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1

我懷着對黨深厚的感情,對那個年代仁人志士深深的敬意,細細品讀了《紅色家書》。從那百餘份浸透着滿滿柔情的家書中,我不但感受到了戰火的記憶、無窮的思戀、殷切的祝福、親情的溫暖,還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微信,沒有手機,沒有短信的年代,親人間感情的交流與寄託只能依賴家書,就像杜甫的詩中所描繪的那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家書在那個革命戰爭年代是多麼的珍貴,親人的一次相會,一個轉身,可能就是永別,因此那個年代的人更加珍惜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現代人每天疲於應付着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開口閉口都離不開一個“忙”字,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忽略了親人間的感情和交流,時光如梭,莫讓親情成遺憾!

品讀《紅色家書》,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先輩的敬仰和懷念,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

真誠、包容、幽默、不斤斤計較、理解,這些都是先輩們通過《紅色家書》向我們傳遞的正能量,做到了這些你會發覺一切的不同,平時遇事多進行換位思考、多想想對方的感受,這真的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要微笑。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2

爲了進一步將共產黨的理想信念與堅強黨性融入到黨員、團員的自我行動中,學院開展了品讀“紅色家書”主題教育,在閱讀了相關書籍後,我被那些在戰火硝煙中真情流露的書信所感動。熱忱之心不可泯滅,紅色基因永存於心,中國人對於黨的信仰、信念、信心如同一炬火焰,燃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紅色”是中華民族之代表色,也是共產黨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進行的奮鬥之色。“家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更是民間傳遞思念、維繫情感的重要紐帶。“紅色家書”,將一段段飽含深情的故事傳遞至今,其中有對國家未來之設想、對故鄉家人之思念、對侵略敵人之憎惡……我終於理解我們爲何需要進行“四史”教育,去閱讀紅色家書,正是因爲有了這些,才能使當代青年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歲月牢記於心。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觸動的是黃繼光寫與母親的家書,他在信中開解母親不要憂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壓迫下過着牛馬奴隸生活,現在雖有少些困難,是能夠度過去的,要知道咱們英明共產黨偉大領袖_正確領導,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呢”,他向母親爲了祖國的人民百姓,將站在光榮戰鬥的最前面,爲了家人朋友的幸福日子決心在戰鬥中“爲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不立功不下戰場!”看到此處,我腦中竟想象出黃繼光伏案寫信,閃爍的燭光映在他堅毅臉上的畫面,他執筆書寫柔情與安慰,將所有憤怒與激情揮灑在戰場,落款慷鏘有力,“1952年4月29日戰鬥中”,而黃繼光最後也真的將青春與生命永遠留在了“戰鬥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八路軍戰士馮庭楷寫信對母親說:“我萬一不幸爲人民戰死,那也無須乎哭,你看,疆場上躺着的那些死屍,哪一個不是他母親的愛兒?”,他們思念親人,但也無所畏懼,此時的小家與大家似乎不再是矛盾體,只有去守住大家,才能使小家平安,這些戰士是母親的好兒郎,更是祖國的好兒郎。

這些紅色家書中,還有母親趙一曼給兒子的最後寄語、革命者李大釗在獄中爲國家解放做最後的助力、劉伯堅沉靜地向兄嫂交代後事安排等使人深受觸動的內容。他們或在獄中,或在行刑的車上,或在臨時的避難所,條件雖苦,下筆卻堅硬有力,慷慨激昂。我們這個時代,都在說着“青年強,則國家強”,但青年如何能強?需要強在哪裏?如今科技發達、教育普及,比起那個時代,條件可以說好了不止幾倍,可有的青年卻慢慢開始缺乏活力、喪失目標,在我看來正是因爲當今青年缺少理想信念,太多紛繁事物擾亂人眼,而讓人忘記什麼是真正的使命,正是因爲如此,“紅色家書”中的文化基因才愈發顯獨有的精神光輝。

品讀紅色家書活動意義非凡,它使我們在閱讀、學習中不知不覺的將黨的革命理想與奮鬥目標深化於心,在這些家書中,我們瞭解了先烈們的優秀事蹟,從中獲得感悟。_記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更應多瞭解紅色歷史,學習英雄先驅,將來能做一個對國家真正有用的好青年。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3

“別了,親愛的,我的情人,不要傷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靈,時刻是望着中國革命成功,而你是這中間一個努力工作的戰鬥員。”

這段平靜而又溫暖的話,出自革命烈士劉願庵1930年5月6日寫給妻子周敦婉的遺書。第二天,這位時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巴蜀雄才,這個時年35歲的年輕生命,就永遠離開了他的親人、他的戰友和他所熱愛的人間。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願庵同志沒有人之將死前的悲傷,沒有革命未競時的哀嘆,沒有受盡折磨後的呻吟。他的遺書,是未將文件銷燬擔心同志受牽連的深深自責,是勸妻子把全部的愛灌注到革命事業上的期望,是將遺體獻給醫院解剖的真誠囑託,是一個無私的、忘我的、真正的革命者的情懷。

劉願庵同志是千千萬萬爲革命捐軀的先烈中的一位,他們中有夫妻同赴刑場的,有父子先後就義的,有兄弟共赴國難的,他們都是時代的先驅,是堅貞不屈的共產主義信仰者。

《中國共產黨歷史》載,大革命失敗後的_年3月至1920__年上半年,據不完全統計被危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而自1840年以來,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更是數不勝數。

