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中學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中學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堅強築起民族的脊樑 》

今天,即2013年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2008年5月12日,註定要使我們用一生去銘記。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震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那一瞬間,巴山蜀水在呻吟,祖**親在哭泣,大地悲歌,那樣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國,頃刻間天崩地裂,無數的生命轉瞬而逝,無數的房屋頃刻瓦礫。汶川成爲了川之傷,成爲了國之殤!

2013年4月20日,又是一個含血帶淚的日子,在汶川地震後,相隔五年時間,在中國四川雅安發生的7.0級地震。山崩地裂的幾分鐘過去後,我發現,我們的周圍,我們所能涉獵到的事關雅安大地震的新聞中,有無以復加的痛在瀰漫,有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濃濃的愛意在涌動,有悲壯而悽美的人性的美麗讓我深深地感動着。許多的瞬間,許多的片段,在闡釋着大愛的真正內涵,在放射着人性中最美麗的光彩。

地震可以震倒了房屋,可以阻塞交通,可以中斷電訊,但是擋不住黨和政府對人民羣衆的深情。在這一刻,巨大的災難也讓中華民族握緊拳頭,凝聚力量,舉國上下,全民動員;這一刻我們悲痛着,牽掛着,同時我們又感動着,振奮着;這一刻,黨和國家領導人穿行在災區,決策在前線。這一刻,中華兒女萬衆一心,衆志成城,迎難而上,不屈不撓,抗震救災。救援隊軍民用生命挽救生命,不分晝夜,無私奉獻,打響拯救生命的接力戰。用頑強回報頑強,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面對無數生命被掩埋在廢墟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對着廢墟呼喚。山悲水泣天垂淚,星暗雲濃地含愁。汽笛爲故去生靈而哀鳴,國旗爲百姓而垂降。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驚人的凝聚力,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我們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面對災難,我們堅強,堅信,堅定,堅韌;面對災難,我們不拋棄,不放棄。我們在挫折中奮鬥,在逆境中成長,在悲痛中崛起,在廢墟上前行。無數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畫面。經歷了悲痛、鎮定、堅強、抗爭之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讓中華民族更加團結,更加奮進,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讓我們一次次動容,一次次得到洗禮,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讓我們看到了在和平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的責任感,讓我們看到了民族未來的希望。

五年了,在歷經512後的90後的我們,已經開始漸漸成長起來。我們不再是不懂事的一代,我們對社會、民族、國家、生活、生命和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在災難中前行,讓我們學會了相處與溝通,學會了團結與友愛,學會了奉獻與付出,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歷經過512的洗禮,我們以後的生活必將走得更加從容,我們也必將發奮圖強努力成爲祖國的棟樑!讓我們銘記那些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銘記那些共和國的忠誠衛士、白衣天使,銘記所有爲抗震救災奉獻力量的人們。讓我們珍愛生命,承逝者之遺志,用愛築起摧不垮的家園,用我們的決心和行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2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8週年。兩年來,類似的地震災難在全球範圍內不時發生,而對災區萬里馳援的國際救援場景也每每出現。在與自然災害抗爭的過程中,人類用行動詮釋和證明了這樣的道理:人間有愛,生生不息。

兩年間,從汶川到玉樹,從海地到智利,每一次山崩地裂、屋毀人亡之後,總有無數滿懷愛意的救援者克服重重險阻,從四面八方奔赴災區,救助生命。募捐箱前排起的長隊,機場、碼頭堆積的援助物資,令人感受到世間的濃濃愛意。有些數字值得銘記:汶川地震發生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先後向中國提供了44億多元人民幣的現金援助及救災物資;海地地震發生後僅1個月的時間,國際社會就已向海地捐助6億多美元,得到食物援助的人員超過100萬……

愛如潮涌,何以生生不息?在災難面前,人與人的互助跨越國界和種族,超越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它使得愛不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向付出,而成爲人類大家庭所有成員之間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愛意在互動中漸濃。

