師,讀讀這些名校長,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能讀書呢?

細想,讀書的好處很多,對於校長來說,更應該讀書。首先,學校發展需要校長讀書。從當前學校發展來看,憑經驗型管理學校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學校的發展要求,校長必須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人,決非任何人都可以當校長。有一位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影響一個人能否成爲好校長的因素很多,其中是否善於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纔是行政上的領導。合格的中國小校長不只應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而且應該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深厚的理論素養,是能洞悉教育問題、引導教育前進的人。讀書就是能涵養人的思想素質的最好的途徑。因爲讀書,曹校長成了“思想的狂者。”“他的每一句心得,就是一枚思想的種子,落地就能生根,就能開花。”

書香校園的創建也需要校長讀書。建設學習型組織,創建書香校園是時代的要求。學生讀書興趣的激發靠教師,教師讀書熱情的激發靠校長。作爲一個好校長,應該是教師的領袖、學生的導師、社會的楷模。在書香校園創建活動中,校長們應該做師生讀書的帶頭人。校長不是官,不是商,應該多一些書卷氣,少一些菸酒味;多一些思考探討,少一些應酬娛樂;多一些教育智慧,少一些經驗管理。

讀書也是校長個人成長的需要。從校長的成長規律來看,校長是沿着稱職校長——成熟校長——優秀校長——教育家型校長的軌跡成長的。要想自己成爲一名成熟的、優秀的校長,就要讀一些有影響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研究教育發展史,懂得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的演變過程,掌握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要讀當代教育家的優秀著作,關注和研究不斷變革的教育實踐,把所掌握的先進教育理念自覺轉化教育行動,具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要讀經典性的管理著作,學習國家的政策、方針、路線和有關法律法規,提高依法治校和管理學校的能力;要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動態,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提高科學規劃學校發展的能力;要讀點哲學著作,從哲學的高度來審視教育實踐,既能抓準問題的關鍵和主要矛盾,又能對學校發展進行系統思考、整體規劃,增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好校長,能打造一所好學校。一個多讀書有涵養的校長,能打造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學校。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該讀書。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4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爲我養成的良好習慣,我願意將我的讀書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爲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爲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爲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爲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爲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爲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全民讀書月國旗下演講稿5

讀書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看書的範圍很廣,小說、散文、雜記、傳奇等等。

深夜,一盞檯燈柔柔的光芒,伴隨着嫋嫋的茶香,雖然也有些寂寞,但感覺就像是在品香茗,出入口略顯苦澀,細細品過之後,卻有一絲的甘甜與餘香在口中久久不散。我沉浸在書的世界中,那驚心動魄的情愁、感天動地的親情、至死不渝的愛情,使我如身臨其境,我會隨着故事的發展與主人公們一起笑、一起哭……書讓我看到人性中至純至善的一面,也讓我體味到了人性中的弱點。

在更多的時候我會讀一些中國的古詩詞,在詩中優美的詞句之中可以讓人忘卻煩惱。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讓我向往;李清照那“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豪邁讓我欽佩,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種對待富貴不卑躬屈膝的正直讓我敬佩。還有很多很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無奈……都使我沉迷不已。

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壞的。讀書也是一樣。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沉溺於書中世界無法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讓父母老師失望不已。但是到了後來,也許是父母的白髮,也許是師長的教導,或許是我真的長大了,我漸漸認識到讀書是爲了明理,而不只是消遣。我們應該從讀書中獲益,而不能反受其害。喜歡讀書未必不好,但如果不加選擇或過分迷戀就變成壞事了。

書中的世界廣闊無垠,又在現實中不存在的愛恨情仇。在書中可以讓我縱橫在無限的時間裏,去體會從古至今形形色色人們的生活和故事,讀書也是我減壓的一種方式,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書永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