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壯歌。《紅色家書》選取了30位烈士的獄中書信呈現於衆,烈士的絕筆重現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沉靜的、勇敢的、無畏的生命,展現了他們胸懷天下、心爲家國的大格局,他們是革命者的優秀代表,他們的血肉奠定了中華民族崛起的基石。

如今,硝煙早已散去,通過69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舉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已經走進了_階段。今日之中國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一個自信的中國,是一個昂首闊步的中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誠然,接近並不等於到達,復興之路是光輝燦爛的,但也是荊棘密佈的。革命戰爭年代,無數仁人志士犧牲生命來爭取勝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則需要無數仁人志士默默奉獻來創造輝煌;可以說,奉獻精神就是新時代的犧牲精神。只要我們不斤斤計較於小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社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可以實現,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定可以實現。

烈士劉謙初給妻子的遺書最後兩句是:

你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快樂;

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的將來,當我們民族達到了真正復興的時候,當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下面的話告慰先烈之忠魂:

吾國強大,我快樂,你亦快樂;

吾民安康,我幸福,你亦幸福!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4

近日,有領導向黨員幹部推薦《紅色家書》一書,併發出號召:“每位同志都要認真讀一讀”。我懷着崇敬之情閱讀了《紅色家書》,竟不能自已徒然淚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革命先烈在戰亂年代留下飽含深情的墨筆和背後的動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動着我。

一封封家書中,有對父母“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的牽掛,有對妻子“我用全部精神爲革命而努力,沒有和你享過一日的安閒快樂的日子”的愧疚,有對子女“繼續我的光榮的事業”的叮囑,有對親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譏或怙惜之愛,痛哭不已,致傷德體”的安慰……真豪傑未必無情,革命先烈對親人摯友的真情流露,卻沒有悲天憐人的傷感,在字裏行間依然能感受到“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的——到那天我們會在九泉之下開歡慶會”的必勝信念。即使面對敵人的屠刀也是從容不迫,“爲求主義實現而奮鬥,爲謀羣衆利益而犧牲”,這是舍小義就大義的家國情懷,是以天下爲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產主義者錘鍊出的堅定信仰。正是由於無數共產黨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纔有現如今祖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民幸福安康,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

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更要以家書爲鏡,從民族脊樑的吶喊中堅定信仰,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黨。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築牢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無數仁人志士對黨的事業前赴後繼,唯有共產黨才能帶領我們走向富強,新時代中我們要緊緊圍繞在以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對黨的宗旨、主義和理想深信不疑,對黨的政策、路線和方針堅定貫徹。二要一心爲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論好惡、定是非,沉下身子多爲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人民疾苦、迴應羣衆期盼,真真正正成爲“人民公僕”。三要心存敬畏。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複雜的社會中抵禦燈紅酒綠的誘惑,知道紅線在哪裏,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知道什麼人不可交,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敬畏黨紀國法的人,才能成爲人民羣衆歡迎擁護的人。

《紅色家書》個人學習心得5

這些家書的紙張大小不同、質地各異,穿越烽火年代,又經數十載歲月洗禮,能夠保留至今,殊爲不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血脈親情是永遠割不斷的,這一封封家書的背後則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

過去人們常說共產黨員是鋼鐵戰士,其實共產黨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們有一種堅定的革命信仰,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犧牲生命。這種鐵骨柔情的一面在家書中表現得最爲明顯。

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家書中有一個常常表達的情感,就是參軍或參加革命工作成爲職業革命者以後,就不能在家裏盡責盡孝了。仗一打就是幾年、幾十年,有的沒有再見到家人就犧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勝利後才與家人聯繫上。這期間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但最終還是小家讓位於大家,小愛讓位於大愛。

從一封封浸透着歷史滄桑的家書中,我們彷彿能夠聞到各個時代的氣息,感觸到家書作者的心臟不停地跳動。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有許多普通的共產黨員,爲了實現救國的理想付出了鮮血和汗水,他們的價值觀和黨的宗旨是一致的。從他們留下的紅色家書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他們的思想軌跡,從中獲得的不僅是震撼、銘記,還有奮進前行的力量。

讀紅色家書有感學習心得體會

讀完這封家書,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家書充滿了作者願爲信仰而獻身的革命豪情,而家書背後則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在大革命時期,一位母親爲了革命,爲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滿3歲的幼兒。她也愛自己的孩子,她用飽含深情的筆記錄下思念幼兒的點點滴滴。在這封家書裏,我們讀到了濃烈的母愛和一絲絲的無奈。

過去人們常說共產黨員是鋼鐵戰士,其實共產黨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們有一種堅定的革命信仰,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犧牲生命。小家讓位於大家,小愛讓位於大愛。這種鐵骨柔情的一面在家書中表現得最爲明顯。

爲了更多孩子得到母愛,她放棄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多麼崇高的一種愛。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共產黨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和主心骨

天底下母愛是最細緻、最無私、最易體會到的。我們的職業是教師,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生, 我不由想起老師的愛猶如母親般的愛這句話。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爲“師愛”,可以說師愛就是師德的靈魂,沒有師愛,師德無從談起。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教師職業道德的高低,關係到教育的成敗、關係到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原則問題。“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本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讓我們學習革命先烈,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標籤:學習心得 家書