中國汶川遭遇地震後,廢墟中有國外救援和醫療隊員並肩搶險的身姿;海地太子港被地震襲擊後,第一批趕到災區的救援者中就有中國救援人員,將曾經受到的支持和關愛回饋世界。這樣的相互援助,凝聚了人類應對災害的力量,加深了彼此間的溝通和理解,令不同國家和民族心手相連。

愛意的源泉在哪裏?它來自對生命的同情和珍視,它來自每個普通人的勇敢擔當。汶川地震中,中學教師譚千秋在生死瞬間張開雙臂把四個學生掩護在身下,自己卻獻出了生命;經歷這場地震的“90後”青年田芷銘在談起兩年間內心世界變化時,深有感觸地說:“災難教會我關心別人”;英國外科醫生賽義德曾在汶川震區救助傷員,當時做手術從早忙到晚,他所感受到的感恩之心和互助精神,也讓他至今難忘……正是無數平凡而又高尚的人,用行動撐起愛的天空,人間大愛永不衰竭。

人間有愛,生生不息。在5月1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涌上人們心頭的不僅有對遇難者的追思和哀悼,也有對曾經得到過的幫助的感恩。悲痛可能隨着時光流逝而沉澱心底,來自全球各地的愛意卻應當隨着生命延續而惠及他人。銘記得到的愛,併爲別人付出愛,世界將因此更美好。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3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5月12日。初夏的這一天,永遠是個紀念日。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是一個讓我們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痛徹心扉的時刻。8.0級強烈地震!就在那頃刻之間,地動山搖,山崩地裂,多少田園、廠房、學校、公園夷爲平地,無數個幸福的家庭頓時支離破碎,上萬個鮮活的生命長眠於廢墟之下……

回想起來,去年的那一段時間裏,我們有太多的恐懼、太多的悲傷,太多的感動,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爲汶川盡力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募集、捐款、哀悼……

——爲那瞬間消逝的生命

——爲那不言放棄的營救

——爲那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奇蹟……

今天在這裏,當我們不再把當時的一個個讓人潸然的故事一一重新提起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的是,在這個本來應該是鮮花盛放的5月裏,在像今天這樣的溫暖燦爛的陽光裏,曾經的災難和死亡。

生命曾經是那麼美好,可是血肉之軀在與鋼筋水泥較量的時候,怎敵它的堅硬,脆弱的生命啊,不能逃脫地震的“魔掌”。

災難和死亡最是無情。但是災難同時也是考驗人們靈魂的最好見證,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體現人性中最美好光輝的事例,不斷地給我們的靈魂以洗禮,在那個危難的時刻裏,我們大家榮幸地看到了中國人團結成遠比以往更爲結實的一股繩子,而且我們自己也成爲了這股力量中的一份子。經歷了大地震這樣的大災難,歷經了巨大的悲痛之後的堅強和不屈,當然還有震後重生現實和希望,都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付出和給予,還有來自於血脈深處的團結和奮進的民族凝聚力。正是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毫不猶豫地成爲大家行動的一種準則,當四面八方的愛涌向汶川的時候,我們懂得了不拋棄和不放棄的堅持的可貴。博大的關愛之心,不屈的民族的凝聚力,成爲戰勝各種困難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成爲見證國民意志、國民素質、國人品德的溫柔的感動。

所以,在今天這個日子裏,當我們將悲傷短時間內淡忘時,我們要永遠懂得對生命的崇敬和感謝、對生命的敬畏和期盼,對生命的重視和珍惜;當我們將悲傷短時間內淡忘時,我們更應該把它化作我們行動的力量,重新梳理從地震中延伸出來的精神財富,將愛的主題、民族的凝聚力等等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地傳承下去。

在汶川地震一週年之際,讓我們再焚一柱心燭吧,深深地爲遇難的同胞祈禱。多年以後,當這場大地震被寫進歷史之時,當它帶來的心靈和身體的創痛逐漸恢復之時,希望:我們自己、以至於我們的後輩,依然能夠把這場大地震中的一切的感動和溫暖,永遠銘記在心。

讓我們昂起頭,讓我們大步向前行,爲我們的國家更加昌盛,更加強大。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4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5.12”汶川大地震8週年到來之際,我對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們致意沉痛地悼念。

8年前,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發生了罕見的里氏8.0級大地震。14時28分,一種山崩地裂般的聲音打破了這沉靜多年的大地。房屋、大廈頃刻間倒塌;商店、學校霎時間被摧毀,就連平時最牢固的醫院也變得搖搖欲墜。幾分鐘後,人們的喊叫聲和呼喚聲逐漸變成了絕望的哭喊聲和翻動石塊、瓦礫的碰撞聲了。當時大多數的災區在大城鎮,可還有一小部分的重災區在道路不通的偏遠鄉村。地震發生後,由於有的石塊阻礙了前進的道路,所以救援隊進不去,災區羣衆出不來,爲救援工作耽誤了不少時間。更讓在安全地帶的人們始終懸着一顆一直掉不下來的心。道路打開後雖然救出了不少的人,但是還是有一些人不幸遇難了。有的是因爲自己缺乏在地震中的自救意識和知識,有的是因爲在倒塌的廢墟中沒有食物和水,有的是因爲在狹小的空間裏沒有了氧氣……由於房屋被摧毀,所以人們只能暫時居住在臨時帳篷裏。政府、國家和國外調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財力和食品運往重災區,使失去家園和親人的人們不再傷心、孤獨。在大地震的救援中,更是有許多的少年英雄:“敬禮男孩”郎錚,“可樂男孩”薛梟……

現在,災區人們的生活好起來了,汶川災區的板房搭起來了,臨時的學校建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又有保障了,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人走出陰影了,在地震中受傷人員的傷好起來了!在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人們對災區的人民重視起來,至今還在不斷地向災區捐贈衣物、棉被、食物、書籍和生活用品,領養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孤兒……

記得在地震後,我在書上看到過幾幅漫畫。第一幅上面畫地是:幾個學生和一位老師被埋在了廢墟底下。學生想喊救命,但被老師制止了,直到救援隊來了,老師才大聲呼喊救命。第二幅上畫出了這樣的畫面:一些學生正在上課,突然地震來了。於是,他們便集體趴倒在桌子底下。掉下來的石塊和瓦礫竟一塊也沒砸到他們。第三幅上面畫了:一些人在間什麼也沒有的空房子裏。地震來臨時,他們飛快的跑向牆角。沒有人受了什麼重傷。

我相信,通過災區人民的努力,有國內國外的支援,災區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汶川地震後演講稿5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永遠記住的時刻. 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摧毀了無數和平和寧靜的城鎮, 震動了大半個中國,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震驚了整個世界.那一瞬間,巴山蜀水的呻吟,祖**親的哭泣,大地悲歌,那樣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國,頃刻間天崩地裂,斷壁殘垣 。

然而在神州大地上,天災無情人有情,在這裏,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面對災難,我們堅強,堅信,堅定,堅韌。

面對災難,我們不拋棄,不放棄。

我們只記得總理說過:“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

我們相信,有全國人們的支持,有災區人們的自力更生精神,地震震不垮災區人民的信心和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戰勝,災區人們一定可以度過難關,重建家園,勝利一定屬於堅強的災區人民!

如今時隔一年,在這一年中,災區人們積極自救,社會各界人士也踊躍參與在災區恢復重建的各個領域。地震廢墟上建起新國小,寶成鐵路新109隧道災後重生,漢旺新鎮正在崛起。災區人民的臉上洋溢的笑容,無不顯現出人們對美好新家園的期盼和重建家園的堅強信心。

然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汶川地震中的遇難同胞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向我們警示,必須提高防震減災的意識,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地震發生時,可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學校避震應注意: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積極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有利於公衆學習、掌握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大家對防震減災重要性的認識。有利於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機制,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平安校園。爲此,我們向全校師生提出以下三點倡議:

1,積極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參與首個防災減災日的宣傳活動,以此爲契機廣泛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提高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自救互救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加防震疏散演練,學以致用;

3、充分利用地震科普基地資源,鍛鍊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

師生們,積極參加防震減災活動,是我們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提高防震防災意識是我們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體現,因此讓我們行動起來,構建和諧平安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